- 相關推薦
重慶新詩檢閱審視重建論文
由呂進主編的《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的出版,是重慶出版界、中國新詩史上可喜可賀之事。作為迄今為止我國第一部地方新詩史,該書以五十余萬字的篇幅,對自新詩誕生以來,重慶詩歌的各個發展時期及其有代表性的詩人、詩論家、詩歌流派進行了歷史的追蹤和理論的分析,是一次覆蓋面廣、建設性強、史論結合的重慶新詩的大巡禮。它不但是對歷史的重現,而且它所體現的藝術追求、學術風范也可以為當下和未來的新詩發展提供有益的參照。
呂進長達七千余言的《導言》介紹了全書的主要內容,闡明了重慶新詩發展的三個重要維度。全書共分兩卷,第一卷為“詩歌史”,第二卷為“詩人論”,各自獨立又互相關聯,“史”以“論”為基礎,“論”又以“史”為綱。編者抓住了詩人與時代的血肉聯系,將詩歌的誕生、發展、擅變、更迭與時代精神的發展兩相交織,給人以一種歷史縱深感。
卷一是對重慶新詩的過程描述。這是從縱向上的觀照,既是對重慶新詩發展的斷代(分期)研究,又是對重慶新詩史從總體上的把握,應該說,這是具有恢宏氣度和開闊胸襟的。卷二則從共時的角度,談到重慶詩人與詩評家。編者尤其注意對每一位重要詩人在藝術題材、審美追求、藝術成就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特色加以論述,從而揭示了重慶新詩豐富的內蘊。值得注意的是,本卷列出專章,對以西南師范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專家為主的重慶詩評家進行了介紹,更體現出重慶是中國新詩的重鎮—不僅為數眾多的詩人在這塊熱土上默默耕耘,而且不少學者也從理性的角度,對重慶新詩、中國新詩進行評價和指導。創作實踐因之而有了可依據的方法和規范,詩學理論也有了豐厚的生長基礎和可能。附錄對何其芳、鄧均吾這兩位中國新詩壇重量級人物作了詳盡介紹。這一方面是對重慶詩歌發展史的必要補充,另一方面也表明這兩位詩人對重慶詩歌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并各自以其獨特藝術風格成為了中國新詩史上的重要詩人。這樣一來,重慶新詩就更體現出了自己在中國新詩史上的獨特地位。
我不想過多地復述《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的具體內容。追往是為了鑒今,是為了更好地尋找重慶新詩乃至中國新詩在未來的發展之路。通過對該書的細致閱讀,除了可以了解大量的史實外,我們還可在其中找到一條貫穿始終的理論線索,它以西南師大新詩所為主的重慶詩評家的主要詩學主張為核心,同時吸納了其他一些具有生命力的詩學觀念,成為編著本書的主要理論依據。對照重慶新詩發展的歷史脈絡加以考察,這種主張不但沒有疏漏重慶新詩史上的重要詩歌現象,而且對它們給予合適的歷史與學術定位。這說明,這種詩學觀念是與新詩發展的歷史事實相協調的,來源于詩歌發展的事實,也可以反觀詩歌的發展歷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這種秉持求實創新原則的詩學理論也在隨著新詩藝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更新。
2004年9月,中國新詩研究所召開了首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針對當下詩壇泥沙俱下的現狀,提出了中國新詩“二次革命”理論,主張中國新詩的三大重建,就是對中國新詩發展的一次整合和廓清,為今后新詩的發展指明了具有可行性的道路詩歌觀念重建之路,詩歌文體重建之路,詩歌傳播方式重建之路。詩歌觀念重建重在對詩歌承擔精神的強調,只有兼具社會關懷和生命關懷的詩歌才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辦詩歌文體重建主要應該在完善自由詩、倡導格律詩和增多詩體等方面做出努九詩歌傳播方式的重建關注詩與音樂的結合,關注網絡對詩歌的滲透和拓寬。實際上,穩健的創新正是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的動力所在,我相信,它同樣是重慶新詩借以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的重要向度,也是中國新詩重建之維。 正是出于對社會歷史的關注,在抗戰時期,國家興衰、民族危亡躍升為詩歌主題,當時活躍于重慶的“七月詩派”就是注重“社會關懷”的重要代表。他們以戰斗的姿態,站在抗戰的前沿,以詩為旗、以筆為槍,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顯示出詩歌寶貴的承擔品格。而進入新時期,新詩加大了生命關懷的份量。詩人開始“向內轉”,關注人生、人情、人性及詩人自身。無論是傅天琳果園里的歌唱,還是李鋼對藍水兵的詠嘆,無論是梁平對重慶歷史的親切撫摸,還是李元勝、何房子等人對生命本身的深度體驗,都表現出重慶詩歌發展的新動向。
而在詩歌文體的探索與研究方面,重慶詩人從來就是引人矚目的。何其芳對建立現代格律詩的提倡對中國新詩文體理論的建設影響甚巨,鄒絳、陸槳、萬龍生等人不僅從理論上對現代格律詩進行探索,而且從詩歌創作實踐上加以佐證,繼承了前輩詩人的探索成果,在體式、音頓、音韻等方面豐富和發展了現代格律詩。呂進的詩歌文體理論在海內外詩學界具有廣泛影響。今天,格律詩和自由詩及其他詩體在重慶詩壇多元共生,呈現出詩歌文體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網絡傳媒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重慶詩歌一方面注重其老傳統—詩歌音樂性的回歸,一方面迅速接受了“網絡”這一嶄新的傳播媒介,繼續強化重慶詩歌在全國詩壇上的重鎮地位,為詩歌的傳播開拓了渠道。1999年《界限》作為全國第一家大型詩歌網站的出現,以它不可比擬的開放性、包容性、凝聚性成為90年代后期重慶詩壇的一個亮點。
總之,《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從縱橫兩個向度對重慶新詩的歷史作了一次梳理和檢閱,不僅為重慶新詩挖掘到了其發展的根源,而且為重慶新詩未來的走向也作出了高瞻遠矚的展望。我們有理由相信,重慶新詩會走得更好。
【重慶新詩檢閱審視重建論文】相關文章:
新詩04-28
小學德育過程變革審視研究論文05-02
接續五四精神重建新詩傳統--論艾青重歸詩壇與其詩歌創作04-28
檢閱04-30
檢閱04-30
《檢閱》04-30
審視04-29
審視抗擊非典的轉變過程的思考論文05-01
重慶煙草物流研究論文04-27
檢閱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