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數應用題常見錯誤原因分析及解題策略論文
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從八個方面來闡述學生在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出現的錯誤,究其原因進行深刻剖析,從而提出解題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錯誤原因 解題策略 提高能力
在《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分析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幫助學生防錯,提高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一、 把抽象的分率當成具體數量。
例1:一塊花布長10米,剪去3/5又3/5米,還剩多少米?
錯解:10-3/5-3/5=8.8(米)
產生以上錯誤的原因是:把抽象的分率“3/5”當成具體數量“3/5米”。“3/5”與“3/5米”表示的實際意義并不相同。“3/5”是指“10米的3/5”,它表示10×3/5=6(米);“3/5米”是指實際數量。正確解法為:10-10×3/5-3/5=3.4(米)或10-(10×3/5+3/5)=3.4(米)。為了防止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教師應幫助他們弄清一個分數不帶單位時,表示相對意義,它是由單位“1”的大小決定的;一個分數帶上單位后,就表示一個具體數量,具有絕對意義,它的大小是不能改變的。
二、 把具體數量當成抽象的分率。
例2:一件工作,單獨做,甲要1/5小時,乙要1/4小時。今甲、乙二人同時合做,多少小時可以做完?
錯解:1÷(1/5+1/4)=2 2/9(小時)
出現這種錯誤解法,是學生被常見的分數工作效率所干擾,因而誤認為分數表示的工作時間是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效率應為(1÷1/5),乙的工作效率應為(1÷1/4)。正確解法為:1÷(1÷1/5﹢1÷1/4)=1/9(小時)。為了避免解題錯誤,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審題,弄清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預防工作時間與工作效率混淆。
三、 對某些數量關系一知半解。
例3:車站有45噸貨物,用甲汽車10小時可以運完,用乙汽車15小時可以運完。用兩輛汽車同時運貨,多少小時可以運完?
錯解:45÷(1/10﹢1/15)=270(小時)
以上解法,表現出對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一知半解,將具體的工作總量與抽象的工作效率建立了關系。正確解法為:1÷(1/10﹢1/15)=6(小時)或45÷(45÷10﹢45÷15)=6(小時)。為了預防錯誤,教師應讓學生理解,工程問題中具體的工作總量應與具體的工作效率建立數量關系,或者是抽象的工作總量“1”應與抽象的工作效率(幾分之幾)建立數量關系。
四、 數量與分率不對應。
例4: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40頁,第二天看50頁,還剩下1/3沒有看,這本故事書有多少頁?錯解:(40+50)÷1/3=270(頁)。解錯上題的原因是沒有認準已知數量的對應分率,誤認為兩天看這本書頁數的和與“1/3”直接對應,實際上兩天看這本書頁數的和與“(1-1/3)”對應。正確解法為:(40+50)÷(1-1/3)=135(頁)。解這類應用題時,教師應告訴學生,不能隨便將已知數量與分率建立關系,一定要注意對應。分數應用題中,有時已知數量是明顯的,對應分率是隱藏的,這時就要設法找出隱藏的分率,再解題。
五、 沒有統一單位“1”。
例5: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上午行了全路程的1/4,下午行了余下路程的1/4,還剩360千米沒有行,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錯解:360÷(1-1/4-1/4)=720(千米)。解錯本題的原因是沒有統一單位“1”。題中的兩個分數雖然相同,但它們的單位“1”不同,因此這兩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也不相同。第一個1/4是對全路程而言的,第二個1/4是對余下路程而言的,所以應該把“下午行了余下路程的1/4”轉化為全路程的(1-1/4)1/4=3/16。這樣統一了單位“1”,就能得出正確解法為:360÷[1-1/4-(1-1/4)1/4]=640(千米)。解答這道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認真審題,分清不同單位“1”的分數,并在解題時要注意先統一單位“1”,然后再計算。
六、 弄錯單位“1”的量。
例6:李大伯栽梨樹240棵,比栽的蘋果樹多1/4,比蘋果樹多栽多少棵?錯解:2401/4=60(棵)。這道題解錯的原因是把梨樹的棵數看作單位“1”,而實際上是蘋果樹的棵數為單位“1”的量。要求梨樹比蘋果樹多栽多少棵,必須知道蘋果樹栽了多少棵。蘋果樹的棵數被看作單位“1”的量,梨樹棵數相當于蘋果樹的(1+1/4),換句話說,蘋果樹棵數的(1+1/4)就是梨樹棵數240棵。根據這一等量關系,正確解法為:設蘋果樹栽了X棵,X(1+1/4)=240,X=192,240-192=48(棵)。為了防止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教師要幫助他們弄清題中被比較的量(單位“1”的量)。單位“1”的量,有時在題目中是明顯的,有時要從題意去理解。
七、 類推整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例7:一種彩色印花巾,原價每條16元,提價1/10后又降價1/10,現在每條售價多少元?錯解:16(1+1/10-1/10)=16(元)。在整數應用題中,增加了一個數量,要求增加后的數量是多少,用加法;減少了一個數量,要求減少后的數量是多少,用減法。解本題時,學生類推了整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因而造成錯誤。解這類應用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弄清,解分數應用題與解整數應用題的意義不同,解題方法也就不同。
八、 受思維定勢影響。
例8:甲、乙兩地相距36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了全路程的5/9,離甲地有多遠?錯解:360(1-5/9)=160(千米)。這類應用題通常情況下是求離乙地有多遠(或剩下多少路程),因而解本題時,學生受思維定勢影響,錯誤地求出了離乙地的路程。解本題時,應將“順向思維”及時調整為“逆向思維”。實際上本題就是求已經行了多少千米,只用一步算式即可。正確解法為:3605/9=200(千米)。對于這類“陷阱題”,解題前可畫線段圖,讓學生從圖中看出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分數應用題常見錯誤原因分析及解題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排列組合常見的解題策略”課例分析05-02
力的圖示常見的錯誤作法及分析05-02
考研政治分析題解題策略支招04-28
整合分數應用題教學 論文04-30
口語教學中的錯誤分析及糾錯策略05-02
分式解題中常見錯誤歸類例析04-30
英語教學中的錯誤分析及糾正策略04-28
關于不等式中常見錯誤的分析04-29
印尼語被動語態常見錯誤分析04-29
計劃類文書寫作常見錯誤與分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