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傳播環境對高校學生漢語運用的影響透析論文
摘要:本文將從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用四個方面分析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網絡語言對高校學生漢語運用的影響,并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傳播 高校學生 漢語運用 影響
網絡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對于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僅影響著政治和經濟方面,而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種環境下,網絡文化也逐漸形成。而作為網絡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或者說文化代碼——網絡語言應運而生,隨著網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網絡語言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我們現實生活的交流和寫作中,并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作為一名高校校報編輯,筆者發現,網絡語言的混亂和失范現象正越來越嚴重地影響到了高校學生對母語漢語的掌握和使用。以下,筆者談談網絡語言對大學生漢語運用的影響。
一、網絡傳播環境對漢語中同音字的混用
每種語言本身的構造很復雜,但大多說來都是由語音、詞匯、語法三個部分組成,漢語也不例外。
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需要自己的物質載體——語音,即語言的物質外殼。漢語中,不同的語音代表不同的意義。然而,在網絡傳播環境中,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同時,又因為受輸入法和時間的限制,為提高打字速度,人們往往大量使用同音代替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就出現了大量混用同音字進行表達的情況。于是,像“偶得生活狠號”這樣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句子和詞語,便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據筆者統計,最普遍的同音字混用、濫用就是“的、地、得”三個字:在漢語規范中,“的、地、得”三個字的用法還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般不得混用。“的”多用在代詞和名詞中問,表示所屬的關系;“地”多用在狀語和中心詞之間或用于狀語后補語前,表示動態;“得”多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或結果。但在網絡傳播環境中,由于交流速度的需要,尤其是現在利用網絡投稿已占投稿數的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多數學生完全不會去考慮三個字不同的語用環境,只是因為其語音相同就混為一談地使用,這種不正確和不規范的漢語的運用。長此以往,很多學生根本就不知道“的、地、得”是有不同語用環境和語法意義的三個字。筆者就曾經在收到的一篇不足500字的文章里發現了近30處“的、地、得”的混用?梢,網絡環境已對我們漢語的規范運用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近來,又出現了用“滴”來代替“的、地、得”,用“偶”來代替“我”使用的情況,這從一定程度上正說明學生對漢語同音字亂用的情況正在愈演愈烈,離規范漢語也越來越遠。
除了混用同音字外,由于大學生們已有一定程度的英語基礎,加上網絡環境下對輸入速度的追求與漢字錄入不夠便捷之間的矛盾,促使學生們采用不少英漢諧音來代替漢字。,如“拜拜”被“88”代替,顯示出網絡語言特有的簡約性。但這種簡約性所帶來的影響就是,其隨意性會加大學生們對網絡語言的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性又使所謂的“語言”無法納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民族特色的語法規則和語法規范。
二、網絡傳播環境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詞是語言中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符號,一種語言中所有的詞和成語等固定用語的總匯就是該語言的詞匯。相對于語音和語法來說,語言中詞匯的變動是最大、最快的。在網絡傳播環境下,每年都有許多新的網絡詞語出現。而當下的網絡詞語從造詞和使用上都沒有一套規范來加以約束,一些網絡詞語與規范的漢語雜糅相問,在造詞方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1、漢語、英語簡寫型:如“JMS”代表姐妹們;“IC”是英文I see(我明白了)的意思;“u”代表你。
2、英語數字組合型:如"3Q”代替thank you。
3、前字替代型:如“漂漂”代替漂亮;“東東”代替東西。
4、舊詞新用型:如“雷”表示聽到別人的話很驚奇抑或難以理解;“囧”表示郁悶、悲傷、無奈之意。
5、新造詞語型:如“灌水”指隨意寫,內容空洞無物;“拍磚”指論壇上的爭論。
6、符號代替型:如“==”表示等一會兒。
這些網絡詞語是人們在現行的漢語基礎上和不斷的實際交流中,通過調動大腦中所有的知識儲備與想象力,創造出的一種輸入相對快捷的符號,是網絡中“約定俗成”的。這些網絡用語有其鮮明的特征,即創造性,形象化和簡明性。它的出現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匯,增強了其表現力。但是,由于這些詞語是在網絡環境下被創造出來的,人們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便被放大了。因而才出現了那么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絡寫手。而青年學生又是這些網絡寫手的主力軍之一。他們創造出來的這些新詞新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現代漢語的延伸,但在很多時候這些新詞新語卻是對漢語原有形式和詞語意義的一種顛覆、曲解,甚至惡搞。
在網絡傳播環境下,隨意、故意曲解、被惡搞的粗俗的網絡詞語卻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信息的外部載體的作用,使學生們在接受信息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網絡化的語言表述方式,這對于成熟莊重優美的主流語言,既是一種襲擾又是一種破壞。更令人堪憂的是,這種網絡化的詞語正顛覆著典范端莊的主流語言,造成一些學生到大學階段仍然不能正確運用一些基本的漢語詞匯。這對學生們解讀中國的語言其文化,并理解其內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網絡傳播環境對漢語語法的“改造”
中國語言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有序的、不斷規范的過程。而網絡環境下語言的生成卻是無序的,它的傳播對普通話原有的語法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如語法規則的無序、話語流程的無序、中心意義的無序等。網絡語言的無序化使許多病句漸漸成為人們的習慣用法,規范漢語反而變成了調侃和另類的表達,這樣必然傷害到母語的端莊與嚴謹。
漢語中,本來各種類型的詞都各有其位,各司其職,但隨著網絡語言對漢語的“改造”,它們表現出了新的組合方式。
1、名詞與副詞的組合,特別是程度副詞修飾名詞,如:很中國、非常學術。
2、形容詞重疊作謂語,如:機會多多、滿意多多、好怕怕。
3、狀語后置,如:我走了先。
4、英漢語法的混用,如:在表示狀態持續的動詞后使用英文的ING形式。
雖然以上形式讓網絡交流更生動,更能體現出說者的感情色彩,但在語法上卻是錯誤的。在話語流程方面,網絡語言常把漢語的語序進行顛倒。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到英語語法的影響;另一方面就是受到港臺電影、電視劇的影響。而在網絡傳播環境下,這兩種影響一旦得到網絡的支持,便立即流行起來。如今,在網絡上,如果仍按規范漢語進行書寫交流,反而還會被認為很“土”。 四、網絡傳播環境對漢語語用的沖擊
網絡傳播環境下產生的語言簡潔直觀、凸顯個性、時代感強,這些特點與青年學生講求個性、喜歡與眾不同的特點十分吻合。而且這種新創的網語還會使學生們產生很強的從眾心理和群體歸屬感。因此,當網絡新語被創造出來時,年輕人便自發地、主動地去接受、使用并傳播,從而加速了這些詞語的流行。但是,從語用學的角度看,話語交際必須遵循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接話原則,網絡語言也不例外。。但現在的網絡語言存在很多不禮貌、不道德、不文明的語言,而有些學生往往就通過對網絡語言的亂用、濫用來顯示自己的另類性格。這與現實社會的行為規范存在明顯沖突,是違反話語交際基本原則的。這種情況在各種論壇和BBS上尤為突出。
縱觀網絡上的各種論壇,隨處可見對某某事件,某某人的“聲討”,用的都是極不文雅甚至十分骯臟的網絡語言,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對別人的人身攻擊。這些極不禮貌、缺乏修養又隨處濫用的網絡語言,必然會對常常上網的學生造成污染。不僅如此,那些長期沉迷網絡的學生,還會把他們不文明的用語習慣帶人現實生活中,從而又對現實語言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聽覺污染。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網絡語言需要一定的約束機制來加以制約,以防止因其對現實世界傳統語言的隨意滲透,而在有效溝通、文化傳承、品味格調等方面產生的的不良后果。
五、對策及建議
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網絡語言到底是對漢語的創新還是破壞?這一直是社會大眾和學者們關注的問題。2007年3月1日,《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生效。該《辦法》規定,國家機關、教科書和新聞報道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語言。這是國內首部將規范網絡語言行為寫入法律的地方法規。此《辦法》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和學界關于網絡傳播、網絡語言研究、漢語規范等問題的討論。事實上,網絡語言是一種網絡時代的社會現象,它的出現、興衰都有其必然性。
網絡語言若僅僅停留在網絡空間,充其量只是一種語言變體;蛘哒f社會方言而已。中國文字語言研究會副會長彭嘉強認為:有些網絡語言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Q言O語的出現是時代的進步。但他同時指出:網絡語言可在某種范圍內流傳,如推廣就欠妥當。部分網絡語言違背了語言的發展規律,在寬容的態度下也不能漠視、縱容不良網絡語言的傳播。針對網絡語言對規范漢語的挑戰和沖擊以及對高校學生漢語運用的影響,筆者認為可從一大一小兩個環境人手來加以引導和規范:即社會大環境和高校內部小環境。
陳章太先生指出:“媒體對語言規范的傳播,不僅表現在刊載成文的語言規范和宣傳語言規范的文章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媒體語言本身就是在傳播語言的各種規范!。因此,在社會大環境方面,要加強對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的監管,從源頭上杜絕不規范的語言進入人們的視線。還要大力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在語言文字使用上的責任感,使他們成為運用規范語言的表率。另外,我們還可以讓一些電腦方面的專家們設置一個面向語言信息處理的語言規范模型,如英國現在使用的網絡語言觀察基金會(InternetWatchFoudation,IWF)。而在大眾生活中,可以大力引導人們使用規范的漢語,這樣可以避免不規范的語言產生。
在高校小環境中,網絡傳播由于信息豐富、時效性強、互交性強而深受廣大師生喜愛,校園網已日益成為校園媒體的中流砥柱。因此,各校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加強對校園網語言使用的監督和規范。如一些學校網頁上的每條新聞都進入了“語言文字不規范網絡巡檢系統”,這就是規范語言的一個極好的措施。各個學院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學生中開展一些讀書交流活動,倡導同學們看經典作品,用規范漢語,提高同學們對母語的感知度和認可度,讓他們熱愛漢語,自覺抵制一些不規范的漢語用法,使良好的語言素養變成一種自覺行為。
綜上所述,語言既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又是一個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標志,也是民族文化的鮮明標志,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思想和人文底蘊。在現今的網絡傳播環境下,我們應像迎接網絡時代一樣,迎接網絡語言的到來,同時也要引導規范網絡語言的正確使用。漢語蘊涵著中國幾千年來的人文精神,對文化的交流、文明的發展、感情的凝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規范漢語的運用,不僅有助于人們順暢地交流和自由地表達,甚至關系到民族的認同和文化的傳承。
【網絡傳播環境對高校學生漢語運用的影響透析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因素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論文05-02
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論文(精選6篇)06-30
音樂網絡傳播論文04-29
試論網絡融合新聞對新聞傳播的影響04-29
新聞傳播在社會文化的影響論文05-01
網絡知識傳播的經濟特征論文05-01
網絡知識傳播的經濟特征論文05-01
影視劇對大學生的影響透析論文04-30
網絡傳播與政治力量的相互影響04-28
影視作品對武術傳播的影響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