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新思路論文
【論文摘要】在傳播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媒體間的競爭已呈現出一種白熱化的趨勢。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樹立新聞節目的品牌形象,保持市場占有率和收視率,是一個值得所有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從新聞專題節目的定位、觀眾互動、專家意見等方面進行剖析,以期為我們今后的電視新聞節目,探索新的報道思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和啟迪。
【論文關鍵詞】電視新聞 專題節目 創新 發展趨勢
電視是伴隨著現代科技出現的現代化大眾傳媒。電視新聞是電視宣傳中的主打節目,新聞立臺、質量興臺,又是電視繁榮的基本途徑。其中,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之間的競爭表現的尤其突出,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專題節目的對象觀眾群較為集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聞焦點比較集中的緣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樹立新聞節目的品牌形象,保持市場占有率和收視率,是一個值得所有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夠在競爭中占據主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從立足創新,把握趨勢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一、新聞專題節目的現狀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今天,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各環節工作已發生了質的飛躍,不論是對專題節目的定位分類,還是各種制作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運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改進聲音、圖像的傳播技術,極大的豐富了新聞專題節目的內容與結構,將現場直播、歷史檔案、專家評論等新聞報道方式有機的融合進電視專題節目中去,既使得觀眾感受到與現場同步的新聞真實性,又通過各種專家評論、事件回顧等欄目不斷給予觀眾新的思考。然而,由于新聞資源的稀缺性,造成當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同質化競爭,眾多新聞單位對于同一主題進行反復地報道宣傳,最終導致了觀眾的視覺疲勞。除此以外,在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策劃方面,尚存有不少問題:
1、觀點過于統一
在電視新聞專題類節目中,評論占整個節目的比重較大,是豐富新聞專題節目,幫助觀眾分析新聞內容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新聞內容涉及范圍廣、內容多,往往不是憑主持人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解說工作的,需要多個人的配合。因此,大部分的節目都會邀請專職評論員或者某一領域的專家來進行評論,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能夠同時從新聞和技術的角度來向觀眾講解,通過專家的身份,使觀眾產生信任感,打造欄目和頻道品牌。然而,部分新聞專題節目在強調可信度的同時,忽略了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對事件專題進行深度討論,往往是專家與主持人持同一觀點,或者專家從技術角度給予一些細節上的補充,主持人定下一個基本的論調,專家加以闡述等,這種模式使得觀眾感覺言論過于單調,缺乏思維之間的交鋒,成為了一言堂,久而久之,就對節目失去了興趣。
2、被動態新聞牽著鼻子走
由于新聞的時效性、接近性,觀眾往往對于一些發生在身邊的事件或者是一些新發生的事件比較感興趣。因此,這一類的重大新聞和身邊新聞往往就成為動態新聞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少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從動態新聞的內容中進行選題,進而為觀眾進行新聞的背景分析和深層評論,這樣做有助于觀眾準確把握新聞的來源與內涵。由于動態新聞內容變更速度較快,為了與動態新聞相呼應,抓住時效性,許多專題新聞節目的選題也跟著頻頻變化,這樣做的結果是新聞評論節目的時效性強,內容變換快,但正是由于內容變化快,對于新聞的挖掘不夠深入,選擇面過寬,不易樹立節目品牌形象。同時,由于過份強調與動態新聞的呼應,強調時效性,新聞的評論往往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對于新聞報道的追蹤報道、評述不夠。
二、創新思路
1、加強與觀眾的互動
新聞專題節目的核心內容是以事實為基礎,通過對事件的調查、把握和展示來吸引觀眾,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事件的整體報道,包括現場直播、追蹤報道、隨機采訪、當事人訪談等。而在這其中,最為精彩的,莫過于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調查,對類似事件之間進行關聯性思考,對事件背景因素的分析以及對事件的作用影響進行分析判斷,以此來影響觀眾的思考,引導觀眾的思路。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才能持續的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心靈呢,這就需要加強節目中的互動成份,將傳統的新聞專題節目改良成為生動、立體、互動的新聞節目。具體的方法有:通過開設主持人熱線或者專家熱線的形式,吸引觀眾,讓觀眾參與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當然,互動的通訊工具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借助于視頻采訪、電話留言等方式來進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用網絡進行異地同步互動已成為了一種可以實現的互動形式;或者在一些節目中現場邀請觀眾作為嘉賓到現場進行互動等。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要注意專門保留出某些環節,讓觀眾有機會參與進來,實現加大傳播效果和傳播深度的目標。
2、節目推陳出新
信息時代,由于信息傳播的方式多樣化,速度同步化,使得媒體競爭日益激烈,電視節目往往呈現出一種同質化的競爭狀態,如上面所提到的,為了保持觀眾的新鮮感,不少新聞專題節目都瞄準了動態新聞,力求抓住新聞的時效性做文章。然而,在片面追求時效性的同時,由于新聞的時效性通常都很短,也使得新聞專題節目顧此失彼,頻繁更換主題,給人以一種虎頭蛇尾、意猶未盡的感覺。與此同時,還要力求做到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統一。也就是說節目中要有故事,有人物命運,有沖突;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啟迪性,給聽眾以感悟。故事中蘊含著道理,道理隱藏在故事之中,讓受眾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是新聞專題節目的最高境界。否則,節目就會失去了趣味,顯得很枯燥、很膚淺。
那么,如何打破這種格局呢?答案就是要加大節目的廣度與深度挖掘。首先,為了避免節目的同質化競爭,要力爭原創性新聞節目。雖然新聞原創節目要多花費不少人力物力,但只要新聞題材選擇得當,節目組執行到位,就能夠對觀眾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把題材選擇放在重大的政治事件、經濟熱點、內幕調查等方面;其次是對觀眾身邊時常發生的事件案例進行深度挖掘,一則這些方面的新聞可以充分地滿足公眾的好奇心,二來相關事件關系到民生,是人們生活中關注的重點,能夠吸引足夠的目光。
3、避免一言堂
一些電視專題新聞節目在制作的時候,為了幫助觀眾理解新聞事件的相關信息、關聯性、影響力等,也為了增強新聞節目品牌的權威性,加強品牌建設,時常在某些新聞專題節目中邀請一些行業內的專家或者專職新聞評論人員參與進來。這樣雖然能夠幫助觀眾加強理解,但往往成為了一言堂,如此一來,觀眾只能聽到一種意見,一種態度。反觀一些國外新聞單位的做法,他們往往邀請數位專家,就某一問題各抒己見,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新聞事件,根據自己的見解來發表言論,從而使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問題。有時專家們甚至在某一問題上各執一詞,互相交鋒,在雙方的爭論中,觀眾更是獲益匪淺。久而久之,觀眾們對于新聞節目自然興趣高漲,從而打響了新聞節目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目前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仍然存在著資源不足,同質競爭的問題,要破解這些問題,根本的方法是明確定位收視人群,明確樹立屬于節目自身的風格,從而樹立專題節目的品牌形象。然而,如何有效的實施這一轉變呢?節目制作時可以考慮增加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來激發興趣,通過多角度的討論來吸引觀眾,同時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不斷地深挖觀眾關注的焦點事件。同時,在形式上努力追求平等的報道方式;在技術上,為交互式電視和網上電視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這些方法進行創新,能夠有效地擴大影響力,主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①王振惠:《電視新聞敘事特點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9)
②馮哲輝:《簡論電視專題節目的藝術性》,《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6)
③胡丹:《成功危機超越: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探析》,《新聞界》,2006(2)
④劉柏青:《辦好評論類新聞專題節目要把握的幾個問題》,《廣電縱橫》,2007(5)
⑤周瓊:《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特點及發展趨勢探析》,《新聞界》,2008(7)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新思路論文】相關文章:
芻議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途徑的論文05-02
電視新聞編輯記者策劃意識創新培養論文05-02
廣播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思維淺析論文05-02
廣播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思維探析論文05-02
電視專題節目中懸念的設置和運用論文04-30
略談綜藝節目內容的創新論文05-01
城市社區管理創新思路論文(精選6篇)06-29
農村公路的工程管理創新思路論文05-02
新媒介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與創新論文05-02
高校圖書館管理的創新思路初探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