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育技術培訓論文

時間:2023-05-04 08:53:3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育技術培訓論文

  摘要:為滿足中醫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升的需求,實現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與教師需求的精準對接,研究建設中醫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教育技術知識庫包括教育技術知識學習、能力評價兩部分,是開展相關培訓的基礎。知識庫針對中醫高校教師的特點設計知識模塊,根據教師不同學科分類設計知識點學科分類系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結果作為開展相關講座和確定參加教師的依據。通過建立相關制度來保障教育技術學習、能力評價、培訓、知識庫更新等活動良性運轉,形成高效可持續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體系。

教育技術培訓論文

  關鍵詞:中醫院校;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建設與應用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醫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日益成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但在實踐中出現了學校持續高額投入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軟件建設,各個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而廣大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效果不明顯的現象[1]。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建立起有序的教育技術培訓體系,存在多頭開展、重復培訓、缺乏保障、針對性差和評價不科學等問題。因此,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的建設變得十分迫切,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以教育技術中心為主導,以知識庫為基礎的學習、培訓、評價體系。實現學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有序開展,滿足教師日益增長的教育技術知識學習要求。

  1中醫院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現狀分析

  中醫院校在教師隊伍的構成、教師的學科背景和教育技術培訓的管理機構設置均與理工科院校有較大區別,有其獨特的特點。

  1.1教師的群體特征分析

  中醫院校教師的專業主要以中醫學、中藥學、針灸學等學科為主,醫學類專業占比達65%以上,其余教師中語言類、體育類、思政類教師占比較高,而信息技術類教師比例不足2%。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新就業的教師普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28歲以上,在其學習經歷中信息技術課程較少,基本沒有教育技術理論相關課程的學習經歷[2]。在對教師的教育技術知識來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廣大教師學習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網絡自主學習達56%,其次是教師資格培訓占18%,學校培訓占13%,書本僅占13%。教師資格培訓僅在入職時開展,而從人事處口徑統計學校教育技術培訓年均小于4次。因此教師的教育技術知識來源比較單一,且知識缺少系統性和連續性[2]。

  1.2教師的教育技術需求分析

  中醫院校教師十分重視課堂教育技術的應用,積極利用學習理論設計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知識的內涵和原理。通過調研教師對教育技術知識的需求程度依次為教學設計、教學資源開發、學習理論和教學評價。對教師教育技術知識的主要來源分析表明:排第1位的是網絡自主學習,比例達56%;第2位是教師資格培訓,占18%;第3位是學校課堂培訓,占13%;通過書本僅占13%,廣大教師基本沒有教育技術學的相關教材[3]。

  1.3中醫院校教師技術培訓的現狀分析

  中醫院校普遍設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其級別一般為處級單位,個別高校為科級單位,F代教育技術中心的人員構上教育技術專業或信息技術專業背景人員較少,普遍不足40%,其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學資源維護和教學資源開發上。因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無法有效承擔全校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3]。結合座談調研了解到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學習也僅在崗前培訓階段開展,而后續的繼續教育中與教育技術相關的培訓年均不大于3次。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下高校的人事處、教務處和教師發展中心等職能部門不同程度地履行了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的組織工作,但由于教育技術培訓不是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導致了教育技術培訓缺乏體系和連續性,對教師的教育技術學習缺乏跟蹤和評價[4]。

  2教育技術知識庫的建設研究

  教育技術知識庫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良好的頂層設計,以保障其建設和應用順利進行。

  2.1知識庫建設的基本原則

  知識庫的使用頻率比較高,為保障教師日常的學習,知識庫建設必須遵守以下原則:(1)集成性原則。知識庫的應用需要記錄教師的訓練情況,統計教師的測試情況,其評價結果供第三方系統使用,如教師評價系統。因此,為了簡化使用過程,實現數據共享,知識庫需要與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集成,與信息門戶系統集成,簡化系統的認證過程;知識庫需要與教師發展評價系統進行數據集成,將評價結果自動同步至教師發展評價庫;知識庫與人事系統集成,自動同步人事信息,實現相關信息的實時更新,如職稱、部門信息,確保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情況分析的維度更加準確[5]。(2)權威性原則。教育技術知識庫的知識條目添加、更新、知識的系數設定必須經過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相關專家和教師發展評價中心相關專家論證,在周期性更新過程中確保教育技術知識的正確性和針對性。(3)實用性原則。教育技術知識必須保障其實用性,保障其符合中醫院校的教學特點、教師特點,區分不同學科適用的技術,不同學習理論適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合理設計知識的難易程度,做到“學的會,用的上”。根據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情況及時補充相關應用知識。(4)兼容性原則。為方便廣大教師使用教育技術知識庫,必須考慮到教師應用的各種場景,如計算機、Ipad、移動終端,并有針對性地設計web版、App版。根據移動終端的不同進一步設計Android版和IOS版等,盡可能地方便知識庫的推廣應用[6]。

  2.2教育技術培訓的知識體系設計

  根據中醫院校教師的特點,知識庫設計了教育技術概念模塊,便于教師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發展過程。由于教師關于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少,知識庫重點增加了與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軟件開發相關的學習理論模塊,重點介紹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圖1所示。

  2.3教育技術知識庫的模塊設計

  教育技術知識庫主要分為5個功能模塊:知識學習模塊,主要完成知識的學習,知識以圖文和視頻音頻形式呈現,通過知識目錄將相關文章、論文、相關資源、講座視頻等組織起來供教師學習[7];模擬訓練模塊,該模塊提供基于題庫的模擬測試,教師可以不限次數進行模擬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給出學習建議;能力評價模塊,該模塊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行評測,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統一完成,形成教師教育技術評價報告、分類統計分析報告;知識庫管理模塊,該模塊完成對知識庫的更新,對教師測試的配置;統計分析模塊,該模塊實現對教師參與訓練、測試的統計,實現對知識點學科分類系數的分析。

  2.4教育技術知識結構設計

  教育技術知識結構的設計主要包括:知識點設計,主要完成對相關知識進行編號,分類;學習資源設計,完成與知識點對應的資料結構設計;試題設計,主要完成與知識點相對應的試題設計,類型包括單選、復選為主;教師結構設計,完成對教師的屬性設計和分類設計,其中分類與知識的學科分類系數相關,屬性包括職稱、學歷、學科、教齡,為考核的統計分析提供維度。

  2.5基于教育技術知識庫的培訓流程設計

  教育技術知識庫的應用需要教師、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共同參與完成。教師主要完成參與教育技術知識學習、訓練及評價測試;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要完成知識體系的建設、學習資源的開發、知識分類系統的測定和培訓的組織實施;教師發展中心協同教育技術中心開展知識分類設定,接收教師教育技術評價的成績并納入教師發展評價考核,根據教師發展評價結果擬定教育技術講座培訓模塊和確定必須參加講座的教師名單。

  2.6知識更新與知識分類系數更新

  隨著教育技術理論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師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庫必須不斷更新以滿足教師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定期開展以下調整工作。2.6.1教育技術知識更新教育技術中心周期性地開展教育技術知識的更新維護工作,主要包括添加新的教育技術理論和教育信息技術知識,對原有的知識進行修正,刪除過時的知識。每次知識更新工作需要教育技術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共同論證后開展[8]。2.6.2知識點學科分類系數更新知識點的分類系數需要以考核年度為單位進行更新,通常以學科分類中上年度95%置信區間教師測試成績的平均值為參考依據。新增知識點學科分類系數由教育技術中心與教師發展中心研究設定。

  3知識庫的技術實現

  3.1系統開發技術路線

  系統采用HTML5技術開發系統的用戶界面,以實現對不同瀏覽器和移動端的兼容;采用MVC技術架構,ASP.Net技術、C#語言實現系統的業務邏輯部分,保障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拓展性;采用SQLServer2008R1數據庫實現對數據的存儲;系統運行服務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8R2Standard,發布服務器為IIS7.0。

  3.2核心功能模塊實現

  教師技術培訓知識庫的實現的技術核心主要集中在知識點管理、教師教育技術評價、評價分類統計輸出。3.2.1評價知識點管理教育技術評價知識點管理,實現教育技術相關評價知識點的添加、修改和刪除,該功能在重點實現添加題干、答案和類型的同時,需要設置該知識點所屬評價庫和關聯知識庫。在評價庫中進一步設置教師分類系數,在關聯知識庫中添加與該知識相關的學習資源。3.2.2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與學習資源推薦教師需要通過教育技術能力測試庫的測試來辨別教師的教育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系統根據評價結果推薦學習資源,教師單擊資源名稱即可學習,并記錄學習結果。3.2.3按模塊統計培訓名單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教師發展評價中心根據各個知識模塊的評價結果確定培訓項目和參與范圍,篩選條件包括教師范圍、教師類型和排名情況。

  4知識庫的運行保障制度建設

  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的應用需要相關的配套制度建設來保障系統的良性運轉,相關制度如下。

  4.1納入教師發展評價制度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結果作為教師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教育技術能力評價相關指標分數,系統以年度為單位同步相關數據。

  4.2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制度

  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納入教師的繼續教育,其中對教育技術知識自主學習、參與的教育技術講座納入繼續教育學分[9]。

  4.3建立知識更新制度

  為保障知識庫的知識符合教師發展的需求,必須建立知識的更新保障制度,及時調整相關知識內容和學科分類系數。該工作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育技術科為主,教師發展中心協助完成。4.4建立系統運行保障制度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是開展相關活動的保障,因此必須建立相關的系統安全檢查,數據備份、系統恢復、數據訪問控制、軟件升級維護等相關制度,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信息技術科具體實施[10]。

  5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的應用

  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的建設可以滿足教師對教育技術的需求,為形成完整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體系提供支持,具體應用領域如下。

  5.1輔助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系統主要作為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輔助系統,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為教師提供全面的教育技術知識學習,通過知識章節目錄檢索相關內容,并提供圖文、音視頻等形式的內容;為確定培訓內容和相關參加教師提供支持,如通過測試將教師進行分類,針對分類確定參與培訓教師名單,使培訓更有針對性;檢驗教師參加相關知識模塊培訓的效果。

  5.2教師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通過系統的訓練模式進行自主測試(不限次數),系統顯示評價結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向教師推薦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直接進入學習模式,根據知識目錄選擇相關知識學習。

  5.3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評價分析

  通過教師年度的教育技術能力測試可以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開展分析。對教師的評價分析包括如下方面。5.3.1個人評價分析主要以個人分析報表形式展現,內容包括個人的成績分析,即最高分、最低分、本人全校排名、在本院排名、同職稱中排名、同學科中排名;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即各個知識模塊的得分情況分析。5.3.2整體評價分析主要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包括正態分布分析、平均值分析,異常值分析。5.3.3分類評價分析主要對教師以職稱、學歷、學科為分類維度開展分析,分析不同類別的教師教育技術的知識整體掌握情況和知識點掌握情況。

  5.4教師專業發展評價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測試的結果與教師發展評價掛鉤,其測試的最高成績自動同步到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數據庫作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考核中的一級指標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部分的成績。通過與教師發展評價的結合進一步促進了教師的參與學習積極性,為教師參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提供制度保障。

  6應用效果

  通過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的應用提高了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知識的積極性,有效推進了中醫高校的相關工作開展,系統應用1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1提高了教師培訓的績效

  通過教師教育技術知識庫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教師培訓的績效,實現了精準培訓,避免了重復培訓和過度培訓。通過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將教育技術的年度繼續教育主題由4個增加到6個,平均開班人數由100人降低到40人,教師參與率由72%提高到了95%。針對不同層次教師聘請主講人員,降低了相關培訓經費。

  6.2提高了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的積極性

  通過知識庫的應用,教師的教育技術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在全校范圍內統計100%的任課教師參與了知識庫的使用,其中參與測試2次、5次的人數分別達到了40%和18%。圖書館教育技術相關書籍和期刊的借閱率具有大幅提高,以《中國電化教育》期刊的借閱為例,由月均借閱3人次,提高到了月均15人次。各個教學部門教師提交的教育技術類期刊的征訂類別由2種增加到8種,涵蓋了國內主要的教育技術期刊。

  6.3促進了教育技術資源的開發和使用

  知識庫根據教師的測試推薦學習資源,為不斷滿足教師的學習需要,教育技術中心不斷增加學習資源,促進了存量資源的使用和新資源的開發,通過一年的應用實現資源累計訪問120103人次,新增資源357個。6.4改善了教師專業發展通過精準培訓、調整知識分類系數等方式明顯優化了教師專業發展,知識庫應用后有效改善了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中教育技術指標評價項的學科差異,實現了不同學科教師的成績分布狀態與全校教師的整體成績分布狀態一致。

  7結論

  通過建設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知識庫可以有效滿足教師對教育技術知識學習的需求。培訓知識庫的建設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制度的結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體系,捋順了教師、教育技術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的關系。動態的知識更新滿足了教師對新知識的學習,知識學科分類系數的設計保證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更加客觀,而基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模塊化評價的培訓方法使得教育技術培訓更加精準。

  參考文獻

  [1]吳學會,祁建松,馬云偉,等.中醫院校教育技術機構設置現狀調研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1):29-30.

  [2]吳學會,祁建松,馬云偉,等.中醫院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5):498-501.

  [3]吳學會,祁建松,馬云偉,等.中醫藥院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4):84-86,92.[4]吳學會,祁建松,李佳恒,等.中醫藥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監測系統的建設研究[J].中醫教育,2016,35(3):16-19.

  [5]田萍.混合理論視角下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18):154-156.

  [6]王洋.面向混合學習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29-30.

  [7]吳青青.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體系構建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5(8):73-74.

  [8]盧啟飛,邵加,趙治平,等.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研究———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2):135-138.

  [9]陳娉婷.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4(14):121-122.

  [10]常志英,崔維淼.高校教育技術“反轉”培訓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1):21-23.

  作者:吳學會 祁建松 劉瑜 叢慧源 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教育技術培訓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技術培訓總結03-08

教育技術培訓有感04-26

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心得05-14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教育論文05-22

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探究論文05-02

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心得最新11-24

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心得02-16

教育信息技術培訓心得01-11

關于教育論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