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唐宋墓室壁畫世俗化傾向原因論文
論文關鍵詞:古墓壁畫 政治 文化 世俗文化 唐宋
論文摘要:中國古墓壁畫,在漢朝到達其繁榮階段,進入唐朝,成為墓室的重要裝飾成分,但是這種作畫方式卻長期為皇室所壟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唐朝以前古墓壁畫大多是顯示盛世威儀的壯觀場面,入宋以后,由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中國墓室壁畫也逐漸生活化,世俗化。唐朝到宋朝,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貴族文化向大眾文化擴展的序幕。
古墓壁畫,中國最為古老的墓室裝飾之一,自漢朝崛起,經過唐朝的不斷發(fā)展,直到宋朝以后逐漸衰退,及至到了現(xiàn)代,由于喪葬制度的改變,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遙望歷史長河,壁畫作為中國繪畫的組成部分,似乎比其他繪畫方式更充滿了一絲神秘,它源于人手,長存于地下,在冥冥之中,指引死者趕赴極樂世界,抑或復制主人生前的生活以期永享盛世之樂。
自漢朝至唐,墓室壁畫可謂極大發(fā)展。在唐朝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均為稱雄世界,這一切在墓室壁畫之中也得以體現(xià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章懷太子墓室壁畫。
章懷太子由于太子身份特殊性,其墓室規(guī)模已號墓為陵,壁畫之狀不言而喻。其墓道東壁繪狩獵出行.禮賓.儀帳和青龍,西壁對稱地畫打馬球.禮賓.儀帳和白虎。過洞內.甬道東西壁繪有各類仕男女侍,前后室則以各種活動侍女為主。這些壁畫,打馬球圖.儀帳圖.狩獵圖均以其聲勢浩大而給人以強大視覺震撼,禮賓圖則以其逼真的造型給人以歷史的原貌。青龍白虎更是讓人浮想翩翩,遙想見西天神器。
章懷太子墓室壁畫充分展示了唐朝壁畫的特點:威儀.浩大.富貴。
與此不同的是,在宋朝,雖然同樣是集經濟.政治.文化的重要發(fā)展時期,但是由于宋朝的社會背景的偏安,以及文弱的社會風氣,此時的墓室壁畫遠遠不比漢唐時的壯美,取而代之的則是生活化.世俗化傾向。白沙宋趙大翁墓壁畫可以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在白沙宋墓中,壁畫已不再見威儀排場,取而代之的則是富民階級的生活百態(tài)。
其中在一號墓中,甬道兩壁畫侍從,他們或身被錢串,或手持筒囊酒瓶或牽馬欲行,前室墓門兩側畫持骨朵的護衛(wèi),東壁畫女樂十一人,西壁雕畫墓主人夫婦對座宴飲像,后室.北壁砌婦女作啟板門狀,西北.東北兩壁砌破子欞窗,西南壁為對鏡著冠婦人,東南壁畫持侍奉的男女婢仆。這些壁畫極為具體.真實.周到.細致描寫了墓主人的家居生活。畫面上從屏風桌椅.箱柜帳幔等家具陳設,到杯盤碗盞等日用什物以及兩旁恭立男女侍從一應俱全,此外,主人梳洗打扮,女侍的端茶送水,庖廚散樂等,同樣細入微毫,這一切都反映出生活重心的變化。
可見,宋墓壁畫表現(xiàn)出時人對現(xiàn)實人世生活的格外迷戀,不僅是漢代那種濃厚的神仙天界氣息已非常淡薄,唐代那種鹵薄儀帳所體現(xiàn)的禮教色彩,也消退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瑣碎而平淡的日常家居生活的真實寫照。
總的來說,唐宋墓室壁畫流變的總體趨勢便是由威儀轉為平淡,由浩大轉為細微,由政治和精神化向生活和世俗化轉變。究其原因則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在我看來,影響其變化最主要原因莫過于政治與文化上的差異。
首先是唐宋政治差異所造成的結果。
從國力方面來說,唐朝時期為中國最為強盛時期,由于國力的強盛,邊境較為弱小民族.國家均或對其稱臣依附或與其禮尚往來,互通有無。而到宋朝時期,國力已遠遠與唐朝不可同日而語,國家內部由于政府機構冗亂造成積貧積弱的困狀,對外則征伐連連敗退,甚至蒙向契丹.西夏納貢之羞。政治背景和現(xiàn)狀的懸殊,使得宋時大國形象和國人自信心一再消沉,宋朝臣民復北愿望屢屢受挫,最終安于現(xiàn)狀,“宏大之氣盡無,便享僅有之榮華”。
從封建制度本身發(fā)展來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受禮教束縛較為嚴重的國家,唐宋作為文化.經濟大國,其禮樂制度與以往朝代相比也有著自己的特點。唐朝時期,雖然科舉制度的實行已經開始削弱家族與等級觀念,但是閥閱制度卻依然存在并不斷壯大,這種在維護自身階級利益為目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制度便嚴重束縛了士庶兩階級之間的往來,因此唐朝時期,士庶通婚被嚴令禁止的政策也就理所當然。階級內部保守性也就導致其文化的保守性,因此在唐朝,墓室壁畫只是在皇室貴族墓中才會出現(xiàn),皇室貴族又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加之強大的國力支撐,也就造成了唐朝墓室壁畫所呈現(xiàn)的威儀.浩大.富貴的狀貌。而到宋朝,封建制度已開始走下坡路,禮樂制度也漸漸放松了其對世人的束縛,隨著門閥制度的崩潰,士庶通婚已十分常見,這便為貴族文化向平民文化擴展提供了條件,使富民墓室內有壁畫出現(xiàn)成為可能。
政治的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變化與發(fā)展。文化作為影響世人審美情趣的重要因素,其自身的變化也必將導致世人審美情趣的改變。
《論語》中記敘:“子曰:‘奉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在不遠游,有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這些均反映出孔子“百事孝為先”的思想。宋時,朱熹的理學觀念雖然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不受當局的重視并沒有在宋時就傳播開來。所以當時的文人雅士說讀圣賢還是原來的真言,對于典籍的理解也較為真實。而唐時雖然幾近中古,但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沖淡了本土文化的純正性。到宋時,儒道釋三種文化競相發(fā)展,文化的不斷強勢也使儒道釋中共同倡導的“孝悌”思想在社會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宋墓壁畫中以二十四孝為主的孝悌題材之所以頻頻出現(xiàn)也正是由于受到了這種孝道復興思潮的影響,鑒于“孝悌”的盛行,晚輩為死去的長輩墓中修以壁畫裝飾作為一種盡孝的方式也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這種平民審美要求下進行的壁畫創(chuàng)作必然使壁畫表現(xiàn)出一種更加世俗化更加生活化的狀態(tài)。
再就市井文化方面來說。宋時,由于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宋朝社會已經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的傾向。宋人的小資情節(jié)空前膨脹,享樂主義情懷空前盛行,例如作為當時世俗文化象征的詞在其產生初期就是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像曾因寫過"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當時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凡有井水飲處,必有柳詞",在花街柳巷之間柳永也能聲名鵲起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文化審美取向。另外宋朝時還出現(xiàn)了中國報紙的雛形,市井中也出現(xiàn)了早期的卡拉OK,這些都在某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人審美情趣的世俗化傾向與嚴重享樂主義情懷。
唐朝時期,由于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中國的人口出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新的復蘇時期,人口總數猛增到5000萬人,到宋時更是激增到8000萬,僅城鎮(zhèn)人口就有2500多萬。伴隨著城市的不斷增加,城鎮(zhèn)人口不斷擴充,市民階級也不斷壯大,他們在物質享受得到滿足的同時,也開始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這便成就了宋時服務行業(yè)的發(fā)達,市民娛樂形式更加多樣化,市井之中,洋溢著一股唐人所不可企及的娛樂之風。在文學上,到宋時小說.詩詞均向平民化過渡,繪畫更是具有強烈生活化審美情趣,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著重描繪了宋時都城汴京熱鬧的買賣場景。作為繪畫一種的壁畫也必將受這種文化之風影響,不斷向世俗化發(fā)展。
除此之外,影響墓室壁畫世俗化傾向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墓室結構的變化。
唐朝時期,由于陵墓的浩大,導致其內部作畫空間極為廣闊,這便為浩大.威儀之景致的描繪提供了空間條件。
到宋朝時期,特別是到南宋時期,皇室貴族與富庶豪門墓室均相對十分狹小,墓室結構也不同于唐朝的前后相通,廣闊平直。以白沙宋墓為例,宋時磚墓室普遍采取的是仿木結構,室內仿木構建筑的梁枋.鋪作.斗拱的要放置,并施以彩繪,四壁繪滿的壁畫,有的以磚雕與壁畫相結合,有的則在浮雕人物上涂以色彩。但由于這種仿木結構的局限性
,使室內壁畫由原來方形.長方形變?yōu)閳A形.六角形.八角形,并且由于受到邊框限制,壁畫篇幅也比唐朝時要小的多,制作浩大之景的空間條件完全喪失,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生活畫場景的不斷增加。所以與唐時相比宋墓壁畫更顯生活情趣,小巧而精致。
綜述:由唐到宋,政治上,由強勢轉為弱勢;經濟上由封建自給自足傳統(tǒng)經濟模式轉為帶有資本主義經濟色彩的產銷經濟模式;文化上由單獨的貴族文化向平民文化轉變。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轉變,直接影響到墓室壁畫的規(guī)格.豐富程度以及描繪內容。
在宋朝集經濟文化大發(fā)展的情況下,中國社會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世俗化傾向,而宋以后由于朱熹的理學的泛濫,這種傾向又被打壓,宋以前,由于禮教制度的嚴密,世俗化傾向的出現(xiàn)也不具有倫理的條件。所以在我看來,中國古代,最為世俗化的朝代也莫過于宋朝。整個時代的風氣如此,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繪畫情趣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參考書目:《中國美術史》 明天出版社出版
《中國美術史》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溥松年等編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李星明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古墓室壁畫》 羅世平 文物出版社
【淺議唐宋墓室壁畫世俗化傾向原因論文】相關文章:
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原因淺議的論文04-27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及解決對策論文04-27
壁畫04-29
淺議患者的權利論文05-01
淺議中學音樂教學的論文04-27
淺議立法準備階段論文05-01
論職校生的擇業(yè)心理傾向論文05-02
神奇的壁畫04-28
麗江壁畫04-29
敦煌壁畫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