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研究論文
摘要:21世紀的人才除了應該具備傳統的素質以外,還應該具備世界意識以及國際意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英語作為一種交際性工具,作用越發明顯,在我國英語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所以英語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本質就是要求師生通過不斷的互動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英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前言: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初中英語的教學也在不斷創新和變化中,加強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
一、國內外對師生課堂互動的研究
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對課堂的師生互動進行了很多的研究,這對認識和了解課堂的師生互動有著很大的幫助和啟發。在西方的教育社會學中,有專門研究師生互動的行為。對于課堂師生互動的分類,根據互動的主體地位來劃分,英國B.J.Ashley等學者依據社會學家帕森斯的社會體系觀點將師生的課堂互動分為知識中心式、教師中心式以及學生中心式這三種。利比特與懷特利用動力學中的一些原理將教師在課堂的互動行為分為權威式、放任式以及民主式。而英國學者哈格里夫斯則將課堂上師生互動分為“浪漫型”互動、“娛樂型”互動和“訓獅型”互動這三種類型。從師生之間的行為方式研究,弗蘭德斯則將師生的互動行為分為教師接納學生感受、提問、發出命令、表揚、講解、延伸學生想法以及批評、維持紀律和學生的回答問題、主動提問等[1]。
國內的學者結合我國實際的課堂互動情況和依據相關的理論,從心理學角度將師生之間的互動分為有意識互動和無意識互動。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則將師生之間的互動分為師生互動的內在動力、師生互動實現的工具以及師生互動的結果顯示。
對于課堂師生關系的研究,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學科范圍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師生關系和師生互動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系,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師生關系是隨著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通過交流而產生的關系。根據師生在互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Siberman 將處于教學情景中的師生關系分為:依戀型、關懷型、冷漠型和拒絕型。而R.C.Pianta則將師生之間的關系分為親密、依賴和沖突。有更多的學者認為要想使得教學有很好的效果,關鍵就在于學生是否感到學習有所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快樂,這就需要建立一種和諧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好師生關系。
對于影響課堂師生互動的因素則有很多,有的學者研究側重于教師,發現教師的言語和交流方式對課堂互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有的學者也對教師的風格進行了研究,發現喜歡經常鼓勵學生的教師受到學生的喜歡,而經常采取懲罰手段的老師則導致了消極的師生關系。我國學者佐斌則把影響課堂師生互動的因素分為四類:觀念因素、背景因素、特質因素和任務因素。這些因素都對課堂師生互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2]。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內涵和實質
互動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互動起初是指不同社會角色之間的相互聯系或者是關系,后來被逐步引入到語言的教學當中,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微觀的社會,教學的過程就是指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課堂的互動曾被定義為在語言課堂上發生的師生之間各種性質以及各種性質的交互作用以及影響。
互動不是簡單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和回答,師生互動的本質在于交互。傳統的師生問答只是一種單向的交流,并沒有達到互動需要的效果,這種問答的形式只是一種簡單的語言對流,教師在提問之前往往會預設答案,而對于學生的回答也僅僅是正確或是錯誤的評價,教師很少參與學生思維過程。創新的師生的互動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語言和思維產生共鳴以及不斷交鋒的過程。
師生互動具有的特點主要有:平等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互動的主體,而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共振性,教師的教學行為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思考的過程,并且表現在行為或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反饋出來,而教師借助于學生所反饋的信息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從而推進教學的過程;交互性,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雙向的影響和作用,并不是單一的單向交流;多樣性,師生互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再拘泥于簡單的提問形式,互動可以由教師,也可以是學生發起,通過問答、討論或是開放式的形式進行互動;連續性,師生互動的過程是連續的,循環往復的,不在是獨立簡單的提問過程。
三、初中課堂師生互動對英語學習的作用以及影響因素
(一)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對英語學習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課堂師生的互動是一種語言交際的基本活動,是促進學生學習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課堂師生的互動有助于英語課堂的教學,語言是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載體,是維系社會關系的一種工具。所以在教學中,要借助語言這種工具來進行英語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互動是一種雙向交流,創造了雙方可以進行意見交流的機會,促使雙方進行協商和調整,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2.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英語課堂的互動不僅需要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也需要能夠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意思。理解和表達正是英語互動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師生的課堂英語互動借助于閱讀教學和聽力,師生互動可以有效的運用到學生的日常英語聽說讀寫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3.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教學互動是人與人交流的活動,能夠促進情緒的感染和情感的交流,課堂互動始終伴隨著教師和學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良好的師生情感可以促進課堂的互動,而良好氛圍的課堂互動也能促進師生情感的培養和發展。
4.提高教學的效果,英語的學習離不開有效的課堂互動,有效的課堂互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會表露出對學生的期望,學生也會期待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創新、民主的互動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
(二)影響英語課堂互動的因素
1.教師因素,教師對英語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種,包括特質因素、情感因素、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素、知識水平因素和觀念因素。特質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教齡、智力水平和性格等。情感因素則包括教師對所有學科的情感、對生活的情感、對學生以及對同事的情感等。知識因素包括教師的文化程度以及專業知識、教學水平、教學措施和手段等。觀念因素包括教師的職業觀、教育觀以及評價觀等。
2.學生因素,學生對課堂互動的影響主要有特質因素、觀念因素、知識因素、情感因素和學習行為因素等,特質因素包括學生的性別、年齡、智力水平、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觀念因素包括教師觀和同學觀。知識因素則包括課外知識、原有的學習基礎等。情感因素包括對教師、對生活以及對同學的情感。
3.背景因素,背景因素是指課堂教學中所產生的微觀因素和宏觀因素。微觀因素是指學校班級的學習氛圍以及教室環境的布置、家庭氛圍以及所處社區的環境等。宏觀因素是指社會歷史特點、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政治經濟特點等。
4.教材因素,課堂師生互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傳遞教材的內容,將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趣味性以及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互動的效果。自從新課改以來,教材不斷發展和創新,不斷貼近學生的學生,適合教學發展的需要,所以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促進課堂的互動。
四、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分類
(一)根據互動主體的關系將師生互動分為:
1.師個互動,就是指教師的行為向學生個體的互動,目的和對象都比較明確的互動行為,主要表現在教師提問與學生回答、教師要求與學生的反應、教師進行評價則學生給予反饋以及教師對學生的直接接觸和個別的輔導等行為上。這種類型的互動明顯的顯示出了教師對部分學生存在的偏愛以及偏見,學生對教師的信息反饋和評價[1]。
2.師組互動,這種互動行為主要是指教師行為向學生小組的互動,在這種類型的互動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小組的具體情況進行講解、個別輔導和評價。這種互動形式在我國初中課堂教學中占得比例很小。
3.師班互動,是指教師行為面向全班學生群體的互動行為。在這種互動行為中,學生可以反應教師的行為,屬于集體的一種行為,而不是單獨的個人行為。一般這種互動在課堂提問、課堂評價和課堂授課中常見。
(二)根據師生互動行為的屬性,可以分為:
1.控制-服從型,這種類型是師生行為的主要屬性。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行為的本質是控制,控制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一般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采取民主合作的方式,但是歸根究底主要是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而學生對課堂的反應就是對教師控制行為的回應,稱之為服從。服從就是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行為的一種控制規定。
2.控制-反控制型,這種互動建立在學生服從的基礎之上,學生以自身的服從行為和教師進行互動,這是課堂教學的常態,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不服從的情況,這時候師生之間的互動就轉化為控制與反控制,如果學生的反控制行為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就會發展為相互的對抗行為。
3.相互協商型,這種互動行為主要發生在教師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后,學生為了到達學習的效果或是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懲罰,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就會由相互對抗轉化為相互協商。師生互動不同于其他的人際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受職業的特殊性和社會的規定性影響。
五、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互動對象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之間比較頻繁,而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之間則較少[2]。教師在安排互動的內容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選擇稍微有難度的問題,并在評價的時候給予肯定的、個性化的評價。針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評價的時候只是簡單的給予正確或是錯誤的評價內容。一旦互動出現障礙的時候,教師就會立即轉而提問其他的學生。這些做法看似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但是這種存在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師生之間互動的不平等性,是一種小范圍、有條件的互動,這對學生情感的發展很不利。
(二)非語言互動行為的缺乏
課堂的互動主要體現在語言的互動上,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講解、討論、提問、回答等,而非言語互動行為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體現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交流,手勢和身體姿態的語言等。在我國初中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傾向于言語的互動,而忽視了非言語互動的重要性。非言語互動也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方式,是對言語互動方式的補充。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眼神或是身體姿態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師生的互動中,充分利用非言語的互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結束語:在我國的初中英語課堂中存在師生互動的模式比較簡單、互動存在的差異較大、并且非互動言語未得到有效的重視等問題,所以教師要在理解師生互動的本質和內涵后,不斷反思教學中互動教學開展的實際效果,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評價以及大大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等,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也大大提高師生互動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季薇薇,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年16期:35-39
[2]王金芳,初中英語課堂上的互動式教學有效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16期:46-48.
【師生互動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04-30
信息社會師生互動的影響因素研究論文05-03
師生互動共創和諧課堂論文05-03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的作用論文04-30
高中課堂師生口頭言語互動研究05-01
現代社會的師生互動關系研究04-29
畢業論文-淺論師生互動 - 語言文學論文04-30
師生互動促創新 課堂內外求發展論文05-02
論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論文05-02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合作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