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EPC核心網組網技術研究的論文
1 EPC概述
1.1 EPC系統架構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和移動通信技術日趨成熟,更多的用戶和運營商開始關注寬帶無線接入的概念。同WiMAX和WiFi等無線接入方案的迅猛發展相比較,由3GPP所制定的WCDMA、HSUPA、HSDPA雖然在支持QOS和移動性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但其在傳輸時延和無線頻譜利用率等方面較有劣勢。首先,當前的數據類業務種類多而且數據量巨大,這就對空口的數據傳輸數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次,以OFDM技術作為核心的無線接入技術日趨成熟,空口速率的大幅提升可以變為現實。然而當前由HSDPA提供的14.4 Mbit/s,由WCDMA所提供的2 Mbit/s的峰值速率已滿足不了需求。未解決上述問題,2004年底, 3GPP決定使用現在為3G分配的頻段,利用新技術來進行網絡演進,并為此制定了長期演進(Evdo packet core,EPC-增強分組核心網)計劃LTE。EPC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1]。
1.2 基于EPC系統架構的用戶上網流程
用戶(手機或上網卡)上網的過程如下:Ue(終端發起附著請求-attach request通過無線網絡enodeb(4G無線)給MME(移動性管理實體));MME通過APN(終端手機/上網卡上設置的接入點名(Access point name),例如:cmnet)找到SAE-GW,SAE-GW收到請求后會給出響應給手機分配一個IP地址,手機/上網卡獲取地址后與SAE建立連接,默認承載建立完成。用戶手機起上網業務時會發起serverce req(服務請求),通過SAE-GW到公網internet,公網DNS解析手機發起的URL對應的公網IP地址后,返回新浪服務器地址,這樣手機會和服務器建立連接,用戶上網成功。
1.3 EPC-LTE建網策略
EPC-LTE建網遵循“混合組網、同步部署”策略,TDD、FDD共享EPC核心網。4G核心網要很好地兼容現有CDMA和EVDO網絡,并與現有網絡具備良好的互操作能力,確保用戶在多種接入網絡中業務體驗的連續性;LTE和CDMA采用統一的PCC(policy control charge,計費控制策略)管控策略,PCRF同時支持DO和LTE兩種接入方式進行策略調度、分發和控制,為用戶提供統一的策略控制和業務體驗。話音業務初期選擇基于SvLTE的雙模雙待終端方案,由cdma 1x承載,待LTE網絡覆蓋完善后,適時引入VoLTE方式承接語音業務,VoLTE是基于IMS網絡上的語音業務,它解決了EPC 4G網絡語音問題。
1.4 EPC核心網特點
EPC核心網分骨干層、省份層兩級組網架構;骨干層設置兩兩互為容災備份的根DNS,同時,設置國際漫游關口iPGW、iDRA負責國際漫游信令和數據回傳;EPC核心網堅持大容量、少局所、集中化部署原則,每省新建一套EPC核心網,原則上優先考慮省會城市異局址雙節點容災備份;EPC核心網采用Pool組網方式,架構SGW/PGW合一設置,HSS基于分布式架構部署;為盡量減少對現網分組域的影響,現網分組域設備保持不變,eHRPD核心網相關網元HSGW和3GPP AAA采用新建方式,實現LTE與DO非優化切換。
2 EPC核心網技術方案
2.1 組網設計EPC-CE部分
EPC網元在接入EPC CE時,要求如下:優先采用靜態路由+BFD;可采用OSPF+三層交換機+VRRP;不推薦使用CE+VRRP方式接入[2];不允許直接通過二層交換機透傳VRRP方式進行接入,具體如圖2所示。
EPC CE與CN2 PE/ER互聯要求如下: EPC CE按照成對方式進行新建,用來接入EPC網元; EPC CE與EPC網元放置同址機房;EPC CE成對與就近的兩臺CN2 PE進行口字型互聯; EPC CE成對與所屬核心節點的城域ER進行口字型互聯。
2.2 EPC核心網部分
EPC核心網在組網過程中,對于業務負荷分擔的組網,路由采用靜態路由+BFD模式;對于主備工作方式設備節點,組網要采用VRRP主備節點模式[2];
2.3 各接口業務組網
1)各網元業務接口通過在MCE交換機上開啟LAN,保證二層隔離,避免同一個VLAN內的廣播風暴,和某些病毒通過二層網絡互通導致相互感染;
2)S1-MME/S1U/S5/S8/S11/S2a/S6b/S6d/Sgi口通過各自設備上1對SIPI板與2對MCE組網為負荷分擔模式,各接口間配置靜態路由+BFD進行數據報文轉發,快速檢測出故障并將流量切換至備份鏈路以加快網絡收斂速度,從而保證業務繼續進行,減小設備故障或鏈路故障對業務的影響、提高網絡的可用性、安全性;
3)HSS/SPR/AAA:容災同步兩塊SIPI單板,每塊單板出一個千兆電口到CE ,需要2個接口IP地址,HSS側采用主備路由方式,CE采用靜態路+BFD模式;信令采用兩塊SIPI單板,每塊單板出一個千兆電口到CE,HSS側采用主備路由方式, CE采用靜態路由+BFD;
4)PCRF:2塊SIPI信令單板,每塊單板分別出一個GE電口到CE,采用PCRF側采用主備工作模式,只需要一個接口IP, CE配置一組VRRP與PCRF對接,作為PCRF的缺省網關;
5)DNS/DRA:每塊DNS/DRA刀片用2個GE口交叉連接到CE,2個GE配置為Teaming方式,只需要一個接口IP,CE為每塊DNS/DRA刀片配置一組VRRP,作為網元的缺省網關;
2.4 計費、營賬、監聽組網
核心網后臺合設一對層三交換機8902,網管、計費、營帳、Gy口共用一對8902。8902配置48個電口、24個光口;8902啟用三層匯聚核心網后臺端口及路由,根據業務需求劃分VLAN;核心網與DCN之間部署一對H3C 5000C防火墻,防火墻配置12個電口、12個光口;核心網后臺接口工作在主備方式,支持靜態路由,要求后臺交換機啟用VRRP與核心網后臺接口對接;防火墻工作在主備方式,每臺防火墻下行用2個GE電口連接單臺8902,2個GE口分別承載網管、計費&營帳&在線計費,每臺防火墻上行也用2個GE口連接DCN,接口承載的業務和下行口相同;防火墻啟用層三模式,下行口、上行口分別歸屬不同的安全域,在防火墻上啟用域間策略,限制網管、計費中心對核心網的非授權訪問。
3 EPC核心網技術風險分析和應對策略
3.1 新建階段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
1)風險點一:IP承載網的準備情況是否滿足核心網工期的風險:主要考慮IP承載網資源到位情況不能影響核心網的進度,不然對整體工期將會造成直接影響[4]。
應對策略:EPC-LTE按技術進度要求提前進行IP承載網建設規劃。
2)風險點二:計費話單營帳接口適配開發進度是否滿足核心網工期的風險:話單和營帳系統適配是由電信召集第三方廠家開發,此開發進度直接影響話單驗證、營帳 指令(HSS到營帳)驗證的進度,對工期產生直接影響。
應對策略: EPC-LTE通訊提供話單和營帳說明供EPC-LTE相關系統進行開發。EPC-LTE營帳和計費系統按技術進度要求完成開發、對接、測試。
3.2 實現3/4G互操作階段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
新建EPC和現網對接實現3/4G互操作階段,主要的風險和應對策略如下所示:
1)風險點一:現網無線側升級/改造支持eHRPD的進度將影響新建EPC和無線側對接的進度,進而影響設備上線時間。
應對策略:需EPC-LTE提前規劃無線升級計劃。
2)風險點二:無線側需支持3/4G 互操作,要求有同時支持FDD LTE和 eHRPD的雙模終端。
應對策略:EPC-LTE發揮跨專業跨廠家協調優勢,確保測試資源到位。
【EPC核心網組網技術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分層體系結構的移動核心網組網設計論文05-04
車載自組網通信技術研究論文05-02
無線局域網組網論文04-30
國際EPC項目的實施要點論文05-03
面向未來移動通信核心網架構研究論文05-02
海外鐵路EPC項目的設計管理優化論文05-02
EPC模式在石油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的論文04-27
加強海外EPC電站項目管理的途徑探討論文05-02
EPC光伏電站工程建設的項目管理分析論文05-03
國際電力工程EPC項目實施策劃思路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