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大學生社會網絡研究的論文
現今涉及社會網絡領域的調查研究越來越熱門,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的研究文章也有很多。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方面息息相關。可以把大學里的學生看作是一個個的個體,他們在學校中有著錯綜復雜的社會網絡,其中有和同班同學的網絡,有和同鄉的網絡,有和老師的網絡,有和興趣協會同學的網絡,他們每一個人都陷入一個復雜的巨大網絡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已有的網絡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研究這些網絡的組織、構成、運用情況和影響因素,有助于我們了解他們的社會網絡,使他們在將來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所以說大學生社會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網絡研究是西方社會學一個重要的分支領域,是一種關于社會結構的觀點,是一套分析方法和技術。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在他的《社會學:關于社會交往形式的探討》文章中首次提出了“網絡”這個概念。英國人類學家拉德克利夫布朗是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他首次使用了“社會網”概念。巴恩斯首次把“社會網”概念轉化為系統的研究。伊麗莎白鮑特的《家庭與社會網絡》一書被視為是英國社會網研究的范例。
一直到現在,此書還對社會網絡研究有深刻的影響。三十年代,社會心理學家莫雷諾首次創立了社會計量學方法來分析社會關系網絡。六十年代是美國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的迅速發展時期。自從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提出了“弱關系”理論后,社會網絡分析被廣泛運用到社會學研究領域中。到了七十年代,社會網絡分析研究成為一個全新的社會學研究領域并且慢慢占據了主流地位。社會學家林南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他研究的是嵌入在社會中的社會資本。1992年,美國社會學家博特提出了“結構洞”這個理論,他認為個體在社會網絡中所占的地位和他在網絡中所擁有的權利有一定相關關系。關于社會網絡的概念界定,學者們從各自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給社會網絡做了不同的概念界定。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社會網絡是由個體或者群體因為某種需求而組成的一種特殊的聯系,這些關系充當著傳遞信息、物質交換、思想碰撞、情感慰藉的橋梁紐帶。社會學家米切爾認為:“社會網絡是由特定的群體或個體之間所具有的獨特關系”。
社會學家韋爾曼認為:社會網絡是一種由社會成員緊密聯系的關系模式,它側重于成員內部之間的社會網絡結構,是一種由后天交往過程中產生的結構觀而不是與生俱來的關系。受西方社會網絡學科的傳入的影響,我國研究者對社會網絡這一概念進行了概念界定,社會網絡是指由某些個體間的社會關系所組成的相對穩定的網絡體系。這里所提到的個體可以是個人、族群也可以是組織。從社會網絡研究的角度來看,整個社會就是一個由相互交錯或平行的網絡所構成的大系統。所謂大學生社會網絡,是以大學生群體為主要研究主體的社會關系網絡研究。大學生社會網絡是包含于整個社會網絡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部分。它不僅有一般社會網絡的組織、性質,還有其鮮明特點。社會網絡的研究分析方法有整體網絡分析法和個人網絡分析法兩種分析方法,整體網絡分析法主要研究一個社會網絡中個體關系的整體構架,個人網絡分析法關注的重點是個體,以個體的維度來研究社會網絡。整體網絡分析法研究的重點是整體網絡結構,它的分析單位是指群體、組織等,不以個體為其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的是一個社會網絡中個體關系的整體架構和群體中不同個體的網絡結構。整體網絡分析法延承了社會心理學領域中的社會計量學研究,并且整體網絡分析法的研究多集中在群體內社會網絡網絡研究,代表人物是林頓弗里曼。主要運用社會矩陣及社會圖示法來進行研究。自我中心網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對象是個體間的網絡,主要研究的是社會網絡的影響下的個體行為。格蘭諾維特、懷特和林南等社會學家是自我中心網絡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荷蘭人類學家范德普爾總結出研究自我中心網絡分析的四種方法。它們分別是互動方法、情感方法和角色關系以及社會交換法。
近幾年,國內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與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方面。社會網絡是由個體行動者及個體之間的網絡關系組成的,個體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乃至國家。大學生的社會網絡是影響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會網絡能幫助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并幫助他們降低信息成本。所以說,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社會關系網絡有助于大學生成功獲得工作機會。有學者認為,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是影響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原因。強關系主要是在情感上給予大學生正面的鼓勵和支持,促進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成。王飛等人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大學生社會網絡的規模、結構、強度維度對創業機會識別均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王國朕通過研究得出: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利益的獲取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社會網絡的規模越大,個體就能從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社會網絡的異質性越強,個體就能從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社會網絡關系越強,個體就可以從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以上研究表明了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大學生成功就業有很大的影響。大學生社會網絡的規模越大,同質性越小,關系強度越強,就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這和我們學習的西方社會網絡研究的結論不同,格蘭諾維特提出的“弱關系”理論表明了“弱關系”是獲得工作機會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我們主要獲得來自“強關系”的社會支持,因而大學生的社會網絡密度與強度越高,他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他就越容易找到工作。李美佳通過對大學生社會網絡關系構成、密度、規模和異質性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認為大學生更容易獲得強關系網絡成員的社會支持,其社會網絡的同質性較強。陳希貴通過對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結構及大學生主要社會關系的建立、拓展過程進行了實證分析,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的拓展過程實際上是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由血緣、地緣關系到業緣、契約關系的拓展過程。馬梅芳的研究對象是農村貧困女大學生,她通過調查研究了她們社會關系網絡的特點及局限性并在研究中分析了她們社會關系網絡的拓展和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的現狀。以上提到的研究表明了,在獲得工作的過程中,親緣和血緣的強關系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反之,弱關系在此所起的作用則比較弱。強關系占據著這些學生的主要社會關系網絡,并且他們的社會網絡異質性比較小,同質性比較大,他們的社會網絡大多涉及的都是自己的親密的朋友或同學。國內有關大學生社會網絡的調查,除了上文涉及的大學生社會網絡與獲得工作機會的關系,還包括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大學生學習情況的研究,比如葉新東的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大學生學習情況相關性研究,通過研究得出整個班級所有學生的社會網絡構成情況,并對社會網絡的構成與學習成績做了相關性的分析研究,研究認為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學習成績具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性;徐峰構建了一個大學生絡結構分析模型,并結合模型對大學生絡的結構特征和網絡結構變量進行了分析,明確了絡的結構特點;成云使用社會調查法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大學生之間的合作絡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網絡中心度指標與大學生學習情況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大學生社會網絡與促進學習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影響社會網絡的因素來促進大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這將是我們未來研究大學生社會網絡非常好的領域。大學生社會網絡研究領域還包括大學生社會網絡與人際關系的研究,比如鄭思明主要研究社會網絡與人際關系的影響,他從網絡構成和網絡關系類型方面研究青年的社會網絡關系;劉博的關于大學生網絡行為與人際關系現狀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網絡行為,大學生現實人際關系、網絡人際關系和學校歸屬感之間的關系;馬靜在人際交往理論下研究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的優化,研究得出大學生對社會關系網絡的認知和適用明顯存在不一致,其中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的組成結構比較簡單,同質性較強,網絡緊密度比較高,整體規模比較小等。研究得出了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大學生人際關系之間具有相關性。為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我們研究和了解大學生社會網絡。最后部分是大學生社會網絡的現狀與影響因素的研究調查。這部分主要包括陳希貴研究的大學生社會網絡拓展、李美佳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的構成、維護和拓展研究、吳亮對大學生社會網絡的構成及運用狀況研究、高文杰對大學生社會網絡的實證研究、史秋霞關于當代碩士生社會網絡的研究、田磊對內蒙古大學生的社會網絡以及從中獲得的社會支持和社會適應研究等等。在上文提到的研究分類里,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現狀和影響因素的研究在分類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
從研究的主體來看,這些研究中包括許多獨特的大學生群體,如少數民族大學生研究、貧困大學生研究、女大學生研究等等獨特的群體,其中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研究比較少,如周婧穎研究的民族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與研究、柳萍研究的甘肅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人際關系分析等。在上文提到的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的研究中。從研究方法上看,研究多為現象的描述、經驗的總結定性研究所占比重比較大,定量研究較少,定量和定性綜合運用的實證研究更是為數不多。從社會網絡的分析上看,研究多為個人中心網絡研究,整體網的研究非常少。研究所用的理論多是直接從西方社會網絡分析理論中直接使用,雖然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是從西方發源而來的,但是我們不光要借鑒西方的社會網絡理論,還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發展出適合我國社會網絡結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未來大學生社會網絡研究發展可以向多方面、多層次、多方法進行研究,特別是對獨特群體的大學生社會網絡研究,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最實際的問題,為他們將來更好走向社會做準備。
【淺析大學生社會網絡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陸學藝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總結淺析論文04-30
淺析高校體育社會化與實施途徑的研究論文05-02
淺析移動通信網絡優化論文05-02
淺析網絡團購的現狀與發展論文05-03
淺析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4-27
淺析基層醫院的管理體系研究論文05-03
淺析社區體育網絡構建的假想論文05-02
從社會學角度淺析當前大學生學習狀況論文05-03
大學生網絡學習適應的調查研究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