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食品安全監管調研思考
食品安全監管調研思考
20xx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并從20xx年6月1日起實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環境”、推進“一建雙創”,而我局正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本人長期在衛生監督機構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實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監管特別談談自已的看法。一、我市食品監管體制機制現狀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積極探索統籌城鄉食品監管的新路子,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監管主要實行“4+x”分段式食品監管體制。“4+x”分段式食品監管體制,即“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將“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分為4段,由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同時由若干部門參與綜合監管或品種監管。食品監管運行機制方面,各環節的監管職能部門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監管機制。如食品源頭治理上,農業部門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上,質監部門實施了食品質量安全星認證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飲在綜合監管方面,衛生監督部門全面開展食品量化分級管理,提高食品企業的自律水平;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等。為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盡職盡責。二、存在的主要問題㈠
食品監管體制不順一方面,“多龍治水”的模式造成監管責任難以落實。“從農田到餐桌”實行分段管理體制,有監管職能的部門多達10余個,這種執法主體多元化、職能交叉的體制,使得監管責任難以厘清和有效落實,往往造成監管“真空”,造成“十個大蓋帽管不好一桌飯”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監管鏈條長造成監管效率低、協調難度大。“從農田到餐桌”鏈條長、環節多,標準不一,國標、地標、行標、企標并存,形成的銜接點多,監管整體效率不高,盡管設置了綜合監管部門,但協調力度弱,實際上處于“綜合協調無依據,綜合監督無手段,查處案件無處罰權”的狀況。㈡
食品監管責任機制不到位食品安全“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沒有真正落實。由于監管體制不順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重視不夠,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各個監管部門履職情況如何,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問責機制。由于追償機制不夠健全,對食品制假售假行為處罰較輕,企業違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業鋌而走險,甚至有時政府為了社會穩定還得替企業“買單”。㈢
農村食品藥品監管體系不健全我市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全市14個縣(區、市)以農村為主,但廣大農村地區食品監管體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門在農村設置片區工商所,衛生部門在鄉鎮衛生院派駐檢查員(兼職監督員)外,其他的部門在鄉鎮一級都沒有延伸機構。鄉鎮既無食品安全執法監管權限、又無專門機構和監管人員,只能靠縣(區、市)一級有限的監管力量輻射廣大農村,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頻次較低、監管力度較弱。㈣
食品技術支撐不完善由于監管職責交叉和利益驅動等因素,各部門獨立搞重復建設和重復檢測,技術監督資源共享機制不健全,造成檢測計劃不統一、檢測資源分散和檢測結果難以共享。如在食品檢測方面,兩城區有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質監局有檢測中心,但由于基礎條件、人員狀況、設備設施、經費保障等制約,食品抽驗比重小、批次少,對行政監督、安全預警和風險管控的技術支撐能力明顯不足。三、建議1.樹立社會化監管理念。加強食品衛生監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部門通力合作,企業誠信自律,媒體正確引導,公眾成熟消費,樹立社會化監管理念。政府在推進食品安全建設進程中,要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全局考慮,整體協調,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監管部門要變單一的行政監管為多元化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及時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及時發布監測結果和預警信息;要廣泛招募食品安全監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監管的觸角,還可通過制訂“市民有獎舉報”等措施,形成全民關心、社會監督的食品衛生監管長效機制;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媒體關注、公眾參與等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管體2.提高協調層次,成立市級食品安全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
食品安全監管調研思考第2頁
門進行評議、考核。建議成立市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分管市長任組長,由市衛生局承擔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3.建立健全市無縫隙、全覆蓋監管網絡。整合監管力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下移監管重心,實現監管無縫隙、全覆蓋,真正解決農村監管體系不健全問題。為使食品委托工作法定化、機構化,建議按照公安、工商部門在鄉鎮設置片區派出機構的模式,在鄉鎮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別設置片區“食品藥品監督所”,使食品藥品監督常態化,從根本上解決無縫隙、全覆蓋的問題。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市、區縣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本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并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評價、考核下級政府和同級職能部門。完善責任追究制,將食品安全納入行政首長問責范圍。各食品監管執法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過考核、問責、群眾評議等方式,把監管責任落到實處。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發生食品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由企業承擔一切后果和法律責任,依法追究企業法人、管理者和相關人員的責任。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一是完善食品安全舉報投訴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舉報投訴統一平臺,實行“一門受理、即時轉辦、分門處置、按時回復”的工作運行機制,提高舉報投訴處置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食品來源追溯機制。把食品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到市場消費的各個環節納入監控范圍,建立包括產地、種植、加工、包裝、檢測等相關信息的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發現問題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責任。三是建立缺陷產品召回機制。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對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食品藥品及時召回和處置。四是構建信息共享的監測網絡平臺。建立覆蓋食品藥品生產企業的質量動態監管系統,同時整合各部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相關信息,對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做出準確的預警預報和及時有效的反應。6.加快推進政府檢測向第三方檢測發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引入更多獨立測試機構,逐步加大第三方檢測比例,實現食品安全檢測網絡化和監管社會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技術保障水平。現階段主要發揮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食品檢測方面的作用,利用這些單位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手段為食品監管提供準確、公正的第三方技術支撐,條件成熟時由政府批準、個人出資、市場運作,建立獨立的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
【食品安全監管調研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思考05-01
責令改正在水上安全監管中適用的思考05-02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計劃01-16
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健全05-01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總結05-12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總結06-04
稅收起征點調研思考調研報告范文05-03
食品監管調研報告范文05-02
食品安全調研報告07-24
食品安全與食品監督管理的思考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