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道德修養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1
摘要:
人們都說大學,是一個“天之驕子”匯聚的地方,但很多人來到大學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那么面對著不同于往日的學習環境和人生經歷,我們應該怎么應對才不至于惶惶終日,面對充裕的課余時間,我們應該怎樣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于虛度時光。而對于大學生來講,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業上,誠信是一個不得不談的話題。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
關鍵詞:
自主學習理念提升自身能力人際交往培養樹立正確目標誠信文明守法杜絕信任危機追求真理拼搏
對于剛踏進大學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時間啦,突然想來談談自己眼中的大學生活。首先,大學給了我們很多空閑時間,我們可以多休息,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因而大學生更應培養自主學習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除了學好自己專業之外,我們還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和輔修一些課程,通過選修和輔修課程,可以開拓視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識。
還有我覺得我們要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大學不同于高中,沒人監督了,所以要學會合理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在大學不僅僅要學習本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全面學習;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要用新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當今社會變化飛快,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才不至于被淘汰。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里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煉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做一些鍛煉自己能力和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不應該以賺錢為目的,而是要在工作中彌補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找到學習中的漏洞,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當然,前提條件是不能影響學業,如果以犧牲學業為代價,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里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煉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因此,面對著社會的需求,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發生了改變,離開長期依賴的家長和教師,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些學生就會陷入獨立與依賴的矛盾之中。有的學生來到新的環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反差,會產生失意、壓抑、焦慮的情緒,甚至會出現神經衰弱癥狀。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應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新的環境中努力適應,爭取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人際交往能力大學如同一個小社會,每個學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與周圍的同學、教師和外界接觸。有極少數學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態度和技巧,經驗不成熟,導致人際關系緊張,陷入孤獨境地。為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會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培養自己開朗的個性,這也有助于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對以后的工作大有益處。而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難,因此在大學期間應該培養自己面對挫折勇于抗爭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最后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樹立一個目標,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在現實基礎上迎接挑戰,沒有遠大的抱負,不會成就偉業;偏離正確的航向,難以抵達成功的彼岸。大學生只有及早地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腳踏實地地學習,培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贏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既然立下了學習生活計劃,我就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下去,為了我的家人,為了自己,更為了未來,努力在努力,希望我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完成自己的夢想,為社會作出貢獻。
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于大學生誠信這個話題的看法。因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質如何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前途與命運,更關系的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素質培養。而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值得關注,大學生要以誠信為學習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誠信應貫穿我們大學生活的始終,涉及到考試、借貸、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全社會都在倡導誠信的今天,作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學生,更應該身體力行,領文明之先風,不做有損個人名譽和國家利益的事情。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等失信行為大大降低了大學生的道德水準,也降低了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考試作弊危害的不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學生都面臨道德的考驗和靈魂的拷問。對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的理解和寬容,也就是對社會不正之風的淡然和認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學生中更存在嚴重敗壞了學校和社會風氣。各個學校都在積極營造和建設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氛圍和風氣,陶冶情操、熏陶品格,優良校風對學生科學價值觀和正確行為傾向的形成以及心靈情感的升華都起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說謊為最大恥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會忠于自己的承諾。所以信必有忠,忠能達信。考試作弊、欠貸不還等行為則是對優良校風的敗壞,是對學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無端褻瀆與粗暴賤踏。有的同學明知某同學作弊,但不予制止和報告,而是采取關鍵時刻寫匿名信、打匿名電話的方式予以揭發,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危機。社會把大學生一貫視為高素質人群,給以充分的信任和關心。但是由于考試作弊的屢禁不止,欠貸不還等現象的頻頻出現,使得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可見,由誠實、守信方面出問題而導致社會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導致社會信任度的降低,不僅在量的方面大幅減少,在質的方面也大幅下降,會使信任危機強化為社會危機,直到社會系統的崩潰。從而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各個民族的各種文化都把誠實守信作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主要為弄虛作假嚴重、信用意識缺失和人際關系淡漠幾種。當然我們認為造成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結起來也就包括三方面:社會,學校,家庭。是社會的一種外部環境造成的我們的誠信問題的欠缺,是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滯后一種表現,社會誠信機制的一種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如:自律意識較差。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學校,社會,不論為誰,為自己,為他人,我們都要去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去營造濃厚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同時也要求政府部門建立誠信約束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
誠信者收獲的信任,是誠信者擁有的社會資源,它足以讓誠信者安身立命。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把科學認識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國家和人民,人生也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也只有熱愛真理、襟懷坦白、誠實公正的人才能為追求真理拼搏和獻身。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秘書職業的需求日趨增長,對秘書的思想道德修養的要求也日趨提高。然而當前的秘書素質卻參差不齊,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不能與時俱進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道德因素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秘書只有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才是做好秘書工作的根本。
一、加強秘書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秘書工作是直接為領導服務的工作。要向領導及時不斷地提供信息,提供資料,為領導決策創造條件;要為領導了解情況,掌握工作進程服務;要為領導想問題,出謀劃策,提出建議;要為領導節省時間,讓領導用很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多的信息。秘書工作歸納起來,主要應抓好兩個方面即“七個字”,進行“四種幫助”,發揮“三個作用”。“七個字”就是:一方面,對文電的收、發、轉、抄等事務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對事情的管(理)、擬(稿)、調(研)建設性工作。“四種幫助”就是:幫助領導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拿出主意、處理問題。“三個作用”就是:起到參謀、助手、顧問作用。在完成上述任務時,要站得高、看得遠,立足領導角度考慮問題,順應歷史潮流,循序漸進,積極穩妥,有效展開。首先,秘書職業道德是秘書工作自身特點的內在要求。秘書工作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特殊職業,自身存在著多方面的特點。特別是機要性,這對秘書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書是領導近身工作人員,最了解領導的活動,故能掌握一個機關的核心機密。所以,秘書工作是機要工作,要求秘書要有很強的保密觀念。其次,加強秘書的職業道德修養是由秘書工作的發展趨勢決定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時代社會的'進步發展,對秘書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更加嚴格和具體。秘書工作已經不再是單向、簡單地體會領導意圖就可以了,而迫切要求秘書自身具有較高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因此,秘書要想在復雜的環境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要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和發展。
二、提高秘書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提高秘書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可以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習先進、自我激勵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事業觀。秘書工作是領導機關的中樞神經、聯系紐帶和溝通橋梁,是各級領導部門不可缺少的工作。每一位秘書工作者,都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牢固樹立“三服務”的思想和愛崗敬業的事業觀。必須堅持學習,不斷充電提高,特別要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通過不懈地學習,全面提高素質,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迅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寫作水平”,切實增強“學習觀察能力、政策運用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管理服務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開拓創新能力、自管自控能力”,從而達到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
(二)講政治,提高思想性。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考慮的是解決原則問題,然后解決具體問題。堅持解放思想,秘書工作要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和需求,與時俱進地轉變思想認識,更新觀念,增強活力,以應對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保證工作始終沿著正確和健康的軌道運行。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的頭腦,用科學發展觀統攬自己的工作,切實提高工作中的思想政策水平,在起草文電、辦理事情、解決問題時,都力求體現黨的方針政策。堅持加強思想品德、組織紀律和實事求是作風方面的修養,尊敬領導,尊重同事,尊重他人,尊重事實,做到素質強,形象好,作風硬。
(三)認真負責,嚴格要求。把認真負責落實到位。做工作要有干勁、鉆勁、韌勁,百折不撓,不怕困難;辦事情,敢于動腦,善于動腦。認真負責要體現在辦事情的徹底上。每辦一件事情,都有頭有尾,有交代、有檢查、有結果,做到收到文電必處理,發出文電詢收到,呈送請示催批發,傳達布置查結果,領導交辦有回音,出現問題要報告,件件事情有著落。嚴格要求,就是有成績不自滿,有問題不放過,對自己好的方面要發揚,不足的就克服。對下面,有好的就表揚、鼓勵,不足的督促改進,錯誤的批評,并幫助糾正。綜上所述,構建社會主義秘書職業道德體系這棟大廈,亟須國家、社會、秘書人員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然要提高秘書的職業道德素養,也絕非短期所能奏效的,必須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持之以恒地為之添磚加瓦。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3
摘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十分重要的課程。一方面,它既具有高校一般課程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但由于其課程的特殊性質,又具有獨特的規律。準確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規律,是做好本門課程教學的根本。根據教學的目的,緊扣教學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是認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規律的重要路徑之一。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規律;實效性
1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規律的要求
1.1把握規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
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大家越來越普遍地認識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抓住事物的本質,是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任何違背客觀規律,依據人的主觀思維而盲目進行的行為注定要失敗,甚至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只要我們抓住了它的根本規律,按照其內在的本質聯系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就會不斷提高;反之,如果我們背離了其教學規律,其教學效果就會非常差,甚至適得其反,起到負面效果。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也一樣,也必須按照其自自身的客觀規律進行。
1.2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不同的階段有其特殊的規律
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人在不同的階段,接收知識的方式方法,認識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差異。比如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識別事物區別的方式。孩子小的時候,對成年人的話,具有極大的信任度。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他們會不斷地對別人的觀點或看法提出質疑,并試圖自己去進行探尋或考察事物的真實規律。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時代不一樣,其成長與發展的規律也會發生變化。大家都普遍感受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大學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學生和今天的大學生,他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特別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這種年代間的顯著差異,已經從以前以五十年、二十年、十年的區分區間,發展到了今天的五年、二年甚至一年。這些孩子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和社會時代背景下的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的特殊性。
1.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具備特殊的教學規律
在高等學校,通常開設三類主要的課程,一類是屬于事實判斷類的課程,講授的是事物的規律,求真是其主要目的;一類是屬于價值判斷的課程,講授的是事物的價值,求善是其主要目的;還有一類是屬于藝術判斷的課程,講授的是事物的美感,求美是其主要目的。由于三類課程的目的不一樣,因此決定了他們所具備的不同的教學規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則兼而具備上述三類課程的特征,也就是它既要求學生求真,又要求學生求善,還要學生追求美。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必定具備特殊的規律,我們只有認真地對它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這種特殊的規律。
2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特殊規律的正確途徑
2.1教學目的是把握教學規律的前提
教學目的,是對所有教學工作的方向性的規定。如果離開了教學目的,談論教學工作的規律,就可能南轅北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不但同專業性的課程相比,有其特殊的目的,就是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其他課程相比,它也有其特殊的使命。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教社政[2005]9號)中,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目的是這樣表述的:“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它包含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律觀念和解決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三個教學目的,就規定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不是單獨傳授知識的教育、也不是傳授單方面知識的教育,而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知識的傳授也包括道德的修養與法制的實踐;是綜合的既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還包括了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決的教育。
2.2教學內容是把握教學規律的關鍵
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目的,我們不難發現,其教學內容必定是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對于思想道德教育來說,既包括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如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和價值觀教育;還包括了道德教育的內容。雖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大量的聯系,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規律。我們現在對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基本上都采用了相當的方式和方法,其效果在一定程度受肯定會受到影響。比如道德教育,就必須依據個體道德意識的發生機制來進行,這就是它的教學規律的重要依據;思想教育就必須依據思想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來進行。對于法制教育,也有其獨特的規律,就必須按照法律思維、法律方式來進行。法律思維和道德思維之間,各有其特殊性,教育方式又必然存在著各自的特殊規律。進一步說,道德教育的方式,對于法律教育來說,不一定適用;法律教育的方式,對于道德教育來說,也不一定適用。對于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實際問題,其教學內容的涉及面更廣、內容更多,規律更復雜。我們僅從兩個主要的方面來分析,如成長規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長規律教育就必須按照人的成長成才的規律性進行,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人生設計,選擇恰當的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確定可靠的措施和解決不同的困難。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按照人的心理發展和變化的特殊規律進行。通過這一段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其教學內容具有高度的綜合性,不但涉及的學科領域眾多,其內容也十分廣泛,因此,對其教學規律性的把握,必須緊緊抓住其相關內容的特殊性,試圖超越這些內容尋求至上的教學規律,不但是十分困難的,也是沒有多大實際價值的。在現階段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中,是否存在整本教材和各章各節,都基本按照相同的方式方法、相同的教學規律在進行,是我們應該隨時反思的重要問題。
2.3學生實際是把握教學規律的基礎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實際。在前面的論述中,已經提及,同一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學生的同一階段,不同學生的不同環境和時代,都有許許多的不一樣。我們可以進一步舉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對于同樣處于現代環境下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對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態度上、學習需求上和努力的程度上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一樣。有的學生會認為它是指引自己發展的十分重要的課程,有的學生會認為它只是考試必須通過的課程,還有的學生根本就不會把它當作一門真正的課程。要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規律,就必須認真地研究學生所處的實際,并根據這種實際去尋求實現教學要求的方式和方法。
綜上所述,由于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特殊規律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特殊規律,要求我們必須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特殊教學規律。只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緊緊根據教學內容、緊緊抓住學生實際,并將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抓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規律,從而更好地做好課程的教學規律,真正體現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4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方式。在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進行講述的過程,往往以教師單方面的授課為主要方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加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不深,思想上不夠重視,經常有逃課或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發生,課堂效率較低,學生們往往都是在老師的灌輸下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而不是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2)課程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在2006年課程改革之前是分開的兩門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但是在兩門課程合二為一之后,由于將“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排在“法律基礎”之前,教師在授課的過程往往習慣于把教學重點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養”上,而忽視了有關法律知識的教學,教師的不重視就導致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忽視,甚至是無視。除此之外,教材中有關“法律基礎”部分的知識編寫不夠精確、概念含糊不清,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進行編寫,理論概念性較強,知識分布過于緊密,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編寫的嚴肅性。
(2)增強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平衡性。
2、教學改革
(1)完善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機制。根據我國目前法律教育發展現狀,建立起一個從小學開始至初中、高中、大學的完善而銜接有效地法律教學體系,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生一種法律意識,真正地體會到法律學習的重要性,自覺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對授課老師進行培訓。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課者的法律素養。目前,高校中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師可能會出現知識斷層的現象,由于他們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專業出身,對于我國法律制度、法律變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隨時更新他們的法律知識體系。
(3)活躍課堂氣氛,改革授課方式。傳統的法律授課方式往往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難以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課堂效率較低。因此,授課老師應當在法律素養的課堂中充當引導者而不是決策者的形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5
[摘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根據課程要求,必須結合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與課堂內容相適應的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課內(堂)辯論就是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教學模式之一。科學地選取辯題、設置辯論程序和進行總結陳詞是課內(堂)辯論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課內(堂)辯論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標準,外化為學生的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然而,東西方各種價值觀念的大量涌入,使得“基礎”課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作為大學生必修公共課程之一,“基礎”課卻普遍不被學生重視。如何增強“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促進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是“基礎”課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有關思想政治理論的所有課程“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因而,實踐教學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必然要求。
一、“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職院校的實踐性對“基礎”課提出了特殊的內涵,即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識,更要關注如何讓同學們體驗“做人”與“處事”的方式,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內心的觀念和信仰,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基礎”課的教學一般采用傳統授課方式,教學形式單一枯燥,教學內容陳舊乏味;而且,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思想政治類課程內容從小學一直延續到高等教育,如果無法改變高職階段“基礎”課的傳統授課方式,學生們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假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容易理解卻較易發生觀念沖突的問題,教師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整合,通過實踐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基礎”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主動探究和摸索,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從而更加突出重點難點,使得講解層次更加清晰透徹,則更易取得“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良好效果,加強“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若干調查結果的統計也顯示,相對于傳統的“一言堂”的授課方式而言,包括高職學生在內的大學生們,顯然更樂于接受“實踐教學”。“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由于經費緊張、師資缺乏、安全隱患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各高職院校的課外實踐教學往往面臨實際困難,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和師生人身安全。相對而言,課內(堂)實踐教學在目前更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課內(堂)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調動學生參與實踐而進行體驗,從而提升理論境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雙向交流方式,例如影像觀摩、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情境模擬等。調查顯示,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影像資料和情景表演,同學們最喜歡的課內(堂)實踐教學方式就是辯論。
二、“基礎”課課內(堂)辯論的實踐探索
筆者認為,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方式,課內(堂)辯論的重點不是結果而在于過程,“辯”即認識和掌握真理,“論”即詮釋和捍衛觀點[2],最后達到“真理越辯越明”的目的。在正反面論點交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拓展自己的理論視野,聯系實際,增強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厘清沖突與困惑的價值理念,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鍛煉了協作精神,深刻地領會人類的社會屬性,可謂是一舉多得。在多次探索課內(堂)辯論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內(堂)辯論必須要進行精心組織。首先是選取辯題。一是辯題一般需來自于教學重點和難點部分,尤其是學生觀念沖突和困惑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進行對比判斷。二是選擇學生較為關注的熱點話題,使得學生有興趣深入探究。三是根據高職學生特點,選擇難度適宜的辯題,莫測高深的辯題容易冷場并引發消極情緒,適得其反。例如,經過數次實踐,筆者認為在第一章第三節安排“當代大學生是否需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這類主旋律辯題,能夠引導學生科學地實現理想信念;在第五章中安排關于愛情或者婚姻的辯題,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其次,確定辯論程序。有自主權才有參與熱情。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負責組織辯論會,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由學生負責并確定正反方辯手人選(通常是各4名);為辯論雙方各配備一名記錄員,負責辯論過程中主要內容的記錄,并在課后進行整理作為資料交給任課教師。還需要由學生選舉一名主持人,負責串聯整個辯論程序和隨機應變地調動現場氛圍。辯論程序必須確保環環相扣,嚴謹而完整,負責人和主持人需要進行細致地溝通,同時與任課教師商定,最終確定合理的步驟。在筆者的幾十次課內(堂)辯論實踐中,有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必須設定作為“觀眾”的其他同學進行自由發言的環節,允許有疑慮的同學提出問題,給予全班同學能夠同時參與的資格。這樣才能在鼓勵少數人積極參與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這個環節收獲了很好的課堂效果,有的觀眾比辯手發言還要精彩。同時,在若干課內(堂)實踐中,同學們都能展現出很強的合作能力,使得辯論過程高潮迭出。
三、“基礎”課課內(堂)辯論的問題及對策
當然,課內(堂)辯論作為一種實踐教學活動,也有其局限和不足,場地、人員、資料等都是有限的。由于學生閱歷所限,對一些觀點的認知和辯論的方式也會有偏差。但是恰恰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才彰顯出課內(堂)辯論的意義,凸顯出辯論之后教師總結陳詞的全局性導向作用,因而,教師的總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每次辯論,任課教師要比講授一堂課付出更多的精力。教師需要全神貫注地理解同學們每一句辯論的內容,標記下需要進行分析的知識點,結合同學們的辯論予以講解,這更需要教師超群的總結分析和臨場應變能力。例如有的同學會當場提出質疑,也會出現沒有任何反應的冷場,個別同學心不在焉,還有可能出現新的論點和偶爾的跑題甚至情緒失控,以及一些淺薄觀點的擾亂使辯論深度大打折扣等等。因此,教師必須具有控制現場的能力和擔當的精神。針對課堂效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一些對策:首先,辯題的選擇需多樣化。雖然主要由學生決定,但為了避免漫無目的形式主義,可以由教師規定范圍或者設立多個命題,由學生討論和表決選取其中一個命題或事件進行辯論。其次,辯論前,可由組織者帶領大家進行小組討論,把握論點方向和內容,列出大綱,呈交任課教師進行審閱,進行事前指導,避免出現觀點重復甚至抄襲、準備不充分等情況。第三,辯論中,為了更好地控制現場,除去主持人,可以再設立一個專門調和現場情緒的禮儀員,提醒大家“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意義,做好有序辯論的調控工作。第四,為了避免因為勝負而產生不必要的爭端,可以設立學生評委會。由學生擔任,并在賽前約定規則和強調公平,贏得同學們的信服。在辯論賽中配合默契的辯手團隊,在期末考核的“平時成績”一欄予以適當加分,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加強教師指導,在賽前賽中貫穿重點難點的內容,使辯論緊扣主題,結合教材內容。賽后的點評一定要與現場辯論相結合,不能簡單走過場,不能照本宣科且過于政治化,這樣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會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打擊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如果點評得當,將會遠遠好于課堂講授的效果,使同學們在主動參與的同時真正學以致用,深入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應升華主題,引導學生知行統一,把道德要求和法律規范內化于心中,外化于行為,提高社會角色的適應性,真心實意地得出符合我國實際的正確思想觀念。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篇6
一、“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各高校有部分教師在探索如何進行“基礎”課實踐教學,其中不乏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基礎”課的實效性。
(一)實踐教學內容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除一部分實踐教學活動外,大部分實踐教學活動如旁聽法院庭審、外出參觀,由于經費有限,往往派部分代表參加,這樣導致很多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漠不關心,更不用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實踐教學內容陳舊
“基礎”課的實踐教學類型無外乎模擬法庭、旁聽法庭庭審、社會調查、做校園文明環境的踐行者、以及外出參觀等,形式陳舊,真正能深入學生內心、引起學生共鳴的形式較少。
(三)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
實踐教學常常以調查報告、心得體會、活動總結的內容與字數作為標準來評定學生實踐教學的成績,忽視了過程評價,導致有些學生弄虛作假,這樣的考核體系,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實踐教學課時分配缺乏規范性
“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的課時分配,沒有科學、明確的指導標準。實踐教學的課時由每個學校自行決定,有的學校實踐教學的課時占理論課的一半,有的學校實踐教學的課時很少。同時有的學校實踐教學的課時進入了課表;有的學校實踐教學的課時沒有進課表,不能保證實踐教學開展的效果。
(五)“基礎”課師資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由于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教師教學任務普遍繁重,以至于很少有教師去研究如何開展形式多樣而又有實際效果的實踐教學;另一方面,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嚴重不夠,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抱著拿教分的態度,思想上不重視,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指導缺少經驗。
二、“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探索
由于“基礎”課教學內容與生活和現實息息相關,因此設計和開展“基礎”課實踐教學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把大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師的特長,可以采用感受型、體驗型、踐行型實踐教學模式,盡可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使實踐教學變成學生喜歡和終身受益的項目。
(一)感受型實踐教學
感受型實踐性教學是讓學生在與社會接觸中獲得感受,主要的活動形式為參觀訪問。參觀訪問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如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歷史紀念館,引導大學生學習革命先輩的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進行弘揚中國精神教育時,通過開展“重走長征路”的活動,培養大學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危害國家安全案件的庭審,幫助學生認清當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組織這種類型的實踐教學,首先要認真規劃,明確活動的主旨和注意事項。活動結束后,要及時交流總結,撰寫觀后感和心得體會。
(二)體驗型實踐教學
體驗型實踐教學是讓學生在參與生活中獲得直接經驗,以培養能力為導向,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基礎”課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開展以社會調查、模擬法庭、參觀“芷江受降紀念坊”等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實踐教育。通過對體驗實踐的感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如計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本,引導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時刻不忘父母的培養和國家的期望,發奮學習。同時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到實踐中去學習,在實踐中受教育。如拍攝“感動人心”微視頻,以展示生活中向善、向上的一面,弘揚真、善、美,激發學生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情。拍攝“發人深省”微視頻,主要展示生活中不文明、不雅觀的一面,以批評臟、亂、差為主,警示人們主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針對學生思想、道德、法律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調研活動。如結合有關章節的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參加“大學生誠信狀況”“校園文明狀況”“大學生法律意識”“大學生擇業觀”“道德素質”等問題的問卷調查,調研活動要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踐行型實踐教學
踐行型實踐教學主要是指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把道德法律知識內化為道德法律行為。這是目前“基礎”課實踐教學最應該提倡的教學方式。因為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提高,是知、情、意、行相結合過程。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的教學,只有通過個人的自身實踐,才能內化為德性、外化為自覺的行動。踐行型實踐教學主要是引導大學生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必須立足現在,著眼長遠,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做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如開展“信守諾言”活動,要求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努力方向或針對自己的缺點,在全班做出1~2項公開承諾,并要求承諾有一定難度。通過活動,引導大學生從信守諾言做起,培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使大學生明白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三、增強“基礎”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措施
實踐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因此,“基礎”課教師必須認真實研究踐教學,設計合理高效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筆者認為,增強“基礎”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措施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要有制度與經費的保障
開展“基礎”課實踐教學的關鍵是領導重視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目前“基礎”課實踐教學表面上很熱鬧,每個學校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實際上卻很寂寞,效果非常一般,究其原因,領導不夠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建立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負責,學校各部門分工合作的管理機制。“基礎”課實踐教學首先得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每個學期初承擔該門課程的所有老師共同討論,確定實踐教學的內容、要求;其次,實踐教學的成績應該進入學生的成績系統,以便學生查詢,引起學生的重視,而不是做完就萬事大吉,做與不做沒有本質的區別。為了保證“基礎”課實踐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必須有實踐教學的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不允許截留和挪做他用,以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同時學校還要創造條件多給“基礎”課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接觸社會的機會,將教師參加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教師社會實踐的內容,給予一定的報酬,并在職稱評定上予以傾斜。
(二)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
評價體系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能否順利開展以及實踐教學的效果,因此建立科學、系統、操作性強調評價體系,是“基礎”課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
1、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應遵循的原則為了扭轉教師和學生重理論知識教學、輕實踐教學的觀念,使“基礎”課實踐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有必要對“基礎”課實踐教學進行考核。實踐教學應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學生提交的實踐教學材料評定實踐教學的成績,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允許出現雙重標準;二是重過程性原則,提高實踐教學材料中所反映的過程材料的分數,絕對不允許抄襲,否則做零分處理;三是教學相長原則,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基礎”課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統一,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四是實效性原則,為了避免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把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與學生的平時成績掛鉤,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實踐教學應達到的效果。
2、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考核評價機制因為大學不同于中學,任課老師同學生互動聯系不夠密切,因此應該建立以任課教師為主,以班主任、輔導員、班干部為輔,各系黨支部審核的“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立體化的“基礎”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同時實踐教學評價標準應該量化,如拍攝微視頻,微視頻作品50%、撰寫微評論30%、作品展示20%,既能體現“基礎”課實踐教學注重過程和結果相統一,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實現實踐教學的教學目的———幫助大學生如何做一個大寫的、堂堂正正的、認認真真的人。
【思想道德修養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哲學思考04-28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緒論教案10-12
李存的道德教化與道德修養思想探析04-28
明理做人是思想道德修養教學的主題04-27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備考建議04-28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探索05-01
淺析孔子有關個人道德修養的思想04-29
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自我總結(通用10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