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研究
內容提要:
網絡經濟是傳統經濟的衍生形態,并對傳統經濟理論產生著重大影響,甚至改變著傳統經濟學中的許多理論。比如傳統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益遞減”理論,由于網絡經濟的發展而有所改變。
網絡經濟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如果規模越大、用戶越多,產品越具有標準性,所帶來的商業機會就越多,其效益就越大。可見,網絡經濟的效益是同其規模成正比的。
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生產者和消費者可直接進行經濟互動,而且網絡經營者可以輕而易舉的為消費者提供周到的“個性化”服務,這樣,不僅使其交易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使網絡經濟成為直接經濟和“個性化”經濟。
在我國,網絡經濟才剛剛起步,在許多方面還沒有被認識,因此,要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真正弄明白網絡經濟發展的背景,網絡經濟在我國及全球的作用以及與網絡經濟及其發展相關的各種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以便采取正確的策略,在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有效地開發傳統經濟的資源,并促使傳統經濟煥發新的青春。
一、傳統經濟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基礎
網絡經濟、新經濟恐怕是近期使用比較多的一種概念了,有關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網絡經濟與泡沫經濟的爭論也不絕于耳。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能就新經濟、網絡經濟的本質含義達成共識,由此而引發爭議也就不足為怪了。
關于新經濟,國內大致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新經濟是以高新技術革命、金融創新為基礎的現代經濟;二是認為,新經濟就是以互聯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經濟。由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核心”,所以第一種觀點要比第二種觀點對新經濟的認識更全面。應該說新經濟是以整個現代高新技術(包括現代電子技術、現代通訊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等)為基礎,而非僅以網絡技術為鋪墊。再說在IT行業中,網絡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新經濟的范疇要比網絡經濟的范疇大,或者說前者包括后者。
隨著新經濟概念的出現,網絡經濟熱潮的掀起,國內許多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從事網站投資(俗稱“觸網”),為網絡概念股的攀升注入動力。2000年的新年伊始,上海梅林、綜藝股份、海虹等股票迭創新高,其中被ST的海虹也曾多天達到漲跌幅限制,此番上漲行情確實讓中國股民初次領略了網絡的神奇。“愛網絡不愛業績”一度成為時尚,用市盈率來測量股票價值似乎顯得因循守舊,只有用“市夢率”來測度網絡股才夠新潮。
新經濟也好,網絡經濟也好,其實它們都是舶來品。我們雖然可以奉行拿來主義,但對于外來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消化吸收。網絡再神奇,它也不能脫離傳統經濟而獨立存在。就美國而言,網絡經濟也是以其發達的物質經濟、現代金融以及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的結果。傳統經濟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基礎,或者說網絡經濟是傳統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傳統經濟的高級形態。脫離了傳統經濟,網絡經濟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等價交換、利潤最大化等傳統經濟中通行的法則仍適用于網絡經濟,價值規律仍起作用。
投資股市就是投資未來。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又意味著風險,而現在還沒有業績支撐的網絡股風險更大。對網絡股只講概念、不講業績,實則是一種投機行為。事實上,網絡股還沒有神奇到只講投入,不講回報的境界。如果是這樣的話,網絡經濟最終也會消失,因為投入就是資源的投入,由于資源的短缺性,過度的投入就意味著相關資源的枯竭。所以,那種認為傳統經濟不起作用、傳統經濟理論失效的論調是不科學的,也極不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網絡經濟的本質。
在傳統經濟中,供給與需求的脫節或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同樣,網絡經濟也有其“通脹”和“通縮”問題,這就是它的虛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