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島現象”的奧秘
“青島現象”的奧秘
名牌造就“青島現象”
青島,這片位于山東半島的土地,因盛產知名企業和企業家而聞名。
由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主辦的“2000年度中國十大經濟人物推選活動”中,當選的10人中除了兩位經濟學家,余下的八位是企業家。而作為中等城市的青島,當選的企業家占了八位中的三位,他們分別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已故前青島啤酒集團總經理彭作義、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
在2002年國家公布的首批五個“全國質量管理獎”中,青島市占據三席。分別是海爾集團、青島港務局和海信集團;第二批又有青島啤酒集團上榜;
在2002年全國十大改革新聞人物中,又有兩名青島企業家入選。
至于其他各類五花八門的獎項,很難逐一計數。目前,青島已有6個產品獲“中國馳名商標”,16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是國內擁有“中國名牌產品”最多的城市。海爾集團、海信集團、澳柯瑪集團、青島啤酒集團、雙星集團、青島港務局、青島鋼鐵集團等知名企業和張瑞敏、周厚健、汪海、彭作義、常德傳、王玉科、魯群生等知名企業家云集青島……
正是這一批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和名牌企業家,構筑了國內罕見的“青島現象”。
針對2002全國十大改革新聞人物中又有兩名青島企業家入選這一現象,評委會的有關專家認為,這“再次說明了青島具備名牌企業和企業家成長的優良土壤?而且這已經成為青島最大的特色之一,其經驗值得全國學習……”
“青島現象”的根源:
政府職能轉變很重要
那么,“青島現象”產生的根源在哪里?
2002年6月,在青島召開的“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上,青島一位市長的演講,也許是對“青島現象”產生和成因的最權威注解:政府培育,企業主體,社會保護等多因素的聚合,共同構成了“青島現象”。青島市政府認為,開發和培育名牌產品,不僅是企業的任務,更是政府指導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責任。
青島經過20多年的精心培育,初步形成了名牌經濟良好氛圍,引發了相當廣泛的名牌效益。目前,以名牌產品為龍頭的名牌產業群為青島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全國馳名商標和全國質量管理獎企業為龍頭形成的名牌企業鏈,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名牌戰略已為青島作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中心城市之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證。
這位市長認為,青島產生了一批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不可能“無為而治”,政府有著自己不管什么、管什么的職責范圍。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政府管理職能的表現也是不同的。比如計劃經濟時代管得很細,對企業增加多少產品品種、生產多少數量等都會管。但事實證明,那樣管不行。隨著改革的深入,將企業生產經營權力還給了企業,像企業董事會,是企業生產銷售經營方法等的決策者。當然,現今的政府對企業有不管的方面,也有管得細的方面。像改革過程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等體制方面的問題以及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政府要切實管起來。
青島本土企業家對“青島現象”的認識和看法,可能更理性、也更直接。去年在青島舉行的“21世紀中國:國際化人才創業”項目洽談會上,談起“青島現象”,青啤集團總經理金志國的感受是:現在面臨市場經濟環境,我們企業和政府的分工是很明確的,我感覺青島市能培育出這么多優秀企業,關鍵是政府在營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第二,是給企業一個好的機制,真正把企業放在市場環境中去考慮,給企業松綁,把企業推向市場,讓市場自行去生存發展,企業可以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來自由發揮,從而實現現代化企業經營方式與市場接軌。
對此,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頗有同感。他認為?企業發展關鍵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企業素質,一個是所處的外部環境。可以肯定的是,企業自身的素質是第一位的
[1] [2]
【“青島現象”的奧秘】相關文章:
青島現象的奧秘論文04-28
奧秘的意思, 奧秘的解釋04-30
奧秘04-30
眼淚的奧秘11-19
成功的奧秘04-27
青蛙的奧秘04-26
易經的奧秘05-02
古詩的奧秘05-02
生命的奧秘04-28
現象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