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能力,才能與社會無縫對接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如英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約兩萬名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仍在待業,相當于畢業生總數的10%。法國失業率自2009年末以來大幅攀升,2010年大學畢業生中只有58%的人在畢業8個月后找到了工作。我國近幾年來畢業生的即期就業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畢業生就業經歷了從計劃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變化,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的跨越。面對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是比較徹底的,市場起了決定性配置作用。
毫無疑問,市場可以增加活力。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平穩發展就表明了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策的“有形之手”綜合運用的成功。但是,市場的不確定性、中國傳統上的望子成龍意識和獨生子女家庭的心理脆弱感也在加劇著人們的就業壓力。嚴酷的現實,使得學生的就業觀被迫發生轉變,如降低就業期望、考各種證書等。這種轉變夾雜著許多無奈,新的“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拼爹論”還沖擊著社會的心理和道德底線。
回顧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大眾化階段和精英階段的本質區別,不是培養不培養精英的問題,而是精英人才的多樣化問題,是精英范圍、領域、數量的擴展。工業化以來,社會的需求逐漸多元起來,高等教育需要為迅速發展的產業經濟部門服務,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出各行各業的前端人才,即專業或崗位精英,因此是業業有精英、行行出狀元。我們必須變被動為主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一是要成為人才,二是要腳踏實地。
在發達國家,就業市場的起伏早已使學生磨練出了一顆“平常心”。據美國一家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站的民調顯示,近八成受訪者甘心“低就”,認為“首先是有活可干”,另有報道說,2013年全美已就業的大學生中近一半人學歷“超標”。
在大學生轉變心態的同時,高等教育機構也要調整自己的功能。大學要給人以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需要把就業與人才培養聯動起來思考。這種能力是結構性的,由知識、技能和思維力等因素組成,而知識通過傳授、技能通過練習、思維通過訓練獲得。我們往往過于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其他。
大學生能力成長的關鍵首先是專業學習,即通過建立合理的能力結構成為高級專門人才。我們的問題一是課程的結構化程度不高,二是專業過于剛性。在解決結構化問題上,國外已實施了多種方式,如核心課程、組合課程、選修課和必修課,主、輔修專業等;在解決剛性問題上,普遍采用的是學分制。這樣,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專業能力結構,從而實現了與社會的無縫聯接。
大學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際能力,如勤工助學、科研實踐、創業實踐、游學甚至體育比賽等。以美國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為例,美國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務法,之后又陸續頒布了多項法律。從1992年起,每年10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美國全國志愿者活動日。據統計,2011年有6430萬美國人參與志愿服務,服務時間共計79億小時。美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既有法律保障、政府支持,更有學校的組織,其組織機構內部規章制度非常嚴格,堅持突出責任感教育、促進志愿者個人發展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招募、培訓工作機制。大學生也將參加活動作為展示才能、擴大社會交際、接受專業培訓、積累工作經驗、贏得社會尊敬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大學生中流行的考各種證書的方式值得商榷,因為它還是以知識學習為主,且對正常的專業學習形成干擾,而社會實踐等身心參與的活動值得大力提倡。馬陸亭 (作者為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
【有能力,才能與社會無縫對接】相關文章:
球形對接裙的密封能力04-28
天門市全力推進天門與武漢無縫對接04-30
淺析免疫功能與運動能力的關系05-01
武漢團組織探索服務青年成長新課題 無縫對接服務 力促青年創業04-30
淺議如何實現高職高專教育向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無縫對接05-01
旅游對接待地的社會文化影響04-28
高空對接04-27
宗教文化的社會功能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研究05-02
有創意才夠味作文05-01
有你才幸福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