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性就業現狀及行業與職業分布性別差異
“六普”為研究我國男女兩性的就業現狀、變化趨勢與性別差異提供了豐富資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業率比男性低13.8個百分點,且20年來我國16歲~59歲女性就業率持續下降,性別差異進一步擴大。在職業構成中“白領”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部分職業與行業性別隔離嚴重。建議構建公平的就業環境,完善促進女性就業的社會支持體系。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15歲~64歲女性勞動年齡人口為4.9億,與2000年相比凈增了6469.3萬,比男性多增加663.5萬。龐大的女性勞動年齡人口,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也為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帶來了挑戰。女性就業不但關系到女性的生存發展,還關系到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六普”數據從就業、失業、行業、職業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國女性的就業狀況。
就業與失業
就業和失業是反映勞動力利用狀況的重要指標,女性的就業與失業狀況不僅取決于女性勞動力的供給情況,更取決于市場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情況、以及政府就業政策的導向與保障情況,直接反映了女性就業意愿的實現程度。
——就業狀況
“六普”長表數據顯示,2010年在我國16歲及以上從業人員中,女性占44.7%,女性就業率為61.7%。本研究著重對16歲~59歲女性就業率及其性別差異進行分析。
2010年16歲~59歲女性的就業率為69.9%,表明我國該年齡城鄉女性近七成在從事有收入的社會勞動。與2000年相比,男女兩性的就業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個百分點)大于男性(4.0個百分點)。此外,近10年女性就業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個百分點還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則略小于上一個10年(4.1百分點),由此導致了就業率性別差異進一步擴大:2010年女性就業率比男性低13.8個百分點,分別比“五普”和“四普”擴大了3.0和4.7個百分點。
——失業狀況
失業率是指勞動參與人口中失業者所占比例。“六普”中失業者是指目前沒有工作,且在近三個月內找過工作,如果有合適的工作能夠在兩周內開始工作的人。
2010年我國16歲~59歲女性失業率為3.4%,分年齡看,20歲~24歲城鎮女性失業率最高,達9.1%,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此后,失業率的性別差異隨著年齡增加而擴大,到35歲~39歲達到最大,為1.8個百分點,40歲以后性別差異逐漸減小。與男性相比,2010年女性失業率比男性高1.2個百分點。從失業人口的性別構成看,女性占49.9%,與2000年(47.0%)相比,女性失業人員所占比例進一步上升。
就業人員行業分布
女性就業人員的行業構成是反映女性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通過分析女性在20個行業門類的分布情況,展示行業分布特點。
——女性就業人員行業構成
在20個行業門類中,農、林、牧、漁、水利業是吸納女性就業的最主要行業,2010年我國有53.2%的女性集中在該行業就業;制造業次之,吸納了16.6%的女性;批發和零售業位居第三,吸納了11.0%的女性。女性在上述3個行業就業的比例高達80.8%,在其他17個行業就業的女性比例合計僅為19.2%,女性就業的行業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
與男性相比,在農、林、牧、漁、水利業與批發和零售業就業的女性比例分別比男性高8.8個和3.1個百分點,女性在以上3個行業的聚集程度比男性高11.4個百分點。
——分行業性別構成
2010年女性在農、林、牧、漁、水利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以及國際組織等7個行業門類超過或基本接近50%。女性在另外8個行業門類的比例接近或低于40%,行業性別隔離較為嚴重。其中,女性就業比例達67.5%的三個行業(農、林、牧、漁、水利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屬于典型的平均勞動報酬偏低的邊緣化部門;而在女性居絕對從屬地位的8個行業中,有6個屬于高收入壟斷行業或社會權力大的行業。
與2000年相比,女性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金融業三個新興行業的比例分別提高了4.5、4.2和2.8個百分點,有利于提高女性社會地位。然而,女性在農、林、牧、漁、水利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傳統低收入行業的就業比例分別比1990年和2000年提高了0.7~5.5個百分點。同時,女性在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的就業比例則分別比1990和2000年下降了1.9和2.7個百分點。與“四普”“五普”比較,不同行業性別構成的變化趨勢喜憂參半。
就業人員職業分布
職業地位是反映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即使是男女在同一行業就業,其職業地位也會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職業性別構成
從七大類職業的性別構成看,女性在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商業服務業人員中占49.2%~51.7%,說明此3類職業性別結構相對平衡。雖然女性在職業地位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所占比例繼2000年(51.8%)后繼續高于男性,但是,其高出幅度已由2000年的3.6個百分點下降到2010年2.2個百分點。女性在負責人中僅占四分之一,在七大類職業中性別差異最大、性別隔離最嚴重。在辦事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中,女性比例不及三分之一,職業性別隔離較為嚴重。
對63個職業中類的性別結構進一步分析發現,大部分職業中存在非常嚴重或較為嚴重的性別隔離。只有在電子元器件與設備制造、裝配、調試及維修人員、橡膠和塑料制品生產人員等24個職業中,女性比例為40.3%~57.8%,性別結構較為平衡。
——女性職業構成
在我國女性職業構成中,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占1.0%,專業技術人員占7.8%,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占3.2%,如果將以上三類職業的從業人員稱為“白領”,那么“白領”女性僅占女性從業人員的12.0%。與男性相比,女性在“白領”中所占比例偏低、在“藍領”中所占比例偏高,反映出女性職業層次總體偏低的狀況。
——女性非農就業
2010年女性非農就業率達46.8%,分別比1990年和2000年提高了21.8和15.7個百分點。同時,盡管女性非農就業率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并有大幅提高,但與男性相比,性別差異依然存在。分地區看,女性非農就業率的地區差異非常懸殊:女性非農就業率由高到低分別為京津滬、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其中,京津滬女性非農就業率高達91.5%,西部地區女性非農就業率僅為33.1%。
——建議構建公平的就業環境,設立反就業性別歧視專門機構,消除就業性別歧視;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尤其要為女大學生提供更多公平的就業機會,通過解決“畢業后未工作”問題,切實提高女性就業率、促進女性職業發展;在調整產業結構過程中,重視對女性職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完善促進女性就業的社會支持體系,為提高女性經濟參與水平、縮小性別差距創造條件。
本文及該系列第一篇《中國女性人口發展變化大趨勢》均為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中國女性人口狀況研究”項目成果之一。
【女性就業現狀及行業與職業分布性別差異】相關文章:
性別角色與女性的性別差異論文05-03
就業與女性平等05-04
江華桫欏分布現狀及保護措施05-02
女性主義視野下的性別差異問題淺談04-27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發展、現狀及前景12-01
金融行業審計的現狀及思考04-29
汽車銷售行業稅源現狀及對策05-05
女性職業精神格言12-30
職業女性的各種配件04-29
四川森林碳貯量現狀及其空間分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