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怎樣去創業
“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上,評委和學生熱議創業話題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怎樣去創業
第六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近日在成都落幕。大賽期間,一個熱門話題被屢次提起:在當前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還要創業嗎?他們的創業之路到底該怎樣走?
4萬億投資激發新機遇
上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國,已連續六屆擔任“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評委。他說:“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整個投資界都會相對謹慎,這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融資造成一定的困難。”他認為,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創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增長速度較高,風險投資界傾向選擇中國作為資本的避風港;從局部來說,國家近期投入4萬億元拉動內需,有可能激發新興產業,這些都會為大學生創業創造更多機會。
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現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參賽的多名學生,發現大多數人對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家目前的經濟政策都有所了解,在他們選擇的創業項目中,也有許多能敏銳地捕捉到來自產業或行業的新動態。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生徐晶認為,我國產業結構面臨從制造向創造的重要轉變,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重要的推動力。徐晶和團隊成員以3至14歲的少年兒童為目標市場,把中國國寶熊貓擬人化,把三國人物、故事現代化,創造了“三國熊貓五虎將”的動畫形象,以打造“三國熊貓”創意產業鏈。目前,該項目已經吸引了3000萬元的意向性風險投資。
務實捕捉創業機會
“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放緩,有些企業受到沖擊,必然會波及大學生的就業,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大學生不得不選擇創業。”陳愛國說,在這種局勢下,更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引導,教會他們如何發現創業機會。
陳愛國認為,創業分為兩種: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前者是為了糊口,后者為了理想。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生存型創業將越來越多,“要防止大學生過多地尋求生存型創業,否則就是對知識和人才的浪費。”
不過,陳愛國又談道,從這幾年參賽的學生作品來看,不少學生選擇了技術含量高,但卻不大可能盈利的項目。這一現象值得思考。他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要立足教會學生去發現創業機會。比如,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于老年人的關懷、老年人的產業發展將會受歡迎;現代社會,人對生活環境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關于健康、環保類的產業發展會更快;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材料技術等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創造出新的社會生活的形態,這其中就會蘊藏著巨大的創業機會。
“除了要有慧眼和眼界,還要有挑戰傳統產業的勇氣,這樣才能在金融危機中捕捉創業機會。”這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代表、成都市普蘭克豬業合作社理事長龍波,結合自己的故事作為案例提出的建議。龍波2000年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后,沖破家人阻力和世俗觀念的禁錮,建立了自己的豬場,如今有了幾千萬的利潤。他說:“創業內容不一定要與專業直接相關,但一定要從夠得著的地方起步。”
創業易遭哪些暗礁
市場是殘酷的,即使有了好的創業項目,在創業實踐中,也不一定能一帆風順,夭折的創業故事并不乏見。據統計,在歷屆“挑戰杯”
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不到10%的參賽者選擇了創業,而在10%的創業者中,只有少數能成功。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創業成功的人數有可能更少。大學生創業在哪里容易遭遇暗礁而夭折?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高林分析說,創業是否成功取決于五大要素:正確識別創業機會;組建強有力的創業團隊;資源的獲取與運用,并使之高效率地配置;宏觀經濟環境與社會因素;良好的盈利模式。
陳高林說,在所有的因素中,創業企業家和創業團隊是決定創業成敗的根本因素。初出校門的大學生們,缺乏企業家的市場運作經驗,還沒學會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企業。
陳愛國在從事風險投資的10余年中,投資過幾百個青年創業者的項目,其中也有大學生的創業團隊。從這些團隊的成長過程中,他發現,現在國家給予青年創業者很多政策和資金的優惠是必要的,但過多的扶持意味著減少競爭的強度,是否真正有利于企業的成長,需要再思考。因為創業者的身份不再是學生,面臨的是完全商業化的競爭。
對此,陳愛國呼吁,建立創業導師制,創業導師由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擔任,幫助學生創業者積累管理企業的經驗,減少傳統教育與現實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據悉,科技部與全國600家科技孵化器聯手推出了“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由陳天橋等39名知名企業家擔任導師,深受創業者們歡迎。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怎樣去創業】相關文章:
金融危機下滬上大學生熱捧“創業飯碗”04-30
金融危機下百姓創業走向:高學歷創業者增多04-28
金融危機形勢下大學生擇業困難的對策04-28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04-30
大學生應如何面對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困境04-29
媒體在金融危機下的科技傳播04-30
金融危機下如何金融創新04-28
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策略探討04-29
網絡媒體:金融危機下的躁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