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性一族只要感情不要性并非心理有毛病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我們的身邊確實有“無性一族”———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世界上有這么一種人,他們也渴望與異性耳鬢斯磨,但一點發生性關系的愿望也沒有,讓人覺著這種人的表現很矛盾,甚至懷疑他們心理或生理方面有毛病。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人可被歸為“無性一族”,他們和同性戀一樣,其實不是一種病。而且這些人的數量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少。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身邊確實有“無性一族”,他們真的沒有任何“性趣”。
“無性一族”在床上最喜歡做的事不是與自己的伴侶享受肌膚之歡,而是捧起本書或專注地做其它的事情。不僅在床上,即使在平時,他們也沒有多少“性趣”。
比如,澳大利亞青年邁克爾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喜歡打板球,參加派對和閱讀。但是對于這位22歲的大學生來說,性就像“看顏料變干”一樣枯燥。青少年時期的邁克爾在約會的壓力下,曾經和五六位女生發生過性關系。但是他回憶“感覺并不是那么完美”。三年前,他開始認識到自己再也不想和任何女人發生性關系了。
在仔細審視自己之后,邁克爾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的身體對他都沒有任何吸引力。他開始把自己描述為“雙性浪漫主義者”,因為雖然他不希望與任何人發生性關系,卻希望同男性或女性保持一種浪漫關系。事情怎么會這樣呢?怎么能沒有性,只要身體的親密接觸?他說:“我不喜歡接吻之類的親密行為,但是我特別迷戀兩個人皮膚接觸的那種感覺。我認為情感上的密切才是最理想的兩性關系。”
一些關于性行為的調查表明,“無性一族”的數量同同性戀人群的數量基本持平。
也許邁克爾這樣的人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少。只是在這個性無孔不入的社會里,他們往往被忽略而已。
克里是悉尼某大學一位21歲的學生,她從來不知道接吻的感覺,也沒有手淫的習慣。在小學的時候,當她同學都開始對男孩子著迷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她回憶說,為了不讓別人認為自己古怪,她假裝對男生有興趣。可是,隨著青少年時期的結束,克里對性的興趣并沒有增加,所以她認為自己一定是“晚熟”,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但后來她認識到自己并不喜歡女孩子,于是她排除了自己是同性戀的想法。
有一次上網瀏覽,竟然找到一家名為“無性分析與教育”的網站,它是美國人大衛·杰伊創辦的。杰伊在20幾歲的時候同樣對異性沒有興趣,也沒有過性行為。克里如釋重負:“當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的時候,我的壓力減輕了許多。”
大衛發現相當數量的人(約占1%)同意下列選項:“我從未感覺到任何人對我有性吸引力”。他的研究結果于去年發表在《性研究》雜志上,《新科學家》雜志也對此進行了報道。科學家已經在450個物種中發現了同性戀行為,包括小袋鼠、樹袋熊等,也在綿羊中發現了無性現象。20世紀90年代,美國三個不同的研究小組同時發現,大約10%的公羊對母羊沒有任何興趣。約有7%的公羊企圖同其它公羊發生性互動,另有3%的公羊屬于性冷淡。
造成這些人“無性”的原因很多,其中確實存在那些本身就不需要性的人。
頁次:[1] [2]
【無性一族只要感情不要性并非心理有毛病】相關文章:
我不要自由,我只要約束04-28
考研一族欲正名 讀研并非逃避社會壓力04-27
只要有希望就不要放棄作文700字04-29
無性生殖04-29
并非誤會04-30
并非戲言04-29
不要無視孩子的原則性錯誤04-30
解讀無性婚姻04-29
只要04-29
搞笑一族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