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4-05-16 09:15:23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精)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精)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情況分析:

  今年教學一(7)班和一(8)班,每個班級都是60幾名學生。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

  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左、右的位置與順序.

  2.能確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順序,會用左、右來描述物品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能確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順序,會用左、右來描述物品的相對位置。

  養成教育訓練點:

  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文具(鉛筆、橡皮擦、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師來聽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來歡迎他們。

  2.剛才我們鼓掌用的是我們的左右手。

  3.今天我們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各書空三遍。

  二、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咱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它們可是一對好朋友,請舉起你的右手(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方向舉起右手)。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情?再舉起你的左手,你會用左手做哪些事情?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能找出像這樣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請你邊找,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誰愿意跟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就指到哪兒行嗎?小學教案課件網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找到了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連老師都佩服你們了。現在我要看看你們身體上的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們做個課間左右操。

  3.課間左右操

  我們一起來做左右操!

  伸出我的左手,左手左手左手

  伸出我的右手,右手右手右手

  拍拍我的左肩,左肩左肩左肩

  拍拍我的右肩,右肩右肩右肩

  拉拉我的左耳,左耳左耳左耳

  拉拉我的右耳,右耳右耳右耳

  跺跺我的左腳,左腳左腳左腳

  跺跺我的右腳,右腳右腳右腳

  三、鞏固練習。

  1.師提示,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習用品。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2.完成課本的練一練。

  四、課堂小結

  誰愿意說一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生說,師補充。

  教學反思:

  《左右》對有些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可能是不認識那兩個字,也可能分不清左右,我通過不同的活動來加深學生對左右的印象,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親身體驗。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以促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出發點,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活動為主線,創新為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體現"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學習和貫徹“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改實驗,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以校本教研促教師隊伍建設,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及國標本實驗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3、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三、工作重點:

  1、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認真貫徹并落實教學"六認真"。深入教改實驗,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規范教育常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組織學習"新標準",發揮備課組的群體教研作用,以備課組或年級段開展教研活動,上好教研課。開展以"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為課程的`教學研究。準確把握小學數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標任務。

  3、強化課堂教學,年級組統一教學進度,組織好各項質量檢測和競賽活動爭取再上新臺階。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促進師生發展。

  1、認真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的指導思想。

  2、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轉換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健康、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擴大學生信息交流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信息交流面要達100%,培養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一年級新生的特征,加強入學常規教育,規范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數學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對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分析數學內容、目標、重難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

  (二)強化常規管理,優化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為落實"教學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

  (三)、教師間相互學藝研討。本學期,老師要上一節優質公開教學,加強教學交流,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及論文交流活動。每人上交一篇論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

  教學目標(全冊總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回讀、寫;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會把2-10各數分成兩個數,會把十幾分成十和幾;會比較20以內得數的大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符號“>”“

  (2)結合具體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10以內的加減計算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兩個數相減、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會用學過的加減計算解決用圖畫形式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簡單的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3)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和分針,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會用整時和大約幾時表述時間。

  (4)會比較一些常見物體的輕重。

  教材重點:

  認數(一)、認識物體、加法和減法、統計、認數

  (二)、認識鐘表、加法

  教材難點:

  認識鐘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及

  情況分析

  教學措施

  1、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應用形象直觀的教具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4、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

  5、加強圖形初步知識的教學。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教學進度表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一數一數分別數1~10個物體的個數。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3、讓學生體會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兒童樂園:愛護環境

  二比一比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

  1、聯系學生生活選取素材。

  2、恰當地呈現問題。

  3、練習安排多有變式,且承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學會比較的方法和比較的標準。

  三分一分把一些東西按某種標準分類。

  1、巧選例題素材。

  2、練習題包含了不同的分類要求,梯度明顯。通過學習會分一些簡單的物品

  四認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

  2、在操作活動中把握方位。

  3、實際體驗位置關系是相對的。能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關系

  五認數(一)認數時逐步抽象概括,重視引導學生規范地寫數。

  2、重視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

  3、多方面展示0的含義。

  4、直觀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5、教學10的認識時滲透10個一是1個十。

  6、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認識1-10各數及各數的`大小比較并認識表示大小的符號野外的蘑菇不亂采

  六認識物體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教材的呈現順序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堆積木的場景---分離出研究對象;典型物體---實物表象;

  圖形---一般性表象;名稱---幾何知識;舉例、分類---應用、拓展

  2、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安排動手操作型的實踐活動:有趣的拼搭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七分與合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2、注意溝通分與合的聯系。

  3、逐漸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

  4、讓學生在游戲中有興趣地練習和記憶。能掌握10以內數的不同分法。34、38、39頁美化環境

  八加法和減法加、減法的含義,口算10以內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重視加、減法含義的教學。

  (1)例題都從現實情境引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通過操作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3)通過“一圖一式”“一圖二式”“一圖四式”發展對加減法含義的認識。

  (4)能正確的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豐收的果園例題美化校園:植樹、澆水

  九統計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1、有趣的情境產生統計需要,激活統計方法。

  2、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注意不要顛倒分、排、數的順序,不要拔高教學要求。

  3、能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十認數(二)認識11~20各數。

  1、在操作活動中理解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滿10進一的好處。

  2、由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11~20各數

  的組成,初步認識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

  3、繼續培養學生的數感。

  4、安排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為學習能認識數位,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并能正確口算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十一認識鐘表進位加和退位減做準備。

  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

  1、充分利用學生認鐘表的已有經驗,在交流中形成認識。

  2、組織形式多樣的練習,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滲透一天有24小時會認鐘表,知道時針和分針并會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

  十二加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現象。

  新的計算教學過程:學生面對情境問題產生計算欲望自主選定計算策略,設法計算相互交流,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反思、校正、提高。

  1、算法多樣化是對群體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設計形式多樣、數量較多的練習,以使學生達到熟練口算的程度。

  4、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解20以內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十三期末復習4+機動

  1、熟練地數出數量是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理解20以內每個數的含義,會書寫0-20各數。

  2、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雖然大部分同學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學生在幼兒園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對學校的常規管理還不適應。從學前班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 、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19.2 — 9.3《數一數》1課時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認識》4課時39.12—9.16《1至5的認識》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49.19—9.23《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4課時59.26—9.30《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4課時610.4—10.7《分類》、《6、7的認識和加減法》4課時

  710.11—10.14 《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4課時

  810.17—10.21 《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10 10.24—10.28 《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10.31—11.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復習》4課時

  1111.7—11.11《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4課時

  1211.14—11.18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認識鐘表》、《9加幾》4課時

  1311.21—11.25《9加幾》、《8、7、6加幾》4課時1411.28—12.2《8、7、6加幾》、《5、4、3、2、加幾》4課時1512.5—12.9《5、4、3、2、加幾》、《整理和復習》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總復習》4課時

  1612.19—12.23《總復習》、期末復習4課時1712.26—12.30期末復習4課時

  181.2--1.6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6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課標”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八個單元,按照課程標準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的四個領域,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等內容。特點:

  一是選取了貼近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自然界,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是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形成問題串,使學生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是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認識結構。重視學生的認識發展特點,在認數與計算方面設置小單元,并重視各單元之間的聯系。

  四是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融為一個過程。

  六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學期教學目標:

  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會數20以內的數,具備了一定的數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4、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5、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

  8、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9、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解決問題: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3、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4、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教學措施:

  1、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

  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松開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

  3、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6、注意評價的改革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應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第1——2周 一、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的認識

  第 3 周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第 4 周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 5 周 國慶放假

  第6——8周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戲

  第10——11周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戲——認識圖形

  第13——15周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樂園——總復習

  第18——19周 期末復習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簡析:

  一年級上冊教科書一共編排十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單元到第三單元,依次是“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分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里數物體的個數,比物體的長短(高矮)或輕重,把若干物體按比較明顯的特征進行分類。這三個單元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之所以編排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開頭,主要原因有三個:①“數”“比”“分”都是學生在幼兒時期進行過的活動,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前教育時往往要進行這些活動,已經有了最初步的活動經驗。把“數”“比”“分”等活動作為教材的起始內容,有利于數學學習和幼兒活動的銜接,實現從幼兒到學生的過渡。②觀察、計數、比較、分類是數學教學經常開展的活動,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常用方法。學生具有這些活動的經驗與能力,將對他們的數學學習產生長遠的影響。把這些活動編排在小學數學教學之初,是開發并積累學習資源,有利于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的形成。③在這三個單元里沒有需要記憶的數學知識,沒有讀、寫、算的練習任務,寓數學思想方法于有趣的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有利于形成學習數學的熱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單元到第十單元,本學期要新授的數學知識都在其中。在“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2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初步教學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關系,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在“統計和概率”領域教學簡單的分類,包括分類的作用和方法。在“綜合和實踐”領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次活動。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單元,在期末有重點地整理一學期所教學的數學內容,幫助學生在復習中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二、教學要求: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與事物的順序和位置;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并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并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說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4、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描述某些現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在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和與他人合作、交流中,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初步萌發探究數學問題的意識;能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經歷發現和改正數學活動中錯誤的過程,愿意在他人的幫助、指導下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三、教學重點: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并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難點: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并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說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五、教學措施:

  1、吸引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注意聯系實際理解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和用數交流信息,鼓勵學生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3、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學習活動,把動手實踐、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看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學習的積極感情。

  六、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分一分……………………………1課時

  四、認位置……………………………1課時

  五、認識10以內的數…………………10課時

  六、認識圖形(一)……………………1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七、分與合………………………………7課時

  八、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9課時

  豐收的果園………………………………1課時

  九、認識11~20各數……………………4課時

  十、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十一、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8

  教學計劃規定了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1)班和一(2)班的數學教師,任務較重,所以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一(1)班共有學生55人,其中男28人,女27人,一(2)班共有學生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從學生人數上觀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課堂紀律便是一項較棘手的問題,再加上一年級孩子表達能力不是很強,也不夠完整,所以這學期的重點任務是: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 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并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 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 ÷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方面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于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四、教材的評價方面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于質疑。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8課時

  第二單元 4課時

  第三單元 17課時

  第四單元 2課時

  第五單元 5課時

  第六單元 2課時

  第七單元 14課時

  第八單元 2課時

  第九單元 2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9

  一、班級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生活還不適應,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都沒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總復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六、教學進度安排

  1、生活中的數8課時

  2、比較4課時

  3、加與減(一)17課時

  4、分類3課時

  5、位置與順序4課時

  6、認識物體2課時

  7、加與減(二)8課時

  8、認識鐘表1課時

  9、總復習5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0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教育和諧均衡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入開展細致全面的教學管理,進行扎實有效的教學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學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12人。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時間短。

  為此本學期計劃特定如下: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教學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優化和算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對象的直接感知。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學生的信息貯備,提供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系,可以通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

  5.《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 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5、分類…………………………………………………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8、認識鐘表……………………………………………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12課時

  10、總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1

  一、班級概況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一(1)班的數學學科,全班學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了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學生在學前對數學中的加減、簡單的圖形等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但這種了解是不深刻的,還需進一步系統學習,學生能借助手指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能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幾乎沒有,計算的速度還很慢,等等。總之,剛入學的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已經寫滿文章的紙。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1課時)

  (二)位置(3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七)認識鐘表(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九)總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1)班和一(2)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于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3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2課時)

  (二)、位置(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1~5的認識……………………………………………………… 6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1課時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四)、認識圖形(一)(2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7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3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3課時

  整理和復習…………………………………………………………… 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5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3課時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表(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2課時

  3.5、4、3、2加幾………………………………………………… 4課時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九)、總復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二、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三、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四、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五、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七、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八、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第十一冊98—99頁例1以及“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3題。

  教材分析:

  認識百分數是在學生認識整數、小數,特別是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十分重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關注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揭示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教材創設了“誰投籃準一些”的主題情境,讓學生了解百分數產生的過程。在認識百分數以后,教材安排了“讀一讀,說一說”的活動,目的是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百分數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本課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實際應用作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通過學生自主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設想:

  如何根據新教材的編寫理念與意圖設計教學、開展有效教學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讓學生先預習,再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現狀出發,設計課前的學習指導。學習指導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指導學生自學文本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習指導編寫是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作為基礎的。

  2、從學生生活實際和預習后的現狀入手,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滿活力和靈性。所以,數學的教與學應該聯系生活,注重學生的現實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建立以預習為基礎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3、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知識儲備,采用了討論、交流、互助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真切關注。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不斷發展,同時也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課前老師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你們收集了嗎誰來匯報(學生教師指名學生上講臺在展臺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數)匯報時,教師:你收集的確實是百分數。你怎么知道這里的數就是百分數的你怎樣理解的

  2、教師導入:同學們收集的百分數真不少,說明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為什么會經常用到百分數呢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什么叫百分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百分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借助學生已有的'數學學習經驗,去感受,去經歷,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激發了探究新知的積極性,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引導探究,認識百分數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內容:

  教師:你們喜歡打籃球嗎這里是我們學校六年級籃球隊訓練時記錄的一些數據。

  出示:六年級籃球練習數據統計

  姓名投中的次數

  李星明16

  張小華13

  吳力軍18

  教師:根據表中的的數據,你知道了什么

  提問:誰投的準一些呢

  (教師引導:如果他們投籃的次數相同,吳力軍投的準一些;因為這是投籃的練習,而不是比賽,有可能他們投籃的次數不相同,如果投籃的次數不相同,還會是吳力軍投的準嗎并相機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師將表格完整

  姓名投籃次數投中次數

  李星明25 16

  張小華20 13

  吳力軍30 18

  提問:現在可以知道誰投的準嗎你打算怎樣比較

  教師:(接學生回答)對,我們比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

  (3)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師問:李星明投中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

  在表格中依次出現表示三位同學投中次數是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

  教師解釋我們把“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也叫著“投中的比率”。

  教師問:誰投的準一些,就看誰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誰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請同學們算一算,比一比。

  讓學生交流課前預習得到的結果。并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結果,

  全班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比較方法。

  (教師肯定用小數的方法是可以的,兩個兩個比也是合理的。)

  板書通分的結果。

  教師:像這樣的數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數的形式。

  2、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1)師:(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數百分數又怎樣讀和寫呢

  (2)全班交流:

  教師提問:什么叫百分數(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的概念中提到了幾個數百分數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什么關系

  例題中應把什么看成“一個數”,什么看成“另一個數”誰能說一說64/100表示的意義65/100、60/100呢

  讓學生說三個百分數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會寫和讀百分數嗎指名說怎樣讀。教師板書。請同學們把例題中的數寫成百分數,并讀一讀。

  教師:現在你覺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數來表示比較好呢分數、小數還是百分數這樣表示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能看出3、教學“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題目。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題。

  引導:根據“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數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數相當于這樣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幾比幾

  交流第(2)題時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什么是優秀率

  教師:優秀率就是優秀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交流第(3)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近視率的含義是什么。

  提問:通過上面的練習,你知道“百分數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后,在班級里說一說。

  教師:看來,大家對百分數都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現在你知道課前收集的百分數表示的具體含義嗎

  4、再次交流課前收集的百分數:說意義和從中知道的信息。

  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數的意思

  全班交流:讓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學先發言。。

  教師:同學們剛才你們說的真好,不僅會讀會寫還知道了很多百分數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些練習。

  【設計意圖:因為有了課前的預習,因此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學習所獲得的成果。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進行科學合理的對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在集體中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體會學習的快樂,同時又使得這一難點得以突破。】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1

  學生練習,組織反饋。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別是“1”的()%,交流時說情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問:你能用一個百分數表示我們全班同學的解答情況嗎

  教師:有方格的我們會用百分數表示,沒有方格的你會表示嗎

  出示:

  引導學生用百分數表示。

  教師: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數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數表示呢

  2、完成“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整理成下表。

  分數百分數

  意義(1)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還可以表示某個具體量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3、做游戲

  教師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寫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數,要求寫的認真。教師記時(時間不是很長)

  教師: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況嗎

  你能只告訴你完成情況的百分數,讓我們猜猜你寫了幾個嗎

  你還能用百分數來描述沒有完成的情況嗎

  【設計意圖:從我們生活中取材不僅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百分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數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四、回顧總結,質疑問難。

  提問: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百分數有哪些認識(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特殊在哪里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課外實踐:同學們,不僅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百分數,有些成語也和百分數有關呢。比如:十拿九穩,百發百中(舉一些例子讓生說一說什么意思)。課后就請同學們繼續收集與百分數有關的信息和成語。

  附板書設計:

  認識百分數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百分數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讀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2-27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6-26

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2-17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2-09

上冊數學的教學計劃04-02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13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人教版09-14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24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1-05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