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二、教學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五、教學難點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2課時
(二)比一比4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6課時
1、1———5的認識5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8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3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6課時
(五)分類4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8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8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6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6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6課時
(八)認識鐘表4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6課時
1、9加幾5課時
2、8、7、6加幾6課時
3、5、4、3、2加幾5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共有學生50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于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域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了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2、數學思考領域
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做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學生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解決問題領域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初步了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情感與態度領域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它目標的實現);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比單純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
四、本冊教材編寫的基本特點
1.教學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現實,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實的——與學生直接相關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
學生愿意思考,樂于接受;
引入數學問題(如P7例1、P18例1);
引導學習思路(如P71第11題);
激發學習興趣(如P26例1、P54主題圖)。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數學知識不宜以定論的形式出現,培養兒童的問題意識(如P10例1、P81主題圖);
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自主探索搭建認知平臺(如P17第9題);
體現開放性和多樣化,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為學習行為與學習要求(P16第8題,P89第3題)。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讓學生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樂于學習數學;卡通、漫畫、圖片、表格為主,文字以對話出現。
有利于學生“(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
課堂活動
作用: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的機會;
課堂活動與教學活動、練習活動的聯系與區別;
主要形式:操作、游戲等。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個體與集體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
P16第8題、P62第4題,認識周圍的數、我有一雙小巧手。
貼近兒童生活,注意適用性與開放性;
展現過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學生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展示兒童的思維過程;
——允許兒童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
認真聽講,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仍然是重要的學習方式。
6. 注重數學文化,培養數學興趣
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
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簡史,數學趣聞,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影響……
體會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冊兩個數學文化:P58“分類”和P80“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七、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準備課 2課時
2—3 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9課時
4—9 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16課時
10 分一分、認識物體 5課時
11—13 11—20各數的人數 7課時
14—16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8課時
17—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9課時
20 總復習 4課時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于思考,樂于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煉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1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1課時
5、認識10以內的數 10課時
6、認識圖形(一) 2課時
7、分與合 7課時
8、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0課時
9、認識1120各數 4課時
10、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1、期末復習4課時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
第一單元
(準備課)
1、通過幾個數數,初步了解數數的情況,學會數數的方法。
2、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過操作,初步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4、掌握數數的方法,按一定順序指導數數。
5、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6、掌握數數的方法
7、初步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不能有序地進行數數。
8、不能熟練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物體的多少。數字歌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操作法多媒體課件
第二單元
(位置)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覺它們的相對性。
2、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正確辨別“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左”“右“及其相對性數學常識“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實際體驗法多媒體課件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認、讀、寫1——5各數,認識“>”“<”和“=”,用“>”“<”和“=”正確比較1——5各數的大小。
2、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
3、5以內數的組成。
4、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運算用減法計算。根據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5、0可以表示什么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
6、0加幾,仍等于幾;0減幾,仍等于幾;0加0等于0,0減0等于0;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結果還是0。
7、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8、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9、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0、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2、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13、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4、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和<”
記住比較大小的時候開口對準大數。
16、“幾個”和“第幾”含義的混淆。加號的來歷
“0“的來源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較法
直觀演示多媒體課件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1、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4、初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6、初步建立圖形之間的關系。圓柱的判斷。趣味知識:聰明的小猴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法
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能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正確地讀、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進一步認識“>”“<”和“=”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5、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會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9、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0、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1、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并列式計算。
12、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13、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14、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15、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16、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7、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8、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并列式計算。
19、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20、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1、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2、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趣味知識:蹺蹺板上的數學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比較法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了解十進制;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3、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4、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5、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6、正確書寫11——20各數。
7、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8、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9、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10、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1、正確書寫11——20各數。
12、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3、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14、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趣味知識:奇妙的數字“2”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演示法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5、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
6、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7、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區分時針和分針鐘表的由來養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觀察法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礎上,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學習數學,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確計算9加幾。
5、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6、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7、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9、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0、正確計算9加幾。
11、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12、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1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4、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5、數位對齊
16、進位的方法及熟練掌握。
趣味知識:聰明的高斯培養合作意識和方法,激發求知欲,體驗成功的喜悅。實際操作法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2個班共有68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一單元數一數1課時
二單元比一比2課時
三單元1至5的認識3課時;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單元分類2課時
六單元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復習2課時;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單元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單元認識鐘表2課時
九單元9加幾3課時
九單元8、7、6加幾4課時;5、4、3、2、加幾3課時
十單元總復習4課時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
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措施
1、深入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要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重參閱各種雜志,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要認真,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7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系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采取逐步擴大數的范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于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于評價各種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于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征,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么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么,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系,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于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
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為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
10.數位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用。
六、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復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表(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5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6-2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22
上冊數學的教學計劃04-02
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2-17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2-09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9-30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13
一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計劃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