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
復習重點
1、掌握本單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能正確運用。
2、辨析同音詞,正確應用。
3、背誦《船長》一文的有關段落。
4、說話練習:學習采訪。
5、作文:學會感恩。
復習過程:
一、字詞:
(一)、強調:廉、庸、簸、薄的寫法。
(二)、注意多音字:
著想、背著、呼號、給予、盡管。
(三)、辨析同音詞:
先找學生說說辨析的方法,再進行強化訓練。
1、休養、修養
(1)他經常讀書,很有()。
(2)他在家()了一個月,便康復了。
2、截至、截止
(1)作文競賽()到本周五。
(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幾百篇。
3、反映、反應
(1)這篇文章()了勞動人民的貧苦生活。
(2)聽了教師的`提示,他沒有任何()。
4、頃刻間是指再寫四個這樣的詞
5、聚精會神形容再寫四個這樣的詞
6、負荊請罪出自《史記》、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
二、課文重點。
廉頗是的人。
藺相如是的人。
有關知錯就改的名言有(兩句)
負荊請罪意思是
形容知錯就改的成語還有
學了這一課讓我明白了
2、船長哈爾威是個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學了這一課我領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他被稱為,他的代表作有。
3、《愛之鏈》課題的意思是喬依是()的人,學了本文,我懂得了。你聯想到有關的名言有。
4、默寫〈〈船長〉〉有關段落。
5、根據〈〈我不期望回報〉〉仿寫詩名。
如果你是,我樂意是;
如果你是,我樂意是。仿寫。
三、口語交際:
學習采訪:劉老師讓同學們采訪小作家張桐,請你列一下采訪提綱。
四、作文:
題目:感恩的心
重點指導如何寫細致。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課文中的語言。
2、了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的襯托作用,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句話的意思。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明白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煉,對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生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三次寫了爺爺的蘆笛聲,分別是什么樣的?(板書:在強強的想像里,爺爺的蘆笛聲是那么婉轉悠揚、在海邊,聽到爺爺的蘆笛聲是那么清脆悅耳、在狂風怒濤的漫漫長夜,爺爺的蘆笛聲是那么奇特有力)每次都給強強不同的感受。
3、那今天我們上課你想解決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你很會觀察思考,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的問題就一定能解決。
二、速讀課文,初步感知第三次蘆笛聲:
1、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同學們的問題,快速閱讀課文的7-13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所發現?
2、學生速讀7-13自然段。
3、誰來說說為什么第三次笛聲是奇特的?(指名說:A、因為這笛聲將他的恐懼驅趕的一干二靜——B、因為這笛聲讓強強變得勇敢起來——C、因為這笛聲讓他明白了“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你們真會讀書呀?讀一遍,就能了解其中的大概了,真了不起!
三、研讀課文,品味第三次蘆笛聲:
1、白天的.大海、笛聲是那么富有詩情畫意,和強強想的完全一樣,那夜晚的大海和笛聲,應該更加充滿浪漫和詩意。可那個晚上呢?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習7-10自然段。
出示自讀要求:ppt
(1)用橫線劃出描寫風浪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強強面對風浪的表現。
(2)讀讀你畫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不平常的夜和強強當時的感受。
2、學生自瀆。
3、交流:
(1)誰來說說那是一個怎樣的夜晚?(指名說)
①這是一個大海變得狂怒的夜晚。你從哪里感受到的?ppt: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時候變得狂怒起來……隨時都有被海水吞沒的危險。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還有誰從這段中讀出不同的感受?我覺得這個夜晚風大浪也大(指名說)你能讀出大風大浪嗎?(你們覺得這風浪大嗎?那可是狂風大浪呀,你能想象著那畫面再讀讀嗎?我們一起讀一讀)聽你們這么一讀,我感覺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了。還有誰讀這段有自己的看法?(指名說)這是一個令人害怕(危險)的黑夜。狂吼的海風搖撼著小屋。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顛簸的小船,隨時都有被海水吞沒的危險。(什么讓你感到害怕(危險)?)你再讀一讀,讀出害怕(危險)來!
②在朗讀時,我們就要把體會到的大海的狂怒、可怕讀出來,才能再現當晚的情景。(自己讀一讀、對比讀、齊讀)同學們練得都很認真,我想每組請一個同學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把大海的狂怒、可怕讀出來了。(有點怒了/怒了/更怒了/)人多力量大,讓我們一起讀出大海狂怒的氣勢。
③這樣的夜,你見嗎?(沒有。)你獨自一人經歷過嗎?(沒有!)強強經歷過嗎?(也沒有!!)他開始——(板書:害怕)可爺爺之前問他時,強強明明說——ppt:強強說:“放心吧,爺爺,我不怕。”你能想象出強強當時動作、神情嗎?(指名回答)那時的強強在爺爺面前表現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膽大……)一點兒也不怕!(板書:不怕)現在看來親自經歷和沒有經歷過,可是大不一樣啊!
④當他第一次經歷這狂怒的大海之夜,他不由得害怕起來。(指名朗讀)。(出示ppt:強強裹緊被子,……聽不到任何回答。)他讀出害怕了嗎?想想你害怕時,會怎樣?就把這種感覺讀出來。自己試一試。(練讀、指名讀)這是緊張的呼喊,這是發自內心害怕的求助啊!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齊讀)
⑤可是聽不到任何回答,只聽到——(你說!)ppt:“又是一個大浪摔打在窗戶上,幾乎把玻璃打碎。”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指導:你把自己感受到的大浪讀出來!這不是大浪,誰再來讀一讀?我們一起讀!)這浪可真大呀!把強強嚇壞了!(引讀)ppt:強強嚇得鉆進……(指導:從這里你感受到強強什的心情變得怎樣了?你能讀出更害怕、更緊張的感覺來嗎?自己試試。男生讀、女生讀)
⑥文中還有這樣的描寫大海兇猛、可怕的句子,誰來說?ppt:“嘩——嘩——”海水一浪接著一浪,永不疲倦。(這是描寫怒濤的)
“‘呼’的一聲,一陣強風把門吹開了,強風裹挾進來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濕漉漉的。”(這是描寫狂風的)
⑦面對狂怒的大海,蜷縮在被窩里強強害怕極了!他想:,他想,他還會想。ppt:強強焦急起來……又鉆進了被窩。是呀,該怎么辦呢?強強越想越——(點擊:焦急)他哆嗦著下了床,準備去——(找爺爺!)去了嗎?(指名接下去讀)強風和黑夜又把他逼回了被窩。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誰能用一個成語形容一下強強此時的心情?(指名說:忐忑不安、驚慌失措、惶恐不安、七上八下、驚恐萬狀、)⑧
(2)品味第三次蘆笛聲。
A、(引讀十一段)強強從未經過這樣的漫漫長夜。(ppt:強強從未經過這樣的漫漫長夜。)不知過了多久,朦朧中,他仿佛聽到,在逐漸平息下來的濤聲里夾雜著一種奇特的聲響。(點擊蘆笛聲)
B、這奇特的聲響就是——(指名說)太平靜了,經過這樣的漫漫長夜,強強聽到爺爺的蘆笛什么心情?(指名說)誰再來讀這句話?(有感覺了,還不夠強烈!)誰來讀!
C、強強就是這么激動,這么欣喜,他情不自禁地大喊起來:——(引讀最后一段)
D、(ppt:在狂風怒濤的黑夜里,爺爺的蘆笛聲。)經歷了狂風怒潮的黑夜,爺爺的蘆笛聲,對強強來說意味著什么?給強強帶來了什么?又給強強什么樣的感受呢?快速閱讀課文7-13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想想蘆笛奇特在哪里?寫下自己的感受。馬上交流。
E、寫好了嗎?誰先發言?(指名說)這笛聲奇就奇在這里,讓強強變的勇敢起來。(板書:勇敢)
F、看來,有的同學已經聽懂爺爺的笛聲了,他想用笛聲告訴強強什么呢!(ppt:出示: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齊讀)你們真是爺爺的知音呀!說說你對爺爺平時愛說的一句話的理解。(指名說)
“海水”指什么?(板書:沾點海水)“長結實”僅僅指身體嗎?(板書:長結實)這話僅僅是說海邊的孩子嗎?
(3)小結:
是呀,生活就像大海一樣,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也有波濤洶涌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去戰勝它。只有經歷過磨難的人,才能更加的勇敢、堅強。(讓我們記住爺爺齊讀這句。)
三、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剛才我們仿佛親身來到海邊的小閘屋,親身體驗著強強的心理變化,和他一起緊張、焦急、恐懼、擔心,一道期盼,一起成長。作者為什么寫得這樣生動可感?關鍵在于他將人物活動與環境緊密結合,文章寫得就生動、扣人心弦了。很值得我們寫作時借鑒。
2、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寫一寫你晚上一個人在家或獨自走路時的心理感受,注意通過環境描寫襯托自己當時的心情。
板書設計:
爺爺的蘆笛
(悠揚、清脆、奇特)
不怕——恐懼——勇敢
沾點海水,長結實。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3
(一)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上節課歸納的疑難問題。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通篇圍繞“向往奧運”這一主題來寫,要讓學生真正體會作者向往奧運的這種感受,除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交流外,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體會。
1.對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愛慕與留戀。
課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對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回憶。可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作者的感受。如:
①“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能夠舉辦一次奧運會,會使得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和這里的人民變得多么美好。”
②“體育不僅僅是體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響著一切。”
③“我懷念采訪他們的那些日子,他們讓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誼,感到了和平。”④“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們國家也能夠承辦這樣一次美好奧運會的時候了。”
2.對奧運精神實質的贊美。
作者對奧運精神實質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競技體育是面對世界所存在的種種強權、種族歧視和金錢掩蓋下的不公平的一種抗爭,一種理想。”“在那一刻,體育所迸發的奧林匹克精神確實超越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而連接著世界的和平、友誼、進步和發展。”要幫助學生結合上下文,借助會徽理解兩個重點句子的含義,感受作者對奧運精神的贊美。
3.對2008年北京奧運的向往。
可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來體會。如①“如今,好夢成真,我真的很高興很激動。”③“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能夠舉辦一次奧運會,該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③“我渴望能夠有機會采訪我們自己的.國家舉辦的奧運會,那將是一次更加難忘而美好的經歷。”④“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三)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自由讀、指讀、齊讀。
(四)總結、拓展
1.學習表達。
作者在表達自己內心向往奧運的這種感受時,除了直接抒發內心的感受外,還穿插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實的,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也使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
2.交流:你愛好體育嗎?喜歡哪些奧運明星?
3.角色體驗。
當一回小記者,去采訪自己喜歡的一位奧運明星,與他(她)暢談2008年奧運會。想一想你準備跟他(她)談些什么?
組內輪換當小記者,找一兩組上臺表演。
4.收集有關奧運會的趣聞和北京市籌辦2008年奧運會的資料。
(五)布置作業
1.自學生字,抄寫文中生詞。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抄下來。
3.以“北京奧運”為主題辦一張手抄報。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以“悲”為學習線索,感受悲,分析悲,評價悲,認識悲,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劇意義,形成對悲劇事件的系統思考和認識。
2、學習根據語言材料,獨立分析判斷事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步驟:
導入:悲劇是偉大的,但悲未必是很偉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偉大的目的,歷經一個艱難的過程,終止于生命的消失,這中間彌漫著無限悲傷。
一、悲情重現
斯科特一行在南極的暴風雪中遭遇的悲劇過程和悲劇結局,不僅表現在所面臨的自然環境的殘酷上,還體現在心理的煎熬上。讓我們重新來回顧它們歷經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體感受隊員們死亡前所承受的悲涼。
分組合作完成下列二題或自主選擇其一完成,具體學習形式可以多樣
1、按時間順序劃出有關描寫自然環境殘酷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體會與悲劇結局的內在聯系。
2、按時間順序劃出描寫斯科特等隊員心理感受的語句,串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他們的心理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體會他們在心理上最后歷經了怎樣的煎熬,體會與悲劇結局的內在聯系。
(教師提示:這些語句基本能找出來,主要是進行簡單的篩選。正是他們面臨了殘酷的自然環境和明知是走向死亡卻還要頑強地走下去、不斷趨向絕望的心理煎熬,使他們的結局顯得尤為悲壯。)
二、悲情探源
小組一起分析討論: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劇結局,原因在何處?(鼓勵自主探究、多元探究。教師做好引導,幫助歸納提煉。做到緊扣原文。)
教師參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學精神的缺乏——這也是傳記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們已較強烈預感到會發生悲劇,卻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劇的行動。明知阿蒙森已經到達南極,補給不足,自己步后塵已意義不大,卻仍舊心懷僥幸,在盲目的倔強意志力下,冒險前進,以致于使探險充滿了冒險的意味,最終釀成悲劇。他們此時追求的東西也許早已經超出了探險本身,探險的象征意義和心理失衡下尋求心理的補償已成了他們當時真正追求的目標了。如果斯科特此時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態度面對現實(在后來南極點的表現還是體現了面對失敗的現實的理性態度),也許事情的結局就不是這樣。
參考資料: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失敗并非在于兩者的計劃周密與否,而在于前者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后者則憑推理設想來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御南極的.嚴寒,惟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圏拉著雪橇前進,于是他用了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去南極點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主要用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的愛斯基摩狗,結果,狗跑掉了,矮種馬凍死,使這支隊伍過早地接受了嚴峻的挑戰———在以后的時間里,他們只能靠人拉雪橇前進。這樣前進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滅頂之災也就成為必然了。
三、悲情評估
斯科特的悲劇行動,到底有怎樣的悲劇意義?是否真如題目所說?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請同學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的評判。(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自主判斷,暢所欲言,又要注意對觀點作適當的引導,不統一看法。可在適當范圍內進行交流。)
四、悲情同構
課外完成,任選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達南極后,你還會像同斯科特一樣悲壯地走向南極嗎?你還會為阿蒙森作證嗎?請想一想,寫一寫。
2、你有過一些(曾經失敗的)探險之類的經歷嗎?如有,請回憶,寫成文章,希望回憶能建立在理性的認識和反思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就找一找相關的文章看看吧。
五、資料平臺
1、茨威格《奪取南極的斗爭》,見于《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2、高登義《南極歷險》。
3、《中國當年為何會勃發如此大規模的民間探險熱潮》。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并說出它的作用。
2、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3、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南極地圖圖片及南極風光圖,引入探險故事,導入課題。
二、簡單認識作者
三、整體感知全文
1、請用一個詞概括讀完全文后的感受。
(如:感動、敬佩??)
2、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注意點明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難。
3、理清故事情節
奔向南極點→帶信返程→一個個犧牲
(充滿希望)(沮喪)(悲壯)
四、深入探究
1、分小組分別討論以下問題
①斯科特探險隊返程之行面臨哪些困難?
②文中的“悲”,體現在那幾個方面?
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還是悲壯?
請用悲壯的語氣試讀這句話。
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
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軍的騎兵
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體現了哪些偉大精神。
2、討論后請各組派代表金明確答案
3、教師明確答案
①線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氣逼人、燃料太少??
②失敗之悲、作證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③死的.是他們的肉體,但他們的精神卻是偉大的,所以是悲壯而不是悲哀。
④勇于探索、勇于獻身、誠信守約、集體主義、無私愛心??
4、找出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全班朗讀課文最后一段話,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
這句話是主旨句,起點題作用。
5、全班討論: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真正意義在于什么?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語句品味
請朗讀你認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
六、思維擴展
1、展示三幅人類歷偉大的悲劇的圖片,并引用美國前總統里根的一段話來評論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全班朗讀里根的這段話。
3、說說你對英雄的認識。
聯系實際,說說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關事件,這些人或事對你有什么啟示?
七、總結全文
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送學生兩句話,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失敗。
1、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2、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敗。
八、課外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3、閱讀推薦書目
《魯賓遜漂流記》笛福《英》
《老人與海》海明威《美》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8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