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語文古詩

時間:2023-04-30 22:43:30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1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是新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軟件制作,文件大小為 11 K,創作者將在文件內注明,已被網友下載次,受歡迎程度為級。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2

  第七單元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

  24. 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贊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

  (板書并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

  二、 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 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 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 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云,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云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 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 思考并討論:

  1)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么?

  2) 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3) 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 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 看圖說意,加深感悟。

  1、 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后?、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3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內容,大概緣于我對古人文化的情有獨鐘吧!所以在上古詩的時候,我特別有激情,也渴望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輸給我的學生們。雖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掌握古詩的背景和一些相關的文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還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一些文學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學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卻還透露著些許的興趣,個個饒有趣味的聽我講著……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詩人的巨作,在導入課題時,我運用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古詩《回鄉偶書》的作者引出李白(因為我在《回鄉偶書》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過李白與賀知章是好友的事實),此環節也可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回鄉偶書》的作者。然后,我又向學生介紹了有關李白浪漫主義色彩中的豐富想象的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詩歌時要多讀多想。果不其然,學生對于浪漫主義的概念猶如霧里看花,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詩學習中多讀多想了,畢竟學習李白的詩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還要多繞幾個彎。

  李白的這首詩,字里行間充斥著濃濃的愁味,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也緊緊抓住“愁”這一詩眼,開展了朗讀教學的訓練,來理解與體會詩人的情感。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入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寫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也確實投入進了古詩的境界中,細細地品著詩歌。只是我在教學環節中的些許失誤以及課堂的時間關系,使學生缺少了一次鍛煉想象表達能力的機會。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4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先讓學生讀,那么應該讀到什么程度才行呢?要讀到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才行。那要怎樣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呢?這就是古詩教學中重點討論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先讓學生了解古詩的背景和古詩所寫的意思以及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此來設身處地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想法和想說的話及當時的思想。

  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讓學生了解了古詩的題目,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古詩中字詞的意思了解了每一句古詩的意思。并想象古詩中所描繪的依依分別的情景。然后我就告訴學生這一首古詩的大體背景:李白與孟浩然在這里談古論今已經好長時間了,而且彼此在一起談得很投機,彼此作為好朋友真是難舍難分。可是孟浩然卻必須有事要離開這里到揚州去,于是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那么,兩個人分別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學生說:應該用難舍難分的語氣、用依依不舍的語氣、用想留下孟浩然但又不能不讓他走而嘆氣的`語氣……學生們就能夠把思維拓展出去了。

  這樣讓學生再去讀學生就能夠有一定的語氣了,于是再加上課件的范讀和渲染,學生再跟著朗誦。就這樣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古詩所包含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夠了解古詩的意思 再體會感情再范領讀的方式,讓課堂達到了最高潮,也使學生能夠忘我的表演朗讀,從而引出他們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學生就暢所欲言,很有的說了。

  總之,我們就想盡辦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去學,學生能夠***的學習,才能夠***的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從而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5

  在我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完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3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兩首古詩之后,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古詩的學習充滿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一課時上完了兩首古詩后,再利用一課時來繼續開展“西湖美”的古詩誦讀會便應運而生。一課結束時,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我的課后小記。

  一。誦讀、吟唱入詩境,放手還給學生一片學習的自主天地

  誦讀乃學詩之根本,古人學詩為作詩,今人學詩為傳承與怡情。在這次活動中,誦讀的多樣性被靈活的小組學習活動演繹和格外精彩。誦讀組的由誦到背,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學習過程,雖然不全是在課堂中背誦出來,但課前的活動準備同樣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學生在課前所準備的詩配樂的活動展中,讓我真的驚嘆,學生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他們選樂之合適,按排不同的人讀不現的詩,其安排之合理使原本很陌生的一些古詩一下子就走進了課堂,是那么自然,那么流暢。這是學生在課外的自學準備中不僅具備了學詩、悟詩的能力,也同時也發展了他們處理學習中具體問題的處理能力。這是我在開展此次活動之間多少次擔心的問題,如今,他們小組成員的構成與詩的學習任務配對得恰如其分。誦讀與唱歌能力較強的學生都集中在這兩個組中,他們各自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課前那樂此不疲的身影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眼前。一時間,我不由地嘆道:“詩海之大,學生有足夠的能力遨游!”有時候,再好的“耕種”也不如給孩子一些“自留地”。

  二。寫詩、畫詩入佳境,開拓古詩學習的新途徑

  一直以來,我們提倡簡簡單單、輕輕松松教語文、學語文,在不知不覺中很多教師在注意了片面追求效率的同時,卻丟失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與藝術性,使語文課直指品詞讀句的狹隘范圍。回頭看看我自己在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設置中,也不乏語言學習性強的指向,但是我更看好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寫詩、畫詩這兩個實踐活動,看似寫寫畫畫而已,但實則是本次活動進入另一個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這不僅要求學生讀詩,還要求學生把詩讀懂、讀好。寫字,充分展現學生的語文素養,畫詩,則是檢驗學生是否用心讀詩的絕妙之處,這個任務是隱藏在這個活動中的,這樣的做法避免了學生對品讀古詩的畏難情緒的產生。一則發揮了這部分學生特長——畫畫,二則也讓他們在“畫什么”“畫成什么樣”這兩個問題的思考中真正走進他們能走近的古詩。特別是在學生解讀自己的畫作時,則掀起了不小的學習熱潮。不僅解讀的學生密切關注古詩,而且其他聽的學生也關注古詩。特別是對于《蘇堤春曉》一詩中“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的理解過程很讓人回味。在畫作中,學生畫了一只鳥在晨霧的籠罩下,正在蘇堤上飛。另一個學生把上指出他畫錯了,認為一個“過”字讓畫面應該停留在黃鶴已由遠而近沖破晨霧,飛過蘇堤向著朝霞出現的地方。在反復的推敲下,畫作學生認識到了自己解讀有誤,其學生則在此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一個“過”字在全詩中的重要與精彩。

  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品味字詞的樂趣,西湖美景也在這個辯析的過程中呈現她西子般的秀麗。

  三。以教材為依托,再遠也有回歸的航線

  以本為本,是我們在保障教學有效性過程中要注意的一個原則。如何盡最大可能發揮教材的作用,這是考驗我們語文教師智慧的時候。正如很多教師所說,一個學期4個多月,就學26篇課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里得到夯實呢?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教材當成一個例子,而且是一個可以得到延伸拓展的例子,可以再度利用的例子。《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還有與它相似的或迥然不同的,學生在完成課內學習時,我們就要著力于為他們尋求多維度的學習空間。在本次的誦詩會上,學生不僅能讀會唱,還能寫會畫,更能說會品,這是由于學習空間的拓展所帶來的學習能力的發展。這時,學生古詩的誦讀、積累、感悟能力就與我們的教材要求達到高度的統一。

  四。“重詩輕人”,教與學的習慣都有待改進

  由于活動豐富,學生在本次活動中主要以展示為主,所以有些方面不能兼顧,這也反映出本次古詩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詩,是詩人生命的再現,當我們接觸到一首詩時,應首先讀詩人,這在平常的教學中是注意到的,但在本次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大部分都忽略了一點。同時,我也注意到,對于詩人的生平與時代背景的了解,我們往往都只注重課堂的“簡介”,而沒有真正在課前、課后去了解詩人。因此,這導致了我們學生“重詩輕人”的學習習慣,使得這次活動中,學生對詩的演繹缺少了一些真實生命的氣息。因此,一切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教”的引導上。

  一次嘗試,一點收獲,一些遣憾,在閱讀教學之后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生活動還有很大的空間。這是一塊煥發教材魅力與教師魅力的“自留地”,古詩教學的在此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既要拓展它的短小精悍,也要發揮它的意韻無窮,讓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詩洋溢出她最悠遠的生命活力。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6

  上課之前,竇老師已把詩板書在黑板上。

  學生就座。

  在主持人的邀請下,竇老師來到臺上。

  學生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課前同學們背了那么多的詩。有人說,詩是推敲出來的。這便讓我想起一個詩人,誰啊?生齊答:賈島《題李凝幽居》

  師出示:閑居少……

  師:讀過這首詩嗎?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

  個別讀

  師:詩要讀得字正腔圓。所以我們可以象剛才這位同學一樣來讀,一個字一個字讀,里面有停頓。我們也還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讀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拉長聲音讀;三聲四聲讀得短促一點。“閑”是第幾聲?

  生:第二聲。

  師范讀:閑——居——少(短促,有點夸張)鄰——并——

  師:好,下面我不說了。看看怎么讀?誰愿意讀給大家?

  一學生讀,讀得很好笑。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很短)

  僧——敲——月下門——。

  師:給他掌聲。

  師:剛才他“敲”字讀得特別重。有同學知道推敲這里的故事嗎?

  生:當時賈島不知道用敲還是用推好,所以……

  師:他的靈感來自一個人的建議,他是誰啊?

  生:韓愈

  師:這個同學課外知識了解的這么多,給他掌聲。于是“推敲”這個詞出來了,于是它成了韓愈和賈島的典故,于是……

  師:再給大家一首賈島的詩,出示《尋隱者不遇》。這回要讀出五言的韻味來啊!

  師生齊讀:松下問童子……(竇老師把平聲讀得特別強調并輔以手勢)。

  師:有意思。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是尋——隱者不遇。剛才是……都是找隱者的。都是沒有見到,賈島卻偏偏把他寫下來。想必推敲出來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會引發大家的思考,那么他為什么把不遇記下來呢?于是竇教師讀了一些詩,這些詩里都有不遇。人生有多少個不遇,看來這“不遇”有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不然前人為什么要把這些不遇記下來呢?(京味很濃重,很好聽。)

  師:所以,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咱和他們不同,他們不遇,我卻和同學們(生說相遇)。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就讓我們帶著彼此這難得的相遇——上課。

  師:上課!同學(短促輕快),你好!

  生:老師(有點拖音),您好!師:注意節奏!請再來一遍。同學,你好!

  生注意了節奏,和老師合拍:老師,您好!

  師:所以這堂課我會特別注意聽同學們的節奏,因為那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啊!

  師指著板書:親愛的同學們,咱們來看,雨過天晴,我們跟著一位宋朝的詩人

  生接:葉紹翁

  師:一起來

  生接:游園

  師:我們一起來推敲推敲

  生接:不值

  師:你們也知道這個“值”的意思就是

  生:相遇。

  師:不值呢?

  生:沒有相遇

  師:簡單變成兩個字呢?

  生:不值就是不遇

  師: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葉紹翁在游園的時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讓我們先讀讀這首詩,再聊一聊。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師:提個小要求:剛才是五言,現在是七言,看你該怎么讀?

  生讀: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根據剛才教的平仄來讀,也帶有一些自己的味兒,基本屬于讀得比較好,做到了字正腔圓,且有詩味兒。)

  老師鼓掌

  師:謝謝他,有些地方他是自己的創造。第二聲都是平聲,可以拉長。

  范讀:應——憐——屣——齒(短)印(短)蒼——苔

  小扣柴——扉——久(短)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短促,乍停)

  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再讀第三行。

  生讀。

  師:其實讀得我們有些夸張。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傾聽我們的朗讀,我們自己就陶醉在自己的朗讀中。(這句話記得不太全)

  師:再請一個同學來讀。

  一女生讀,師給她配以手勢指導。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盡管我們只讀了幾遍,那我們來聊聊吧。作者在游園時遇到了

  生接:蒼苔、紅杏、柴扉。

  師:請你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他們的了解。

  生:柴扉是用柴和樹編成的一個門。生答完想坐下去。

  師:喔,請你站起來,判斷一下,是這樣的門嗎?(課件出示四扇門:第一、二扇現代風格的門,第三、四扇是柴門)

  師:如果前面的兩個不是,這兩個是,用兩個詞概括

  生:很簡陋,很破舊。

  師:他會概括,你心里也知道簡陋就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就是這樣用竹子支起來的大門,我們叫它光棍大門。這樣的門太簡陋,沒有半點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師:誰再來讀讀。現在的柴扉與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別的柴扉。

  生:小扣柴扉(著重)久不開。(師一起跟著輕讀,強調柴扉)

  師范讀后,你還想告訴大家這是一扇怎樣的門?

  另一個學生讀,這個學生讀得好多了。

  師:謝謝。繼續介紹,還有呢?

  生:我知道蒼苔是一種綠色的植物。……

  師接:空氣潮濕的時候,春雨過后他就會貼著地皮長出來。所以這個貼著地皮的小植物,延著街門的街道不斷生長。所以蒼就是綠,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貼著地皮的

  生接青苔。

  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春天的時候,它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你發現就這么普通的小植物,他卻將生命的春天喚醒了。你會這樣感慨:哇,春天

  一生接:好美啊!

  師:請你讀一讀,讓我們感受你看到的蒼苔是多么美啊!

  生讀得有點一般。

  師:要是我啊,我就讓人感覺到綠綠的很美的,可以再拉長,再

  一生接:輕一點。應憐屐齒印蒼苔(蒼苔兩詞有點顫抖)

  師生齊讀:應憐屐齒印蒼苔。(竇老師還在拖音,學生已讀完,師繼續讀,苔拖得很長很長。)

  師:我還沒看完,你們就看完了!

  師:繼續聊。親愛的同學們,還有誰啊?

  生:紅杏。紅杏是一種美麗的花。

  師:那當然了!你知道紅杏是什么時候開花了嗎?

  生:春天

  師:是早春還是晚春?

  師:二月就開。這讓老師想起孔子當年在四棵杏樹下給學生講課,那是春秋時期。每到二月時,學子們就進京趕考去了,抬頭望,那紅紅的杏花就是給他們的希望啊!師吟: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這是葉紹翁的好朋友,誰啊?

  出示:陸游的詩。“楊柳不爭春色,一枝紅杏出墻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師:陸游寫的詩句很多,他也愛杏花。我們也跟著一起夸夸吧!

  生讀: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師:這么美的杏花,所以,葉紹翁也禁不住的贊嘆他所見的這枝紅杏。那我們把剛才感受到的送到這一枝紅杏來吧!

  齊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看我們來游園,只遇到了蒼苔、柴扉、紅杏,所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園,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卻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春天到了!

  生:我感覺這些景物給我帶來春天春意盎然的氣息。

  生:我感覺春天萬紫千紅

  師:換一個詞,那叫生機勃勃。

  師: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用我們的慧眼去發現。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這蒼苔將我們的眼睛染綠了。這紅杏將我們的心肺滋潤了。這柴扉將我們……

  師:那紅杏的紅啊,那是將春天的生命

  生:燃燒。

  師:他說燃燒,比我還熱烈。我說的是照亮。

  師:就讓我們一起,再一次將所見到的,留在心中。讓我們來美美地體會春天的景物所帶給我們的新的愉悅。

  古箏起。師生齊讀(師比較注重平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讀得也比較好。)

  師:親愛的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所遇。那么,這樣的一座園,這樣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詩人又對他們付于怎樣的感情呢?就請同學們默默地再讀這首詩,請你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特別的感情呢?

  少頃。

  生:屐齒。應憐屐齒印蒼苔。對蒼苔體現這個憐的感覺。憐是愛惜的意思。(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悟出“憐”)

  師:注意聽,他剛才有一個新的發現。

  生:對蒼苔的感覺是(愛惜)

  師:哪個字?

  生:憐。

  師:他感受到那份愛惜。注意,憐用于今天。這個字,我們會想到可憐。但他說是愛惜。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這個憐和那個憐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憐就是

  生接:愛惜

  師:現在請你注意看,由于你的發現,你知道嗎?葉紹翁最初寫的時候他用的是嫌。嫌,你就會想到嫌棄。因為嫌,所以他就不給我開門。用上“嫌”這個字,一下子把葉紹翁和主人的距離拉遠了。“憐”,說明園主人愛惜,也說明我愛惜。這個“應”字可以變成

  (生接應該),我理所當然地愛惜(蒼苔)。既然他說的這個憐是叫愛惜。那也就是說有愛的成分也有惜的意思了。愛說明喜歡。惜在哪兒?再讀讀,再讀讀這句。

  生再讀應憐屐齒印蒼苔。

  師:哪個字說明他惜蒼苔。

  生:印

  師:哎喲,你們太厲害。你想繼續講,還是請別的同學講?(問剛才的學生)

  生愿意自己再講下去。“印”這個字體現了詩人十分珍惜蒼苔。

  師:所以他說印,不說踩。這印是誰留下來的?

  生:詩人。

  師:是腳印還是屐齒印?知道詩人為何穿屐鞋?

  生:那時只有屐鞋。

  師:是嗎?穿草鞋也可以啊。

  生:屐齒鞋底的印比較少。

  師解釋屐齒下有幾個輪,相對整個鞋底,只留下幾個印。

  師:還有嗎?葉紹翁穿著屐齒,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那是說明自己

  生:很高貴

  生:很休閑

  師:是啊,他要自然的打扮,輕松的打扮。所以他就要穿木屐鞋來游園,這說明我對蒼苔的愛。如這位同學,盡管如此,我這屐下面還有齒,會給蒼苔留下印,我還覺得

  生:可惜

  師:明白了。這“憐”才便是真真切切地愛惜。現在就請同學們來想象一下,這葉紹翁這么地愛蒼苔,惜蒼苔,那他該怎么走啊?請你走一走,注意同學觀察。走過來!

  一學生小心翼翼地踮著腳走向竇老師。

  師:你為什么這樣走?

  生:因為不踮腳,印會更多一點。踮一下,印會少一點。

  師:踮腳說明你更愛蒼苔,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讀。

  生讀。

  師:同學們沒有看到他表情。他的表情對著我。師描述他的表情。

  師:我是多么的矛盾,所以我就只能這樣走啊!讀得慢還輕。誰還有沒有別的。我還可以這樣走。

  另一生走向竇老師,走得挺快,還跳著。

  竇老師向聽課的老師描述他的神態,問:你走得挺快,還跳著走,這是為什么?

  生:我不忍心踩著一點點。

  師:踩得快,印就

  生:快就淺!

  師:聽她怎么來憐蒼苔。

  生讀,苔讀得特別輕。

  師:親愛的同學們,來吧,我們自己就對蒼苔這份憐——開始。齊讀,很輕。

  師:看了一大片,現在舍不得,現在是印蒼苔。好。謝謝同學們,這個“憐”字,同學們還有一份特別的感情。這里還有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陸游寫的詩。那日葉紹翁看到想;陸游你寫杏花,寫春雨過后的杏花。我偏偏不寫春雨,我寫春雨過后的蒼苔。所以這一句,我就要特別地重重的把我所見的我所喜愛的,濃縮到一個字上。那便是生:憐。

  師:就這么一句話,我們咀嚼了推敲了這么長時間。平時,寫一篇散文,三五百字。古詩僅是幾個字,還要如此細致地推敲一個字。人說,引成(諧音)一個字,捻斷數頸須。今天的我們回到詩里去,才能深深感受到詩歌中藏著的美麗。我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敬畏。對柴扉,哪個字?

  生:扣。

  師: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師:想起來了,韓愈說用“敲”好。還有這么美的故事,那我們把“敲”送進去這首詩中。

  生:小敲柴扉久不開。

  師指著一學生:你笑什么?

  生:我覺得用敲比較重,這里詩人非常愛惜柴扉,“扣”相對來說比較輕,得用扣,不能用敲。

  師:這敲,做做動作。

  學生做動作。

  師:來扣的動作,你看這位女同學。剛才給人一個手背,現在用手心。同學們就和她一起來扣一扣。小扣就是輕輕地敲。

  師:“小”字還會令人想起一個成語

  生:小心翼翼。小,就是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敲。把手舉起來。(師做兩手扣的動作,學生一起感受)

  師叫起一個女孩子:你扣了多長時間?

  生:很久。

  師:同學們一起幫她扣門。

  生讀:小扣柴扉久不開。

  師:你扣了多長時間?

  生讀:小扣柴扉久——不開。

  師評他的“久”,表示時間的長。師范讀:小扣柴扉久——不開。

  師:其實老師的心還著急,范讀小扣柴扉久不開,“不開”兩字讀得快而短促。

  師:現在你想怎么扣就怎么扣,想怎么表達心情就表達心情。扣,“扣人心弦”,扣出的那可是對園主人的

  生:尊重

  師:對春天的

  生:喜愛

  生:憐惜

  師:給他掌聲。他說喜愛,他說憐惜,便讓我想起“扣柴扉”,體現的是對春天的憐惜。那“小扣”也體現一個字

  生:憐

  師:哪個字來寫紅杏?

  生:出。紅杏從墻頭翻出來。

  師在板書下圈一圈“出“,和哪個字相對?

  生:關

  師:沒有關就沒有

  生:出

  師:他會推敲,給他掌聲。他由“出”想到了“關”。看看,關與出。出示陸游的詩“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師:葉紹翁和陸游都用了一個字來形容紅杏的出。葉紹翁用的是出,陸游用的是遮。

  在清華大學錢鐘書先生在整理陸游的詩時,發現陸游的詩作很多,留傳千古的也很多,然而這一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不如葉紹翁的這一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盡管葉紹翁在唐宋鑒賞中只留下三首,然而僅用一個字的不同,這兩句就成了千古名句,這是為什么呢?前后討論討論,推敲推敲。這“遮”與“出”怎么就有如此大的不同?

  片刻。

  生:“出”表現關得很緊。“遮”表示不能出來,出墻來說明紅杏很有生命力,很有活力。(生說得有點含糊)

  師:那就是說關得我緊,我就出來,需要時間,

  生接:力量。

  師:遮呢?

  生:遮就是簡單地蓋,想出來就出來,不想出來就不出來。

  師:關就是整個門整個的一切都封鎖了。所以紅杏要出來需要力量。謝謝你。你們組的討論我都聽到了。瞧瞧這“關”,這“關”得越緊我就越想出來。如果不關的話,我可能想怎么長就怎么長,我也不知道被“關”的滋味,我就不知道想不想出來的感覺。所以這一關,我就想出來。所以紅杏才能顯出特別的

  生接:美麗

  師:換一個詞,最有一個音相同,前面一個音讀第四聲。

  生:魅力

  師:不僅美麗,還有魅力。所以親愛的同學,該怎么讀這句?我讀前半句,生接讀(很有力量)

  師表揚一個學生的動作。你就是那枝紅杏,我要關你,你就要(出來)生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再看這兩句,還體現了對紅杏的特別的地方。還有一個

  生:“滿”。

  師:一個“滿”看出紅杏很多。既然這樣,請你來發現,春色滿園要想相對,和哪個字相對生:一

  師:既然這滿園都是許多的紅杏,那我們來看看,滿園的紅杏就說明(春意盎然)

  師:那我們來改改,一枝紅杏變為三枝。板書:“一”改為“三”。

  生讀

  師:越多越好。再改,“三”改為“十”。

  再讀。

  師:葉紹翁寫的是一枝。你笑什么?

  生:這里用“一”好,越少越好!

  師:還有沒有別的?剛才你發現這個“滿”字,你來說。

  生:一枝,只有抬頭才能看見,很神秘。

  師:一枝引發的讓你想象

  生:春意盎然

  師:讓你想起了

  生:滿字

  師:“一”怎么就是“滿園”?我想起了一句:滿園對一枝,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乃無窮盡,一想象怎么多就怎么多。沒有這一就沒有那“滿”字。一就是“滿”。所以,一枝紅杏不止是獨特的特別,一枝便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春色滿園。難怪后來,因這一枝紅杏被后人概括成一個成語叫:

  生:春色滿園。

  師指著一學生,你就是那一枝紅杏,你在園子內,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滿園的紅杏,滿園的春色,滿園的春天的風景

  師:一枝就讓你感覺到千朵萬朵壓枝低。那么,在園外你又看到些什么?

  生: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請你比較比較園內和園外,當你沖出園子外邊,里邊和外邊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學生沒有跳出自己,依舊把自己看作是讀者,所以這時竇老師再三啟發都不見她領悟有點急。最后請她坐下去了。)

  師:我的這枝紅杏,真讓我著急。你看到園外了嗎?

  師:再請一枝紅杏。最大枝的舉手了。

  師:紅杏,你為什么能夠出墻來?

  生:因為我有夢想,我很想出到墻外面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師:你不滿足于園內的生活了?

  師:你們呢?你們就是關在這園子內的花啊草啊,現在請紅杏出墻來,你們有什么想問問他嗎?

  一個學生問:紅杏,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啊?

  紅杏與小草對話。紅杏與小草的對話有點象井底之蛙的對話,紅杏要小草快快長,長高了也出墻來看外面的世界。一會兒要小草鉆出柴扉看。顯然不合乎老師的意圖。

  竇老師提示:你把你的快樂傳遞給他,行不行?

  紅杏說:外面的世界很美,春光很美。

  兩生對了一句,就沒話了。

  師:激動的沒話說了。

  師引導:

  你有想法,你想要出去,他……

  我矮,可以讓他傳遞,把心……

  心靈相通就能看到外面的一切。

  這也是一種出墻的快樂!

  假如你是一標小草,你是小花,你可以經風而傳,你也可以把你的夢想傳遞出去。關不住的是你的

  生:心

  師:親愛的各位,你們現在就是葉紹翁。我是園主人。看看你們來我這園子,這么細心這么用心,請你們好好地告訴告訴我,把你游園的過程講給我主人聽。請你把這四句,更希望你真正地象葉紹翁一樣,模仿創造陸游地那個“關”,創造性地表達吧!

  師:園主人啊,講給我聽聽吧!電腦出示:園主人啊,我——(四行空格)

  生描述

  師簡評;所以我的朋友也是愛我的紅杏,我就特別讓他想象春色滿園,這也是對我的園的憐啊。剛才我們所進行的讓杏花和你們說話,這紅杏和花草真的會說話嗎?葉紹翁和園主人真的能對話嗎?不能。為什么我們能感受到的那么多,想的那么多?想象園子有多美園子就有多美,有多熱烈就有多熱烈,有多熱鬧就有多熱鬧。這一切都緣于一枝紅杏。應了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在鬧中,我們突然地發現,園還是那座園,壓根兒我們都沒有進去過,這一切都是我們想的。突然我們明白了,心有多大園子就有多大。一切都全憑于我們的心吶。那就讓我們一起靜靜地輕輕地回去,把我們所感受到的深深的留在我們的心中吧!

  音樂起,配樂師生齊讀。苔字特別長,“柴扉”延長。

  師:一枝紅杏出墻來(兩遍)來——

  師:再來,掛在枝頭永遠定格在你心頭的那枝紅杏,一枝紅杏出墻來(第三遍讀)

  師:這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所以我還要必要非要進園子內不可嗎?還要見園主人不可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讀一讀《雪夜訪戴不遇》,再讀讀《游園不值》,看看,你有怎樣的發現?

  生:我覺得這里的游園不值,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已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進去也沒有必要了。葉紹翁也覺得自己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沒必要進園子里了。

  師:所以如你所說的異曲同工之妙,原來那么多的不遇,是因為不遇中已獲得了滿足,已有了巨大的收獲。讓我們跟著他再讀讀王子猷的感慨。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借……換成我們游園的感慨。

  生: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園主人呢?

  師: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要進園子呢?

  師:回過頭來,讓我們再看“不值”。如果說“不值”的意思是不遇,猛然間,同學們的感慨,又讓我們有了新的收獲。不是不值,在不值中,還有一份不忍,舍不得,他不想打破那一枝紅杏永遠留給他的深深的回味,美好的感覺,所以同學們這“不值”那就是說,不遇中有(板書:遇)不遇中有遇!

  老師讀,不遇中

  生接:有遇

  師: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了。就象我們所感覺到的,可是在不遇中往往會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游園不值》,游園雖不值,但不遇中有遇。不值就是值!

  師:下課!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我想留下一個字

  生接:“值”。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7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了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搜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了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里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搜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搜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后注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了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墻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于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后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后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年級語文古詩兩首8

  一、多音字。

  應:yīng(應該)yìng(答應)落:luò(落后)là(丟三落四)

  二、解釋。

  游園不值: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值:逢、遇到。應:應該。憐:愛惜。蒼苔:青苔。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疏疏:稀疏。徑:小路。

  深:深遠。樹頭:樹枝頭上。未:沒有。陰:樹陰。急走:快速奔跑。

  三、填空: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遇主人,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題意:去游園,卻沒有遇到主人。

  詩意:應該愛惜這里的景物,不要讓木屐下面的齒踏壞了這翠綠的苔蘚。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很長時間也沒有人來開門。滿園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伸出墻外來了。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幽靜安逸的田園風光,表現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和對田園風光的贊美。

  題意:在新市一位姓徐的人開的旅店里住宿。

  四、拓展:

  1、關于描寫春色的詩: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關于描寫兒童的詩句: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五年級語文古詩】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2-15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古詩兩首04-16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元日教案(精選12篇)11-23

初中語文古詩教法探討04-29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4篇02-16

古詩《元日》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1篇)09-27

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案01-11

高中語文必背古詩文07-25

語文活動課《我愛古詩》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