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記》:“誰為哀者?”到底該如何理解
江蘇金壇直溪高中 武新光
本人在執教《五人墓碑記》一文時,發現人教版教參將“誰為哀者?”一句在譯文中譯為“在為睡悲痛?”,筆者頗感疑惑。同時,我發現該書第193頁將此句解釋為賓語前置,原文如此: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誰”作介詞“為”的賓語,提前。我想這就是該書把此句譯為“在為誰悲痛”的根據吧。但筆者認為值得商榷。
因此,我翻閱了其他資料,有資料解釋為“誰是同情的人?”,表面看似乎講得通,實則不然。“哀”固然有“同情”之意,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但“同情”一詞遠不能表達當時吳郡人民的心情,因為有人為此“蹈死不顧”,只有“悲痛”才能表達這種心情。“哀”作“悲痛”之意也很常見,如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的哀就是此意。此外,此處的“者”并不是作“的人”講,而是和“誰”一起構成表示疑問的固定句式。這種句式在古漢語中隨處可見,如《梅花嶺記》中“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即是。因此這種理解也不很妥當。
回過頭來再看此句為何不能理解為“在為誰悲痛?”,為何不能理解為賓語前置。本文寫的是明朝末年,魏忠賢專權,時任吏部員外郎的吳郡人周順昌因得罪魏忠賢,魏忠賢的爪牙逮捕周順昌從而引起吳郡人公憤的事。從上下聞看,吳郡人民的行為有明確的目的,即“為之聲義”,所以“哭聲震動天地”,因此緹騎所問“誰為哀者?”理解為“在為誰悲痛?”,明顯不合情理。按情理,緹騎是要鎮壓為周公伸張正義的百姓,他們應該問“誰在替周公悲痛?”,誰在替周公悲痛就殺掉誰。因此,筆者認為此處的“誰為哀者?”應該是“誰為之哀者?”的省略,也就是說介詞“為”的賓語“之”在原文中是省略了(在古漢語中介詞的賓語省略的現象很常見),其中“之”指代周公,而非教參上所說的“誰”作介詞為的賓語。這樣一來,就可以譯為“誰在替他悲痛?”,根據上文“哭聲震動天地”,可意譯為“誰在哀哭?”。
《五人墓碑記》:“誰為哀者?”到底該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