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者。學習結合語境揣摩語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因事見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背誦。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作者“深思慎取”“盡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鑒意義。
●重點、難點
掌握詞類活用。
因事說理的游記——思想的深刻,藝術手法的獨特。
●解決辦法
學生利用注釋、工具書疏通文字,教師只進行點撥、解難,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重視誦讀,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本課的背誦要求。
指導學生從課文因事見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人手,弄清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并重點教讀第三段,理解作者“盡吾志”的觀點。
●學生活動
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課文。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揣摩語言,熟讀成誦。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
補充注釋
①址:基址,指山腳。
②禪:梵語譯音“禪那”的簡稱,意思是“靜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種境界。后來泛指有關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禪師、禪子、坐禪、禪房、禪宗、禪林、禪杖等。褒禪,慧褒禪師。
③廬冢:廬,一說指慧褒生前住處(屋舍)。
④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另一種解釋是:唯獨碑上刻的“花山”二字還可以認識。
⑤今言“華”(huā)如“華(huá)實”之“華(huá)”者,蓋音謬也:漢字最初只有“華(huā)”字,沒有“花”字,后來有了“花”字,“華”“花”分家,“華”才讀為huá。王安石認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華”的古音而寫的今字,所以如果是“華山”(按,這里不是五岳中的“華(huà)山”)的“華”,仍應讀huā,而不應讀“華(huá奢侈、虛浮)實”的huá。
⑥莫能名者:另一種解釋是,不能叫出真名的(指華山本名花山)。名,說出名稱。
二、導入
劉勰《文心雕龍》:“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了一篇游記《游褒禪山記》。我們從中來感受作者游褒禪山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三、范讀。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示范朗讀。
四、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和感情。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結合課后練習,疏通文意,積累語言。
1.詞
[乃]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蓋]
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文]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文過飾非(掩飾)
[然]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但是)
2.活用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度)
蓋其又深,則其至義加少矣(到達的人)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的地方)
畫線的詞可以視為形容詞用作名詞,但有的也可以看作省略(如可以認為“其至”“險遠”后面分別省略“之人”“之地”),這三個詞在理解上沒有什么困難,只要學生理解就行了
[4] [5]
【游褒禪山記.】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教案01-23
《游褒禪山記》教案04-25
游褒禪山記教案03-12
《游褒禪山記》教案范文02-26
游褒禪山記教案(轉載)04-25
《游褒禪山記》導學案04-30
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04-30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12-22
游褒禪山記講學案04-28
《游褒禪山記》最新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