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湖居聽書
【教學目的】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于上海,后又棄醫經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老殘游記》借老殘在游歷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缺乏認識,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聽得鋪子里柜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的工夫,創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四、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唱書)
┌臺上: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鐘┤
聽書前 ┤ └臺下:擁擠熱鬧
(側寫烘托│ ┌臺上: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十一點鐘┤
│ └臺下:更擁擠熱鬧
│
│ ┌臺上:男人(丑陋、彈曲、動心)
│ ┌十二點半鐘┤
│ │ └臺下:叫好不絕
│ │ ┌臺上:黑妞姑娘(十六七歲)─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聽書時 ┤彈罷數分鐘┤
(側寫正寫│ └臺下:老殘感覺:以為觀止。兩人對話: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白妞姑娘(十八九歲)─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 └正熱鬧時┤ &n
【明湖居聽書】相關文章:
《明湖居聽書》學教案04-25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明湖居聽書05-01
從居(從居)04-29
聽書作文400字04-28
啟居(啓居)04-29
居樂(居樂)04-29
比居04-29
聆聽書語的初中作文04-29
孤居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