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1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盡可能讀懂這首詩,體會其中的美感。
教學難點
感受“孩童之道”的含義。
教學過程
個性設計
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一課時
課前演講:
一、導語:
公元1913年一個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詩人領著一群孩子剛從森林里玩耍歸來,郵遞員送給他一份電報,這是瑞典文學院發來的一個通知,告訴這位詩人,他獲得了本年度,即1913年世界文學最高獎——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個東方人。這位詩人并沒有去瑞典參加盛大的授獎慶典,并且把他獲得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捐給了一所學校。這位詩人就是印度最偉大的`詩人、印度詩圣——羅賓得拉納特泰戈爾。作為一位世界級的大作家,泰戈爾的作品是可以車載斗量的。他一生為我們留下詩集53部,長篇中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戲劇38部。(列舉數字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他還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創作了兩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被定為印度的國歌。他還是一位造詣很高的畫家,七十高齡才開始揮筆作畫,畫了兩千七百多幅作品,大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在泰戈爾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詩集被稱為“世界最優秀的兒童詩集”,這就是《新月集》。
今天我們就學習《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孩童之道》。
二、教師范讀
三、講讀
1.讓學生放聲自由讀。
提一個要求:讀完之后,說說讀這首詩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對這首詩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這首詩使你想到的什么。
2.讓學生談感受。
我作為教者,也談自己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交流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對于學生的發言,教者應給予適當的評價。比如用“你找到了藝術的感覺”“你的感受非常獨特”之類的話來肯定。因為這首詩不好懂,所以若有學生說讀不懂,教者也要給以肯定:“你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不懂不要緊,一會兒你就會懂。”
板書設計
孩童之道
泰戈爾:印度詩人,《吉檀迦利》諾貝爾文學獎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預習,疏通并了解課文內容,理清層次結構。
(2)引領學生領悟詩作的思想內涵,學會品讀。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按照聽讀、品讀、美讀三個環節進行,在朗讀中理解詩中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母愛與童真。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準確把握詩作中孩子的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母愛的偉大與孩子的純真無邪。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1:老師講故事:《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互動式導入)
大家還記得震驚世界的“911”大災難嗎?當飛機撞向世貿大樓時,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56層。在這生死關頭,他掏出了手機。愛德華撥打了兩個電話,分別給他的助手和律師,可還沒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又撥通了第三個電話……大家想一想,這第三個電話是給誰的呢?(學生交流)
律師趕到舊金山,見到了愛德華悲慟欲絕的母親。母親流著淚說:“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世的財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大家想想:愛德華對他的母親說的是怎樣的一句話呢?(學生交流)
美國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名美國公民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你!
設計2:(幻燈片——內容為泰戈爾的圖片)
師旁白:這位白發白須的老人就是泰戈爾,讀他的詩會使你的心靈變得純凈,會讓你的精神尋到一片休憩的家園。早在百年前,他就問道:“你是什么人?讀者,百年后讀著我的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詩作——《孩童之道》,去感悟他那圣潔的情懷。
二、聽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讀,注意字音。
2、聽讀訓練,給學生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對文章所體現的畫面進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情感,最后確定文章的朗讀基調。聽后亦可對錄音中的朗讀情況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一方法有利于學生不受固定朗讀方式的束縛,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
描述情感:一群憨態可掬、純真無比、栩栩如生的兒童在媽媽的愛撫中快樂成長。
由于文章所體現的.內容具有一種行云流水、出水芙蓉般的自然、清新的力量,因此可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為:輕柔、細膩、婉轉。
3、學生試讀。可齊讀,或找個別學生朗讀。教師簡單點評優缺點。
4、教師范讀。
三、品讀,在分析中進一步感受朗讀基調
1、談談閱讀詩作后的第一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最重要的是談出自己的心得。)
2、詩作以孩子們天真可愛的情態為背景,先后展示了怎樣的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
文章以孩子的憨態為線索,按照母子情感的變化可分五大場景:
場景一——無所不能(只要孩子愿意,他現在便可飛上天去)
場景二——無所不知(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
場景三——無所不有(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
場景四——無拘無束(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
場景五——無憂無慮(孩子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
3、伴隨著孩子情感圖景的變化,作者賦予了母親怎樣的性格和精神?
慈愛、神秘、美麗。
四、美讀,掌握朗讀技巧
1、學生自選五幅畫面中的任意一個,進行自由朗讀練習,然后讀給全班同學,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注意:在這一訓練中,教師要適當點撥朗讀技巧。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把握好詞語意義上的分量與詞語的感情色彩,確定朗讀時的節奏、語調、重音和停頓。)
2、確定五幅畫面朗讀方法上的異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幅畫面在程度上是并列,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到這一點,盡管全文的朗讀基調為輕柔、細膩、婉轉,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要有變化,在變化中去體現這一基調。
如開篇可歡快輕柔進入正文:第一幅畫面中孩子的自豪以及對母愛的渴望要有所體現,但調子不宜過高;第二幅畫面中包含孩子的天真可愛,同時對母愛進一步贊揚,朗讀的時候要把握這一語氣;而第三至第五幅畫面需要把文章應體現出的情感分別迸發出來。
3、欣賞視頻朗讀文章,根據畫面和聲音進一步感受文章所帶來的震撼人心的美。
4、由幾位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文章接讀,培養學生的朗讀及接讀能力。
5、配樂朗讀課文,師生共讀。
五、深入探究
1、《孩童之道》蘊含豐富,人們對其主旨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表達了對母愛的崇高禮贊,有人認為它抒發了孩童對母親深摯的愛戀,有人認為它表現了對人世間真善美的熱烈追求。上面的說法你同意哪種?是否還有其他的理解?討論一下,談談各自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對文本的解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要脫離文本,無限度地拓展開去。
2、對比閱讀《新月集》中《審判官》和《責備》兩篇,比較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寫法。
下發閱讀資料:
審判官
你想說他什么盡管說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
我愛他并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處與壞處兩兩相權一下,恐怕你就會知道他是如何的可愛罷?
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人才可以懲戒人。
責備
為什么你眼里有了眼淚,我的孩子?
他們真是可怕,常常無謂地責備你!
你寫字時墨水玷污了你的手和臉——這就是他們所以罵你齷齪的緣故么?
呵,呸!他們也敢因為圓圓的月兒用墨水涂了臉,便罵它齷齪么?
他們總要為了每一件小事去責備你,我的孩子。他們總是無謂地尋人錯處。
你游戲時扯破了你的衣服——這就是他們所以說你不整潔的緣故么?
呵,呸!秋之晨從它的破碎的云衣中露出微笑,那末,他們要叫它什么呢?
他們對你說什么話,盡管可以不去理睬他,我的孩子。
他們把你做錯的事長長地記了一筆賬。
誰都知道你是十分喜歡糖果的——這就是他們所以稱你作貪婪的緣故么?
呵,呸!我們是喜歡你的,那末,他們要叫我們干什么呢?
《孩童之道》是以兒童的觸角來審視母愛;《審判官》和《責備》則以母親的心聲,抒發了母親,也是詩人自己對那些不理解孩子、一味責備孩子的“他們”的不滿,表達了詩人對孩子深深的同情、憐憫之心。
3、自由選讀《新月集》中的詩篇,解讀作家泰戈爾。
《新月集》中的許多詩篇均洋溢著這種人與自然,這種真、善、美和諧一致的生命的韻律之美。我們不能不為詩人這些時至氣化、自然流出的詩篇,不為詩人那大巧若拙、爐火純青的藝術技巧,不為詩集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折服。
六、總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是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3
教學目標:
㈠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并且背誦整首詩。
㈡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㈢情感目標:通過誦讀,使學生感知﹑品味﹑初識泰戈爾的詩歌,在品讀詩人筆下的“孩童之道”時,聯系到自己的感受,理解孩子對母親的依賴以及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及難點:
誦讀整首詩,從體會詩歌的形象和整體感覺入手,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詩歌分析與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㈠情景導入
同學們,當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上課時,我們應該去感謝一個人,她就是我們的母親,是她賦予了我們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母親就為他付出了世界上最真摯﹑最純樸﹑最無私的愛。愛創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質就是愛,人世間要是沒有愛,就沒有快樂,生活也便失去了“韻律”。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泰戈爾“愛的哲學”,一同去感受作者筆下的母子情緣。板書——《孩童之道》
㈡作家及作品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孟加拉語詩人﹑作家﹑社會活動家。從童年時代起就熱衷于詩歌創作,一生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近千首歌曲。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長篇小說《戈拉》《沉船》《小沙子》《家庭與世界》《糾纏》,中篇小說《四個人》《兩姊妹》,短篇小說《莫哈瑪婭》《一個女人的信》等等。《孩童之道》選自散文詩集《新月集》,《新月集》出版于1913年,共收入兒童
詩37首。《新月集》是詩人為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兒童,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子之愛”唱出的一曲感動心靈的頌歌。
㈢初讀詩歌
師:請同學自由流利的朗讀詩歌,初步理解作者表達的主要內容。
㈣老師范讀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詩歌,注意語調與節奏。
㈤講讀詩歌
1、師:找一位同學讀詩歌的第一節,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孩子有著“飛天”的神奇本領,但卻舍不得離開呢?
生:因為母愛的力量太偉大了,有著讓孩子舒服的溫度,讓那個孩子依戀的懷抱,這就成為了他留下來的最大理由,使他舍不得離開了。
2、師:哪位同學愿意讀一下詩歌的第二節,仔細想一想作者接下來都說了些什么?
生:寫出了孩子的童真。
師:作者寫到“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這里的“聰明話”是指什么話?回憶一下你們的童年,有沒有說過這些“聰明話”呢?
生:①媽媽的臉圓圓的,像我喜歡吃的西瓜。
②天上的月亮好像香蕉等等
師:但是孩子偏偏不需要在母親的面前炫耀,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孩子和母親在一起咿呀學語的過程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
3、再找一位同學讀一下第三節,其余同學思考老師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要說孩子是個“小小的裸著身體的乞丐”,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因為母親是孩子的最初世界,孩子來到人世間,就把母親的懷抱當作愛的溫床,與母親溫暖的懷抱相比,“成堆的黃金與珠子”都不值一提。母親的懷抱就足以令孩子滿足,母愛戰勝了一切。
4、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自由嗎?
生:喜歡。
師:好,那么我們讀一讀第四節,思考泰戈爾筆下的孩子為什么放棄了人人向往的自由呢?用文中的詩句回答。
生:“被媽媽親愛的手臂多擁抱,其甜美遠勝過自由。”
師: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們的媽媽會經常告訴我們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允許。但是,媽媽束縛我們的原因都只是因為一個字,那就是——“愛”。
5、師:在愛的關懷下,我們是快樂的,那為什么還時常聽見孩子的哭泣呢?下面我們齊讀最后一節,來尋找“哭泣”的原因。
生:孩子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媽媽的憐愛與摟抱的甜美。這笑與哭編織成了媽媽對孩子的愛的多層體現。
㈥再讀詩歌
師:泰戈爾的《孩童之道》蘊涵豐富,人們對其主旨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分析完了詩歌,請同學們自由的有感情的再讀一遍詩歌,并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體會。(開放式學習,學生們各抒己見)
㈦課外拓展
泰戈爾的兒童詩,可與世界上任何優秀的兒童詩歌相媲美,下面老師為同學們在朗誦一首他的`兒童詩,讓詩歌帶你們回到《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凈地。
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說話,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呆呆的云朵和彩虹來愉悅他。
那些大家以為他是啞的人,那些看去像是永不會走動的人,都帶了他們的故事,捧了滿裝著五顏六色的玩具的盤子,匍匐地來到他的窗前。
我愿我能在橫過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脫了一切的束縛;
在那兒,使者奉了無所謂的使命奔走于無史的諸王的王國間;
在那兒,理智以它的法律造為紙鳶而飛放,真理也使事實從桎梏中自由了。
㈧總結與作業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想同學們一定在懷念自己的童年,也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就請以“童年”“我對媽媽說”為話題,任選其一,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下面同學拿起書本,齊讀詩歌,讓我們在自己飽含情感的朗讀聲中和泰戈爾說再見。
㈨板書設計
孩童之道
母親→愛←孩子↓↓偉大無私純真無邪
【七年級語文教案:孩童之道】相關文章:
孩童04-30
8冊語文教案9、自然之道04-25
《自然之道》教案04-25
《自然之道》教案01-27
自然之道的教案02-13
《“恕”之道》教案04-25
永遠的孩童作文07-27
(優秀)永遠的孩童作文12-07
我的孩童世界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