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拼擺圖形中,感受空間方位的變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3、能安靜的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在拼擺圖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范例若干,1-7的數卡;
2、火柴棍人手7根,幼兒畫冊,幼兒操作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火柴,提問:
老師帶來了什么?你在哪里見過它?它有什么用?
生活中我們能不能用它來玩火?為什么呢?
教師小結:火柴棍是用來點火的,玩火很危險,小朋友們在家千萬不能玩火。今天老師跟火柴棍玩了個游戲,用它拼出了許多好玩的圖形,請大家來看一看。
二、學拼火柴棍圖。
1、嘗試拼拼圖。
(1)教師一一出示范例,請幼兒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擺出來。
提問:這像什么,請你用自己的火柴棍試試拼一拼。
(2)分別說出用了幾根火柴棍。
提問:你拼出來了嗎你用了幾根火柴拼了什么圖形
2、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
(1)教師請幼兒用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拼擺擺。
師:今天數字寶寶也想跟我們小朋友玩游戲。出示數字4,提問:這是幾?請你們為數字4拍手。
師:4可以表示4根火柴,請你數出4根火柴。
請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擺一擺,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集體介紹。
提問: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么?
教師依次出示數字5,6,7,讓幼兒拼一拼,擺一擺。
三、教師小結。
1、今天小朋友們都很能干,用火柴棍拼出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哥哥姐姐用火柴棍拼出的東西呢,你們看。(打開課件)
2、老師會把火柴棍放在區域游戲角里,請小朋友們下次玩游戲時用更多的火柴棍去拼一拼,擺一擺,看看還能拼出什么!
四、幼兒操作練習。
1、出示操作紙,講解。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操作紙,要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誰既能干又聰明。
2、請幼兒完成操作紙“拼拼數數。”
先請幼兒按圖拼擺出圖形,再用點子標出用了幾根火柴棍的'數量。
3、展示幼兒操作結果,集體點評。
【課后反思】
火柴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也是現在小朋友很少見到的東西,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火柴。活動開始,幼兒一看到火柴時,感到又新奇又興奮,在老師一一的提問中,幼兒知道了不能用火柴棍玩火,玩火是很危險的。當看到老師示范用火柴棒拼出各種形狀時,幼兒很開心,都想試一試。在嘗試用火柴棍拼圖過程中,幼兒也能拼出各種形狀,但創新不多。在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時,先出示數字4、5、6、7,讓幼兒練習點數,再為數字拍手,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再引導幼兒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自己玩一玩,在實際的拼搭過程中,幼兒都能用許多的火柴,創造不同的形狀,比如:拼出了小蝴蝶、小魚、房子、小汽車,飛機、太陽等等,幼兒都十分有創意,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料。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看到同伴的創意,我讓搭班老師用手機給造型拍了照,在評價時幼兒不僅欣賞了獨特的拼圖造型,還學到了同伴的本領。在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地投入,能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操作、學習,獨立地用火柴棍拼出不同的形狀,體驗了用火柴棍拼圖的樂趣,也體驗了“玩中學、學中玩、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從而獲取多方面的新知識。最后讓幼兒看PPT,感受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火柴拼圖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幼兒以后在區域游戲中玩火柴棍的興趣。相信在以后的操作中,孩子們會越來越能干、越來越聰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復習鞏固目測接數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語言較清楚的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幼兒認識過數字10,感受過10以內的數量、螃蟹頭飾、卡紙制作的各種顏色的`泡泡每人一個、教具:圖片一張(上面有三只螃蟹在吐泡泡,每只螃蟹吐的泡泡數量分別為:8、8、10、兩朵小紅花、幼兒操作材料、數字卡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1、瞧,螃蟹正在進行吐泡泡比賽呢,看看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給泡泡一樣多的螃蟹身上貼上小紅花。
2、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只螃蟹吐的泡泡是一樣多的?它們都吐了幾個泡泡?
3、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數出每只螃蟹吐餓泡泡,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二、游戲《螃蟹吹泡泡》
1、老師扮演螃蟹吹泡泡,當說到:吹出一個綠泡泡時,扮演綠泡泡的幼兒走到前面,集體數一數有幾個綠泡泡。
2、到老師說:吹出一個黃泡泡時,扮演黃泡泡的幼兒走上前,請各別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黃泡泡,集體驗證對不對。
3、請一幼兒扮演螃蟹吹泡泡,并數一數有幾個紅色的、藍色的泡泡。
三、幼兒操作活動現在老師要來看看誰的小腦袋最聰明了,看這張圖告訴我們做什么呢?
1、給螃蟹發紅花。請幼兒判斷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然后給它們身上的小紅花涂上紅色。
2、變成一樣多。想辦法使兩邊實物的數量一樣多。
活動:
1、幼兒的操作情況。
2、表揚活動中能動腦筋把自己想法說清楚的幼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開電腦屏幕,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2、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讓幼兒目測數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群。)
二、給水果排隊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連接提問水果種類后轉入數的教學活動)
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讓大家嘗一嘗。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
有幾只小兔?
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物匹配。)
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兒分錯時,提問: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蘋果,把水果還給小猴了,為什么?幼兒分對了,動畫中每只小兔分到一只梨,非常高興,一起跳起來。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
有幾只小貓?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貓?
3、小猴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
有幾只小狗?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狗?
四、分組練習:
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找最多的'圖形印數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圖形,看看哪一種圖形最多,給最多的一種圖形印上相應的數字。
第四組:找一樣多的圓點印數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圓點,其中兩排圓點是一樣多的,把一樣多的圓點找出來,然后印上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7的物體數量,辨認數字7。
2.學會排除物體大小、顏色的影響,正確判斷7的實物數量。
3.能細致地觀察與操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數字卡片6和7,蘋果、梨、蝴蝶、小鳥、小魚等圖片,分組操作材料等。
環境創設:布置秋天公園情景。
活動過程:
1.創設秋天公園的情景,以“秋游”的形式引入活動。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
2.認識數字7。
(1)請兩名幼兒摘下6個蘋果、7個梨,引導幼兒分別目測點數6、7的數量。
(2)出示數字“7”,引導幼兒辨認數字“7”,討論“7”像什么。
(3)請幼兒在情景里找出數量為7的“小魚”、“蝴蝶”、“小鳥”。
(4)引導幼兒聽老師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感知7的數量。
(5)討論:7可以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7可以表示生活中任何數量為7的東西。)
3.分組操作。
(1)串項鏈:引導幼兒根據繩子上的數字串相應數量的珠子。
(2)小火車:引導幼兒根據小火車的車廂數量把小雞、小娃娃一一對應請上小火車。
(3)包糖果:引導幼兒根據糖果袋上的數字,包相應數量的糖果。
(4)夾夾樂:引導幼兒根據笑臉和刺猬模板上的數字夾相應數量的夾子。
4.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有數字7的物品。如,電話、門牌號等。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應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兒對于數概念的理解仍是建立在具體形象的基礎上,為了讓孩子學會正確判斷7的'實物數量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設計了此活動,通過秋游“公園”這一游戲化的主題情境,引導幼兒將數概念已有的經驗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兒對數的認識有新的提升,力求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邏輯思維的發展,讓幼兒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一)引入環節:我設計了秋游“逛公園”活動,引導幼兒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小朋友興趣很濃。
(二)學習環節:我通過欣賞秋天公園的情景,讓幼兒摘水果感知6、7的數量,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7個梨比6個蘋果多一個”,并讓幼兒說出7像什么,除了7個梨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引導幼兒再次在公園里通過釣魚、捕蝴蝶等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感知7的數量。給了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對那些善于思考的幼兒給與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從而調動了每個幼兒的上課積極性。
(三)最后分組操作環節,我采用了游戲“串項鏈”“ 小火車”“包糖果”“夾夾樂”的環節,幼兒通過自選玩具進行操作,進一步感知6和7的物體數量。通過操作,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自主的活動,培養了細致觀察與操作的習慣,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要組織好一次數學活動,我們一定要盡量做到寓教于樂、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能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幼兒的知識、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師引導的策略是尤為的重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時刻明確活動的目標,既然給孩子創設學習的情境,就要圍繞教學目標和課堂中產生的問題,恰到好處地引導幼兒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為幼兒學習數學服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不受物體擺放位置的影響點數20以內的數量。
重點難點:
不受物體擺放位置的影響點數20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第27頁。
2.掛圖:《小狗的'地洞》。
3.膠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翻開《我的數學》到第27頁,各自數一數小狗的地洞里皮球、小汽車、積木各有多少個。教師隨機和他們分享點數不規則排列的物體的方法,并運用掛圖,讓幼兒隨時去介紹自己的點數方法,讓幼兒掌握更多的點數方法。
1.皮球有多少個?你是怎么數的?
2.誰有不同的方法?
3.你是怎么保證自己不漏數、不重復數的?
二、請幼兒取下玩具卡上的數字,貼到相應的框框里,完成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游戲和動手操作,讓幼兒學會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卡片
2.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復習5的組成)
教師:動物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愿意嗎?不過我們要保密碼解開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幾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圖學習5的加法。
1.教師:小朋友們動物王國到了,我們一起去小動物家看看吧,小心別被動物咬著,看圖算5以內的加法,算對動物送禮物給小朋友,算錯動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幾個小動物家。把你的答案記清出點。
2.提問
(1)教師:你剛剛碰到了什么問題?(用4句話表達4幅圖)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
(2)教師: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3.總結
教師: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像1+4=5,4+1=5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4=5馬上就想到4+1=5,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3=5就會想到什么呢?
三、鞏固加深
1.教師:小動物們都夸我們很聰明 ,我們手里都有動物送給我們的玩具票票, 出示價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買那兩樣玩具,你會買什么,為什么?還可以買那兩樣?
2.幼兒操作
3.總結:
(1)有幾種方法,買的是什么?
(2)如果5元買三樣呢?
四、總結
我們學習了得數等于5得算式板書:1+4=5,4+1=5,2+3=5,3+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3-1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精選03-17
幼兒園中班優秀數學教案02-07
關于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案09-0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數》04-01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隊01-23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序》03-2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08-25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2-02
【精】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