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讓知道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裝水的透明杯、一茶匙牛奶、手電筒
指導建議:
1、在裝水的水杯中放入一茶匙牛奶。
2、將水杯中的液體生成略為渾濁的液體。
3、將手電筒的光束射向液體。
4、從旁邊觀察液體的光束有什么現象。
5、再從上面觀察液體有什么現象。實驗小結:不管是藍色的天空還是紅色的.夕陽,其光線被最小的分子散射開了。藍色光線的分子散射強一些,所以從旁邊看到了藍色。
家庭小實驗:
房間里的彩虹
1、準備:太陽光、鏡子、裝水的深盤子。
2、方法:盤子里裝上水,鏡子斜放進盤子,水及一半。對準太陽轉動盤子,陽光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墻壁上會出現彩虹。
3、說明:光線是直線傳播的,當它碰到物體會改變方向。鏡子平滑的表面會將光線像一只球一樣反射回去,光線在墻上反射出來。透光的物質如水會折射光線,此時光線被折斷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開動腦筋,運用多種方法妙玩呼啦圈
2、培養幼兒相互合作能力。
3、游戲《大家一起變變變》,培養幼兒機智、遵守紀律的品質。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嘩啦圈。
2、韻律操音樂磁帶及錄音機。
3、鼠媽媽頭飾一個、老鼠頭飾人手一個。
4、情景器材:獨木橋、山洞。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入場,做準備運動。
師:今天周老師當老鼠媽媽,你們當小老鼠我們一起去操場上去玩一玩好嗎?
(幼兒手拿呼啦圈,頭戴老鼠頭飾,在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做開車動作入場)
師:風景多美啊!小橋,山坡,教師帶領幼兒隨著情景做動作。(教師和幼兒手拿呼啦圈,走獨木橋、過山洞、繞彎,注意說明安全)
2、準備運動:韻律操。
師:鼠寶寶們我們到了,看這里多么美啊!我們一起來歡快地做做運動!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手拿呼啦圈,有精神地做呼啦圈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手拿呼啦圈,啟發幼兒邊想邊嘗試:呼啦圈能怎么變。
(1)呼啦圈放在手上轉圈
(2)雙手從呼啦圈中穿過
(教師做一兩個示范,幼兒跟學)
師:你們看媽媽的呼啦圈是怎么變的,你們也來試一試。
(幼兒分散的學習)
師:鼠寶寶都很棒,那現在要看看誰的想法多。你們自己單獨試一試,等下來告訴大家。
(幼兒分散去玩,教師提醒幼兒可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游戲)
2、試后,請幼兒集中,談談做做嘗試的結果。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選擇兩三個變法讓其他幼兒跟學)
師:你們看剛某某是怎么變的我們來學一學。
3、第二次嘗試相互合作能變出什么?
師:剛鼠寶寶都很棒,但是我們都是自己在變,我們要學會合作,現在請你們找到朋友一起來變。
(幼兒再次自由嘗試數次)
4、教師讓幼兒集合,說說做做剛剛你們合作的是都是怎么樣的,同樣讓幼兒根據其他幼兒集體想出的變法,一起來變三四個造型。
變后讓它們分組一起念:大家一起變變變同是變出不同的造型。
5、游戲《大家一起變變變》。
師:剛剛我們變了很多,寶寶們表現的真棒,現在媽媽和你們一起玩游戲《大家一起變變變》
(1)曲線走
把四、五個呼啦圈平放在地上,呼啦圈之間留一小段距離,相互連成一條直線。
玩法:游戲開始,讓幼兒從第一個呼啦圈的右邊走到第二個呼啦圈左邊,依次繼續前進,直至最后一個呼啦圈,順勢再轉回來走到第一個呼啦圈。
(2)青蛙跳跳
在場地上畫一條起跳線,距起跳線一米處平放一個呼啦圈,并每隔一米都平放一個呼啦圈(5個左右)。
玩法:游戲開始,幼兒用雙腳(或單腳)向前行跳進第一個呼啦圈中央后,再向前看跳,用同樣的方法跳過第二個、第三個等直至最后一個呼啦圈(玩法熟悉后,可把呼啦圈一個一個緊靠,擺成直線,幼兒從每個呼啦圈的中央連續行進跳。)
三、結束部分
師:小老鼠們都玩累了,今天都表現的很棒,現在和媽媽一起回家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小汽車開回家的動作,以放松肌體和情緒,對幼兒活動情況作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因為每天游戲時間充足,孩子可以充分投入游戲,這為游戲多樣化、創新性地開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這個游戲過程中以個體、分組、集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幼兒能想出很多的玩法,并能很快的做出來,紀律也可以。
開始部分的熱身運動,我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幼兒跟著老師學開車入場,聽歡快的音樂做《呼啦圈操》。分別作了上肢和下肢的運動,訓練幼兒頭、手、腕、胳膊、腰、胯、腿,使幼兒的全身得到了運動。孩子們的激情特別高,效果非常好。
幼兒第一次探索:幼兒獨自玩呼啦圈,孩子們玩的'花樣特別多,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在我面前展示新玩法,在這一環節中,我多次和幼兒分享他們的玩法。小結時我告訴他們一個人玩呼啦圈好玩,但是很多人一起玩呼啦圈更好玩,這樣將幼兒帶入下一個環節。
幼兒第二次探索:老師引導,請幼兒合作玩呼啦圈,在這一環節大部分幼兒能合作玩呼啦圈。
第三個環節以游戲為中心。看著孩子們快樂的玩著,我想他們在這個活動中是很快樂的。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內自由探索,發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我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根據突發狀況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在不影響活動目標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雷神
設計意圖:
《雷神》即為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采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為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后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采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并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范作用,為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著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著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范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范動作。)教師:剛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范,幼兒模仿并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并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后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么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么動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動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動作?雷聲響起做什么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后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范,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致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于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著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著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么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么動作?
(評析:本環節比較簡單,幼兒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因此主要讓幼兒在自主看圖譜進行學習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煉和總結,既是對前面經驗的一次鞏固,又是本環節的一個練習。)
(六)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來感知整首樂曲。
教師:現在我們把A、B、C三段的音樂連起來,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說進去。
(評析:這個環節是將分段式的'學習進行匯總,讓幼兒進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指導,掌握的好的繼續鞏固,掌握不夠的教師進行再次引導,這樣有利于幼兒接下來的分組表演。)(七)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雷神》。
1。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動作,幼兒分成三大組。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做得很熟練了。現在小朋友分成三組進行練習,第一組做手部動作(搖手、拍頭動作由這一組完成)、第二組做腿部動作、第三組做肩部動作,拍手動作我們一起來。圖中有幾次需要我們一起演奏的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說出三個地方需要幼兒共同演奏。)
2。不聽音樂,空手進行練習,熟悉各自的演奏內容。
3。聽音樂,教師指揮,分部進行練習。
教師:剛才在演奏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怎樣解決?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不聽音樂先空手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避免了樂器合作演奏時的雜亂現象。)
(八)配上樂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師指揮,幼兒分三大組、三種樂器演奏。
教師:現在就請出我們的樂器一起來演奏吧!準備好了,一邊看老師的指揮,一邊跟上節奏,整齊的演奏才好聽呢!
2。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教師:在剛才的演奏中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難?誰能幫助他?
當幼兒感覺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帶領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評析:在幼兒徒手練習情況已經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幼兒配上樂器,就能看著老師的指揮較為熟練的進行演奏,這樣的方式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使得孩子都能體驗到合作演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打擊樂的演奏興趣。)
活動延伸:
1.音樂活動:幼兒交換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2.區角游戲:小舞臺表演中增加次節目,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 在熟悉歌曲《龍船調》的基礎上,嘗試用合乎情景的動作來創編和表現。
2. 大膽地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并進行合作表演。
3. 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體驗音樂表演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龍船調音樂、地面點位、幼兒座位擺成“八”字形。
重點: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大膽表演。
難點:創編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動作。
三、活動過程:
(一)練習歌曲中有趣的對白。
1. 復習歌曲《龍船調》
2. 練習《龍船調》中的對白。
1) 妹娃來到河邊看見遠處有一個艄公,她會喊什么呢?
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離得很遠,他們怎樣喊才能讓對方聽見呢?
(練習用拖長音喊話、創編動作)
2. 分角色練習
(二)創編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動作。
創編妹娃動作。
討論前奏部份妹娃出門前的動作:妹娃出門拜年,真開心!聽著音樂想一想,妹娃出門前會做什么準備?
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
創編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邊的'動作:妹娃是怎樣開開心心來到河邊的,聽著音樂學學妹娃做一做。
教師指導重點: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2. 創編艄公動作。
1)妹娃高高興興出門的時候,艄公是怎么劃船的?
指導重點同前
3. 分角色表演。
(三)創編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動作
1. 討論妹娃上船的情景。
2. 創編妹娃上船、艄公攙扶、推船過河的動作。
3. 集體表演。
4. 個別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結束。(蘇州新區新升幼兒園劉亦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游戲名稱:丟沙包
【游戲目的】
1、練習踢、投、跳躍、跑、躲閃等基本動作。
2、培養幼兒的靈活性,敏捷性,動作的協調性。
【游戲準備】沙包一個
【游戲玩法】
1、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決定游戲的先后次序。
2、第一組其中的一名幼兒站在場地中間準備躲閃沙包,而第二組的幼兒分別站在兩頭準備投沙包。
3、游戲開始:
(1)先由第二組的幼兒將沙包用力投向場地中間的`幼兒,爭取沙包不被抓住,擊倒對方身體的任意部位,這樣在場地上的幼兒就失敗了,下場不再參加游戲
(2)如果被場地上的幼兒抓住沙包,那就為一余,繼續開始游戲,這時如果沙包再次砸到場地上幼兒的身體,而沙包落在地上,那就可以減掉剛才得到的一余,場上的幼兒就可以下去不能再繼續游戲了,這時再換其他伙伴繼續進行,一直把第一組幼兒全部擊敗為止,游戲結束。
(3)第一組失敗后,換第二組上場,再充新開始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在繪本《爸爸回來啦!》中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
2.嘗試自制時鐘,學會看整點與半點;
3.與同伴合作游戲“茂茂的一天”,感受時間與自己一日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PPT準備。
《爸爸回來啦!》中有關時鐘畫面的截圖;圖書3-4頁內容;整點、半點轉動的鬧鐘;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
2.幼兒操作材料準備。
個人操作卡:在一張操作卡上有四個圓形鐘面,鐘面上只有12個刻度。
每組一套集體操作卡:時鐘上時間為8:30;1O:00;12:00;2:30;3:30:5:00。
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入,認識時鐘
1.教師提問:“你們看過繪本《爸爸回來啦!》嗎?”“繪本中有一個圖案在每一頁都有出現,你們發現了嗎?是什么呢?”
2.觀察課件,認識鐘面。
提問:每一頁都出現的圖案是什么?每只鐘面上有什么?(幼兒找出宅中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兩顆針有什么不同?(長短、粗細)它們的'名稱叫什么?(時針、分針)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3,6,9)
二、自制時鐘,認識整點
1.介紹操作卡,嘗試第一次制作。
師:“今天我想和寶寶們一起來制作時鐘,操作卡上有四個鐘面,請你選一個鐘面制作一個時鐘,你能行嗎?”(PPT不關閉)
幼兒制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完成鐘面上所有內容:12個數字的有序排列,時針與分針不同。
2.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時鐘。
教師提問或追問:“你的小鐘上12個數字是如何排列的?怎么能分清時針與分針呢?你們和他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誰的更正確?”
3.放課件,認識整點。
教師提問:“這個鐘面表示多少時間呢?”(教師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幼兒整點鐘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課件內容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指到“1”同時發出整點的鐘聲。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4.認識整點,嘗試第二次制作。
師提問:“你們認識了整點,現在會制作鬧鐘了嗎?”“制作一個整點的鬧鐘要注意什么呢?”(數字的排列,時針與分針所指的位置)幼兒在操作卡上選擇一個空鐘面制作一個整點鬧鐘。
5.介紹鐘面,聯系繪本做動作。
教師展示3個幼兒制作的時鐘進行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幾點鐘嗎?”“是怎么知道的。”“猜猜繪本中XX點的時候茂茂在干什么呢?”
6.同伴互動:介紹自己制作的整點鬧鐘,猜想此時茂茂在干什么?
三、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出示半點鐘面,提問:“你認識這是幾點嗎?為什么不能讀出是幾點?”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
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放PPT2,(圖書3~4頁內容)知道時間與我們一天生活的關系
茂茂8:30入園;1O:OO與小朋友游戲;12:OO吃午飯;2:30午睡起床;3:30做手工;5:OO放學。
教師提問:茂茂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上面的時間你都認識嗎?這個時間茂茂在干什么?(幼兒邊說時間邊做相應的動作)
小結:小朋友認識了時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班,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所以,時鐘是一種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游戲:茂茂的一天
游戲規則:幼兒自由組合,6人一組。一人當時鐘出示卡片(卡片有8:30;1O:00;12:OO;2:30;3:30;5:OO等5張)其余的幼兒當故事中的茂茂。當時鐘幼兒舉出卡片時茂茂要說出正確的時間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幼兒相互監督,出錯者罰停游戲一次。
五、延伸活動:不同的8點鐘
出示PPT(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教師提問:這是幾點鐘?是表示一天的同一時刻嗎?為什么?為什么一天會有兩個8點鐘?請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
編輯:cicy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2、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創編。
3、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沙錘、盒子、袋子。
三、活動過程:
(一)猜猜想想,引出主題“雨”。
1、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地上看不見”
2、提問:你喜歡雨嗎?為什么喜歡?(下雨可以滋潤大地,當小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時,還會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幼兒欣賞詩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聽雨》,請你們跟我一起說說題目《聽雨》。
(2)提問:散文詩的題目是什么?小雨剛才都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
師:當小雨發出這些好聽聲音的時候,它都落在哪些地方呢?我們再來聽聽
3、幼兒觀看課件,理解內容。
(1)剛才小雨落在哪里?發出怎樣的聲音?
(2)小雨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它在和樹葉干什么?
(3)小雨落在傘頂上,發出滴滴答,它在傘頂上干什么?
(4)小雨鉆進花蕊,發出吱溜溜的聲音。為什么會發出吱溜溜的聲音呢?
(5)小雨落在窗玻璃上,發出叮叮叮的聲音。在和窗戶干什么?
4、幼兒完整欣賞,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師:小雨的聲音多好聽!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來靜靜地“聽雨”吧!
5、幼兒朗誦。
師:這首散文詩美嗎?現在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一起來朗誦一遍。
(三)創編詩歌,大膽表達。
1、提問:調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樹葉、傘頂、窗玻璃上,它還會落到哪里,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大膽創編,并在集體面前表達。
(四)尋找生活中的小雨樂器。
1、出示沙錘。
師:今天老師給小雨帶來了一位朋友(沙錘)。誰來學學這個聲音!
2、出示盒子。
師: 聽! 誰來學學這個聲音!好象小雨落在了哪里?
3、出示尼龍袋。
師: 這是什么?它能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誰來試試
(五)結束——小雨音樂會。
教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當小樂器,發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找這些有趣的樂器!來開一場小雨音樂會好嗎?
附:散文詩《聽雨》
下雨啦,下雨啦,閉上眼睛,靜靜地聽。
沙沙沙,沙沙沙,小雨在和樹葉玩耍呢。
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在傘頂上翻跟斗呢。
吱溜溜,吱溜溜,小雨鉆到花蕊里拉。
叮叮叮,叮叮叮,小雨在和窗玻璃打招呼呢。
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小雨在唱一首多么有趣、多么動聽的歌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專注地觀察畫面,傾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以連貫的語句表述房子前后幾次的"大小"變化及老太太的心情。
3.體會老太太的心情變化,大致明白房子沒變,但感覺變了的道理。
活動重點:
完整表達房子前后幾次的變化及老太太的心情遞進程度。
活動難點:
體會房子沒變,但感覺變了的心情活動準備:
1.繪本故事PPT
2.聰明老先生、小老太太及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 閱讀封面、大膽猜想,激發閱讀興趣。
1.師:小朋友們好!
瞧,在這本書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介紹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2.師:哦,這位小老太太和動物們在一起,她的表情怎么樣?心情怎么樣?
(不開心、在思考問題)
3.師:我告訴你們哦,她就在想(手指標題)小房子變大房子。你想一想,怎么能把小房子變成大房子呢?
(幼兒舉手發言,師不評判)
4.師:故事中還有位聰明的老先生,他會用什么辦法把小房子變成了大房子呢? 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吧!
二、師逐頁講述故事,幼兒邊觀察畫面邊傾聽。
(一)師:(翻至P2開始講述)一位小老太太,一個人住著一間房子。
引導幼兒觀察:
1.小老太太的房子里有些什么?(幼自由說,師以故事語言)
2.那她在干什么?你覺得她開心嗎?(不開心,因為她嘴巴是往下的)
3.她請來了聰明老先生,(故事語言)聽下去,看看和你們的好辦法一樣不一樣?
(二)師:(講述P3至P10)提問,梳理故事情節:
1.聰明老先生的先請誰進房子?(母雞)他怎么說的?(把你的母雞抱進屋)母雞進屋后,怎么樣?(下蛋、摔破瓷罐子)老太太說?(一個呆著已經小,兩個呆著可就更加小!連打個噴嚏的地方也沒有。)
2.師:她又向聰明老先生求助了,她說?(在故事講述中,請幼兒一起說出"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是在擠得慌"師繼續講下頁內容)山羊怎么進屋的?(強調動作:牽)這樣有幾個在房子里了?(3)三個待著怎么樣?小老太太感覺房子怎么樣?(更加更加)
3.之后的兩個動物部分,與(2)類似提問。
(三)師揭曉聰明老先生的好方法(講述P11-P13)
1.師:小老太太現在的心情怎么樣?(開心。嘴巴上揚,眼睛瞇成線)她還覺得房子小嗎?那覺得怎么樣?(大的不得了)
2.師:房子真的從小房子變成大房子了嗎?那為什么小老太太說"大得不得了,不小也不擠"?
我們都知道,房子是沒變的,那什么變了呢?誰變了?
3.師:原來呀,房子沒有變,還是原來的小房子。變的是小老太太的感覺。
三、師幼共玩"找不同"游戲,分析房子前后的變化,再次回顧故事情節。
1.師:其實,房子中的有些東西也變了?你能像孫悟空那樣,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來嗎?
2.師(翻至P14,前后的'房間對比圖)給你們30秒時間,找一找不同的地方,什么東西換過了?(根據幼兒回答標注出來)還記得,這些東西是被誰破壞的?(回憶故事內容)
四、活動延伸:
1.師(出示故事人物的頭飾):這是為百變小舞臺的演員們準備的新的演出道具,我們將進行排練,到時歡迎小觀眾們來觀看《小房子變大房子》的舞臺劇。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猜拳是孩子們比較喜歡和熟悉的游戲,當遇到意見不統一或者玩具不夠分配時,他們會自發地用猜拳的方式來做決定。但是在猜拳的過程中往往會為輸贏而引起爭執,原因之一就是比幾次,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常常會有孩子故意賴皮,最終誰輸誰贏搞不清。“誰是猜拳高手”的活動就是幫助孩子們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學習使用統計的方法來記錄比賽的結果,從而體驗統計給人們的游戲、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游戲過程及結果,并嘗試集體制作簡單統計表。
2.感知統計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萌發對統計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紙、筆若干;“猜拳高手統計表”若干;制作統計表的各種標記及材料;三張內容不同的統計表。
活動過程
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1.師幼互動游戲。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玩猜拳游戲嗎?
你們當中誰是猜拳高手呢?一起來比一比!
2.幼兒兩兩游戲。
師: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更厲害。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誰是猜拳高手”的懸念,通過師幼間的互動以及伙伴間的游戲較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3.幼兒自由講述游戲情況。
師:剛才你和好朋友比了幾次,你贏了幾次?
(評析:在孩子們的表述中自然而然發現問題和困難,比如一共比幾次沒有達成共識,比賽次數太多搞不清,兩人輸贏的次數出現偏差,沒有裁判難定輸贏等等。)
4.師:是啊,怎樣能讓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們是怎樣比賽的'呢?(幼兒講述、集體討論)
(評析:這是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孩子們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如記下來、畫下來、貼五角星等等,最終達成“把比賽的過程記錄下來”就能讓很多人一目了然的共識。)
動腦思考,初步嘗試
1.提供統計材料,幼兒兩兩討論統計方法。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紙、筆還有貼紙等。現在請你和朋友商量一下,比賽時準備怎樣來記錄呢?
(評析:第一次記錄基于每個孩子已有經驗具有差異性的考慮,教師提供了幾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選擇記錄的方法和工具,嘗試進行記錄。讓孩子的已有經驗得到回憶和運用,為下-個梳理環節的開展做好準備。)
2.教師明確比賽規則。
①兩個朋友進行比賽;
②比賽情況記錄在一張紙上;
③聽到鈴聲比賽結束。兩個好朋友分工合作:一個收拾材料,一個上前貼記錄紙。
(評析: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意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學習能力,也要注意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這里教師一連提了三點操作要求,一方面是為了讓活動有序有質地進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做事秩序感。)
3.幼兒第二次游戲并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
教師巡回觀察,適時指導。
探索方法,集體優化
1.展示幼兒記錄表。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方法.并對此進行引導和梳理。
師:剛才的比賽真精彩,你們已經用自己的方法把比賽的情況記錄了下來。現在說說看,你是怎樣來記錄的呢?
(評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它是對教師教育機智的考量。因為幼兒的記錄可謂五花八門,是教師不可預設的。在幼兒講述時,教師既要尊重幼兒,又要靈活地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向,積極幫助、優化他們的原有經驗,提煉出統計表的各種要素,如比賽名稱、比賽選手的學號或姓名、比賽次數、勝利的總數等,最后形成一張“猜拳高手”統計表。各種記錄的要素都是來源于幼兒自己的原有經驗,這樣才能凸顯出此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另外,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引導幼兒認真地傾聽,建立有序的課堂,保障活動的有效性。)
結合幼兒的原有經驗,集體討論制作統計表。如:通過討論,比賽的整個過程可以用表格來顯現,出示一張空白表格,這張表格是用來記錄猜拳比賽的。在表格上方貼上比賽的內容。接著幼兒每說到一個元素教師就用卡通符號的形式來表示:比賽的最終輸贏用手形V來表示,比賽者姓名用娃娃笑臉來表示,比賽的次數用數字來表示。
3.教師小結:我們用自己的方法為比賽設計了一張“猜拳高手”統計表。我們的表上需要有比賽名稱、比賽選手的學號或姓名、比賽次數以及勝利的總數。
驗證使用,體驗便捷
1.師幼商討記錄符號。
師:我們用什么標記來記錄呢?贏了怎么記?輸了怎么記?打成平手又怎么記呢?
(評析:這一系列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的思維不受限制,孩子的意愿能自由達成。比如:有的說用不同的形狀做標記來記錄,有的說用打鉤和打叉的標記來記錄,還有的說用數字來記錄,贏了加1分,輸了減1分等等。)
2.教師與一幼兒互動游戲,進行示范記錄。
(師幼比賽記錄結束后)師:從表格上看是誰和誰在比賽呢?比了幾次?比賽結果是怎么樣的?
(評析:師幼之間的比賽,將活動的氛圍推向了高潮,看著比賽孩子們自己也躍躍欲試。觀看比賽以及記錄的過程,不僅讓幼兒進一步掌握了記錄統計表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清楚地看到新的統計表能讓比賽過程和結果更加清晰明了。)
2.提供新的統計表,幼兒再次找朋友.兩人一組游戲并進行記錄。
3.展示各組統計表,觀察并說說他人的游戲情況。
(評析:在這次比賽后,孩子們饒有興致地相互查看他人的統計表,在表上了解他人的游戲情況,真切感知統計表的使用給游戲帶來的方便。)
4.教師小結:有了這張統計表,讓我們對比賽的過程和結果一目了然,看來統計的方法很有用。
遷移經驗,融入生活
師:統計的方法不僅可以運用在我們的游戲中,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呢!
師幼共同討論、講述:生活中的統計表是怎樣記錄的。
(評析:在這里教師出示的三張生活中的統計表,如奧運會獎牌榜、九月天氣統計表等,能讓幼兒回歸到生活中來,在生活中了解統計表的實用性和廣泛性。)
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統計無處不在,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找一找不同的統計表,把它介紹給小伙伴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名稱:語言、藝術
活動內容:詩歌《落葉飄》
活動目的`:
1、感知詩歌句式結構,用各種節奏朗誦詩歌。
2、有求新求異的意識,嘗試創編詩歌。
3、能主動與同伴合作、交往;并大膽表現詩歌。
重點:目標1
難點:目標2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水彩筆25盒、操作卡25張、教師用畫板1個、各種圖片若干、五星25顆。場地布置:(花園里)
活動過程:
一、散步,引導看落葉,理解感受詩歌內容。
1、提問:什么季節?什么東西?怎么樣了?(個別回答,教師引出詩歌內容)
二、學習詩歌。
1、看花園實景分解詩句學習。
2、游戲:(練習詩歌)
游戲1:模仿秀(要求:大膽念出詩歌,做出動作)
游戲2:啪啪啪(要求:念出詩歌并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打出節奏)
游戲3:紅綠燈(紅燈不念詩歌,綠燈念出詩歌)
三、仿編詩歌。
1、學習詩歌結構:
A、提問:落葉飄,落葉搖,落葉飄在哪里了?除了飄在小路上,還會飄在哪里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畫出答案)
B、集體完整念出改編后的詩歌。
2、超級變變變。嘗試單句替換。
A、自選一幅圖,進行替換創編;
B、找朋友交流改編成果(個別示范)
3、游戲:接龍(小組)
個別表演,教師繪畫呈現。
4、嘗試整體替換。
A、提問:落葉落在什么地方?還可以變成什么?它會怎么樣?(個別集體)
B、集體念出改編后的詩歌。
四、畫編詩歌
1、提要求;
2、幼兒互相交流,展示;
3、與來賓交流。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10-05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7
游戲計劃(大班)-幼兒園大班教案08-20
幼兒園大班教案 落葉12-17
幼兒園大班火災教案12-17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09-06
幼兒園體育大班教案08-29
《噪音》幼兒園大班教案10-05
幼兒園大班菜場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