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
設計理念
1.對序數的認識:序數表示事物在計算時或排行時的次序,如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數,是在基數前加“第”來表示。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大班幼兒在該課程內容上的發展目標為:確定某一目標的空間方位,指出前往目標的路徑;理解數字的序數意義,懂得數字可用來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
3.幼兒基礎分析:初入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方位經驗,如上、下、里、外、前、后等;對數字表示的序數意義(如排列位置)有初步的經驗認識(小區樓房上的數字、電影院座椅上的數字等);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得到進一步深化,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運用幼兒前期思維發展的基礎和學習生活經驗進行本節活動的學習,是對幼兒多方面素質發展的鞏固和深化。
教學目標
1.學習從不同的起點與方向辨別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認物體排列位置的思維方法。
2.理解序數的意義,能夠用“第幾”準確表示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
3.在游戲中發展觀察、分析、判斷、交流等能力。
教學活動
一、設疑導入,呈現基礎經驗
情境設計:現場請三位小朋友在幼兒的前面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乙小朋友站在什么位置?
幼:在中間(或在XXX的旁邊,或在第二個)。
師:你怎樣知道他的位置的?
幼:我是看出來的(或我是數的)。
【注:若出現“第幾”的資源,教師要呈現孩子對“第幾”的認知思維過程,若孩子只能說出“中間”等概括性方位詞,教師也表示認可,隨即進入第二環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經驗基礎,從孩子們的回答中,老師能很快地發現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他們會用“在中間”,在xx的'旁邊來表示乙小朋友的位置,但是,他們大多是不會用“第幾”來表示。同時,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幼兒的思維,是幼兒思維啟動的階段。關鍵是要孩子能夠在腦海中思考三個孩子位置的排列情況。)
二、二次設疑,引發新經驗
1.情境設計:現場再請一位小朋友加入隊伍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師:又加了一位小朋友,現在乙小朋友站在什么位置?
幼:在XXX的旁邊。
師:他站在第幾個?(當孩子說不出第幾個的時候)
幼:第2個(或第3個)。
師:都同意嗎?誰的想法跟她不一樣?
幼:第3個(或第2個)。
師:你是怎么確定的?
幼:從那邊數起他是第2個,從這邊數起他是第3個。(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會用“這邊”“那邊”并且用手勢來表示方向。)
師:從XXX數起,XXX在第幾個。
(請幼兒在表述的過程中嘗試說出這樣的語句。)
2.經驗梳理:教師設疑,引發幼兒討論。
師:同一個人,同一個位置,為什么會有兩個不同的表示結果?
教師總結:哦,確定位置時起點和方向不一樣時,表述方法和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當幼兒的人數從三個增加到四個的時候,中間孩子的位置顯然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很快發現,原來的表述方法已經不能清楚的表述那個伙伴的位置了。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需要新的經驗的幫助即“第幾”。教師巧妙地引入了新的經驗,并且讓孩子把新的經驗運用到活動中。該活動的關鍵是要開始建立幼兒的思維路徑——定起點,明方向,即從誰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三、三次設疑,鞏固新經驗
情境設計:另請五位小朋友站成橫向一排,幼兒辨認自己好朋友的排列位置。
第一次游戲:說一說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師:請每個小朋友在五個人中間找一個伙伴做你的好朋友,然后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站在第幾個,但是不能說出他的姓名哦。
幼:我的好朋友站在第x個。
師:請你說說他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樣確定的?
第二次游戲:把幼兒平均分成2組
教師把所有幼兒分成面對面坐好的A、B兩組。如:請A組的xx孩子說出自己在B組的好友,再請A組其他的孩子來猜。其他孩子進行補充。
師:你的好朋友坐在第幾個?
幼:第二個。
師:請你們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誰?并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鞏固新經驗,在前面的環節幼兒已經習得了表述伙伴位置的新經驗。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并且自如地運用這種新的經驗。很多孩子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語言的表述上,沒有真正去思考起點和方向的問題。其次,這個環節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里面,并且盡量調動,再現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從xx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四、四次設疑,拓展經驗
情境設計:根據自己照片標示的樓層數,把照片送進對應的樓層里。
1.呈現操作思維。
師:請把標有樓層序號的照片送進相對應的樓層。
師:你把照片放在“第幾”樓層里,你是怎么想的?
2.回歸生活,引發新思考。
師:你家住在幾樓?
師:第1樓在下面還是在上面?
師:在數樓層時,我們該怎樣數呢?
3.拓展經驗。
教師總結:用“第幾”表示排列位置時,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表示結果。但是數樓層,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從下往上數的,它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遵守大家認同的方法。
教后反思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盡量的給孩子提供多一些的操作機會,讓孩子通過操作鍛煉思維的能力。但是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沒有提供任何的操作材料,而只是用孩子作為“活”教具,讓孩子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顯然,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適時恰當地引導孩子去思考。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把難點放在建立幼兒良好的思維途徑:定起點和方向上。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XXX開始,他在第幾個。”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會用這樣的語言表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思維過程。但絕不是要孩子來學說這句話。可能有一些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不是特別的清晰,但是在孩子的腦海中已經知道:“我需要找到起點和方向。”
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語言簡潔明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自己語言的修煉,努力做到“精準,精煉。”只有這樣,才能適時地引導孩子去思考,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給孩子足夠的展示自己思考的空間——表述。而不是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取代孩子的思維。“教師后退了一小步,幼兒前進了一大步。”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制作風車,提高動手能力。
2.在教師解剖范例的情況下,探索了解風車的制作方法。
3.在制作的過程中,積累操作經驗,嘗試有目的地解決困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風車范例、卡紙、剪刀、雙面膠、吸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什么?你想做一個風車么?
做一個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呢?
2.解析風車,探索風車的制作過程。
教師將完整的風車掛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解剖,并讓幼兒開動腦筋回答問題。
將風車完整的解剖后,幼兒自己探索制作過程。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風車,制作風車的過程中有什么困難可以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小組之間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適當干預。
活動反思:
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著小風車和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對知識無窮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動了個個新的為什么從他們小小的腦袋中奇異地冒出來,讓人驚嘆他們的思維原來如此的'奇特。
美國華盛頓圖書館墻上掛有這么一條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頗有哲理的標語說明了光聽不行,過后就會忘記。光看還不行,雖比聽效果好,能記住了,但能理解嗎?若親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運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由此看來,探究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學習過程,它注重讓幼兒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增強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并且總結出探究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注重實踐性,在實踐中探究
好動。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動中探究學習,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將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玩中探究知識。克服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二、培養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課堂教學中是否體現幼兒學習的合作性,是新課標下凸顯幼兒主體地位的關鍵一環,本課在制作過程和討論過程中都放手讓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在玩中發現問題,互相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和合作精神。
三、加強開放,促進探究
課堂開放性,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標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據教材的需要。選擇開放的教學形式,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幼兒進行活動實踐,放手讓幼兒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討論,去驗證結論。有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幼兒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要確保幼兒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中促進信息的探究,以獲取知識和技能。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情感目標:幼兒體會與同伴游戲時候的歡樂,喜歡做游戲。認知目標:會認讀數字寶寶1-5。能力目標: 能大聲地讀出數字1-5中的某一個簡單的知道數字寶寶的筆畫.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幼兒能認讀出數字1-5.教學難點:幼兒能夠大膽的讀出數字1-5之間的任何一個。
活動準備:數字寶寶卡片1-5各一張、數字寶寶的紙手套若干、數字掛圖、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手指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數量。
基礎部分
我們有兩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頭。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教師導幼引兒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師一起數一數。)數完手指以后,出示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來認一認這是數字幾。鴨媽媽生了5個鴨蛋,最近要孵出鴨寶寶了 。請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幾只。按照這樣的程序從一到五鴨媽媽孵出了五只鴨寶寶。把相應的數字1-5貼在鴨寶寶的下面。教師把數字掛圖以及相應的有數量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兒歌,識記數字1-5.兒歌:1像粉筆會寫字、2像小鴨水里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能買菜。(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幼兒可以很上口,便于記憶)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游戲,請幼兒將紙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數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兒歌。然后帶領幼兒說兒歌。整理教具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選課的內容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點點的偏難。只是簡單的`認識數字1就可以了!這節課的內容其實可以作為主題教學,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節內容。大部分的孩子對于數字1-3記憶的比較清楚,到數字4、5的時候就有點難了,有些孩子記不清楚順序,這就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老師需要下去在更深層次的研究本節課如何讓孩子能盡快的認讀出數字1-5.上課期間,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緊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課堂上的反映情況。都是教師需要改進的地方。本人自己覺得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識和自己的目標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歡的教學方法都是這節課的弊端。以后上公開課,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們更喜歡什么樣的上課方式以及孩子們對課程的方式方法喜歡的程度來設計主題教育。這節課整體還可以,沒有考慮到用更好的更直觀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可以試圖用一下PPT做一個課件,再加上直觀教具我想這節課或許會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讓小班的孩子知道簡單的筆畫應該是中班的課程了,此觀點不提倡。
活動設計背景:我園小班幼兒多居于鄉下,個別幼兒不會數數、不會按順序讀數、有些幼兒喜歡讀數可是老把數字的順序搞混淆。孩子們的年齡偏小,農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時間,針對鄉下的種種局限因素,為了使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科學領域的數學部分,設計了這節課。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搜集關于樹的多種用途的資料;錄象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2、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樹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小結:樹根可以吸收、儲藏水分和養分,抓住泥土,使樹干牢固;樹根可以雕刻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入藥、治病。樹干能為樹葉輸送養分;樹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紙,有的樹干還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膠樹的樹干汁可以做膠鞋、輪胎。樹葉可以給草食動物做食物,還可以遮陽、做書簽、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藥、有的可以做種子。
3、引導幼兒討論森林與人類、動物及環境的.關系。
(1)與動物的關系: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舒適的居住場所。
(2)與人類的關系:調節溫度,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
(3)改善環境:防風固沙、防暑降溫、減低風速、保持水土、凈化污水、減少噪聲等。
4、組織幼兒觀看錄象,進一步了解樹木的作用。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單、筆等
3、教學用品
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里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后,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才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活動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操作游戲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圖。
2.與教學有關的PPT。
3.視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和《月亮的變化》。
4.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重點、難點:月亮變化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蔡老師帶來一個謎語,仔細聽哦!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師:猜猜是什么?揭曉謎底的時候到了:出示月亮(PPT)。小朋友們還記得月亮是什么形狀的?
(3)師:圓圓的月亮用動作怎么表示?彎彎的月亮用動作怎么表示?(請個別小朋友到前面進行展示,大家一起學一學)。
(4)師:為什么月亮有時圓圓的,有時彎彎的?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激發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愿望。(播放動畫)
師: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故事中出現的月亮和天空中的月亮一樣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正真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出示月球PPT)
(3)初步了解月亮、地球、太陽之間的聯系。
總結:月亮姑娘是圍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既不發光、也不發熱,它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看上去月亮也在變。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師: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姑娘”為什么變化?請你們互相討論,然后告訴老師。
2.欣賞故事《月相的變化》,理解月亮的變化,并認識變化的月亮名稱。(播放動畫,出示月亮變化圖片)
3.總結: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地球在月亮后面,由于反射光位于月亮的背面,我們是看不見月亮的,我們平時看見的月亮都是由太陽光的反射作用照到地球的。
(5)操作游戲,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師:月亮姑娘要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愿意接受考驗嗎?
2.觀看PPT,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幼兒一起操作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十五等),
3.總結:引導幼兒說出隨著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五、結束部分
師:再過幾天是什么節日?請小朋友們在中秋節和家人一起賞月。將你看到的月亮畫出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將幼兒觀察到的月亮變化利用晨間談話、飯前等時間進行分享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探索能力。
活動反思:
月亮是孩子們經常能看見卻又摸不著的一顆宇宙衛星,為了激發和培養幼兒對學習天文知識的興趣,特開展此節科學活動《會變的月亮》。為了脫離枯燥乏味的學和滿足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我在課前除了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也做足教具的準備。
開始部分由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月亮的探究欲望;再有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插入讓幼兒輕松了解月亮的變化;PPT的出示讓幼兒了解月亮、地球、太陽之間的聯系;故事《月相的變化》使幼兒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最后以操作游戲的形式鞏固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7
【活動設計】
有一天,陽光明媚,我帶著我們班的小朋友到戶外去玩,玩了一會兒,天氣就突然變陰了,一陣烏云過來了,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這樣的自然現象非常興奮,都問我:老師,怎么天一下子就變黑了?老師,是不是太陽在眨眼睛呢?為什么會有云呢?等等好多關于天氣的問題,看到幼兒對天氣的變化如此感興趣,在加上孩子們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氣的影響,他們都有玩雪、淋雨等經歷和體驗,因此為了更加豐富幼兒對生活中的自然經歷有科學的認識,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設計了晴云雨雪這一活動,來引導幼兒關注天氣,了解天氣常識。
【活動目標】
1、認識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
2、關注天氣預報,有觀看天氣預報的知識。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一些常見的`天氣符號
2、難點:學習簡單的形象地記錄天氣的方法。
【活動準備】
天氣預報音樂,天氣預報視頻片段,記錄表,鉛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對,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和你們上課是吧,那我要考考你們了,聽一聽是什么電視節目開始了?(播放天氣預報音樂)
2、提問:什么電視節目開始了?再聽一遍,我提醒你們一下,這個節目每天都要播放的哦,我們再來聽一遍。(第二次放天氣預報音樂)這是什么節目?這是中央電視臺,每天晚上7點半準時播出的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你看過嗎?都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過是吧,那我考考你們了,天氣預報到底說了些什么呀?(請幼兒講述)除了知道天氣和溫度,還能知道什么呢?除了知道我們無錫的天氣情況,能不知道蘇州的天氣情況呀?能嗎?北京的天氣能不能知道呀?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小段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我們來看一看,是跟你們說的一樣嗎?(播放視頻天氣預報,幼兒觀看)
剛才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嗎?你啊有什么要問老師的,有什么話要說嘛,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嗎?(請幼兒隨便說說)教師根據幼兒回答解說圖片。我們來看一看這天氣預報可以知道幾天的天氣呀?這是幾號的?哦天氣預報可以知道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天氣,就是能知道明天和后天的天氣是吧。
二、認識天氣符號。
1、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中國的天氣,能夠知道我們中國一些主要城市的天氣情況是嘛,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天氣符號。哪里有天氣符號,什么是天氣符號呀?教師指圖片問,哪里有天氣符號呀?還有哪里有天氣符號呀?每個城市的邊上都有嗎?什么是天氣符號?就是用一個圖案表示一種天氣的是嘛,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
2、我還要來考考你們,等會老師繼續放這段視頻,我呢給每個小朋友一張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看這就是我們的記錄表,旁邊呢有許多的圖案,就是剛才說的天氣符號,接下來聽清楚了,看視頻的時候,你看到什么圖案出現了,就要鉛筆在它旁邊打個勾,會嗎?看到什么圖案出現你就打鉤,你們愿意試試看嗎?好請你那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等會看到圖案出現就打鉤,如果圖案沒有出現呢?就不打勾。請你那好一支筆,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了。(幼兒看視頻記錄)
3、師:記錄好了嗎,和旁邊的小朋友對一對,有沒有一樣的呀?(教師出示一張大記錄表)來,這是太陽的圖案,有打鉤的嗎,打鉤的請舉手?教師在表上打鉤,太陽的圖案表示什么天氣呢?誰知道?晴天,陽光明媚的晴天,我們一起說一說。(教師依次講解天氣符號,多云,陰天,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引導幼兒學說)有的符號沒有出現,我們等會再找找。
4、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祖國大不大?同一天里出現了這么多的天氣,好吧記錄表放在籮筐里吧。
三、小小預報員。
1、我們再來看一看,這里有沒有你們不認識的圖案。(出示天氣符號圖片),有沒有不認識的圖案,第幾張圖不認識?
2、這些符號你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小雨點和小雪花只有一個的時候就是小雨,小雪,有2個小雨點和小雪花就是中雨和中雪,點數越多下的雨和雪就越大。
3、教師指圖片,寶寶說符號名稱。
4、現在老師要請你們來當小小氣象員了,來播報一下天氣好嗎。(放第一張上海圖片)這是哪里?是什么天氣呀?教師依次放圖片,和幼兒一起說城市天氣。
南京小雨,13,上海多云25,北京小雪074,香港多云1018
四、教師小結
哇,小小氣象員們可真棒,已經學會了這么多的知識和本領,今天回家你再和爸爸媽媽去看一看今天的天氣預報好嗎。
【活動反思】
優點:
1.范讀具有一定代表,體現出了示范的意義。
2.圖文結合得很顯實效。
3.充分地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理解詩意。
不足:
1.課堂流程不夠連貫。
2.讀與背中稍顯混亂。
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備課,摸清各環節以在課堂上授課游刃有余。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8
【設計意圖】
飛行是一門很奇妙的學問,它牽涉到力、氣流、飛行器的構造等因素。在這次制作活動中,我們想通過紙、吸管等簡單常見的材料,制作飛行器。看哪種飛行器能飛、飛得最遠,并分析其原因。幼兒要想做出一個看似簡單的飛機要經過多次的制作--試飛--推測--修改,這有助于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學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自然地習得科學方法。
【活動目標】
1、設計、制作吸管飛機,并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影響飛機飛行的因素。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玩紙飛機,體會紙飛機滑翔的感覺。
2、材料準備:吸管、大紙環(長18cm、寬2cm)、小紙環(長14cm,寬2cm)若干;剪刀、透明膠、雙面膠、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飛機嗎?飛機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討論。
3.師:看來大家對飛機都有一些了解。今天,我就要請小朋友們自己做一架飛機。這里有吸管,大紙環、小紙環,用這些材料作一架什么樣的飛機才能飛的很遠呢,現在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吧!
二、制作與試驗
1.幼兒嘗試制作吸管飛機,教師了解幼兒制作情況。
2.幼兒試驗飛機性能,并嘗試找出問題,改進設計。
師指導:
①你的飛機是否能飛?飛得遠嗎?為什么?
②你的飛機怎樣改進才會飛得更遠呢?
3.教師制作飛機,并與幼兒的飛機進行對比試驗。
師指導:
①為什么這架飛機飛得最遠?
②你能用三個零件,制作一架飛得遠的飛機嗎?
4.幼兒制作、試驗新飛機。
5.幼兒以圖畫的方式,記錄制作方法、實驗情況與實驗結論。
三、展示、分享經驗
1.幼兒展示飛機,分享實驗結果。
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制作了什么樣的.飛機,它的飛行情況和你的發現。
2.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師:這里有幾架飛機都是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制作的,它們會飛得一樣遠嗎?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請幼兒試驗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制作的各式飛機,了解紙環位置與飛機飛行速度的關系,并嘗試分析原因。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9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教師一起玩“汽車開回家”“貼車牌”的游戲。
2、在貼完車牌以后,能用語言表達比較后的結果“車牌多”“車牌少”“車牌和車一樣多”。
3、感知體驗“車與車位”“車與車牌”的一一對應。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增強幼兒對車類的興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兒關于一一對應的經驗。
材料準備
汽車頭飾每人一個,圈,汽車、車牌圖片。
活動重點
感知體驗車與車位,車與車牌的一一對應。
活動難點
能用語言表達比較后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扮成小司機,引出游戲,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對應
師:你們喜歡汽車嗎?見過哪些汽車?每輛車上都有什么?
(出示汽車頭飾)師:今天我們把自己變成小司機好嗎?我這里有許多汽車,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汽車戴在頭上,一個小朋友只能戴一個。
師:現在互相看一看,是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輛汽車?
小結:老師這里的汽車沒有了,每個小朋友都有一輛。汽車和小朋友是一樣多的。
(二)在游戲“汽車開回家”的.情境中,感知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集體游戲)
師:現在請小司機把汽車開回家,看看哪里是你們的家。(圈就是你們的家)等會我說“我是快樂的小司機,開著汽車做游戲,嘀嘀嘀,汽車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回家嘍”每輛汽車都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個家只能待一輛車。
1、第一遍玩游戲,感知一樣多。
小結:一輛汽車一個車位,所以大家都找到了車位。
2、第二遍玩游戲,感知車位多了。
師:每個汽車寶寶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
小結:車位多了一個。
3、第三遍玩游戲,感知車位少了。
師:為什么這個汽車沒有車位?
小結:車位少了一個。
(三)在“貼車牌”游戲中,再次感知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并引導幼兒進行表達(個別操作)
師:游戲玩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老師這里有很多車,可是他們沒有車牌,沒有車牌可不行,現在請小朋友來幫忙。
師:請小朋友取一個車牌貼在自己的車上,記住:每輛車只能貼一個車牌。
師:汽車和車牌一樣多嗎?
引導幼兒說出多一個車牌,少一個車牌或是一樣多。
小結:原來多了車牌少了車牌都不行,只有車牌和車一樣多才能一個車牌貼一輛車。
(四)送汽車回家,再次驗證幼兒對于一一對應概念的運用
師:這么多的汽車,我要把它運到汽車公司,請把你的汽車貼在一節車廂里。記住每節車廂只能放一輛車。
(五)活動延伸
游戲“找椅子”。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幼兒始終置身于游戲的海洋之中,開始環節戴頭飾的設計也暗藏“玄機”,滲透一一對應的知識。游戲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有趣,幼兒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感受數學。
環節二是集體游戲讓幼兒感知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還是一樣多。環節三是讓幼兒進行個別操作,每個幼兒都體驗感受這種關系變化,整個游戲過程滲透——集體游戲——個別游戲——鞏固,符合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的原則。教具的創設充分滿足每個幼兒的要求,讓幼兒通過感官感知、理解數學。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0
【教材分析】
地鐵是先進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擔負起乘客運輸的任務,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地鐵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同時也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地鐵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鐵的開通引發了幼兒濃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動根據幼兒“好奇、好問、好體驗”的特點,結合視頻、畫面,引導幼兒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地鐵的特點和功能,激發幼兒對現代交通工具的認知興趣,培養幼兒安全、文明乘車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以及便捷、環保的特點,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
2、能大膽講述乘坐地鐵的經歷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3、感受地鐵出行帶來的方便,萌發安全乘車、綠色出行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乘坐地鐵,感知地鐵的特點。
2、教師自制課件(乘坐地鐵的視頻、采訪地鐵工作人員的視頻、地鐵的相關圖片、地鐵路線圖)。
3、“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
【活動建議】
1、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等。
(1)提問:你平時坐地鐵嗎?地鐵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
提問:地鐵在哪里?它是怎樣行駛的?和我們坐的火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地鐵是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需要在專門的地下軌道行駛。它的車頭是子彈頭的形狀,有利于減小高速狀態下的風阻,減少能耗,提高車速。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鐵便捷、環保等特點。
(1)引導幼兒交流乘坐地鐵的經驗。提問:你是怎樣乘坐地鐵的?
(2)請幼兒觀看乘坐地鐵的.課件,了解地鐵便捷、環保的特點。
提問:人們是怎樣乘坐地鐵的?為什么人們喜歡乘坐地鐵?
小結:乘坐地鐵安全、準點、快捷、舒適,是一種環保的出行方式。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感受地鐵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引導幼兒討論、交流。提問:乘坐地鐵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引導幼兒觀看地鐵工作人員的采訪視頻,進一步了解乘坐地鐵的注意事項。提問:這是誰?他說了哪些事?
小結:地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車,不擁擠,遵守乘車規則,保護好環境衛生,才能安全快樂地出行。
【活動延伸】
請幼兒閱讀《身邊的科學》第15頁,進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鐵。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激發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孕婦、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張紙,勾線筆若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討論————看圖片————討論
1、教師:昨天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一個寶寶,問他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今天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嗎?
2、教師:"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兒議論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圖片,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出示圖片)
2、教師: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
3。教師: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教師小結:這時媽媽就走到醫院,請醫生把寶寶接出來
三、寶寶長大了。
1、教師: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師: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四、幼兒繪畫來感謝爸爸媽媽(可以請老師幫忙寫一句感謝的話)
結束:帶著畫畫去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這個內容,我有點吃驚。沒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關于孕育生命的知識。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幼兒知道寶寶是在媽媽子宮里孕育出來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幼兒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萌發幼兒對于母親的愛。
活動之前,由于自己經驗與學識的不足,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知識,在充實自己之后再上這個活動心里就有個底了。活動開始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主題的。在通過幼兒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媽媽是如何孕育寶寶這個問題。當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爭先恐后的發表著自己的意見,聽著還挺有條理的,現在回想起來回答的很有條理的幼兒都有一個弟弟或還未出生的妹妹。當問到他們“你們知道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嗎?”他們的回答都特別的奇特,而對于他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兒就反問我道:“老師,你說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課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對于時間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當我說到“寶寶在媽媽子宮里要生活10個月”的時候,他們就問道“那要多久?”“時間很長嗎?”。而我通過課件來解釋,讓他們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讓他們愛媽媽,關心媽媽,知道媽媽的偉大。很多幼兒聽了之后都紛紛討論要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我是怎么去關心媽媽的。聽著他們的討論聲,我知道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要求已經出來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最后我們在歌聲中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在歌聲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魚要生活在干凈的水里,水被污染了,魚就會生病或死亡,激發幼兒同情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體會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3.嘗試給垃圾分類,懂得資源是有限的,應充分利用。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課件《魚寶寶生病了》、垃圾圖片若干、垃圾箱圖片兩張、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魚寶寶生活在什么地方嗎?(在河里、江里、湖里、海里)美麗的魚寶寶在水里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課件一:體會魚寶寶在清水里開心快樂的心情。
提問:
師:從剛才的動畫中你看到魚寶寶們在水里干什么的?(游來游去、吹泡泡、吃東西……)河水怎么樣?(藍藍的、清清的,水象透明的一樣很干凈)。
在這么干凈的河水里,魚寶寶們生活得怎么樣?(生活得很開心、很幸福)魚寶寶們生活得這么幸福,你心里會有怎樣的感覺?(很幸福……)
三、觀看課件二:了解魚寶寶在污水里的生活,體會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1.觀看《污水中的魚寶寶》,了解魚寶寶在污水中的生活。
師:突然有一天,水里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提問:
(1)發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水變得怎么樣?(越來越臟、越來越暗、海水被污染了……)(3)水被污染了,魚寶寶怎么樣?(很難受,很傷心、魚寶寶們都哭了……)那河里的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2.表演《污水中的魚寶寶》,體會魚寶寶的痛苦,激發幼兒關心和同情小動物的感情。
(1)看到生病或死亡的魚寶寶,你心里覺得怎么樣?
(2)如果你是魚寶寶,這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想,想對人們說什么呢?
我們來把自己當成魚寶寶,在臟的海水里游一游,把你難受的樣子和你想說的話告訴人們,好嗎?(幼兒表演,有的哭,有的暈頭轉向,有的打噴嚏說"嗆死我了""給我干凈的水吧"有的說"我難受,快來救救我吧!"有的說"善良的人們,請你們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我會死的"有的說"可憐的人呀,你們害了我們,也會害了你們自己的!")
3.加深幼兒對污水危害的認識,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1)被污染的.水對魚寶寶的傷害可真大呀。污水除了會危害魚寶寶,還會危害什么呢?(臟的水到處流,人們就沒有干凈的水喝了;水臟了,人們就沒有水用了;水臟了,生活在河水邊的小動物就沒有水喝了;植物也沒有水喝了……)
(2)那我們怎么做才能使河水不被污染呢?(不亂扔垃圾,不向河里扔東西)那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告訴身邊的人呢?(可以在河變邊立一塊牌子,在上面寫上"請保護水資源";在河邊放一個垃圾箱提醒人們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
四、操作課件《垃圾》,學習垃圾分類方法。
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那些亂認垃圾的人在你們的幫助下一定會改正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回收后經過工人叔叔的再次加工又可以做成新的東西,我們卻把它們扔掉了,太浪費了。于是工人叔叔就把垃圾進行了分類,一種是可回收垃圾,一種是不可回收垃圾。
誰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回收后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東西的垃圾)那不可回收垃圾呢?(就是回收后不能進行二次加工的垃圾)你們知道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師小結:小朋友分得真不錯,剛才我們發現了廢紙、易拉罐、廢玻璃、廢塑料、一次性快餐盒回收后都是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東西的垃圾,所以都是"可回收垃圾"。而象剩飯剩菜、瓜果皮殼、動物的骨頭呀,能不能進行二次加工呀?(不能)所以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要用特殊的處理方法將它們處理掉,要不然我們的環境就會受到污染。
五、游戲:垃圾分類大比拼。
師:現在如果讓你們來投放垃圾,你們會不會投錯?好,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垃圾分類大比拼",請你們把垃圾圖片分類貼到垃圾箱上,我們一組一組的來貼,比比看哪一組貼的又快又好,好嗎?(幼兒操作)六、結束:聽音樂學魚寶寶游出教室。
師:我們學會了將垃圾分類投放垃圾箱,魚寶寶們再也不怕他們的家被污染了。瞧,它們又開心地游水了,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魚開心的樣子!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看整點。
2.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3.養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看整點難點:會在鐘面上撥整點
三、活動準備
圓形時鐘一個,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
1.師幼互相問候。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那大家聽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你們猜到了嗎?(謎底:鐘表)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分針時針
師:小朋友們,上節活動我們已經認識鐘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鐘表的構成:數字和指針,長短粗細都不同,最短最胖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有細又長的是秒針
2.認識數字1-12,了解他們的位置。
師: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整點,需要小朋友們再來熟悉一下鐘面上的數字排列,那這些數字是怎么排隊的呢?我們在按著從1-12這樣的順序來數就叫順時針方向。我們在按著從12-1這樣的順序來數就叫逆時針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誰?(12)和它是一條直線的是誰?(6),那么和3是一條直線的是誰?(9)。
3、認識整點
1)教師先出示幾幅整點圖,請幼兒觀察。
師:那他們的位置我們已經了解的不多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
“現在是7點整(8點),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上學)
2)引導幼兒發現這三個時間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分針都是指向數字12。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三個時間時,時針和分針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分針都指向12,7點時時針指向7,8點時時針指向8,9點時時針指向9)
3)與幼兒一起小結:整點時,分針都指向數字12上,時針指的數字幾就是幾點整。
4)教師示范撥鐘表,幼兒說出幾點整。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現在幾點了。“1點整、2點整、3點整……”直到兩針在“12”上重合(即12點整)
5)教師小結:分針指在了12上,時針指在了幾就是幾點整。
6)引導幼兒把一日生活環節與時間對應起來,如早餐時說“現在8點鐘,我們吃早餐吧”,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整點,現在我們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現在8點了,小朋友吃早飯了”
“現在10點了,小朋友戶外了”
“現在12點了,小朋友午睡了。
7)教師說時間,幼兒撥鐘表。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老師說時間,你們播動自己手中的鐘表,看看那個小朋友播的`有準又快。(好)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老師說的時間,開始了:7點/8點/3點。開始播指針。
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你們和老師播的時間的是不是一樣的。
三、教師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已經掌握整點了,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你報我撥”的游戲吧。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4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系活動中應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于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制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并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
一、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的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 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并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 引導幼兒用繪畫和簡單的圖表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發現。
二、活動準備:
1. 4個小貨架、商品若干(如文具類:水彩筆、鉛筆、寫字板、膠泥;餐具:杯子、盤子、碗、勺子;食品類:糖果、面包、樂百氏奶、牛奶;水果類:蘋果、梨、香蕉、柚子;數量在10以內,分裝于籃子里)。
2. 幼兒人手一份:游戲棒、三角片、圓片一籃(數量分別在10以內)、水彩筆、白紙1張、統計表1、統計表2人手一張張、夾板一張、統計員標志牌一塊。
3. 磁性黑板1張,大統計表1張;新年小舞臺場景布置(中國結1個、燈籠8個、娃娃2個、腰鼓4個);新年老人1名,禮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嘗試,探索統計的方法
設置懸念,以神秘客人讓老師考考小朋友引題。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紙上記下自己籃子里的游戲棒、三角片和圓片的數量,嘗試統計的方法。
師:(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有一位你們非常非常喜歡的`客人要來和你們玩,想不想知道是誰呀?我先不告訴你們,不過,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將籃子里的各種物品的數量點數清楚并用又整齊有清楚的好辦法記錄在白紙上。然后他就會來和我們玩的,想不想見到他呀?那我們就趕快行動吧。
(二)、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
(1)、交流與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下來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有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記錄等),教師適當評價幼兒記錄方式的優缺點。最后展示表格記錄,說明表格記錄的優點(整齊、明確、容易比較多少)
(三)、游戲:小小統計員
(1)、請幼兒分組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貨物并在畫有物品簡圖的統計表上(見統計表1)記錄貨架上各種貨物的數量。
師:好了,我們已經完成了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務,我們一起數1,2,3,他就會來的。他是誰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們很能干,真會想辦法。我正準備開一個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剛進購了這么多的貨,你們能幫幫我嗎?幫我整理并統計一下這些貨物吧。
師:小朋友們愿不愿呀?那我們分組行動吧。我們一定要幫新年老人的貨物擺得整整齊齊的,記錄的清清除楚的。
(2)、幼兒分組檢查記錄的結果。
(3)、每組派一名幼兒向新年老人匯報記錄的結果。
(4)、教師小結。新年老人給幼兒頒發“小小統計員”的標志。
(四)、情景游戲:統計新年小舞臺的物品
(1)、請幼兒數一數,記一記舞臺上各種物品的數量,鼓勵幼兒自己大膽設計物品標記并用表格統計出來。向新年老人匯報記錄結果。
師:新年老人邀請請小朋友參觀新年小舞臺,走,我們看看去,有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們要記錄可以怎么畫?我們干脆把它統計下來。
(2)、幼兒在空白統計表(見統計表2)內自由統計舞臺布景的種類與數量。
(五)、新年老人分發禮物。活動結束。
活動自評:在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力圖打破以往的幼兒數學學習以看和聽為主,而操作大多是為了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打破孩子們意識中“教師是知識的來源”、“教師是真理的化身”,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動腦,面對真實,與真實接觸,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接觸到數學知識。在幼兒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力圖讓幼兒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且親自實踐,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復體驗了統計的樂趣和意義。
附統計表1(水果組)如下:
1
1
1
1
1
1
1
1
1
1
1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03-25
科學領域大班立夏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02-07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03-25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03-25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4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8-25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02-08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