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設計理念: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在學生已了解了圓柱體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后面學習圓錐體積的基礎。因此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把教學設計定位在通過對圓柱體積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數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圓柱的體積這節課我盡量使其體現達到化,因此為了突破重難點,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出以下的幾個特點:
1、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2、直觀教學,先利用教具演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
3、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具準備: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水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直尺細繩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了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會發生什么情況?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設計觀察活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得出圓柱體積的定義,進一步加深對體積概念的理解,并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較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
(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
(2)、提問:“要比較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較哪個水面升得高。
(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并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
(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匯報結論:當底等時,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找出決定圓柱體積的兩個因素,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膽猜想,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標。
(1)、再次設疑:如果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
(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依據學過的知識,你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后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5)、讓學生依據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據,用計算器計算體積,并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通過設計猜想的過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回憶了學習長方體體積時的實踐方法和將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學生在如此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數,猜想的膽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強。)
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
(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
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
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
(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4)、實驗后讓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用實驗的方法得出的數據與實驗前假想計算的數據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5)、學生匯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想的'結果基本相同。
(6)、教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課件出示)
(7)、小結:
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v=sh(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采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數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完成從操作→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到結論。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自主實驗探究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鞏固發展
1、課件出示例4,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說說這樣列式的依據是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2、鞏固反饋
填表
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
63
0.58
8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識)
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
(“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
集體訂正,說一說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
(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一個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2/3,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安排了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
5、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放進一個不規則的鑄鐵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安排了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對于了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四、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導入
師: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可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么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么說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筑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么辦?
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么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來,會怎么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份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于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于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么?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后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數據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說: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主題圖、圓柱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用將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圓的面積的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課件演示)
(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了。
(課件演示將圓柱細分,拼成一個長方體)
(3)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確: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2、教學補充例題:
(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③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一計量單位)
(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
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并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對不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3、引導思考: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v=πr2h)
4、教學例6:
(1)出示例6,并讓學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應先知道杯子的容積)
(2)學生嘗試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1)
5、比較一下補充例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不同的是補充例題已給出底面積,可直接應用公式計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徑,要先求底面積,再求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第26頁的第1題:
2、練習五的第2題:
這兩道題分別是已知底面半徑(或直徑)和高,求圓柱體積的習題.要求學生審題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圓柱的體積。
四、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4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了解了圓柱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點燃探索激情。
基于“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教學過程中通過呈現身邊圓柱的體積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學習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2.注重直觀教學,引導合作遷移。
數學理論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而引導學生從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就比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所以,教學中不但設計了通過排水法理解圓柱體積的實驗,而且還借助教具演示、課件演示等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到知識的由來。
3.滲透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有效地進行轉化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體會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化生疏為熟悉等作用的同時,參與數學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形實物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體積的意義。
通過出示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引導學生猜測:在燒杯中投入一個圓柱形物體,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會溢出來)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預設
生1:圓柱占有一定的空間。
生2:圓柱占據了原來水占有的空間。
生3:圓柱是立體圖形,它具有一定的體積。
2.討論、概括圓柱的體積的意義。
師:你認為什么是圓柱的體積?
(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圓柱的體積)
3.引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在猜測、觀察、討論中加深對抽象的“體積”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圓柱的體積的意義,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自主探究
1.探究影響圓柱的體積大小的相關因素。
(1)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
師:哪個圓柱的體積比較大?為什么?
預設
生1:左面的圓柱的體積比較大,因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圓柱的體積比較大,因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較。因為左面的圓柱雖然高,但比較細;右面的圓柱雖然粗,但比較矮。
(2)討論、概括。
師: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圓柱的高及圓柱的底面積的大小有關)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5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例3、練一練,練習二第6~11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環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問:怎樣計算環形面積?你能舉例和同學們說一說嗎?小組交流。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套管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例3,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要求鋼管的質量先要求什么?怎樣求鋼管的體積?小組討論。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怎樣計算套管體積?如果知道套管的內周長和外周長幾套管的長,怎樣求套管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7、8題及數訓。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6
探究目標:
1、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計算、估測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其估測意識。
3、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比較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激發其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學生會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過程:
一、遷移引入
提問: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體積。
提問: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徑和高,該怎么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長方體魚缸。
要計算這個長方體魚缸能裝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樣求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呢?
2、出示圓柱形魚缸。
⑴估測。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大約是多少?
⑵操作、匯報。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計算,各小組派代表演示操作過程,并展示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們小組測量的是底面直徑和高。底面直徑長30厘米,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們測量的是底面半徑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⑷評價。
組織學生間進行評價。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操作方案?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義是什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⑸反思。引導學生將實際計算結果與自己的估測結果進行對比。自己矯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這個魚缸大約能裝水多少千克?
3、自學例題。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例5。同桌的兩名同學結合例5的解答過程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互問互答。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80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四、創意作業
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繪圖、裁剪、粘貼等多項操作活動。
在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上進行合理的裁剪,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筆筒。比一比,誰做的筆筒容積最大?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類比、分析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圓柱的體積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預設: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兩者共有的體積公式:長方體
(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今天我們再來研究另一個熟悉的幾何圖形,圓柱的體積公式。從而引出本節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探索新知
1.圓柱體積公式的猜想
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積和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
預設:根據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所以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相等。
追問:類比之前學過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圓柱的體積公式可能是什么?
預設:圓柱的.體積和底面積、高有關,圓柱的體積公式=底面積×高。
2.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回憶圓的面積是通過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提問:圓柱可以轉化成已知體積公式的哪個圖形呢?
預設:可以把圓柱轉換成長方體。
讓學生根據提前下發的能自動等份分割的圓柱體學具,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如何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呢?
預設:學生分一分,拼一拼,組合成近似長方體的圖形。此時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把圓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隨著等份分割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觀察拼成的長方體和原來的圓柱具有怎樣的關系?5分鐘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
預設:長方體的底面積、高和體積分別等于原來圓柱的底面積、高和體積。
3.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出
提問: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預設: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大寫字母v表示圓柱的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圓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
預設:v=sh
教師強調字母v、s是大寫,h是小寫。
追問:回顧探究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有哪些心得體會?
預設1:可以用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體積公式;
預設2: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與探索圓面積的方法類似;
預設3: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
(三)課堂練習
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是8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小結作業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找找生活當中的圓柱物體,量一量底面積和高,算一算物體體積。
四、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學六年級《圓柱的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體積的含義。
2、經歷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談話引入
最近我們認識了圓柱和圓錐,還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現在請看老師的這個圓柱形杯子和這個圓柱比較,誰大?這里所說的`大小實際是指它們的什么?(生答)
2、提出問題:什么叫體積?我們學過那些圖形的體積?怎么算的?(生答師隨之板書)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認識圓柱體積的意義。
圓柱的體積到底是指什么?誰能舉例說呢?
(二)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我們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圓柱體的體積跟什么有關呢?你會有怎樣的猜想?(小組內說說)
2、回憶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3、教具演示。
(1)取圓柱體模型。
(2)將圓柱體切成兩半。
(3)分別將兩半均分成若干小塊。
(4)動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三)歸納公式。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板書:v=sh)
三、鞏固新知
1、這個杯子的底面半徑為6厘米,高為1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現在這個杯子裝了2/3的水,裝了多少水呢?
2、完成試一試
3、跳一跳:統一直柱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這個公式適合哪些圖形?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1-5題。
【小學數學體積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03-13
小學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02-04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案01-06
小學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13篇02-04
小學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13篇)02-04
小學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集錦13篇02-04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案15篇01-06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案(15篇)01-07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案精選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