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簡單圖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活動中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例1沏茶問題。
二、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合理安排沏茶的工序問題中,學會用流程圖的方式表示解決問題的方案,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解決沏茶這一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用流程圖表示解決問題的方案。
四、教學難點:
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
五、教學準備:
課件、工序卡紙片、
六、教學過程:
1、師:王老師是一名數學老師,一直給大家上的是數學課,但是今天王老師在上數學課之前想先考一考我們班同學的`語文知識怎么樣。大家有沒有信心?
2、師:你能用“一邊(干什么)一邊(干什么)”說一句話嗎?
板書:一邊()一邊()
生1:……生2:……(老師即時評價)
師:剛才同學們在造句中說的一邊干什么,一邊干什么都是同時做幾件事,不僅在語文中有這樣的表述,在今天的數學課里也有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好不好?
2、引題: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時間,把能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了,就會節省時間。今天就學習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板書課題)
(讓學生翻到課本113頁)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3
本課是在學生聯系生活、收集數據、討論讀法、鞏固與應用下完成的。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讀數而讀數,而是通過會讀較大的數來了解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本節課完成較好的部分有以下幾部分:
1、創設了讓學生收集大數這樣一個活動。主要讓學生知道了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在讀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并關注合作的過程。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數,在獨立思考的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對于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進行反饋。
3、在鞏固與應用過程中,學生都能認真地練習,但出現的.問題不少。如:在讀書時,讀萬級的數漏寫“萬”字。不足之處在于,我有時會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同時沒有很好地把課堂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掉。
《人口普查》一課旨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讀寫法。大數的教學主要存在的困難是。
1、四年級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大數的機會不多,生活經驗極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觸大數的讀寫,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2、大數的數位多,數字冗長,對學生的瞬間記憶、細心程度、書寫習慣是一個大挑戰。
3、大數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組織教學。
但大數的讀寫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探討和練習逐步引領學生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認識垂直是學生在低年級認識感知一部分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認識了平行的基礎上教學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時的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教材提供的素材與教師組織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實例,讓學生感悟知識,使學生建立直觀與抽象能相互轉化的有效思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為今后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后繼知識奠定較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在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的現象?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發現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得出結論?實踐中可以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發現和認識。從學生認知的角度讓學生通過操作悟出互相垂直,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感悟相交與垂直。直接采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多項活動參與實踐,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理解相交與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線等內容,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的知識要點,掌握作垂線的基本技能。
(2)通過實踐活動,領悟相交與垂直的內涵,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抽象概念。讓學生感知、實踐作垂線的方法。
(3)在實踐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掌握垂直、垂線、距離等概念。
教學難點:學會畫垂線。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探究問題的情景
同學們,小明要從家到公路邊去坐車,你能給他找一條最近的路嗎?
●小明的家
讓學生自己作圖,同時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說出所作線段為什么最短的理由,為探究問題創設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一)活動中學習
活動1、請同學們用最簡單的線條把我們學校西邊的十字路口表示出來。
活動2、用兩根小棒擺成不平行的圖形。
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擺出的圖形,說說構成的是什么樣的圖形。從學生發現的問題中揭示課題:相交與垂直。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建立相交和互相垂直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平行就要相交,相交的點叫做交點;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互相垂直。相交的點叫做交點。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活動3、用一張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通過折紙的過程,領悟什么樣的兩條線是互相垂直的線,并且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檢查是否構成直角。
活動4、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檢查教室里哪些地方存在互相垂直的兩條線。
學生通過在自己的身邊找到互相垂直的線,感受數學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5、讓學生在自己所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找互相垂直的線,并且找出有多少組。
這是比較難的一個活動,但學生會有非常高的積極性,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有很多的發現。
活動6、用角尺和鉛垂線檢查互相垂直的兩條線。讓學生感受互相垂直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和發現數學。
(二)討論中明理:
(1)教師進一步指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那么什么是互相垂直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兩條直線垂直是互相的,直線a是直線b的垂線,反過來直線b也是直線a的垂線。不能說直線a是垂線或直線b是垂線。
(2)反饋:判斷哪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課件)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判斷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垂直,關鍵是看兩條直線是否相交成直角。
(3)指導看書: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線和垂足?
三、實踐操作:作垂線
學生通過對垂線的感知,建立了初步的抽象概念,還要學會作圖的操作技能。(先自學課本了解方法,再獨立嘗試,最后匯報總結)
1、學習畫垂線。
談話:我們認識了垂線,垂線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工人師傅用角尺在工件上畫垂線,誰說一說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垂線的?
老師指出:畫垂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另一種是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下面我們學習用三角板畫垂線。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直線的垂線。
引導學生自學第43頁下面的圖示。自學后小組內交流。
(2)一名學生說畫法,另一名用三角板演示。
①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②移動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重合。③沿三角板另一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學生在書上過已知直線上的一點畫它的垂線。
(3)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①引導學生自學第43頁上面的圖示。自學后小組內交流。
小組學生代表在班內流。
②學生在書上過直線上的點畫直線的垂線。
③投影出示學生畫出的直線外一點的已知直線的垂線。
(4)共同歸納畫法。
2、理解距離概念。
(1)投影出示:A
從直線外A點向這條直線畫了幾條線段?在所畫的`線段中哪條最短?
(2)請同學們量出第44頁中間圖形的每條線段的長度,并說出哪條線段最短?這條是什么線?
老師指出: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四、解決問題
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內容,解決課前引入時的問題,用正確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邊的最短路線。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教學來看,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學采用通過實踐感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采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在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
從上面的圖形中可以看出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為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從實踐看來學生接受的效果很好。
2、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復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
3、學生悟出結論: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
4、這節課成功地采取選擇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感悟學習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著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盡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將解決互相垂直的知識置于生活實踐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因此就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相交等知識結合起來。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5
課題:
億以內書的讀法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并掌握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2、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并能正確地讀出多位數。
3、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4、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和善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和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
2、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中間有零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學生說說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師將其中的數據進行記錄。
28、3070、6407、1003、280000、24600、6407000、10030040
2、這些數(前四個)你會讀嗎?(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讀數)
3、說說你是怎么讀的?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
4、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
(1)計數單位:一(個)、十、百、千。
(2)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3)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探究新知
通過預習課文,你了解了億以內數的`那些新知識?
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匯報。
1、數位名稱: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
2、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邊匯報邊整理成數位順序表。(略)
3、計數方法: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要求學生在小組里撥珠數數,由此得出: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4、分級方法:
5、 總結:什么是數位?一個數字所占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大小也不同。要區別于計數單位。
6、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從學生課前搜集的數據中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
280000、24600、6407000、10030040、30700000
(1)、學生小組內試讀。
(2)小組討論:讀數時有哪些規則?怎樣讀起來方便?
(重點讓學生感受分級讀數的好處)
(3)總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二頁的做一做。
2、第3頁的做一做。
3、組內讀一讀小組成員搜集的信息數據。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要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嗎?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7
設計說明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試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四舍”法試商,另一種是用“五入”法試商。對于學生來說,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是一個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方面:
1、先復習舊知,通過判斷括號里最大能填幾、求近似數的練習,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在探究新知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從中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并引出84÷21,教學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20來試商。因為被除數和除數相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很自然會想到直接試商,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因為有準備題的鋪墊,會把21看作20來試商。接著通過練習題鞏固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這道題既是第一次出現用“五入”法試商,又需要調商,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針對此種情況,在此處設計討論交流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既讓學生掌握了試商方法,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出示課件)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60×( )<262 80×( )<453
70×( )<492 50×( )<304
2、說一說下面各數分別接近哪個整十數。
21接近( ) 53接近( )
88接近( ) 39接近( )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與新課有直接聯系的'舊知識,為本節課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作鋪墊。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試商。
(1)(課件出示教材76頁例3情境圖)文化用品商店購進了一些商品,看一看,從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信息,自由提問題,自主解決)
(2)出示問題,明確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問題(1):一個筆袋21元,84元可以買多少個?
②理解題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試商方法。
①觀察,發現不同。
請仔細觀察,此題與上一節課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不是整十數)
②嘗試計算。
你們有信心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看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③交流匯報。
誰愿意將自己的計算過程展示給大家看?
(教師根據巡視情況指名進行展示)
師小結:這道題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它們的商。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幾,又該怎么辦呢?
(學生明確可以試除,也就是試商)
(4)小組合作探究,經歷試商的過程。
師:現在我們來探究如何進行試商。請大家思考:把21看作幾試商?怎樣試?
(學生思考后匯報:除數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個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與21相乘,正好等于84,說明商4合適)
師說明:用20試除得到的商4稱為“初商”。要判斷“初商”是否合適必須進行檢驗。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8
統計教案
一、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出示第1題,讓學生讀懂題目,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統計一個數據之后把該數據做一記號
(2)交流統計結果,檢查自己做對了沒有
(3)交流自己統計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
最后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查的習慣:數據提供的是20個學生的記錄,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應該要有20個“合計”,否則就是遺漏或是重復了。
看統計好的表格,說說你從這表格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二、條形統計圖:
1、看圖:
出示第2題:先讓學生讀懂題目
回答問題一: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回答問題二:怎么評價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總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種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請你算一算
算完后問:有沒有哪天正好是這個平均數“9噸”的?
從條形統計圖上看一看,它在整體中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不高不低)
從這份條形統計圖中,你還想到了什么問題?
2、畫圖:
出示第3題。先請學生說說各類食品具體所指,按要求分類整理,制成統計圖。
完成統計表后繼續完成條形統計圖,注意不要遺漏了制作時間和直條上的數據。
比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說說你認為它們各有什么好處?
(統計表能清楚地反映各類數據
條形統計圖不僅能反映出各類的具體數據,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類之間的多少關系,更加的`直觀。)
三、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出示第4題。判斷3個游戲規則:
1、正方體的三個面寫“1”,三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讓學生說說是否公平?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現的機會,是公平的。)
2、正方體的四個面寫“1”,兩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1有4次出現的機會,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1~6,朝上的數小于3甲贏,否則乙贏
理解“否則”: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則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個,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結:像這樣的游戲要判斷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決定輸贏的次數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剛同時各拋一枚硬幣,這兩枚硬幣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贏;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剛贏。這樣的游戲規則公平嗎?為什么?
可先讓學生猜一猜。再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時候,適當板書: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現是一樣的,2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是公平的。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復習大數的讀寫及用四舍五入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3、能根據生活實際的需求將一個數用合適的方法湊整。
教學重點:
掌握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湊整方法。
教學難點:
三種湊整方法的區別,體會四舍五入是最常見的湊整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領探究
1. 復習讀寫和四舍五入法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5次人口普查,這就是我國近五十年人口增長統計圖!觀察這張統計圖,你能讀懂相關的信息嗎?
①復習大數的讀寫讀出1953—20xx年全國人口數這些數都比較大,讀這些數時,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四位分級)寫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數
②用四舍五入法湊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表示上海總人口、全國總人口的數量時做不到很精確,這時就需要用湊整的方法取一個近似數,你學過哪些湊整的方法?將上海人口數湊整到整萬數。
2. 揭題: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湊整方法,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關于“大數與湊整”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媽媽去商店買衣服,正好趕上商場服裝優惠促銷,小胖發現原先的價格都變成了相鄰的整十數。
自學提問
(1)用“四舍五入”法行嗎?為什么?
(2)原價198元的套裝優惠后的價格是多少?
(3)這種湊整的方法叫什么?(提問分星級+獨立思考+求助討論)
2.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來占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去尾法”。
3.跟進練習:制定其余服裝的優惠價格。
(二)探究二:進一法
1. 出示:媽媽帶小胖去服裝店買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兩種尺寸。
自學提問
(1)小胖應該買哪種尺寸的T-SHIRT?為什么?
(2)像這樣的湊整方法叫什么?
(3)與我們剛才學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樣呢?
2.討論匯報。
3.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去掉尾數向前進一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進一法”。
(三)探究三
1.練習:學生當場編題將按下列要求湊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進一法
2.比較這三種湊整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結:這些都是數湊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數最高位上數的大小,而另兩種方法是無需看尾數的大小,直接“進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礎練
1. 下面用哪種方法湊整更合適?
(1)小亞有480分的積分,每200分可以換一個獎品,最多能換幾個獎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裝盒冷藏,每個盒子只能裝10根,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3)小明體重35kg,一部電梯的載重為1000kg,這部電梯最多能乘像小明這樣體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噸,一輛卡車每次運8噸,需要幾次才能運完?
2.178025用“去尾法”湊成整萬數是(),用“進一法”湊成整萬數是(),它們相差()。由此可見,用“去尾法”湊整,數字總是變(),用“進一法”湊整,數字總是變()。
(二)綜合練習選擇
1. 按去尾法在萬位上湊整得7□8078≈74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規則湊整成整千數的。
①四舍五入或進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進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時反饋練習
1. 書P90、91頁最后一題。
2. 按“進一法”在萬位上湊整得8□3068≈83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純凈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輛載重2噸的小貨車最多可以裝多少桶純凈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裝105桶純凈水。
(四)拓展練習
1.某個數,經“去尾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999 ),最小為(72001 )。
2. 某個數,經“進一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1999 ),最小為(71000 )。
3. 某個數,經“四舍五入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499 ),最小為(71500 )。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三種不同的湊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將數進行湊整。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課時主要教學的是大數的讀、寫方法,萬以內數的讀、寫經驗為本節教學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學習基礎,鑒于本課時的知識特點,我在本課時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將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并探究多位數的讀、寫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數學,應該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課堂變成自主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整節課的設計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合作探究的過程,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2.教學環節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推進。
無論是在多位數的讀法還是寫法上,本設計都遵循由易到難,分層推進的思想。例如在設計多位數的讀法時,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清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若干個
學生準備
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激發興趣。
(1)提問:你知道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嗎?誰知道我國總人口數大約是多少?知道首都北京的人口數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2)課件依次出現北京、安徽、香港的標志性建筑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圖片分別是哪個城市嗎?(學生欣賞的同時,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文字表示的數據)這些數據都比較大,應該怎樣讀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人口普查中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課文第37-38頁的內容,“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5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1頁例2,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5~8題。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練進行相關估算。
2.在嘗試練習中掌握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具體的數量關系。
3.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現象,并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對數學的認識。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回顧知識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數)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該怎樣估算?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探討估算除法。
(板書:估算除法)
[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估算經驗,做好知識的孕伏工作;同時為分散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做好鋪墊工作。]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題圖:從重慶出發,普通客船每時行20km,大約( )時可以行207km。口頭列式并解答,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要點:將207km看作200km,200÷20=10(時)
2.出示例2第一組信息。提出問題,連貫的說一說條件和問題。
從重慶到三峽大壩全長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時行23km,去三峽大壩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要點:624里有幾個23就要行幾時(為小結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作好鋪墊)。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要點: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并板書。624÷23≈30(時) 624÷23≈31(時) 600÷20=30620÷20=31
3.獨立嘗試練習,例2第二組信息。
從三峽大壩到重慶全長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時行52km,回重慶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估算。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若有不會的同學,可以請教同桌、同組同學或老師。
(3)集體交流——分兩個方面。
第一,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幾個52就要行幾時)
第二,你是怎樣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時) 600÷50=12
[點評: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遷移能力,并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達成對猜測能力的認同感,在不斷地觀察和交流中,從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學生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逐步上升為估算知識的理性思考。]
三、小結提升、完成板書
小結:(1)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估算?被除數看作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除數看作整十數,再相除。
(2)從解決上面的問題中你發現了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四、練習鞏固、熟練估算
1.第102頁課堂活動。
(1)180÷90=2(時)為什么這樣列式?路程÷速度=時間。
(2)581÷7=83(千米)又能發現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
(3)762÷75≈10(時)怎樣估算的?
2.教科書第103頁5~8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六數學上冊教案01-14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2-06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1-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6-25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6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精選15篇)02-05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精選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