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16 11:00:33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15篇【實用】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15篇【實用】

小學數學教案1

  《線段、射線、直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

  2、使學生感受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體會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道理。

  3、通過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經歷分析歸納的過程,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系和區別。

  2、感受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體會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道理

  教學過程

  引入:大家聽過“聚沙成塔”這個成語嗎?(一粒粒沙子堆積成塔),這個現象也存在于數學王國中,在數學課堂中總要和圖形打交道,所有的圖形都開始于一個點,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點、線、面、體里的線的部分,一起來學習(線段、射線、直線)。

  一、情景引入,啟發思考。

  師:同學們,我們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1969年8月1日,科學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發送了一束明亮的光線(激光),這束光走了380000千米到達月球。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認識線段

  師:想一想,從地球到月球的這束光在我們數學當中可以用什么圖形來表示呀?

  生:線段。

  師:你說的真好。(板書:線段)

  師:線段具體是一種怎么樣的圖形?我們二年級學過,請大家拿出練習本畫一條6厘米的線段。

  師:(出示在線畫板)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畫一下,看看我們的畫法一樣嗎?那我們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出示結論)

  師:我們再回來觀察這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生: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測量。

  師板書:直的兩個端點,可以度量。

  師:再來看一下從地球到月球的這束光是否符合線段的所有特征呢?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把地球和月球看做兩個端點,它是直的,這條線段的長度是380000千米。所以這束光可以用線段來表示。

  師: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這束光可以用線段來表示。(出示課件)如果用大寫字母A和B分別表示線段的兩個端點,這個線段叫什么?

  生:線段AB或線段BA。

  2、認識射線

  師:現在請大家再回到宇宙中來,閉上眼睛,打開想象的翅膀,如果這束光有無窮的能量,而且沒有月球和其他任何東西的阻擋,這束光不斷地延長延長,越來越長,越來越遠。睜開眼睛,它有沒有盡頭?(沒有)也就是說這條線可以無限延長。像這種現象如果我們用一種數學圖形來怎么表示,同桌討論一下,畫到紙上。

  同學匯報: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播放視頻)

  所以像這樣:把線段向一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給這條射線起個名字,怎么表示?如果我們用A表示射線端點,B表示射線上的一點,它的名字叫射線AB,能叫射線BA嗎?

  師:你來說……對,射線取名字時規定,表示端點的字母寫在前面,射線AB就是以A為端點,向B的方向無限延長,射線BA就是以B為端點,向A的方向無限延長,所以一定要區分開來。

  師:來觀察一下射線有什么特點?

  生:它是直的,一個端點,不能度量。(板書:直的一個端點不能度量)

  師:那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有射線?

  生舉例說明。你們可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路老師在生活中也發現了這些射線(出示課件)(展示激光燈——線段和射線)

  3、認識直線。

  (出示課件)師:現在呢,讓我們再回歸這條線段,如果把這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阻擋,它會無限延長,這樣得到一個圖形叫什么。

  生:直線。

  師:因為直線兩端都是無限延長的,所以在數學上規定,用直線的一部分來表示整條直線。(板書:直線并畫一條直線。)我們來讀一下什么叫直線,齊讀。

  師:繼續觀察,直線有什么特點?

  生:它是直的,沒有端點,不能測量。(板書:直的沒有端點不能測量)

  師:如果直線上任取兩點用A和B表示,它叫直線AB或直線BA。他還有另外一種表示方法,因為直線的英文名字line,還可以用它的首字母小寫l來表示。

  4、比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觀察剛才我們總結的`特征,三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它們都是直的。不同點是: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線段可以度量,射線和直線不能度量。

  (師:快看,奧特曼要去攻打小怪獸了,可它不知道選擇什么光線武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它先選取了直線,看看發生了什么?生:兩方都失敗了。師:為什么?生:因為直線兩端都可以無限延長,會讓雙方都被攻擊到。

  師:我們來看線段可以嗎?生:兩方還是都失敗了。師:為什么?生:因為線段有距離,可能出現沒有攻打到對方。師:看來還是不行

  師:最后看看射線行嗎?生:成功了。師:為什么?生:射線一端延長,可以保護發射者,另一端無限延長就可以打到對方。師:看來大家已經幫助它選好了武器,那就讓奧特曼帶著武器去保護世界吧)

  我們回歸課堂,路老師為了考驗大家學的如何,想隨機挑選一位同學來進行挑戰,我們一起來看屏幕,你們說停我就停。Xxx你來試試吧,幫助這些線條分分類。(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啊!)

  5、過點畫直線和射線

  師:現在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動手,一起來畫一畫吧

  (1)從A點出發可以畫多少條射線?試著畫一下。計時30秒。你有什么發現?

  (2)過一點P可以畫多少條射線?還是30秒計時,再試著畫一畫吧

  (3)過M、N兩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先想一想再畫出來吧。

  我們來總結一下,一起回答。

  6、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對直線、射線、線段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起觀察一下,線段、射線、直線三線有什么關系?(出示課件)

  生: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師:我們試著用三線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小組合作要求:

  (共3分鐘)

  1、組長主持,把握好時間。

  2、說一說、畫一畫、數一數。

  3、小組派代表匯報成果。

  三、課堂總結,知識梳理。

  這節課我們的知識已經學完了,讓我們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把握時長,挑選學生說說)

  四、趣味練習,鞏固深化。

  看來這節課我們學到的可真不少,現在帶著我們所學的知識男女PK一下吧!

  評價一下男女生表現,說:猜猜這幾個詞語,答一我們今天學的圖形

  五、情感升華,數學育人

  1、做事,要像線段一樣有始有終,踏踏實實。

  2、學習,要像射線一樣有始無終,學無止境。

  3、思維,要像直線一樣無始無終,追根溯源。

  教后反思

  本以為這節課教材內容不多,可能處理起來會簡單點可當靜下心來備課時,卻發現這節課要處理的內容較多,因為本節內容是學生研究幾何圖形的起始課,為此我想雖然很多東西都很重要,但不能在一節課中全部都講。所以設計這節課我比較全面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三位目標,通過觀察分析等認識直線、射線,掌握直線、射線線段聯系與區別,教師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有效地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猜謎語的故事情景復習線段的知識,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并在此基礎上引出射線。接著由射線引入直線,井比較三者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

  1、概念的抽象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在射線引入時,以往是以生活現象引入,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由線段引入、

  2、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

  3、本節課概念較多,而且比較抽象,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和操作,以幫助學生建立表象、較好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1、但由于個人水平有限,總覺得上的和設想的差距很大:

  前面直線、射線、線段講的太多,過于重復。

  2、課堂語言不夠精煉,這是我心頭大重病,課前我也想過課堂語言,可一上課就有點控制不了。

  3、總覺得還是沒有放開讓學生講,可能不是自己的學生,心里沒個底,而這又是節公開課,心里總有點擔心著,很多時候還沒有讓學生發表自己足夠的想法。

  4、因為是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課覺得有些零碎。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成數和折扣的含義,以及成數與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會解答有關成數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成數和折扣的含義;理解成數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李莊去年種小麥50公頃,今年種小麥60公頃。今年比去年多種小麥百分之幾?

  2.小華家承包了一塊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噸,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噸?

  師述:農業收成,有時用成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成數的應用題。

  板書:百分數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電腦出示例題:商場里每臺電視機的進價是1800元,售價加兩成,每臺電視機的售價定為多少元?

  2、成數的含義。

  師述:什么是成數呢?在五年級我們學過“幾成”就是十分之幾,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當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當于百分之多少?

  3、售價加兩成是什么意思?求售價應先算出什么?

  還可以怎樣算?學生交流解題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莊鄉去年產棉花37.4萬千克。今年遭受蟲災,減產一成五,今年大約產棉花多少萬千克?

  (1)學生讀題,理解題中的數學信息。

  (2)減產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學生說解題思路。

  師述:在列式計算時,我們可以直接把“成數”化成百分數,用百分數進行列式計算。

  板書:

  37.4×(1-15%)

  =37.4×0.85

  =31.79(噸)

  答:今年產棉花31.79萬千克。

  3.練習。

  小麗家承包了一塊地,前年收小麥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產一成半。去年收小麥多少千克?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師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成數”的知識,知道了“成數”的含義,以及“成數”與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并且學習了有關“成數”的一些實際的、簡單的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填空:

  (1)某縣今年棉花產量比去年增產三成。這句話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塊麥地,改用新品種后,產量增加了四成五。這句話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種后產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數改寫成“成數”。

  75% 60% 42% 100% 95%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并結合前面所學數的分解組成,直觀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以及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2.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探究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尋找事物規律的方法,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排列組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愉悅的操作中感受數學的奧秘,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

  教具、學具準備

  表格、點子、中國象棋(或圍棋子)、課件

  教學設計

  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是誰來了?(聰聰)聰聰看見你們在上數學課,想考考你們。請大家看屏幕。

  (屏幕出現一個數位表),然后問:"這里有一顆珠子,放在個位上該表示什么數?"師:把它放在十位上,讀作什么?

  師:聰聰夸獎我們聰明,但對數位的知識一定要掌握好。今天的這一節課我們就利用數位表擺一擺,想一想。(板書課題)

  擺棋探秘

  1.初次擺──交代做法

  教師出示表格(下表)請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用一顆點子擺數并填表。當點子放在個位上時,表示個位上的數是1,十位上的數是0,這個數就是1;當這顆點子放在十位時,表

  示個位上的數是0,十位上的數是1,這個數就是10.

  十位個位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

  2.再次擺──熟悉方法

  a.教師布置各小組仿照黑板上的擺法,用3顆棋子擺數。

  活動要求:各小組先獨立擺,獨立記錄,然后交流討論:

  ◆為什么3顆棋子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3,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30?

  ◆怎樣擺數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b.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各小組的結果。

  c.重點研究兩種擺棋、寫數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把所有棋子先擺在個位上,再逐一向十位挪棋的情況在黑板上展示(用藍色的點子)。

  ◆黑板的另一邊展示另外一種擺法:先全部棋子擺在十位上,再逐一向個位挪棋(用紅色的點子展示)。(如表)

  d.學生議論、質疑,匯報討論的結果,集體評價。

  因為個位的3表示3個一,所以是3。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所以是30。

  3.三次擺──探究規律

  a.分小組用2顆棋子,4顆棋子來擺并填表寫數。擺完后組內交流。

  b.請擺法像黑板展示的兩種方法的小組到黑板擺。(表格)

  (先擺十位,再往個位挪棋的圖略。)

  c.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幾個數"的關系,試從中找出規律來。

  d.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的數"的關系。

  ◆與數的組成有關。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數的組成擺出的數

  12

  或和是1的加法:

  1=1+0 1=0+11、10

  23或和是2的加法:

  2=0+2 2=1+1 2=2+0

  2、11、20

  34

  或和是3的加法:

  3=0+3 3=1+2 3=2+1 3=3+03、12、21、30

  45

  或和是4的加法:

  4=0+4 4=1+3

  4=2+2 4=3+1 4=4+04、13、22、31、40

  ◆列出的'數一般是一對一對地出現,而且組成每對數的數字都相同,但個位和十位上

  的數字調換了位置。

  例如:

  這里有兩對數:03和30、12和21,它們的組成數字分別是0和3、1和2。

  此外,所列出的數都能分成兩組(或找出一個中間數后分成兩組)。

  例如:

  (表格)

  十位個位

  ○

  豎著看:

  單獨看"個位"上的棋子像一個"▽",也可把它一邊對齊,像" "或" "。

  單獨看"十位"上的棋子像"△",如果把它一邊對齊著放又像一個" "或"⊿"。

  橫著看:

  如果"個位"、"十位"一起結合起來看則像" "或"□"。

  ○

  ○○

  ○

  ○

  ○○

  ○○○

  ○

  ○○

  ○○

  ○

  ○○○

  ○○○○

  ○

  ○○○

  ○○

  ○○

  ○○○

  ○

  ○○○○

  4.模仿寫──試用規律

  a.各小組內獨自寫出用5顆,6顆棋子能擺出的數。然后組內交流討論。查看有否重

  復或遺漏,怎樣寫又快又完整。

  b.全班集體交流討論,請個別組上黑板將數填在表中。

  5.直接說──熟用規律

  a.小組內3人分工說出用7顆、8顆、9顆棋子能擺出的數。一個同學作好記錄。

  b.組際交流、討論,檢查有否重復或遺漏。

  c.集體評價,填完整黑板上的表格。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232、11、20

  343、12、21、30

  454、13、22、31、40

  565、14、23、32、41、50

  676、15、24、33、42、51、60

  787、16、25、34、43、52、61、70

  898、17、26、35、44、53、62、71、80

  9109、18、27、36、45、54、63、72、81、90

  小結

  a.同學們談談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b.本節課學了在數位表上擺棋,得出數的個數比棋子數多1;所寫出的數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的和正好是棋子數。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探索,別忘了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現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規律。

  3、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5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

  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

  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口頭表達能力。

  3.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7頁的“用數學”及“做一做”中的習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展臺,屏幕,小兔子圖。

  學具:6個大信封,6種數量不一的小動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頭駱駝、7匹小馬〈見附圖〉),每種小動物都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兩種。6幅情境圖(天空、花叢、大海、荷葉、沙漠、草地),6塊小黑板,6支粉筆。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師:有這么多老師來聽咱們同學的課,大家高興嗎?今天除了老師這些大客人,還來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們是誰嗎?那就打開信封,請他們出來吧!(學生分組活動:爭先恐后地打開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動物和情境圖。)

  2.師: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學生爭先恐后地說自己小組的客人。)

  3.師:小客人都是第一次來我們班做客,同學們想不想和他們玩呀?不過小動物們有個要求,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大家要把小動物貼到情境圖中,并根據你們貼的圖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把它寫在紙條上。你們能行嗎?(生:行!)

  師:這么有信心呀?那就發揮你們小組的力量開始吧。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學生分組活動:

  1組:天空中,左邊貼了9只小燕子,右邊貼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組:海洋中,左邊貼了7只海豚,右邊貼了6只海豚。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組:草地上,左邊貼了4匹小馬,右邊貼了3匹小馬。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馬?

  4組:紅花上貼了8只蝴蝶,黃花上貼了6只蝴蝶。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組:荷葉上,左邊貼了6只青蛙,右邊貼了5只青蛙。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組:沙漠里,左邊貼了3頭駱駝,右邊貼了5頭駱駝。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頭駱駝?

  4.展示各小組提出的問題。

  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組提的問題?(請每組學生分別展示他們貼的畫面和提出的問題。)

  5.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讓學生任選一個問題,但不能選自己小組的,分組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學生分組活動。)

  6.小組匯報。

  可引導學生采用互相提問的形式。

  例如:上來匯報的小組同學可以提問下面的同學,下面的同學也可以提問匯報的同學。無論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學生能夠說清楚每個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為什么用這種方法,怎樣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結合小馬圖,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小馬圖,除了按左右來分,還可以怎樣計算?(小組討論)

  生1:還可以按顏色來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還可以按大小來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能從左右、顏色和大小這三個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匹馬?”這個問題。你們真棒!

  反饋練習,強化新知

  1.師:看到同學們玩得這么開心,小兔子們也想來咱們班做客,它們都等急了,讓我們用掌聲請出他們好嗎?(出示:帶問題的兔子圖。)

  2.師:今天小兔子是帶著問題來的,它問咱們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合作完成,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3.分組匯報。(學生出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按左右來分:“9+6”或“6+9”;一種按顏色來分:“10+5”或“5+10”。)

  4.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不但說得很好,而且還想出了兩種方法來解答,連小兔子都在夸獎你們呢!

  對想出兩種方法的小組給予獎勵:每組獎一顆智慧星。

  當堂作業,鞏固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上第107頁的內容。打開書,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還想不想繼續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生:想!)該幫助誰解決問題了?(生:小鳥和松鼠。)

  1.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題。

  2.同位互評。做對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體訂正,請個別學生說一說。(這里要體現對做錯題學生的'輔導。)

  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我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都是用的什么知識?(生:數學知識)用數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出示課題:用數學)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教學設計說明

  “用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07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習了前面第47頁、第58頁、第101頁的“用數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科書上呈現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戲的情景,讓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的問題。與101頁“用數學”的內容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需要學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圍繞“一共有多少兔”的問題,顯示出不同的解決方法:(1)點數出兔子的總只數;(2)按群計數(左邊8只,右邊7只)后,算出總只數;(3)按顏色分類計數(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總只數。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解答問題的方法。我在備課時,感覺這一課的資源信息比較單一,留給學生分組學習和主動探索的空間不足。我認為學生在前面已經多次接觸過“用數學”的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了,已經具備了根據畫面提出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教材提供的這組“小兔子”信息作為練習內容。而在學習新知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和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又增添了6種小動物(每組一種,每種又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圖。教學中,以“小客人來做客”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從信封中請出小動物,并把它們粘貼到背景中,這樣不僅留給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機會,而且能出現多種資源信息。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貼的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并寫在圖的下面。這樣就出現了6幅圖文并茂的畫面,接著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幅畫面(不能選擇自己小組的),通過小組討論,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最后以“小馬圖”為例,讓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一共多少匹馬?”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按群來分,可以按顏色來分,還可以按大小來分。這種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級的學生,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種設計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小動物的可愛,從而很自然地實現了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目標。

  教學中,我還結合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匯報的形式,自己去提出問題并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我又引導學生從創設的情境中走出來,回到生活實際中,去發現身邊的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生在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了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專家評析

  在學習新知時,教師創設了貼近學生并富有童趣的資源信息,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匯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并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改進了教材的編排形式,在強化新知這一環節中把書上的主題圖作為練習題出現,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進行了拓展練習。在鞏固練習時,充分利用書上的“做一做”,讓學生進一步“用數學”解決問題,并通過生生互評,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評價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談話,創設出“小客人來做客”的情境。這種形式比較活潑,易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小學數學教案8

  一、教學內容:

  P9-10例7“做一做”練習三4-7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乘法的計算;

  2、使學生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的推理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乘法的計算。

  難點: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小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按運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簡便方法計算:

  25×478×4 65×201

  3、計算下面各題:

  2.5×4.78×4 0.65×201

  4、引入

  這兩道題用豎式計算要很多時間,誰能想個辦法使這兩道題計算比較快呢?

  (二)、教學新課

  1、剛才幾位同學說的對不對呢?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乘法是否適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2、出示: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學生口頭回答后提問:“把上面幾題與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比較,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比較簡便。

  3、利用運算定律計算復習中第三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說在怎樣計算簡便?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完成練習三第4題。說出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把左右兩邊結果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結:

  學生相互之間討論,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五)作業:

  練習三第5、6題。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提供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幫助別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助人為樂的樂趣,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計算的口算筆算的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動物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嗎?小動物也喜歡參加活動。瞧,貓頭鷹先生把小動物請到了一起,開一個動物聯歡會。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

  動物聯歡會)這么多動物參加的聯歡會一定很有趣。小天使遠遠地看見小動物們都來到了這里,她也趕來參加聯歡會。可是貓頭鷹卻說:“要參加沒問題,但要做對我出的題,如果錯了那就不能參加。”到底是什么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袋鼠來了32只,梅花鹿來了11只,老虎來了58只,大雁來了45只。嘿嘿,小天使,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還要解決問題喲!”小天使很為難,想了一會兒說:“還是請小朋友來幫幫我,好嗎?”

  師: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幫助小天使?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定向觀察,提出問題

  師:看了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學生提出的有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只接口答,較難的問題可以放在問題口袋里,以后再探究。教師及時板書,使學生樹立了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了探究愿望。)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但是還要幫小天使解決這些問題呀。怎么樣,有沒有信心?

  ①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吧。(袋鼠比梅花鹿多幾只?)

  這個問題該怎樣呢?(32—11)

  ②師:32—11怎樣計算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商量一下。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自主探索算法,使算法多樣化,同時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③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組的算法說給大家聽聽?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在聽了這些方法后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便于教師指導學生更好的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2)師:第二個問題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嗎?(老虎比袋鼠多幾只?)自己試一試。

  (學生在小組合作的解決問題后,自己試著獨立完成,可以使學生鞏固算法,也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計算路徑)

  (3)師:為了讓小天使早點參加動物們的聯歡會,剩下的問題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最快的方式把它解決掉吧。

  (4)師:啊,同學們都做對了。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小天使渡過了難關,真了不起!小天使感謝小朋友們這么熱心的幫她,所以就用魔術棒一指,獎給同學們一部有趣的動畫片。我們下課看還是現在看?好吧,那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部動畫片吧!

  (這樣既表揚了學生,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又讓學生在高興之余放松了自己。)

  三、鞏固應用

  師:聯歡會開完了,小動物們都高興的回家了。可是有六只小袋鼠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他們聽說小朋友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所以就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可以嗎?(出示練習圖)每個同學都是聰明的孩子,都能幫小袋鼠找到家。

  (學生在以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新知。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由筆算減法進一步提升到口算)

  四、課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都是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數學知識。你高興么?為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己發現——了解——試用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有興趣去解決。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嗎?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邊線。

  1.認識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4.P62/5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列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了解使用假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和列表中經歷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對于雞兔同籠問題,只有個別的學生在校外曾接觸到會用方程法列式計算。大多數孩子不知道怎么解決,更不要說多種方法解決了。由于方程是學生五年級新接觸的內容,所以大多孩子還不習慣用方程解決問題。學生不會主動想到列表。基于學生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假設的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準備在第二節課體會方程法的優越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嘗試、分析中掌握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了一件小禮物,猜猜多少錢?猜對了就送給你?

  教師:這樣漫無邊際的猜測什么時候能猜到啊?你們不想問我點什么嗎?

  生:在什么范圍?老師告訴范圍

  教師:剛才同學們每一次猜測實際都是一種假設,假設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以假設為基礎的,假設有對有錯,那錯誤的假設有沒有價值呢?每一次假設都會幫我們排除一種錯誤,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只要不斷嘗試下去就會成功。今天我們就利用假設的方法共同研究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示課件。學生一起讀出課題。板書:雞兔同籠

  2、師:你們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你知道它出自哪嗎?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著雞兔同籠的.問題,孫子算經共分三卷,(出示課件),你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記錄在哪卷了嗎?

  3、(課件出原題)讀題

  師:那就讓我們看看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記錄這一趣題的。(出示課件)

  學生讀體,并理解雉的意思,請一位同學譯成現代文。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孫子算經》的歷史,增強數學課堂的文化氣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起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師:哎呀,想想就頭疼,那么多頭擠在一起好亂啊,怎么解決呢?

  記得我們數學上一種方法,就是當問題復雜不便于研究時,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研究,待找到規律后再利用規律解決復雜問題,你們記起來了嗎?這是什么思想啊/這是化繁為簡的思想

  活動2【講授】展示情境,嘗試探究

  (一)出示情景,獲取信息

  1、教師:那老師就把數換小點,看看這類問題有什么規律。

  課件出示: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只?

  【設計意圖】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學生也容易接受,將數目較大的數換成比較小的數,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2、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信息?

  學生匯報,教師選取有用的信息,進行板書。還隱含了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雞腿和兔腿

  ①雞和兔共8只。 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

  (二)猜想驗證,教授列表法。

  1、師: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只雞和幾只兔?

  師:在猜測時,我們要抓住哪些條件?

  師:怎樣才能確定同學們猜想對不還是錯?那現在就把你們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2、學生匯報: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請一個采用逐一列表法解決的同學匯報,匯報講出理由(你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現了什么問題,怎樣進行調整的也就是調整的方法),并且說一說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因為雞和兔的只數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腿的總只數就增加2。)

  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補充說明理由和發現的規律。(貼出表格)

  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特點?請這些同學為他們的方法命名。(板書:逐一列表法)

  2)、哪個同學與他們的列表方法不同?(匯報,說出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現了什么問題,你的調整策略,在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現?當計算驗證腿數多時說明什么?應該怎樣調整?相反呢?)

  還有那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法的),補充調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發現。(貼出表格)

  種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躍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師:像這樣把所有的情況在表格中一一列舉出來,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列表法。(板書:列表法)

  (三)教授假設法

  1、假設全是雞

  師:我們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師:那籠子里是不是全是雞呢?

  生:不會

  出示課件

  師: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氣,它覺得雞兩條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兩條腿,也學雞兩條腿走路了,此時從下面看腿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生:腿會減少

  師:為什么腿會少呢?

  生:因為是把里面的兔當成雞來計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條腿的兔當成一只2條腿的雞來算,每只兔會少2條退。

  師;如果比原來總共少了8條退,你能知道有幾只兔子了嗎?

  生:4只

  師:好,現在我們把剛才假設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出示: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就少了兩條腿。)

  師: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這時籠子里一共有幾只腳呢?

  課件出示:8×2=16(條)。

  師:但實際是幾條腳呢?(16條)與實際相比,腳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課件出示:比實際少26-16=10(條)

  師:為什么會少10條腳?少了的10只腳是誰的?

  課件出示:因為把兔當了雞在算。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少兩條腿,把兔當成了雞算就會少算10條腿,所以會少10條腳,這些腳是兔子的。

  師:兔子的只數應該怎么算?

  課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師:那雞有幾只?

  課件出示:雞有8-5=3(只)

  【設計意圖】簡單地提問,能引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解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開展,不僅能減低題目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板演假設全是雞的書寫過程

  師:誰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討論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這解題過程寫出來?請同學們試試看。可以兩人一組討論完成。

  3、學生匯報,教師板演。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

  總腿數:8×2=16(條)腳

  比實際腿數少:26-16=10(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兔的只數:10÷2=5(只)

  雞的只數:8-5=3(只)

  答:籠子里兔有5只,雞有3只。

  4、師:我們到底算的對不對呢?怎么辦呢?(回顧與反思的過程)

  (課件出示:3×2+5×4=26(條)腳,5+3=8(只)。

  師: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5、師:剛才我們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的解題方法,我們叫做假設法。(板書:假設法)

  【設計意圖】通過把解題思路的整理和歸納,向學生滲透什么是假設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運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6、師:現在假設籠子里全部都是兔,你們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解題。指名板演。)

  7、板書: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兔總腿數:8×4=32(條)腳

  比實際腿數多32-26=6(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雞的只數6÷2=3(只)

  兔的只數8-3=5(只)

  答:籠子兔有5只,雞有3只。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利用假設法解題,這樣不但可以加深與鞏固對假設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同一道題用同一種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結: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

  對比列表發法和假設法,你們覺得更喜歡哪種方法呢?(得出假設法更具一般性,列表發有局限性)

  活動3【活動】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1、師:現在你有信心解決《孫子算經》里的問題嗎?用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解題?(課件出示題目)

  2、自己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幻燈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3、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題。

  師:我們的雞兔同籠問題不僅在《孫子算經》中出現,也曾遠渡重洋,傳播到了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現在流傳甚廣的龜鶴問題出示課件,它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并讓生說說思路。

  2、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題。

  師:生活中隨處可見雞兔同籠問題,看看這道題又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他們不同之處在哪?

  新星小學“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參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有幾人?

  分析,解答,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體會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拓展延伸

  我們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你們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決的嗎?

  出示課件,學生自己讀一讀,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聰明,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現在的解題方法與古人創造的“抬腿法”相比較,引導學生對祖先贊美,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熱情。

  活動4【作業】布置作業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你能嘗試著編一道嗎?

  活動5【作業】總結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既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趣題,又解決了咱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你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嗎?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師:對,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數學作業是自己編一道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出示課件)其實數學無處不在,只要同學們善于思考,大膽猜想,那么數學將會變得很美麗,你也會因思考而變得更有智慧。(出示課件)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且能夠數量、正確的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老師這里有兩個數,一個是6,另一個是3、你能夠用6與3提問并且進行回答嗎?

  學生回答:

  (1)3是6的幾分之幾?

  (2)6是3的幾倍?

  (3)3比6少幾分之幾?

  (4)6比3多幾分之幾?

  (5)6占6與3總和的幾分之幾?

  (6)3是6與3差的`幾倍?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復習分數應用題、(板書:分數應用題的復習)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4、

  學校舉辦的美術展覽中,有50幅水彩畫,80幅蠟筆畫、___________?

  1、教師提問:根據已知條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

  2、反饋:

  (1)水彩畫和蠟筆畫共多少幅?

  (2)水彩畫比筆畫少多少幅?

  (3)蠟筆畫比水彩畫多幾分之幾?

  (4)水彩畫比蠟筆畫少幾分之幾?

  (5)水彩畫是蠟筆畫的幾分之幾?

  (6)蠟筆畫是水彩畫的幾分之幾?

  (7)

  3、教師質疑、

  (1)5問和6問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單位1不同)

  (2)3問和4問的問題有什么不同?(單位1不同)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

  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應用題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系,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培養小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并形成較高的審題能力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強化訓練,幾乎貫穿我們數學教學的始終。在開始的訓練階段,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讀題目,建立表象;二讀題目,明確問題;三讀題目,找出關鍵,并作記號。其難度主要體現在“在關鍵字詞句下劃上重點標記”這一要求。教師還可以利用時常出些“陷阱題”“刺激”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審好題目的重要性,這一點還是比較容易做到。

  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并提高學生的模式識別能力

  數學是充滿模式的。現代 認知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專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過知覺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因為他具備迅速地把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檢索出來的能力。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如能正確地識別問題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斂思考問題的范圍,為正確選擇問題解決思路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目前小學生解決實際題的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情境語言缺乏常識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關系去解決問題,即找不準問題中各數量間的關系,這方面就屬于模式識別研究范圍內的問題。變式訓練是一良策,學生可以從題目的變更中了解與應用問題密切相關的術語,而且通過背景的變換,達到強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變式訓練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引導學生實現模式識別關鍵性的一個環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剖析,決不能就題論題,要教方法?教思想,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概括、領悟常見的數學思想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他們有一定歸類和上升為數學思想的能力。

  數學思想較之數學基礎知識,有更高的層次和地位.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它是一種數學意識,屬于思維的范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為解題的具體手段.只有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只有領悟了數學思想與方法,書本的、別人的知識技巧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學數學經常會出現的行程問題,學生如果掌握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四、重視解題策略的回顧和反思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歸納、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后,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活動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獲的黃金季節”)。這是數學解決問題過程的最后階段,也是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

  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并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只有通過概括才能上層次,概括的層次越高,遷移的半徑就越大),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而這一教學目的恰恰主要通過回顧解決問題的教學來實現.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的結果和解法進行細致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思想、關鍵因素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可以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 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五、適當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數學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必要補充。可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教室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創設出一個個豐富的現實的問題情境,學生依據這些材料解決問題,求知欲強,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還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能知道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感受到現實世界中有廣泛的應用。也可以通過改變條件或問題,把一道題改編成幾道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從而形成知識鏈,提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