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優秀[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 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 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 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102頁—109頁
二、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
第一課時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內容: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復習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巧妙的進行估算
教具準備:微機。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筆算加法 筆算減法筆算加減混合 估算
2、教師:筆算加減法應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十再減。
3、練習:算出下面每組數的和與差。
42、3654、29
4、教師:筆算加減混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
練習:計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師:估算兩位數加減法有什么方法?
練習:一本80頁的書,小明第一天看了32頁,第二天看了27頁,他大約看了()頁,大約還剩()頁沒有看。
二、綜合練習。
1、計算比賽:105頁第1題。
2、先估算,再筆算:105頁第4題。
第二課時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內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目標:
1、復習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觀念 ,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能估計和測量長度。
2、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判斷直角,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重點: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的畫直角
教具準備:微機、三角尺。
學具: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這兩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線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畫角和直角
2、教師: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3、練習:填出合適的單位。
教學樓高12( ) 橡皮長2( )
小明身高1( ) 課桌寬60( )
4、教師:什么是線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
練習:完成103頁第5題。
5、教師:什么叫角?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一個直角。
二、綜合練習。
1、(1)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哪幾個是直角?
。2)在圖形里加一條線段,使它增加三個直角。
2、完成106頁第7題。
3、畫直角:完成106頁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2.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3.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
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保教育.
1.出示圖片:主題圖
2.教師談話
樹林中有一些小樹,分兩排種植,少先隊員大哥哥、大姐姐們要為小數澆水,第一排有8棵樹,第二排中了6棵樹,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工需要為多少棵樹澆水嗎?
二、問題擺現,體會計算多樣.
(一)教學“8+?”
1.根據問題,同學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出示圖片:說一說1和說一說2)
。ǘ┍容^
1.計算對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收獲嗎?我們再看幾組,先計算,如果有收獲請你驗證你的想法,
如果沒有,請你繼續總結.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結.
9加幾就減1,8加幾就減2.
5.反饋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ㄒ唬┏鍪緢D片:擺一擺,算一算
。ǘ┏鍪緢D片:蝴蝶
。ㄈ┏鍪緢D片:蜻蜓
(四)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學問題(如: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課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攀雇瑢W認識圓環,掌握圓環的特征,掌握計算圓環的面積的方法。
⑵通過操作、探索、發現、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同學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過學習,提高同學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會從數學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流程:
一、說圓環。
、偶魣A環活動。
出示一個同心圓環;
讓同學用一張白紙剪出同樣的一個圓環。
、普f剪圓環的過程。
讓同學介紹剪出圓環的過程,體驗大圓中剪掉一個小圓的過程,感受圓環的大小就是大圓面積減小圓面積。
二、算圓環。
1、教學例10
出示例10和圖。
師問:從題中你獲得哪些信息?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
同學匯報和交流方法。
同學自主嘗試練習。
交流解答過程。
同學交流(同學作品放在視頻投影儀上向全班介紹):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大圓面積-小圓面積;圓環面積的計算步驟,可先算大圓面積,再算小圓面積,最后用減法算圓環面積;全班介紹,教師板書解答的全過程。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和圖形,理解題意。
同學獨立計算。
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同學半圓的面積必需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
3、教學“練一練”
考慮:
(1)求涂色局部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2)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分別需要哪些條件?
(3)第一個圖形,兩個基本圖形有什么練習?第二個圖形呢?
(4)同學獨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反饋時,注意加法求組合圖形面積和減法求組合圖形的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先說說每個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線段的長度?再讓同學獨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同學作業 ,并交流方法。
2、完成練習十九第7題。
同學根據圖形作出直觀的`判斷,并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
師追問:你是怎樣想到的?
同學通過計算檢驗所作出的判讀。
3、完成練習十九第8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指導分析。
4、完成練習十九第9題。
師問:你能估計出每種花卉分別所占圖形面積的幾分之幾嗎?指導用畫出輔導線的方法,來估計每種花卉所占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同學獨立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完成后交方法。
四、閱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說緩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練習十九第6題、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2、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笑一笑,唉,我怎么發現有的同學有幾個牙沒有了?哪兒去了?
生:我換牙了。
師:你也換牙了嗎?換了幾顆?噢,原來大家都換牙了,那么關于換牙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誰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
師:有這么多情況,大家能記住每個同學換幾顆牙嗎?(不能)
2、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換牙的情況,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老師很清楚地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呢
二、調查整理,體驗過程。
1、暢談想法
生1:可以請每個同學說一說。
生2:可以請他們分別舉手表示。
生3:可以請換1顆牙的同學站一排,請換2顆牙的同學站一排,再請換3顆牙的同學站一排
2、引出課題:像同學們所說的`數一數,并且把換牙的人數記下來,這個記下來的過程就是統計。(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3、小組合作,嘗試統計
組內分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調查自己組的換牙情況。
4、交流統計結果和記錄方法
如學生想不出,可由老師來介紹一種方法。
5、比較方法,自我優化
剛才幾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記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6、整理各組數據,把全班情況統計在黑板上。
7、分析數據,提出問題
說說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圖、表反映的數據,充分發表見解。
三、鞏固拓展,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統計自家人口。
。1)下面我們用先記錄再整理的方法來統計一下自己家有幾口人。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組中每個人家有幾口人記錄下來,再把每家人口的數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記錄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說說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