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5 10:30:3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7篇[合集]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7篇[合集]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 掌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考考你。師說數,生說數的組成。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 5+74= 74+3=

  2.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歷動動手、動動腦,試著總結出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 77-3=

  四、完成練習,鞏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

  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是學習計數、計算和ht的學習的準備性知識。比高矮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主要使學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學時采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體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最后通過各種活動、游戲。讓學生體驗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己經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初步積累了有關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驗。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看問題、觀察物體不全面,所以教學時,注意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并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別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各種比較的活動。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時進行評價,使學生飾得看問題要全面,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

  2、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探索、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體驗長短、高矮都是比出來的。都是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1、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體驗比較高矮方法的過程,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2、在比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關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學會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形狀相同但高矮不同的兩個瓶子、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導觀察教師選四名高矮差距較大的學生到講臺。讓學生觀察。

  問:看到他們四個同學。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二)交流匯報學生觀察后,先與同位說一說,再匯報。

  學生可能說衣服的顏色不同、男女性別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師都給予肯定。

  啟發引導說出學生有高有矮。

  教師板書:高矮

  【設計意圖:創設此情境是通過學生觀察引出“高矮”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內容教師選兩個高矮差不多的學生。站在講臺兩邊。讓學生判斷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后匯報(學生可能說:看不出誰高誰矮。或說甲高、乙高、一樣高)。

  (二)探究比較高矮的方法1、怎樣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組討論交流比較高矮的方法。教師參與其中。

  3、小組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出:(”兩人站在一起比;(2)兩人拉緊繩放在頭頂。看哪頭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個小橋讓他們通過;(5)靠墻作記號等。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三)強化比較的方法1、讓學生再來比一比。

  (1)教師選一男(高)一女(矮)兩生上臺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說一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學生比較后會說:、‘男生高。”教師趁機和男生站在一起。讓學生比一比:“我們倆比。誰高誰矮?’’學生會說:“老師高。”教師抓住機會問:‘。為什么你們剛才說男生高,現在又說老師高至到底這個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組討論。應怎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匯報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兩個同學來比一比。

  學生比時。讓一生站在講臺上。一生站在講臺下。教師問:

  “這樣比行嗎?為什么?’’再讓一生抬起腳后跟比。問:‘。這樣比行嗎?為什么?,’

  學生一定會說:這樣比不行。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不行。學生可能會講:不合理、站得不一樣高、應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等。

  3、出示兩個瓶子(下面不齊。并用紙遮住。只讓學生看到上半部分)。

  問:猜一猜,這兩個瓶子哪個高?哪個矮?

  大多數學生會說:上面高的那個高。這時教師再打開紙讓學生比一比。

  【設計意圖】:在創設的各種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自體驗比較高矮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從中受益。

  學會合作。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說。在說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語言。讓不生明確高矮是相對的;比較高矮時要合理。要合乎規則。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還要明白比長短、比高矮都要9體看。全部看。橄得看問題要全面。

  三、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練習用實物投影儀投影練習一第7題圖。學生獨立完成(要讓學生充分說,也可和其他動物比)),

  (二)摸高活動和搭高活動1、學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來摸(活動后學生談體會)。

  (三)游戲活動1、同學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從每個班選10名的學生參加入場式,咱們班這么多學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幫老師選出來嗎?先想一想,再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小組討論、匯報)。

  2、自由結合成小組((5—8人)按高矮排成隊。比一比。看哪組又快又好(學生自由活動后。說一說是如何排的)。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游戲。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充分體驗比較高矮的多種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暢談感受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遺憾?

  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談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談。讓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并且感受知識是無限的。增強繼續學習的欲望。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課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比長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說給同學或家長聽。

  【設計意圖】:拓展延仲,既聯系生活又鞏固知識。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本節課以師生共同活動為主。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探索。創設了多種實踐活動,實現了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親自體驗、觀察、感知高矮。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多種方法的產生。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特別是在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和游戲活動時。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匯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在活動中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比較不同單位表示的錢數的大小。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具體購物情境,體會購物的總錢數和購物的數量,積累購物的初步經驗;感受購物問題里的數量關系,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

  3、體會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廣泛應用,感受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培養獨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元、角、分簡單換算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購物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做練習十第3題

  2、做練習十第4題

  3、做練習十第5題

  4、做練習十第6題

  5、做練習十第7題

  一、回顧引入

  1、回顧舊知

  提問:這單一已經認識了人民幣的那些知識?請吧你的認識和大家說說

  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認識。

  2、引入課題

  小朋友真棒!為了鞏固和應用小朋友已經掌握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練習有關元、角、分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再現就知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說說各是多少錢。

  2、口答

  提問:1元人民幣可以換幾張1角的?可以換幾張5角的?為什么?

  (板書:1元=10角)

  如果用分幣來換,幾分可以換成1角?(板書: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個錢多?

  3、做練習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課本上。交流結果,集體訂正,指名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把1元幾角換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來是十幾角;把十幾角換算成幾元幾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幾角。

  4、做練習十第2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在課本上,在集體交流。

  讓學生說說怎樣比的。

  提問:題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回答什么問題?

  學生同桌討論夠不夠,說說自己想法。

  指出:三樣商品各買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多,就夠了;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少就不夠。

  先讓學生了解價格和解決問題的要求。

  提問:把10元錢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情境,說說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問題。

  提問: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決,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組織交流算式和得數,要求學生口答,并提問:計算牛奶的價錢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口頭列式,教室板書。

  提問:小寧買了什么?就要多少錢?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應該付多少張?

  先同桌討論,再集體交流,要求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應用練習

  1、交流小結。

  提問:這節課練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介紹你知道嗎?

  3、布置課后實踐

  四、練習小結

  練習十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食品圖片。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供原始數據

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畫外音):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叫聰聰的猴子。

  (小猴聰聰):大家好,我叫聰聰。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請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來為我慶賀,你想認識它們嗎?瞧,這就是我的朋友們。

  [新課引入新穎,生動、有趣的動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了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習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營造了很好的氣氛,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1.提問。

  a.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

  b.不知道,沒數清,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

  2.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三種動物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匯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a.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b.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

  c.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慢動作的。)

  6.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真聰明!板書課題:統計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簡便?為什么?

  [發揮現代多媒體作用,設計了“小猴子過生日”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實,能力得到發展。精心創設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教學情境,通過創設情境,積極地引導學生親自經歷收集、整理數據方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教師還十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選擇。]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7、4、6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只?請看!

  3.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4.提問:這個同學統計的對嗎?你們統計對了嗎?

  5.你能不能把這些數量填到表中?

  6.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計表。

  7.展示學生填的統計表,集體訂正。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三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b.他涂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涂的又對又漂亮!你們涂對了嗎?

  4.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么?

  [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并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問題“看著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鼓勵了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了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

  五,練習應用

 1.聰聰明天要過生日了,現在它在干什么?我們去看看。

  2.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這么多好朋友來我家,我要買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們。

  這么多好吃的,我該買些什么招待它們呢?小朋友,你能幫我選一選嗎?

  3.大家愿意嗎?

  4.打開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聽清要求:根據聰聰家來的客人和食品的種類以及數量,先小組討論一下要選哪幾種食品,把食品的圖片貼在這個表的上面(出示統計表),下面寫出所選食品的數量,然后每位同學再根據所選食品的數量,在下圖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出示統計圖)。

  6.展示、評價。

  a.××,給大家說一說,你選了哪幾樣?為什么這樣選?

  b.還有誰愿給大家說一說?

  c.這么多同學想說,這樣吧,說給同位聽一聽。

  7.看著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8.同學們幫助了聰聰,聰聰可高興了。

  9.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歡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見!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幫助聰聰選食品”這個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經歷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

  六,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統計的方法。比如,剛入學時,老師要統計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安排好座位;學校要統計出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訂做校服,這些都是運用了統計知識。

  七,實踐活動

  課下就請你做個小小統計員。咱們學校有這么多樹,你能統計一下有幾種,各有幾棵嗎?

  現在我們就拿好筆和要填的表到校園里去看一看,統計一下。

  八,教學設想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新編實驗教材從一年級下冊就較系統的編寫了有關統計的知識,并作為一個單元出現,體現了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滲透初步的統計思想、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作用、掌握初步的統計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全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動方式資源,我從兒童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合理補充了新的信息資源并改進了信息資源的呈現形式,具體做法如下: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發揮現代多媒體作用,設計了“小猴子過生日”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實,能力得到發展。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為使學生能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獲得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體驗。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a.看完第一段動畫片后,教師問:“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這時可能由于學生被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所吸引,沒有注意去數各種動物的只數,學生回答不上來。

  b.教師放第二遍動畫,要求學生數仔細。看完后,教師問:“它們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由于動畫中有三種動物,又是動態的,學生還是數不出來。這時,教師再適時的提出了第3個問題:“光靠數還不行,要用筆記一記,怎樣記才能又簡便又快地記出小動物的只數呢?”一下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教師可不作評價,目的是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c.放第三遍動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小動物的只數。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很快記下小動物的只數。教師通過集體訂正: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同學記錄的方式;統計出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填統計表;涂統計圖。這樣真正讓學生親自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d.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和能力。

  3.體驗“生活數學”,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我們設計了“小猴過生日”的學習情境,用一個故事,貫穿整節課,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緊聯系起來。練習應用時,設計了讓同學幫聰聰選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讓學生從熟悉的事情出發進行統計活動,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從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設計了一個課外小調查:我們學校有許多樹,有幾種?各有幾棵?你們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嗎?目的是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即鞏固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九,專家評析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教學時,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多媒體教學作用,創設了“小猴過生日”的學習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讓學生經歷了簡單的數據統計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教學中,教師把“統計”作為一種讓學生獲得體驗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感到統計有必要,并注重了統計意識的培養。學生在本節課的整個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投入,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體現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學習方式。教學中還時時處處突出統計知識的應用性,重視學習材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提取,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和價值,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其數學應用意識,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結合實際問題,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借助面積模型,經歷探索簡單小數乘整數算法的過程。

  2。能正確進行簡單小數乘整數的口算,并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了小數意義和整數乘法的基礎上,探索簡單的一位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與算理。

  2。過多樣化算法,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流程:

  一、學情調查

  1。讀出下面小數,結合情境說說它們的含義。

  0。2元 0。3元 0。6元 0。4元 0。05元

  2。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58元=( )元( )角( )分

  4。06元=( )元( )分

  2。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質疑探究

  1。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課本33頁情境圖,誰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

  (1)課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師引領提問題。

  生1提出問題: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師:同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為:( )

  生3:乘法算式為:( )

  師:在這里,0。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師:你能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嗎?動腦試一試。

  [嘗試計算,四人小組交流算法,算法匯報。]

  生4: 一個橡皮擦0。2元,四個橡皮擦就是0。2+0。2+0。2+0。2=( )元。

  生5: 0。2元就是2角,4個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 )元。

  生6: 我們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個橡皮擦的價錢,買4個就涂色4個0。2元,合起來是0。8元。

  生7: 4個0。2就是( )個0。1;8個0。1就是0。8。

  師:仔細看笑笑與你的做法一樣嗎?

  生8:一樣。我認為( )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4個0。3=( )

  生9:淘氣總結得也很容易懂。

  2。 師:買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勵學生將前面學習的方法加以運用,獨立、主動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并經歷交流各自計算方法的過程。)再嘗試提出不同問題,并列式計算。

  生10:化成角簡單。0。4元=( )角 3個0。4元=( )角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3個0。4=( )

  生:同組交流。

  0。4是( )個0。1,3個0。4是( )個0。1

  三、達標檢測。(多媒體依次出現,便于匯報反饋)

  1。教材第34頁練一練13題。

  2。教材第34頁練一練第4題。

  探討:0。011000=( )

  3。

  0。6+0。6+0。6+0。6+0。6=( ) ( )

  0。3 4可以看成是( )個0。3連續相加。

  0。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9元,買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

  ☆ 我們周村小學大門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樹,每1。2米栽一棵,那么從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2.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數據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統計表。

  3.會對統計表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這些統計表所說明的問題。

  4.滲透統計思想,結合統計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礎上,會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難點: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系,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計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老師出示六年級師生為災區兒童捐款的數據。

  問:

  (1)你們看看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

  數據: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說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嗎?如果列成表,這個問題就可以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了。(板書:簡明生動)

  (3)你們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制表知識把六年級為災區人民捐款情況簡明生動地表達清楚呢?

  (學生分小組制表。)

  (4)匯報各小組制表情況。(運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繪制的統計表投影出來。)

  投影出示:

  討論:

  (1)從表中你還知道什么?(發散學生的思維,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

  (2)請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級的百分比大,還需將表怎么修改?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制表問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東風機床廠1993年第四季度的產量統計表。想一想怎樣算出表中空缺的數據。

  (1)把你的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內,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車間生產臺數分別占總產量的百分之幾,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組討論,四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幅統計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