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根據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敘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有哪些優點?
優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并說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么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說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說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說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注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厘米,寬是4.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四、課后作業
(一)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二)先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厘米,寬1.8厘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動
找規律
活動目的
1.能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題目
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
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
活動過程
1.學生分小組討論.
2.匯報思考過程和答案.
3.仿照題目類型,每個小組自編一組練習,相互交換解答.
參考答案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10a+b).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100a+10b+c).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每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較為復雜的綜合性題目。
教學重點: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教學難點: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第7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
2、提出問題:他們交的錢數夠嗎?
3、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完成。
4、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三、第8題
1、出示圖片,創設情境
2、提出問題:怎樣租車劃算?
3、學生討論:應該怎樣做?
4、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先作成表格樣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車多少小車?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說說需要多少大車,多少小車,再比較那種方案劃算。
四、小結: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 還需要在什么地方改進?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先認真觀察圖片及表格,從中獲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義。
認真思考找出解題方法,并獨立完成。
與同伴進行交流。
學生先看圖,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獨立思考后與同伴交流怎樣計算
先算出需要幾輛大車幾輛小車,然后再比較哪一種劃算。
學生互相說一說,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么辦法,說說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厘米還有個名稱是什么?
對!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說,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么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說想法,在尺子上數一數。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厘米和米的關系。現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長度、與厘米的關系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么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現什么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里討論一下)
7、到現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鉛筆在多長》教學反思
一、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鉛筆有多長》一課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認識分米、毫米,體驗并建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它們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在體驗長度單位的意義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極其精彩。分米可以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在體驗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時,學生討論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個1毫米。
這樣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深化相關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好的掌握數學有效的學習途徑,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悅。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
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性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因而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一個極富個性的過程。
在《鉛筆有多長》教學時,認識1分米后,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嗎?學生有的說從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還有的學生發現不一定是整十數的,還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還有學生總結出起點到終點的個位都是相同的`,這樣剛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師再進行一個定論:也就是說,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體驗1毫米的長,伸出你的手,比劃1毫米的感覺,學生說太小了,比螞蟻還小呢,螞蟻都有幾毫米呢 ,這些感覺就說明了學生在腦中已經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度,還有當不是整厘米時,認識毫米就知道多幾小格就是幾毫米了,教師理解了,適時進行點撥: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測量更精確,對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隨時會閃現與眾不同的想法,耐心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從中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節課的不足
《鉛筆有多長》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并能進行估計、測量。除了讓學生說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加深他們的感受。本節課就在這方面忽視了,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操作訓練,以致學生建立的觀念不夠扎實,兩個單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學以致用。
四、困惑
本節課沒有能夠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最主要因為讓學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于是練習的時間就無法達到充分。那么,如何處理好探索交流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系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22、2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能夠說出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說出一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體會到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義有所不同。
評價方案設計:
1、目標1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想一想,連一連”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
2、目標2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3×6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和區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邊敘述美麗的童話故事邊出示主題圖:秋天到了,勤勞的小動物們都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慶祝共同的豐收,它們喜氣洋洋地歡聚在一起。(板書:動物聚會)
二、問題探究
1、教師啟發:你能提出什么乘法問題?
要求
A、獨立觀察主題圖,思考問題;
B、小組內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解釋算式的意義。
2、小組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3×3=9(只)
表示: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3根樹枝上有3個3只。
要求
A、求加數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確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義:2表示每架飛機上有2個人,4表示有四架飛機;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數、乘數和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調換位置,積不變。
活動(一):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二):劃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質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嗎?為什么?(加數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調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張椅子,每張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張椅子坐2人]
三、鞏固應用
完成“試一試”中的第1、2題。
要求
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匯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結題:知道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簡;學會了乘法算式的讀寫法。認識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簡潔地表達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6的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總結出6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呈現情境。
談話:今天我們要到兒童樂園里去玩一玩。(課件呈現兒童樂園的場景并定格在木馬轉盤上)
2.提出問題。
(1)木馬轉盤一次可以坐幾個人?
(2)哪6位同學愿意在一起騎木馬?讓學生自由結合,組建6人小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幾個6人,共是多少人?讓2個小組的學生走到教室前面來,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幾個6人,是多少人?再讓6人到前面來。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來,設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經歷過程,自主探索
1.自己嘗試。
2.出示表格: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自己嘗試計算、填表。
3.交流探討。
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班內匯報:各組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結合學生的匯報,組織探討:
(1)表格中填出的.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板書:1個6相加、2個6相加6個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積是多少?怎樣知道的?讓每個學生都寫出6個乘法算式,寫好后相互檢查。
4.編口訣。
(1)你能編出6的乘法口訣嗎?
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2)整理口訣。
這些口訣,你們能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寫出來嗎?寫好后小組內相互檢查。
(3)記口訣。
把口訣讀一讀。說說哪幾句容易記住,哪幾句難記?相互介紹自己記口訣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記口訣。
師生對口令記口訣。
5.用口訣。
口算:62 65 63 61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學生各自做題,把得數填在書上,共同較對。
2、做想想做做第二題
3、做想想做做第四題
A 6個2相加是多少?
B兩個乘數都是6積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題,讓學生去觀察圖再進行討論并集體討論。
5、課堂作業,做想一想第三題。
四、總結評價。
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6的乘法口訣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業設計:
1、 62= 36= 64= 65=
46= 66= 56= 63=
2、根據口訣,寫出兩道乘法算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7~48頁整理與練習回顧與整理和練習與應用第1~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認識因數和倍數,能找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進一步認識質數和合數;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偶數和奇數;加深理解質因數,能正確分解質因數。
2.使學生能整理因數和倍數的知識內容,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能應用相關概念進行分析、判斷、推理,進一步掌握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思維的初步經驗,提高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加深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回顧、整理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樂于思考的品質和與同伴互相交流、傾聽等合作意識和能力;感受數學方面的知識積累和進步,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整理、應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
教學難點:
應用概念正確判斷、推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準備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最近的數學課,我們學習了哪方面的內容?回憶一下,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揭題:我們已經學完了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內容,今天開始主要整理與練習這一單元內容。(板書課題)通過整理與練習,我們要進一多認識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征,能熟練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方法;能判斷偶數和奇數、質數和合數,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正確分解質因數,提高對數的特征的認識,加深對數的認識。
二、回顧與整理
1.回顧討論。 出示討論題
(1)你是怎樣理解因數和倍數的?舉例說明你的認識。
(2)2、5、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我們是怎樣發現的?
(3)自然數可以怎樣分類,各能分成哪幾類?舉例說說什么是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
(4)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結合討論適當記錄自己的認識或例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