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24 15:21:11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首先帶動課堂氣氛

  2、教會學生什么是面積。

  3、學習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4、能夠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動手操作展開圓柱的側面積

  三、教學難點:

  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并能夠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系,并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展開圖、紙質圓柱形茶葉罐、長方形紙、剪刀、圓柱體紙盒。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牛奶盒,紙箱,可比克。

  提問(1)這些東西我們很熟悉吧!誰來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呢?(指名說)

  (2)制作這些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材料?(指名說)

  師:誰能說說上一節課你學過圓柱體的哪些知識?

  生:........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動手摸一摸

  生:動手摸圓柱體

  師:誰能說一說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師:你所摸到的圓柱體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積,我們這節課就要學習如何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大小。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圓柱的側面積是一個曲面,那么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我們熟悉的平面呢?(找學生回答問題)提問:請大家猜一猜,如果我們將圓柱體的側面(也就是這個包裝紙)展開,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研究圓柱側面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學生要說清楚展開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圖形)(展開的形狀可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

  1、獨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紙質小圓柱,長方形紙,剪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剛才的猜想。

  2.操作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2)觀察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獨立操作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3.小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4、小組匯報。(選出一個學生已經展開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

  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上的那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2∏r×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因為剛才學生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剪開的,所以可能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此時可以讓已經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學生介紹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柱紙盒用此法展開)

  (四)、練習

  求圓柱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1。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徑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圓柱表面積

  1、現在請大家試著求出這個圓柱體茶葉罐用料多少。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指名說)

  2、動畫:圓柱體表面展開過程

  3、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得出結論: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4.一個圓柱形茶葉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徑是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反饋)

  (六),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比較有蓋,無蓋,一個蓋的圓柱物體的表面積計算的異同?多媒體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問:這些圓柱形物體在計算表面積時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2、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點感受:沒有蓋,至少這兩個詞語。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3.一個圓柱形水池,直徑是20米,深2米,在池內的側面和池底抹一層水泥,水泥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制作出一個筆筒,下節課帶來送給自己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單元教學內容

  包括:口算減法、筆算減法、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單元前繼點和后續點

  前繼點:百以內的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加減一步計算應用題

  后續點:進一步學習數減法和兩步計算應用題

  三、單元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和筆算退位減法

  難點:連續退位減法

  四、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口算減法

  先編排好了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通過旁注說明口算方法,并推廣到整百整千減整百整千數。

  2、筆算減法,萬以內的減法,基本包括了整數減法中的'各種情況,如連續退位、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減法,另外,介紹了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

  3、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本單元的內容是數量關系比較明顯的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借助實物圖示和線段圖,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千數。

  3、使學生了解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差和減數相加等于被減數的方法和驗算減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六、單元教學進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及驗算方法。

  2、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難點:

  較快地進行試商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展標

  二、組織練習

 。ㄒ唬┗揪毩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幾?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樣想的?

  (二)強化練習

  1、計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學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

 。3)集體評議,校正。

  2、分組練習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問:若兩位數除三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若三位數除四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ㄈ┚C合練習

  1、判斷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課

  1、今天我們練習了什么知識?

  2、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笔箤W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指名說說題意。提問:根據這幅圖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你會列式嗎?

  生答老師板書: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24+6=

  藍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6+9=

  兩個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張?24+9=

  三個人一共有多少張?24+6+9=

  這4道算式題你會算哪一道?你是怎樣算的?

 。ò鍟6+9=15)

  2.計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上棒的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的情況。

  (3)學生匯報擺小棒的過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24+6=30。

  (4)誰能說一說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師板書:24+6=30

  204

  同桌同學互相說說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說說。

  3.計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請小朋友擺擺小棒來想一想。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想法。

  (2)學生匯報說說你是想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ㄒ唬ǘㄈ

  24+9=3324+9=3324+9=33

 。ㄈ┻x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你是怎樣算24+9的?(同桌互說)

 。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8+42=5+39=

  2.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書上填空。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體交流,對于25+8這道題學生會不同的圈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通過圈把25+8轉化成幾加幾?

  2.想想做做2。

  1)先計算,再交流比較,看看每一組的'后三道題與第一題有什么聯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題圖,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ㄒ阎獔D書館借出48本書,還剩8本,求圖書館原有圖書多少本?)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能計算的?最后作集體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題圖,仔細看圖并提問:說說圖中各種物品的價錢?三名小朋友各買了什么?題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學生分別列式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樣計算的?

  3)最后指導學生用三句話回答三個問題。

  全課。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該怎樣計算?

  三.作業布置。

  1.《練習與測試》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2.想想24+6+9怎樣算?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填一填,算一算。

  45+7=□36+4=□

  二.連一連。

  45+6

  18+5

  78+7

  39+9

  23

  85

  48

  51

  29+6

  73+8

  85+6

  37+5

  42

  35

  81

  91

  四.看誰都算得對。

  35+8=15+21=71+20=85+5=

  27+6=32+8=31+14=36+7=

  34+9=39+5=78+8=39+8=

  教學后記:效果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布貼人像》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布貼畫簡潔、概括、粗獷的形式美感。

  2.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布貼人像的工藝技法知識。

  3.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布料人像的裁剪、粘貼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布貼畫的工藝技法知識,并感受簡潔、概括、粗獷的形式美感。

  教學難點:

  布貼人像的制作。

  作業要求:

  有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布料,粘貼一幅同學、老師或家長的像。

  課業類別:

  工藝設計制作課。

  學生學習用具準備:

  圖畫紙、彩色布(要顏色不同、質地不同的布料)及人像圖片、膠水。

  教師教具準備:

  范畫、步驟圖、彩色布、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組織教學

  1.鼓勵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踴躍回答問題。

  2.檢查學生帶圖畫紙、布料、人像圖片的情況。

  二、復習舊知識

  設問:什么是布貼畫?

  :運用布料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進行組織、粘貼,以表現形象的方法。

  三、上次作業

 。ǔ鍪6幅優秀的、有代表性的作業講評)

  優點:裁剪、粘貼技巧有提高,注意了巧用布料。

  不足:畫面的組織、疏密、遮擋處理不好。

  四、講授新課:

  (出示范畫。書16頁上三幅學生作品教師課前制成大幅范畫)

  1.分析范畫內容。(意圖:使學生學會分析作品,并引發美感,提高興趣。)

  設問(1)三幅范畫表現了什么內容?

  :作品表現的是人像。有男、有女,有短發、梳辮子的,還有戴頭巾和戴眼鏡的。還表現了不同的相貌特征,有的人臉形是橢圓的,扁圓的。眼睛有大有小,鼻子有窄有寬,嘴也有大有小。還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

  設問(2)三幅范畫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表現的?

 。菏怯貌假N的方法表現人像的。

  2.出示課題:布貼人像(板書)。

  3.向學生講清本課及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本課將在前面布貼《一籃水果》、《瓶花》作業的基礎上學習用布貼制作人像的方法。本課時進行設計,并根據畫面需要確定所需的`布料。本課學習用布貼為同學、家長或老師制作一幅肖像。

  4.分析范畫的表現形式特點:

  設問(1)選擇布料應注意什么?

  :比如對顏色的選擇,根據表現的人的膚色、頭發顏色、衣服的色彩及圖案來確定布料的顏色,并且可以進行夸張。在選擇布料質地時,根據人體各部位的特點進行質地選擇。比如頭發、眼睛適合選用較厚而帶毛茸茸感覺的布料,去表現頭發、眼睛的厚重感。皮膚則應選擇薄料去表現皮膚的細嫩、光滑。甚至巧用布料質地與顏色。(出示范圖:書上下面一幅作品。)這幅作品用了一塊小白花的花布做衣服,給人感覺穿了一件藍底印花的衣服,又用了一塊花布做蝴蝶結,與紅頭發的顏色形成對比,花布與一種色的布又是一個對比,使要表現的各部位又清楚、又有變化地表現了出來。

  5.分析作業步驟:

 。1)構思:確定表現的對象(舉起教師已準備好的人像圖片)是同學、老師還是家長。通過認真觀察人像圖片,找出人物最明顯的形象特征。

 。2)畫草圖:用較大的作業紙8開或16開都可以。

  按以下步驟草圖:(示范)定頭的位置,畫頭的基本形,畫出脖子的位置,畫領口及衣服上半部,刻畫頭發及五官的特點。她是一名活潑可愛、關心同學、幫助別人、尊敬老師、家長的優秀少先隊員。

 。3)根據表現的人物的膚色、頭發顏色、衣服的顏色和樣式確定選擇不同顏色、質地的布料。

  五、課堂練習:

  構思、畫草圖、選擇和確定布料。

  六、課堂:

  選擇設計人物形象特點突出的作業講評。布置下次課準備的學習用具:草圖、選擇好的不同顏色、質地的布料、剪刀、膠水。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檢查草圖、布料、剪刀、膠水的準備情況。

  二、復習舊知識:

  設問:布貼畫怎樣來選擇布料?

  :要根據表現對象的各部分結構特點來決定。如人的皮膚適合用薄一點的布料,毛發則需要厚而有毛茸茸感覺的布料。

  三、講授新課:(板書課題)

  1.分析布貼人物畫的結構層次。

  用布粘貼人像時,一般是頭發、五官粘在臉的上層,脖子在臉的下層,衣服領口壓在脖子上層,紅領巾在衣服上層,領子下層。

  2.向學生講清本課的任務。

  3.分析作業步驟并示范

 。1)按粘貼的順序進行裁剪。

  A.用已選定的適合表現人物膚色的薄布料,按草圖的位置、大小、臉的基本形狀剪下來,放在一邊。

  B.用已選定的帶毛茸茸感覺的布料,按照頭發的樣式剪下來。用適合表現衣服的布料,剪出上衣的上半部分形狀。放在一邊。

  C.用已選定的花布剪出蝴蝶結,用較厚,毛茸茸感覺的布料剪出眼睛,選出比膚色略深的布料剪出鼻子的形狀。用紅布剪出上下嘴唇、紅領巾放在一邊。

 。2)將剪好的的布料,按粘貼的順序放在草圖上,檢查裁剪是否合適,可以進行修改。

 。3)按層次、順序粘貼。

  A.將“臉”的背面涂上膠水,粘貼在恰當位置上用手撫平貼好。

  B.將“頭發”的背面涂上膠水,粘貼在臉的上層位置。將“上衣”的背面涂上膠水,粘在頭下部衣服的位置上,高領還可壓住臉的一部分。

  C.將“蝴蝶結”粘貼在頭發一側上層,使其壓在頭發上面。將“眼睛”粘貼在恰當位置上。將“鼻子”,上、下嘴唇粘貼在恰當位置上。將“紅領巾”粘貼在領口位置上。

  (4)一幅完整的人像制作完成了。

  四、課堂練習:

  剪貼臉、頭發、上衣、剪貼五官、蝴蝶結、紅領巾。

  (教師巡回指導)。

  五、課堂:

  (1)選擇人像特點突出、巧用布料、有層次的作業講評。

 。2)也可把全班作業排列在一起,搞一次小型觀摩會形式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小華4天讀完60頁書,平均每天讀幾頁?

  2.一個上下同樣粗的杯子里裝有16厘米深的水,把這些水平均倒在4個同樣粗細的杯子里,每個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剛的體重和是160斤,平均體重多少斤?

  師:上述1、2兩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實際每一份都一樣多,而第3題是把兩個數的和平均分成兩份,每份不一定是實際數.所以,求幾個數的平均數與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是有區別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過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也就是平均分的問題.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數問題.(板書課題:求平均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組織討論:你怎樣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一步明確:所謂平均高度,并不是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而是在總水量不變的情況下,水面高度同樣的高度值.

 。4)學生操作.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積木,用每塊積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積木按例題的高度要求疊放四堆來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動腦動手操作一下,使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學生匯報操作結果,一般出現兩種方法.

  第一種:數出共有多少個積木,或把積木全部疊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種:直接移多補少.從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從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這說明原來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師:通過同學們的操作,我們得到了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操作時,我們使水杯的水面實際高度發生了變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來4杯水水面高度卻發生了變化.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數的情況是不允許改變原值的.例如:高個身高180厘米,矮個身高140厘米,兩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是把高個的身體削下一部分來,接在矮個身體上,使兩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見,通過直接操作的方法來求平均數,在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不通過操作,直接通過計算,能不能求出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樣計算方便呢?

 。7)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結:通過上題的計算,進一步明確:應先相加求出高度總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數,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與復習題,兩題的結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明確:復習題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結果,即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數,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個杯中水面的實際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們的實際高度并不要求發生變化.

  (9)反饋練習.

  小強投擲三次壘球,每次的'成績分別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績.

  3.教學例3.

 。1)出示例3:四年級一班第一小組有6個同學,第二組有7個同學,下面是兩組同學身高的統計表(單位:厘米)

  (2)讀題,組織學生討論:兩組人數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盡相同,想要直接比較出哪一組的身高較高,怎么做比較好呢?

 。3)根據討論結果,明確先求出每組的平均身高,再進行比較.

 。4)列式計算.

  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饋練習.

  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這個小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通過小結,進一步區分平均分與平均數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布置作業.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個人的身高,記錄下來,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