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套新課標五年級下冊《確定位置》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一年級(上冊)教材用一個“第幾”描述物體在直線上的位置,如從右往左第5個是小明。二年級(上冊)教材用兩個“第幾”表示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紅坐在第6排第4個。通過這些描述,加強了方向感,獲得了自然數能表示次序的體驗。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本單元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使原來憑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從而發展數學考慮,培養空間觀念。兩道例題把教學內容分成兩段編排。
第15頁例1和“練一練”,用數對確定教室里的座位。包括“列”“行”的含義,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一般規則,以和用數對表示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
第16頁例2和“練一練”,用數對確定平面圖(方格紙)上點的位置。
練習三配合兩道例題的教學,解決學校、家庭、街區里的一些實際問題。編寫的兩篇“你知道嗎”分別介紹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在計算機上制作表格的方法,拓展同學的知識面,讓同學體驗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1、實際的情境中教學規范地確定位置的方法。
例1出現一幅教室里座位的圖畫,讓同學說說畫面里的小軍坐在哪里。他們憑自身的感受和經驗,在交流中出現了不同的表述,如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甚至會出現有爭議的描述。由此發生一起的需要:
怎樣正確、簡明地說出位置?為教學新知識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接著教學“列”“行”的知識,因為數對是按列與行確定位置的。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都是規定。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都是人們的約定。正是這些規定與約定,人們在確定位置時才有一致的考慮和結論,才干防止爭議和混亂。因此,教學列、行的知識絕不能含糊。還要通過適當的練習,協助同學鞏固對列、行的認識。并用先說列數、再說行數的方法表示出小軍的位置。
然后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數對表示為(4,3)”這句話標明了三點:
一是“數對”指兩個數,即列數與行數。二是在數對中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它和直角坐標系中確定點的位置,先寫出x軸上的數量,再寫出y軸上的數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會和中學里的數學知識發生矛盾。三是用數對確定位置有規定的書寫格式,要用括號把列數與行數括起來,并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練一練”在例題的情境中進行。以數對知識為重點,設計了“列、行位置→數對表示→列、行位置”的線索,把例1教學的各個知識組成系統的結構。第1題先在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鞏固列與行的知識;再用數對表示第2列第4行,進一步明確在數對中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鞏固數對的知識。第2題通過在圖中尋找(6,5)的位置,具體解釋這個數對的含義,加強對數對的理解,體會它能清楚、簡要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例1的情境圖中,每個同學的座位都可以用數對表示,確定各個人位置的數對都不相同。圖中有6列、5行,任何一個列數不超越6、行數不超越5的數對都有一個同學的座位相對應。可以利用情境圖的這些內涵,組織同學充沛地“練一練”。
練習三第1~3題配合例1的教學,鞏固列、行的知識,以和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第2題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種情況,隱含了許多可以比較的內容,讓同學在這些比較中,深入地體會數對。第3題花色地磚的規律是開放的,如這些地磚的位置都在奇數列,第2到第6行之間;這些地磚的排列是對稱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對稱軸;這些地磚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案,中心在(7,4)……讓同學暢談自身的發現,能讓同學的形象思維充沛展開。
2、應用數對,在方格圖上確定點的位置。
例2在公園平面圖上,用數對表示景點或建筑物的位置。在出現形式上有三個特點:
一是公園的各個景點和建筑物都畫成一個點,“點”只反映景點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景點、建筑的那些點分散在方格紙上,而且每個點都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表示列,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10;橫線表示行,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這些特點,把用數對表示公園景點、建筑物位置的實際問題籠統成用數對表示平面上的點的位置的數學問題。
這道例題的教學戰略是引導同學促進知識與經驗的遷移,把例1中學習的列、行的概念,使用數對的方法應用到例2中來。教學分兩步進行,先告訴同學“書報亭的位置是(2,3)”,引發對已有知識的回憶。讓他們根據數對(2,3)的含義,觀察書報亭在方格圖上的實際位置,體會用這個數對表示書報亭的位置是合理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同學獨立領會了方格紙上列與行的設定,感受到方格紙上豎線與橫線的任何一個交點都能用數對確定其位置。然后是用數對分別表示兒童樂園、水池等其他景點和建筑的位置,達到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內化成能力的目的。教材在平面圖上精心布置兒童樂園與書報亭的位置,在確定它們位置的數對里,前一個數相同,都是2;后一個數不同,分別是3和6。這是因為兩個景點在平面圖的同一列、不同行上。類似的布置還有兒童樂園與草坪的位置、盆景園與飯店的位置、飯店與水池的位置等。教學時用活、用足這些布置,和時引起同學注意并組織考慮、討論,能更好地理解數對,進一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練一練”緊扣新知識的應用,主要練習用數對確定方格紙上點的位置和根據數對在方格紙上尋找相應的點兩方面的技能。在設計的時候,注意結合同學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知識。如第1題確定位置的三個點是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順次連結D、E、F、G、D這幾個點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設計這些新穎的習題,既能引起同學的興趣,又感受了圖形特征,提高了準確識別圖形的能力。
練習三第4~8題配合例2的教學,在練習數對的知識時,還設計了一些可以深入體會的問題。第4題里把(3,2)和(2,3)兩個貌似相同的數對放在一起比較,體會數對的列數、行數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第5題出現的數對(x,5)和(5,y)里,分別用字母表示列數與行數。讓同學體會由于字母表示的數不確定,所以這樣的數對不能確定某個班級在禮堂里的位置。第7題在方格紙上把三角形平移,并寫出表示平移前后圖形頂點位置的數對。從中體會圖形水平平移,改變了頂點所在的列,沒有變化頂點所在的行。第8題聯系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理解國際象棋在棋盤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規則。這些問題有助于同學體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研究,并作出解釋。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設計
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備課時間:2月 25日
周節:1周 1 節
授課時間:3月1 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并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匯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
(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么區分它們呢?(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志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彩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乘加、乘減,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應該用不同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會計算乘加、乘減,會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背誦(15的乘法口訣)
2、開火車。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改寫---------------------------
5+5+5改寫---------------------------
2+2+2+2+2+2 改寫---------------------------
4+4+4+4+4 改寫---------------------------(為什么這個加法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這樣的式子呢,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出示例5,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從圖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師:同學們能看出這么多的信息,你們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題目要我們求什么問題?(一共坐了多少人?)
師:那該怎樣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結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同學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寫在你的算術本上。
(老師巡堂去看學生做的.情況)
2、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結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3、全班討論交流。
師:一個問題可以列出這么多種算式,那這些算式列出有沒有理由呢?我們現在一起來討論。
(讓列②式的同學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3x3是怎么來的?2呢?
師:這樣說,大家同意這個算式的列法嗎?同意的話,說明這個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聲表揚!
(像3x3+2這個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這樣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讓列③式的同學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3x4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減1呢?
師:這樣說,大家同意這個算式的列法嗎?同意的話,說明這個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樣掌聲表揚!
(像4x3-1這個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減法,這樣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乘減算式。)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師: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嗎?同學們真棒,像②、③這樣的式子,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你們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它們寫出來,你們真的很棒!。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減這樣的算式,同學們覺得應該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對同桌說一說算理。
(四)闖關游戲。
師:乘加、乘減算式比連加算式來得簡便,只要你看懂了圖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確的算式了。現在老師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樣了,進入我們闖關游戲的第一關。
1、P58做一做、1(為什么這樣列算式)
2、口算題(體現乘加、乘減算法)
3、P58的15題。
4、我會想
小華有4本故事書,小麗、小剛和小華的同樣多;小強有5本故事書。他們一共有多少本故事書?
第一種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種方法:34 + 5 =17(本)
(五)課堂總結。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乘加乘減時,應注意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①3+3+3+2=11(個)(連加)
②3x3+2=11(個)(乘加)
③3x4-1=11(個)(乘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長度、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等。能正確使用學過的計量單位解決實際問題。
2、熟練掌握有關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
教學重點:
1、學生小組整理計量單位和進率。
2、熟練進行名數的改寫。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計量單位的具體表象。
復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篇由“小馬虎”同學寫的數學日記。(請一名同學讀日記)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從睡夢中醒來已經7:30了,我立刻從床上爬起來,馬上穿衣、洗臉、刷牙,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20小時。該吃飯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飲而盡,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個煎雞蛋。吃過早餐,我便沖出家門,步行500千米到達學校!進校門的時候鈴聲剛剛響起!
師:你們笑什么?
生:他用的單位不恰當。
師:同學們觀察還真是仔細,我們學習就應該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其實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接觸到各種量,并且進行各種量的計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小學里面學習的一些常見的量和它們的計量單位。(板書課題:量的計量)
師:那請同學們找找這則日記中有哪些常見的量呢?(時間、長度、質量、體積)
二、分類整理。
師:我們還學過哪些量?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我們所學過的量和計量單位進行分類整理。
過程要求:
1、由小組同學共同分類整理。
2、教師引導學生列表整理,并巡視課堂進行個別指導。
三、匯報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充當小老師,講解計量單位的進率和意義。并適當板書,老師作點撥處理,強調各單位間的.進率和意義,并鼓勵學生對發言同學提出建議或者意見。(每個小組匯報一種量)
1、長度。
(1)什么是長度?長度:兩點之間的距離。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1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4)它們之間的進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積。
(1)什么是面積。面積:物體表面(圖形)的大小。
(2)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們的教室面積大約是多少?用什么單位最合適?
(4)它們之間的進率。(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體積/容積。
(1)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
(2)體積計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進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質量。
(1)常見單位:克(g)千克(kg)噸(t)
(2)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時間單位。
(1)常見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2)進率:1世紀=100年1年=12個月1年=365天(閏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閏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數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1900年雖能被4整除,但不是閏年。)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補充時和小時的概念區分。時是時間點,小時是時間段。)
教師補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修改一下“小馬虎”同學的日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
教學目標:
1、在用回形針進行擺拼的活動中,增強對平面圖的感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2、在拼擺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數一數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載頻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體驗平面圖形的奧妙,感受數學美。并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數學奧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結合。
教學難點: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彩色回形針拼成的圖案、平面圖形構成的`圖案。
學生準備:
彩色回形針、膠水、卡紙
教學過程:
一、欣賞有回形針拼成的圖案。
拿出一顆回形針:同學們認識它嗎?
出示圖片:
瞧,這就是用回形針拼成的圖案,漂亮嗎?
學生欣賞,說一說,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圖形?
你想不想親手做一幅美麗的圖案?
二、活動:拼圖案
1、可以自己獨立拼,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拼一幅圖,一邊拼一邊觀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
2、學生活動
3、展示制作結果:
①你們拼的是什么?
②每個圖案中都有哪些圖形?
③估一估,數一數,每個圖案分別用了多少個回形針?
三、欣賞由平面圖形構成的圖案。
師:平面圖形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圖案,點綴了我們的生活。
學生欣賞圖案。
四、課堂小結:
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圖案你想說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討論、判斷等活動中,經歷初步認識扇形的過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圓中畫出扇形。
3.體會扇形和圓的關系,感受扇形圖與名稱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難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把折扇(其中一把圓形扇)、畫有教材中四幅圖的小黑板;學生準備水彩筆、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用折扇作為導入新課的道具)同學們對折扇并不陌生,能說說你們對它的認識嗎?
像折扇打開形狀(教師打開折扇演示)的平面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扇形。(出示課題:認識扇形)對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教師:同學們說的這些知識,我們今天一起來解決。
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圖,圓中的涂色部分與圓有什么關系?
它們是圓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形象地說,就是兩條線段和一段弧(曲線)圍成了扇形。
1.認識圓心角。
出示例3圖。
教師在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作圓心角。
提問:圓心角是由什么組成的?頂點在什么上?
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
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是 、 、 、 的扇形,讓學生比較這些扇形的大小。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張開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A、B兩點間的部分。(弧是圓上的一部分,這樣處理易于理解)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么上畫出來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0.1與1之間的進率是10。
2.使學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再一次加深對0.1、0.01、0.001之間的進率認識,加強學生十進制的觀念。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
1.用小數表示數射線中的分數(p18/2)
我們已經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師直接告訴學生“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開門見山地講授知識。]
中心階段:
利用導入階段的數射線。
(一)出示p18圖1:提出疑問
學生討論匯總
10個0.1是——“零點拾”
10個0.1是1
請學生說說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個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圖2,引導學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個問題
學生討論匯總
11個0.1就是10個0.1再加上1個0.1,就是1.1。
(三)出示p18圖3,引導學生理解
[通過學生看圖,同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練習階段
1.P18試一試
[在練習中,鞏固知識點,幫助學習困難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41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口算練習
30×320×620×413×32×4200×49×50120×240×72×323×2400×2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2、學習教材第42頁例2.
出示例2
師:觀察圖,你從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6×10.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口算10×6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六九五十四“求出9個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個6是多少,因此,還要再加上一個6
列式解答:6×10=60(個)
答:10盒有60個。
室:要求20盒有多少個蘋果,怎樣列式呢?
生答,師板書:12×20
教師: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因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時,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積,然后再用12與2相乘得積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個)
答:20盒有240個。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師提問:這幾道題和我們前面學過的題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根據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它們的結果嗎?(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師板書小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xx×1014×20xx×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騎三輪車每分鐘大約行 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時送水,他每天大約行多少千米?
四、思維訓練
1、李紅買20個6角的練習本和30支8角鵝鉛筆。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動腦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書設計:
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內乘法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
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 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教學反思: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在復習整十數乘一位數和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生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知識遷移,自主探索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幾百幾十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在對比中總結出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102頁—109頁
二、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
第一課時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內容: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復習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巧妙的'進行估算
教具準備:微機。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筆算加法 筆算減法筆算加減混合 估算
2、教師:筆算加減法應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十再減。
3、練習:算出下面每組數的和與差。
42、3654、29
4、教師:筆算加減混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
練習:計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師:估算兩位數加減法有什么方法?
練習:一本80頁的書,小明第一天看了32頁,第二天看了27頁,他大約看了()頁,大約還剩()頁沒有看。
二、綜合練習。
1、計算比賽:105頁第1題。
2、先估算,再筆算:105頁第4題。
第二課時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內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目標:
1、復習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觀念 ,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能估計和測量長度。
2、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判斷直角,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重點: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的畫直角
教具準備:微機、三角尺。
學具: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這兩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線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畫角和直角
2、教師: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3、練習:填出合適的單位。
教學樓高12( ) 橡皮長2( )
小明身高1( ) 課桌寬60( )
4、教師:什么是線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
練習:完成103頁第5題。
5、教師:什么叫角?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一個直角。
二、綜合練習。
1、(1)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哪幾個是直角?
(2)在圖形里加一條線段,使它增加三個直角。
2、完成106頁第7題。
3、畫直角:完成106頁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