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20 07:42:1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最好?

  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里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最好?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著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才記錄喜歡動畫人物情況的過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統計圖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②學生動手制作統計圖。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①從這個統計圖,我們知道了什么?

  ②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么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①從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經理,你打算怎樣進貨?

  五、暢談收獲、自我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教育心理學指出:知識的保持需要以識記為前提,識記的知識必須通過復習才能保持。根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運算能力的要求,本節復習課重視學生對算理和計算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準確計算,并學會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的`基礎上,能比較熟練地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結合習題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方法。

  (1)課件出示: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加、減法的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計算加法時,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計算減法時,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當10,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2.結合練習題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方法。

  (筆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也可以根據兩個豎式的關系采用簡便寫法。注意: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因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所以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設計意圖:結合練習題復習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3.復習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

  (1)復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

  ①課件出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使學生從不同的兩種思考行式逐步記住5、6、7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重點:在分與合中從不同角度學習5、6、7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能在學習中發現規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生手指游戲1—10,邊說邊動。

  2、出示:5個胡蘿卜,兩只白兔的'圖片

  生邊看圖邊數出是多少。

  二、新知:

  創設情景一、看了圖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蘿卜)

  1、要把5個胡蘿卜,分給2個小白兔,可以怎樣分?

  2、生動手分一分,邊分邊說。師引導: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來是5

  3、把自己分的說給同桌聽聽。

  4、匯報

  創設情景二、7個氣球分給2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

  生邊說邊動手分,匯報發現規律

  師板書:123456

  654321

  三、練習

  1、六本書放在兩個書架上,應該怎樣擺?

  生先擺一擺,再說一說

  2、里填幾。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個圍棋,左手拿2個,右手拿( )個

  (2)有6個圍棋子,左手拿( )個,右手拿( );7個哪?

  4、小結:

  今天,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好,希望你們能把物體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檢查兩份合起來是不是原來的整體。

  四、作業

  書23頁第2、3題

  五、板書

  分與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創設情景,讓學生動手分小棒,學生邊分邊說,對數的分與合掌握的較好。在訓練中,啟發學生可以按順序分,以免漏掉。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四5~9。

  教學目標:

  1、 通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2、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練習四5。

  1)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 口算出結果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練習四4。

  1)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7。

  1)出示第7題的統計表,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四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么?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3、練習四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鼠標,有46臺電腦,這些鼠標夠不夠?為什么?(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布置。

  四、教學后記:通過賽一賽的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年級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版)第16頁的例題,

  第161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幾和第幾實際上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凡事物排列的順序號。例題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務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想想做做讓學生在涂色、觀察、數數、交流等活動中,進一步識幾和第幾的區別,培養學生用數表示個數或順序并現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并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2、發展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隊買票圖。

  過渡: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你們看。

  出示課件。

  2、談話。

  (1)這時有幾個人在排隊?

  (2)請小朋友數一數小明排在第幾?小剛排在第幾?

  (3)排在第1的是誰?原來老爺爺排第幾?老爺爺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進行禮貌教育。)

  (4)黃頭發的小姑娘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

  說明:排隊的時候我們都從前面數起,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要數第幾的時候。

  [評:緊密結合排隊買票的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幾和第幾的'不同,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進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題(左圖)。

  過渡:小明買好票來找小麗

  (1)問:小麗住在第幾層呢,你是怎么數的?(同桌討論后交流)

  指出:一般樓房的第幾層,是從下往上數的。

  (2)問:如果小麗住在3樓應該出現在哪個陽臺?

  (3)問:老師想了解哪些同學住的是樓房?你家住幾樓?

  2.想想做做第1題。

  過渡:小明、小麗要進動物園要做對點燈籠的游戲才行?你想試一試嗎?

  (1) 老師點燈籠學生回答。

  ○●○○○問:點的是第幾個燈籠?你是怎么數的?

  注意數的時候要說清楚是從左邊數起還是從右邊數起。

  ○○○●○問:現在點的是第幾個燈籠?

  ○○○●●問:從右邊看點了幾個燈籠?

  (2) 老師提要求學生涂色。

  左邊第3個,左邊3個。

  右邊第2個,右邊2個。

  問:這里的第2個和2個意思一樣嗎?

  (3) 書上練習。

  過渡:大家都想來點燈籠,下面我們打開書一起來涂一涂。

  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指名上黑板涂色

  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幾和第幾。(板書:幾和第幾)

  [評:老師在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不僅檢驗前面對新知感悟,還著重對幾和第幾的內容通過學生動手畫一畫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

  3.想想做做第2題。

  過渡:來到動物園,小紅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撈月亮的表演。

  問:同學們看哪只猴子比較特別?它是第幾只猴子,你是怎么數的?(說:老師將這個問題交給小組討論,每組選個同學匯報你們討論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從上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從下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問:猴子能撈起月亮來嗎?為什么?讓我們來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題。

  過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聽說山那邊有場精彩的比賽,正興高采烈地去看比賽呢!

  (1)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評:每個畫面都引導、組織學生充分地說、自由地說,在說的過程中感悟幾和第幾的不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把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4題整合成學生喜愛的連續的動畫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顯得生動活潑。]

  5.想想做做第4題。

  問:4號車前面有幾輛車?是哪些車?

  問: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除了這幾個問題外,你還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組討論)

  交流:1號車前面是5號車;5號車前面是2號車;1號車后面是4號車和3號車;前3名的是2號、5號、1號車;最后一名是3號車

  追問:剛才說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幾和第幾是不一樣的,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第幾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

  [評:這一段采用學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學,使學生既學會了肯定自己,又學會了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從中補充、完善了自己的認識。另外,這里除了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互幫互助,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三、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題。

  過渡:小動物們回家了,小動物們的家住在幾樓幾室呢?說說你們是怎么看的?

  交流:豎著看有幾層,就說是幾樓。橫著看有幾家,也就說是幾室。小兔家豎著看在5樓,橫著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樓1室。

  A:出示小動物的位置說住在幾樓幾室。

  B:告訴小動物住在幾樓幾室學生在電腦上點位置。

  2.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引導:自己的座位是幾排幾座,紅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幾樓幾室等等。

  [評:把數學知識拓展、應用到生活中來,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3.發散練習。

  告訴同學你喜歡吃的東西是第幾個,讓同學猜猜你喜歡吃的是什么?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學生相互說一說,再交流。

  [總評]

  本堂課分三步走:從買票情境圖的初步感知,到連續動畫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戲的深化鞏固,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層次很清晰。在拓展應用中注意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魅力。練習中采用了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表現,提高了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立體圖形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71頁、72頁復習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這些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和它們之間的聯系。

  2、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展開圖。

  過程與方法:

  能辨認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及相對位置。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搜集了幾張圖片,非常漂亮。同學們想不想看?(想)請大家欣賞!(出示課件)

  師:這些圖片美嗎?(美)從畫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都是建筑物。

  師:如果用我們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些建筑物,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這些建筑物都是由長方體,正方體……構成的。

  師:對,這些建筑物都是是由立方體圖形構成的,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這些立體圖形,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板書課題: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