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25 06:57:36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 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談話:我們學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有時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數學畫”來“畫數學”,讓“數學畫”來幫助我們發現數量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想了解嗎?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 ,線段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指名板演,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線段圖,問號為什么標在這兒,以及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想的?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28×2=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綜合算式是:28×(3-1)

  4、比較:第2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分別出示帶子圖,要求:先說說帶子圖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問題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獨立解答,最后在小組里交流。匯報時要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信息我們不知道?你會解決嗎?(學生獨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對)

  提問:看著這張表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會解決嗎?(四人小組合作,互相提問并解答)

  3、獨立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和第6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是怎樣獲得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課后反思:】

  這節課是本人進行《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課題研究后,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節課的設計意圖有兩個。其一,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探究數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目的是想激起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二,以畫“數學畫”為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這節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認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樣設計和處理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著力培養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象。

  2、有利于學生學習線段圖。這是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個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圓錐的體積教學目的:使同學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8組,比圓柱體積多的沙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

  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同學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那么圓錐的體積是不是和圓柱體積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體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同學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同學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生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同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

  然后通過演示后,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同學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里裝滿沙土,然后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滿。

  多指名說

  接著,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請大家注意觀察,看看能夠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幾名同學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 × 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

  引導同學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于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 ×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后板書字母公式:V=1/3 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2、鞏固練習

  (1)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45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是20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圓錐的體積。

  已知底面面積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3.5厘米。

  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在列式時注意什么?( ) 在計算時,我們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判斷:

  (l)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的體積大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 )

  (3)假如圓柱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2/3。( )

  (4)圓錐的底面積是3平方厘米,體積是6立方厘米。( )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并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復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么辦?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著算。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游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初步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3.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

  4.通過操作,顯示對美的追求,領略數學知識的美.

  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拼擺出想象的圖形.

  教學難點

  拼擺出想象的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七巧板、學具、投影儀、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從學具中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出示拼擺的圖形,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圖形之美.

  (二)探究新知

  1.指導學生從學具卡片中找出 ,按虛線剪開,再按下圖拼一拼.

  (1)引導學生想象,拼擺的`圖形像什么?

  (2)啟發學生還可以擺什么圖形?

  2.從學具卡片中剪下 ,再按虛線剪開,用剪下的4個 能拼成一個圓嗎?

  3.從卡片上剪下其他圖形,再按下圖拼一拼.

  (1)出示投影:

  (2)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拼擺其他圖形.

  (三)全課小結

  隨堂練習

  1.用兩個△和兩個○拼擺一只蝴蝶.

  2.用認識的圖形,擺一朵花、一只小鳥、一架飛機等.

  布置作業

  用認識的圖形,拼成一個想象的圖形,辦一個小展覽.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 掌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考考你。師說數,生說數的組成。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 5+74= 74+3=

  2.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歷動動手、動動腦,試著總結出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 77-3=

  四、完成練習,鞏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

  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1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