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實踐操作,充分展示和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材料,創造性地設計問題,為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條件。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書本知識得到運用,讓知識轉化為能力,并且在實際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將推動學生自主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把數學知識寓教于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生活之中,體驗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生活的大空間。例如:人教版數學第七冊《長方形、正方形的計算》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一、復習溝通,建立聯系:(5分鐘)
檢查預習效果,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發揮想象,突出創新性:
師:同學們,我這里有一塊面料想做窗簾,卻不知道每塊窗簾要多大?你們有什么金點子嗎?
(學習小組積極行動起來,一邊量窗子,一邊計算)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的金點子是什么,好嗎?
生:老師,我們計算出這個窗子的長是2米、寬是1米,面積是2平方米,只要裁剪一塊長2米、寬1米的布料就可以了。
師:好辦法。噢,對了。我這里有一塊面積正好是2平方米的面料,我們把它安上去,看一看行不行?
(老師和一名學生用雙面膠裝上窗簾)
生:老師,窗簾布太小了,這樣不行。
生:老師,這樣太難看了,另換一塊吧。
師:是啊。我怎么沒有想到這點呢?這樣好嗎?學習小組比一比,誰是最出色的設計師,怎樣設計出最合理、最美觀的窗簾。
(一石激起千層浪,探索氣氛活躍、高昂)
師:哪一組的設計師,先來發表自己的設計方案?
生:我們是這樣設計的,窗子長2米,寬1米;我們就裁剪一塊長2。5米,寬1。5米的布料,窗子就可以遮住了。
生:我們有不一樣的,我們設計的是兩邊拉的窗簾,每塊長2。5米,寬1。6米,這樣的窗簾比較好看。
生:我有比他們更好的設計方案,經過測量從地面到窗子上方30厘米處,總長度是3。30米,我們就裁剪一塊長3。30米,寬1。6米的'布料做窗簾,這樣的窗簾不是比他們更好看嗎?
生:我的想法跟他差不多一樣,但是我們設計的是兩開的窗簾,每塊長3。2米,寬1米,面積是3。2平方米。只要拉開兩塊窗簾卻成了一個八字形,這樣的窗簾更好看更優雅。
師:好樣的,很有遠見,有個性。
生:老師我們這樣設計行不行?我們也是設計兩開的只不過,只不過。
師:沒關系,大方一些,同學們給他鼓勵一下好不好?
(掌聲熱烈響起)
生:老師,窗子上方的墻壁已經變色了,經過測量從地面到天花板長度正好是4米,在天花板下安裝一根長1。6米的不繡鋼管,再裁剪兩塊布料,每塊長4米,寬1米,面積是4平方米的窗簾,如果把整個教室都安裝上窗簾,教室就變成優雅的客廳了,小芳家的窗簾是這樣設計的。(掌聲陣陣響起)
師:(豎起大拇指)你們真是太棒了!個個都是出色的設計師。
課后評析:
本節課學生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風采,想說就說,想做說做,團結合作,大膽創新。開放了學生學習心態、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張顯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本節教學的著重點。通過實踐活動,注重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把書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形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從學會到會學乃至會用的遷移,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掌握不帶小括號或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二)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難點:用豎式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兩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并用簡便方法書寫.
2.口算
其余學生口算,要求學生說出口算過程.復習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訂正板演,由學生講解計算過程.
(二)學習新知
1.復習訂正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新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看看同學們會做嗎.
出示例368-29+51=
啟發提問:
(1)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試算,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做法.即:
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第一種雖然最后得數是一樣的,但是在計算過程中是有錯誤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進位.第二種抄錯了運算符號.導致最后結果是錯誤的.
小結性提問:
(1)加減混合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由學生獨立計算做一做的兩道
題.
(1)56+24-30=(2)67-34+39=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對第(1)題的第二步能自覺用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進行表揚.
2.出示例472-(47+16)=
啟發性提問:
(1)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由學生在小黑板上試做,教師行間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師先出示正確做法.
重點討論有沒有簡便寫法,出示學生可能出現的下面情況.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確的,第二步的被減數和減數填倒了,63減去72是不夠減的.因此,像這樣的題,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獨立計算做一做中的兩道題.
(1)32+(55-46)=(2)76-(13+42)=
訂正時,提問:
(1)第(1)題有簡便寫法嗎?為什么可以寫成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在書上填數.
2.對比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兩題
81-52+4870-(23+35)
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學生說一說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題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得數.
3.判斷下面計算是否正確,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第(1)題錯,第(2)題對,遇到小括號前面是加號,可以用簡便寫法.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第5題和第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加減混合式題(不帶小括號和帶小括號的)及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
用豎式計算不帶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學生不會有什么困難.因此,采用由學生試算,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的方法,培養學生計算中的良好習慣.但對有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有的沒有簡便寫法,有的有簡便寫法,這對學生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例4時,先放手讓學生試做,根據學生試做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集中討論的方法,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因為被減數和減數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沒有簡便寫法.緊接著安排做一做的兩道題,其中第(1)題由于兩個加數可以交換位置,因此有簡便寫法.通過對比,使學生分辨清楚什么情況下可以有簡便寫法,什么情況下則不能.在鞏固反饋環節時,采用判斷的形式加以鞏固.這樣安排,突出了這節課的新知識點,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比較、判斷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9~81頁,練習十八的第1題。
教學目的:
1.使同學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和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同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教科書第80頁的整數和小數數位順序表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哪幾種數?”(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教師接從上到下的順序板書數的名稱。
教師:“今天我們復習與這些數有關的一些知識。”
一、自然數、整數的意義
教師:“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l、2、3……)在“自然數”后面板書。
“自然數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體的個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什么?”(l。)用彩色筆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數是什么?”(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自然數的單位是什么?”(自然數的單位是1。)
“任何自然數都是由若干個1組成的。請說出下面幾個數各是由多少個1組成的。”教師在黑板上任意寫幾個自然數,如7、10、25、369、1997……
教師:“一個物體也沒有用什么數表示?”(用0表示。)教師板書“0”。
“自然數與0有什么關系?”(自然數都大于0。)教師在“自然數”后面板書“(大于0。)”
“按順序寫數時,0應寫在什么位置?”(寫在1的'前面。)
教師:“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都包括什么數?”(自然數和0。)教師板書“整數”并用大括號把自然數和0括起來。
“假如說‘整數就是自然數和0’對不對?”(不對。)“為什么?”(因為整數中還包括比0小的整數。)假如同學說不好,教師可以說明: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包括自然數和0,到中學還要繼續學習比0小的整數。然后,教師在“0”的下面板書“……(小于0的。)”
綜合前面的教學過程,使同學看到如下板書形式。
整數 自然數: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9、例10、做一做,練習十五第8、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通過計算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一 起復習解決問題。(出示課題 )
二、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1)出示例9
(2)學生交流、討論。
(3)匯報
①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②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③判斷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計算;
⑤驗算。
2、出示例10
(1)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分析數量關系。
①這里的 表示什么?
(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個
六(1) 班多其中的1份)
看懂線段圖,并會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
六(1)班
32件 比六(1)多 ?件
六(2)班
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幾分之幾?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
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實際是求什么?
(實際是求六(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請列出算式,并計算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8頁做一做。
2、練習十五第8、9題。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一)
①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②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步驟 ③判斷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計算;
⑤驗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用分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有關知識并進行系統整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解題步驟和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發展學生應用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秋天到了,同學們去秋游,帶了許多食品,丁丁、冬科也準備了一些,放在我們各小組桌上,趕快看看都有什么?(教師為每組準備4個蘋果,2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2.學生小組合作將桌上的每種食品平均分成2份,匯報分得的結果。學生質疑:分得的半塊蛋糕,無法用學過的數表示。
3.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結果不是整數的現象,這樣就出現了分數。
[評析:學生通過操作實物親身經歷分東西的過程,在分蛋糕時產生矛盾心理,使學生在表示方法上產生疑問,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體,探究新知。
1、了解學生的需求。
師:你想了解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
2、認識并理解1/2的意義
①課件演示:分蛋糕的過程。
師:在分蛋糕時,怎樣分公平?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②折出長方形紙片的1/2并涂色,小組交流不同的折法。
[評析: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通過多媒體形象演示,調動學生的感觀,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感知什么是平均分?通過動手操作感知1/2的具體意義,交流折法,發展求異思維]
3、拓展教材,認識其他分數。
①師:剛才同學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丁丁、冬冬每人分的1/2,現在老師也想加入,我們3個分,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呢?4個分呢?5個人分呢?8個人分呢?
指出:(課件)像1/2,1/3,1/4,1/5,1/8都是分數。
②教師出示寫有分數的卡片指名讀(打亂順序板貼)。
③學生自主折長方形紙片,并貼到相應的分數下。
師:(指著黑板上的分數說)你能通過折紙來表示出黑板上的這幾分數嗎?你想表示哪個分數?試試看。
[評析:學生有人是1/2引伸到認識其他分數:拓P3教材,開闊了學生思維,通過折紙進一步理解各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4、學生自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寫法。
5、比較1/2于1/4的大小。
三、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1、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訂正答案。
2、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面 ?。
學生獨立思考,手勢匯報答案
3、先填一填,讀一讀。
小組交流做第3題,過程中想到什么?
4、先按照分數涂顏色,再比較分數的大小。
學生先涂色,后直觀感受兩個分數的大。
5、涂色的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匯報討論結果,課件演示。
[評析:練習的設計有一定的梯度,既有基礎練習,又有綜合性練習,最后一個問題具有開放性,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要求,體現出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四、小結:談談自己的收獲?
總評:
1、這節課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分、折、涂等具體操作,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抽象的數學學習為具體、形象化。
3、媒體課件的使用,有效的幫助學生更進步的理解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師在用教材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創造性地拓展教材,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