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數學教科書三年級(下)P100-101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以“米”、“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2.能正確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自然數和整數。
3.結合操作,明白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知道小數也是十進制計數。
4.在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數學活動中,與人合作交流,培養發現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其含義、讀、寫。
難點:建立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師:米尺、課件、計數教具
學生:米尺、學習單、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在“米尺”中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結合情境)學生觀察發現:課桌長1米。
2.(繼續情境)師:你知道課桌的寬、高分別是多少米嗎?試著在學習單上寫一寫。
(1)交流課桌寬。
發現寬不足1米,答案可能有:
① 4/10米師:為什么用4/10米表示?
② 0.4米師:你是怎樣想的?
③ 4米預留空間,讓學生糾錯。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可以寫成4/10米,也可以用0.4米表示,也就是4分米。(板書:4/10米0.4米4分米)
(2)交流課桌高。
①師:你是怎么表示高的?現在覺得還能怎么表示嗎?(意在讓學生用分數和小數表示)。
②在米尺上指出表示課桌高的長度,說說這樣表示的理由。
3.提問:在米尺上還能找到其它長度嗎?
學生分小組在米尺上指一指,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全班交流,概括小結。
(1)同一長度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數表示。
(2)十分之幾米就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3)表示對應長度的方式不同,含義是一致的。
5.揭示課題。(板書: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對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系能從形象具體抽象到含義理解,利用長度測量和單位轉換是較為直觀漸進的方式之一。因此,以教材例題中測量課桌的'寬和高為素材,引導學生從不滿1米開始思考如何表示,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聯系分數的含義,由十分之幾米可以表示幾分米,引入零點幾米(小數)也可以用來表示。以此為基礎,開始小數含義的認識歷程。這種從源頭起步,從需要出發的教學設計,對直觀感知小數的含義十分重要。
二、在“價格”中有所感悟
1.師:這塊橡皮的價格你能用小數表示嗎?
(1)學生先寫一寫、圈一圈。思考為什么這樣表示?
(2)交流為什么這樣表示的理由。
①學生圖示中表達的理由。
②數學含義中表達的理由。
2.觀察小數,了解各部分的名稱,以板書強化對小數點、整數部分、小數部分的認識與書寫。
3.十分之幾的分數為什么可以用零點幾表示?
①學具操作,引導發現小數和整數一樣“滿十進一”。
②含義理解,明確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零點幾表示。
4.專項練習:幾元幾角與幾點幾元的互換。
5.回顧反思,抽象概括。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初步感知小數的基礎上,將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以圖示、表達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小數含義的認識程度,再次讓他們自主建立小數和分數的聯系,使小數的含義由最初的感知漸進到理解,再通過學具操作,引導發現小數和整數內在的“滿十進一”共性。
另外,設計直接讓學生探索整數部分不為0的小數,一方面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新空間,另一方面是由熟悉的事物和環境實現認識純小數向認識混小數的過渡與發展,避免“小數比整數小”的錯誤認識。
三、在“設計”中鞏固認識
1.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設計自己想表示小數。
2.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分享。
(1)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2)整數部分不為0的小數。
3.介紹自然數、整數概念。
◇設計意圖:學生對小數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自己投入、自然建構。“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①因此,提供學習材料,預留學習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將小數與分數、整數融合,完成直觀感知下的形象到抽象的認識。符合數結合形,自主構建小數的認識進程。
四、全課總結
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趕廟會
[教學目標]
1.回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加減混合運算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熱鬧的廟會上去逛一逛,你們也和爸爸媽媽去過廟會嗎?誰能說一說你們逛廟會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細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先獨立觀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或小組內采取講故事的形式交流)。
3.(圖的上半部分)交流的問題有:
(1)孔雀開屏的花燈由多少盞燈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盞燈?
(3)兩個人一共賣了多少串?
(4)誰賣得多誰賣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2)計算時別忘了進位和退位。
5.教師: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應注意的問題。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6.(圖的下半部分)交流的問題有:
(1)參加演出的大約有多少人?
(2)還剩多少個氣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應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8.教師:加減混合運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三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教學反思:
通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了多樣化,用畫圖、數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數、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的
⒈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指名說說題意。提問:根據這幅圖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你會列式嗎?
生答老師板書: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24+6=
藍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6+9=
兩個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張?24+9=
三個人一共有多少張?24+6+9=
這4道算式題你會算哪一道?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6+9=15)
2.計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上棒的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的情況。
(3)學生匯報擺小棒的過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24+6=30。
(4)誰能說一說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師板書:24+6=30
204
同桌同學互相說說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說說。
3.計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請小朋友擺擺小棒來想一想。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想法。
(2)學生匯報說說你是想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一)(二)(三)
24+9=3324+9=3324+9=33
(三)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你是怎樣算24+9的?(同桌互說)
: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8+42=5+39=
2.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書上填空。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體交流,對于25+8這道題學生會不同的圈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通過圈把25+8轉化成幾加幾?
2.想想做做2。
1)先計算,再交流比較,看看每一組的后三道題與第一題有什么聯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題圖,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圖書館借出48本書,還剩8本,求圖書館原有圖書多少本?)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能計算的?最后作集體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題圖,仔細看圖并提問:說說圖中各種物品的價錢?三名小朋友各買了什么?題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學生分別列式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樣計算的?
3)最后指導學生用三句話回答三個問題。
全課。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該怎樣計算?
三.作業布置。
1.《練習與測試》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2.想想24+6+9怎樣算?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填一填,算一算。
45+7=□36+4=□
二.連一連。
45+6
18+5
78+7
39+9
23
85
48
51
29+6
73+8
85+6
37+5
42
35
81
91
四.看誰都算得對。
35+8=15+21=71+20=85+5=
27+6=32+8=31+14=36+7=
34+9=39+5=78+8=39+8=
教學后記:效果好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5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在取幣、付幣活動中加強體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探究的積極性,合作的主動性。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和節儉的好習慣。
2學情分析
一年級兒童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對于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本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并了解元與角、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教學難點會付幣,在合作學習中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及進率。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薄薄一張紙,作用可真大,買書買筆都要用到它。”
生它是錢。
師那么中國的錢叫什么呢?
生它叫人民幣。
師對,人民幣是我國發行的法定貨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全班齊讀課題。)
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活動2【講授】二、自主體驗,探究新知
相互介紹,認識人民幣
師請你說一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生買東西,在超市、在商店、在菜市場……
師小朋友們,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尖,平時家里的大人在逢年過節都會給我們壓歲錢,你是怎么安排這些零花錢的你有存錢的習慣嗎你打算把存下的錢做什么(對學生進行合理使用零花錢和節約用錢的好習慣教育。)
師相信大家都認識人民幣吧,請你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紹你自己帶來的人民幣學具,介紹完的小朋友把學具放好坐好。
重點認識1元紙幣
師誰認識老師手中的這張人民幣,誰來介紹給大家聽(師出示1元紙幣)引導學生從顏色、圖案、大小和上面的數字來介紹。
師這位小老師介紹的可真不錯,我們看壹是大寫的漢字一,圓是人民幣的單位,我們一般寫成元。(師板書元)
師(課件國徽放大)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這是國徽。
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我們愛護人民幣就表示我們熱愛偉大的祖國,那么我們怎么做才是愛護人民幣呢
生不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損壞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情感教育。)
師讓我們一起來愛護人民幣,老師這里還有一張1元錢(出示紅色舊版1元紙幣)這是一張舊版1元錢,現在市面上較少見了,這兒還有一枚1元錢,這是1元的硬幣。人民幣分兩種一種是用紙做的叫紙幣;一種用金屬做的叫硬幣。1元紙幣和1元硬幣面值是相等的。
區分1元和1角的紙幣同時認識其他面值人民幣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張1元,大家仔細觀察,老師說的對嗎
生不對。
師這里明明有數字1啊
生1后面是角,大小比1元小,顏色也不同……
師同學們的眼睛可真亮,1后面是角,它是比元還要小的人民幣單位,它叫角。(師板書角。)
師出示2角、5角這兩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之前合作學習認識這兩種面值的人民幣。除2角錢的紙幣外,1角、5角、1元都有對應相同面值的硬幣。(師課件展示后讓學生加以認識和區分)。
師這幾枚硬幣你們認識嗎(出示1分、2分、5分硬幣)。這是比元、角要小的人民幣單位分。(師板書分)。不過現在很少用了,在市面上幾乎看不到它們的影子了。
活動3【活動】三、合作學習,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2個信封,其中一個里面有1張1元錢,另一個信封里面有許多1角錢,你們能幫老師數一數并說一說哪個信封里的錢多嗎
出示演示課件,學生們邊數邊發現10個1角是10角,也就是1元,所以1元=10角,2個信封里的錢數一樣多。(師板書1元=10角)。答對的給予獎勵。
師好,老師獎勵給你一根棒棒糖這根棒棒糖5角錢,如果讓你用手中的錢來買,該怎么付呢請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一下,再找生上前面展臺來演示,演示正確的還獎勵棒棒糖。
師我這兒有一個1元錢的本,如果讓你當顧客,你來怎么付錢呢再找生演示。
從而讓學生知道1元可以換幾張1角;或幾張2角;或幾張5角,甚至更難一些的付錢方法。(學生在合作與探究中發現換或付錢的方法,突破難點。)
師既然大家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幾分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數完后,老師直接板書1角=10分。同時根據三者的關系和進率,滲透1元=100分,再板書。
活動4【練習】四、快樂練習,實踐運用。
律動60秒,快樂1分鐘。
師看出大家一定有些累了,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唱起來吧!課件出示歌曲《一分錢》,
快樂練習,實踐運用。
寫出上面顯示的人民幣的錢數。
元、角、分的單位換算練習。
出示商品,讓學生說一說1元錢可以買什么
活動5【測試】五、回顧總結,當堂檢測
一、填空
1、1角可以換成()個1分硬幣;1角可以換成()個2分硬幣;1角可以換成()個5分硬幣。
2、一張1元幣可以換()張1角幣;()張2角幣;()張5角幣。
3、()張1元幣可以換一張10元幣。
4、1元=()角=()分
5、10元6角=()角
6、26角=()元()角
二、判斷
一條圍巾要5元7角,請你在簡單的付錢方法后面打“√”。
1、5張1元,7張1角。()
2、2張2元,1張1元,1張5角,2張1角。()
3、1張5元,1張5角,1張2角。()
三、在○里填上、或=
1角○9分9角○8元1元○1角10分○1角40分○4角3元○30分4角○4分7元○70分6角○6分
認識人民幣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活動6【作業】六、走進生活,快樂作業
回家和家長一起玩買東西的游戲。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6
1教學目標評論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鞏固數的組成。
2、進一步鞏固數位的概念和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義。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練習,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學情分析評論
1、六、七歲的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數的認識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運用。因此讓他們更加鞏固認識100以內的數認識很有必要。
2、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以活動為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重難點
重點: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義。
難點: 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評論
一、導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訴我一個秘密,在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智慧島上,藏有一個智慧寶箱,聽說打開寶箱的人就會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帶著大家一起尋找寶箱,你們愿意嗎?但是智慧島上機關重重,讓我們一起闖關吧!
二、練習
1.第一關:填一填
我們來到游樂場,闖入第一關填一填,在做題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問題?
請大家拿出題單,動手填一填。匯報:誰上來填第一組,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表揚(你很有條理)和他結果填的不一樣請舉手
第4組:2個+15。表揚:你很會思考,滿十進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規律填一填:
剛才我們順利的闖過第一關,要進第二關,必須要來乘坐刺激的過山車,要想讓過山車開動,我們必須按規律把這些數填完整,在填數之前,你們要先判斷什么?順數還是倒數,幾個幾個數。請大家動手填一填。
匯報:和它們填的不一樣的請舉手?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語言準確)
過山車已順利開啟,你們做的好進入第二關準備了嗎?
3.送小鳥回家
我們進入愛心城堡,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鳥,我們只有把這些小鳥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順利過關。
匯報: 小鳥給大家愛心豎起大拇指。
4.第三關:比一比
離開愛心城堡,我們來到池塘邊進入第三關:比一比。
青蛙兄弟倆正在捉蟲子。小青蛙說:我捉的蟲子比38條多一些,大青蛙說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條少些。小朋友,你們能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嗎?
動手畫一畫,和上面小朋友畫得不一樣的小朋友請舉手。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關:撥一撥:
小朋友對100以內的數大小比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們才順利的進入第四關:撥一撥
看:這一關的題目是,在計數器上撥4個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數?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題目的?像這樣只用4個珠子,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再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組成13。誰上來撥一撥?還有其他答案嗎?
小結:不同的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不相同。
6、想一想 試一試?
用三張卡片中的兩張組成兩位數,2 5 8
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地闖關成功,我們一起打開寶箱吧!
你們每一隊派1個代表上來,領取你們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結:
你們今天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7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并且學懂、學透是本節課學習的目標。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
雖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但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根據教材的安排,先教學整十數的讀寫,再教學一般數的讀寫,然后是特殊數的讀寫,最后是100的讀寫。這樣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有梯度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既輕松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發揮教具的作用。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數位的意義,將擺小棒與撥計數器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熟練地操作小棒和計數器,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數器
學生準備小棒標有計數單位的.計數器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出示一捆和一根小棒:誰能說說這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請學生在計數器上表示11這個數,再說說自己的想法。
3.請學生寫出11這個數,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寫的。
4.導入新課:上學期我們借助小棒和計數器認識了2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繼續借助小棒和計數器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復習用小棒和計數器表示20以內數的方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36頁例3情境圖。
(1)觀察一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紐扣,數一數每種顏色的紐扣各有多少粒,數完后匯報交流。
(黃色紐扣有四十粒,綠色紐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紐扣有三十三粒)
師:這些數都比20要大,又是100以內的數,該怎樣寫呢?又該怎樣讀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讀寫)
(2)嘗試用小棒和計數器表示40,然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40這個數用小棒怎樣表示?用計數器呢?
學生操作后進行展示。
(3)討論40的寫法和讀法。
師:根據我們以往的寫數和讀數的經驗,你認為40該怎樣讀寫呢?
引導學生先說出40的組成,然后分別說出40的寫法和讀法。
(40是由4個十組成的,應該在十位上寫4,個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讀作:四十)
師:能用剛才的方法在計數器上表示70嗎?能寫出來并讀一讀嗎?
(學生操作后交流、訂正)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 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
2. 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3.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百數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的?
3. 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 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 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圖,討論自己的'數法,并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三、深入
1. 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 用教學軟件“百數圖” 依次演示。
3. 小組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做這些題目?
(學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或者因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組內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6. 小結:這些數都是整十數,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計算的正確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檢查,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 第5題的后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然后自己再試試看怎么繼續編下去。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們進行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都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9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說一說等活動,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初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后
1、觀察課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說一說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2、說一說
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觀察、討論
請4個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說一說這4個同學的位置。學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變換位置,加深理解
(1)請全班同學站起來向后轉,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
(2)以前后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后說一說誰在前面,誰在后面。
三、實踐應用
1、隊列游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后站)。你發現了什么?圍成一個圈,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么?
2、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前、后的應用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8頁。
教學案例
師:說一個你最喜歡的100以內的數,并說說為什么?
生1:我喜歡60,因為我們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歡7,因為我今年7歲了。
(老師把學生說的數字一一寫在黑板上。)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喜歡的數字。那么,你們能不能選擇+其中的兩個數字組成一道加法或減法算式?能的話將它寫在卡片上。
(把學生編好的'算式卡片貼到黑板上。)師:看著一黑板亂七八糟的卡片,你現在最想對它們做什么?誰愿意幫這個忙?
生1:給它們分類。
生2:按順序排一排。
師:小組內討論一下,按什么順序排?理由是什么?
組1:我們組認為按得數大小排比較好。
組2:我們組認為按計算方法排比較合理。
組3:我們組同意2號組的意見。我們還把加法計算題分成兩類:一類是進位加法,一類是不進位加法;還把減法計算題也分成兩類:一類是退位減法,一類是不退位減法。
師:說得真好!就請你上來幫老師來歸歸類。
師: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道題說說你怎么算出來的?
生1:我來說進位加法36+8。我是這樣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減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教學反思:
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條件。這個課例就本著這一理念為指導,創設了一個個“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說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并用卡片寫下自己所編的算式題;小組討論分類的標準、依據,各自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開放思維空間,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改善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做學問”的素養。本節課,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么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現了什么?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教案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并能熟練地運用這兩種算法進行十幾減8的計算。基于上述情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課前的復習鋪墊。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復習題,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自然而然地進行知識的`遷移,有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重視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對“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有所了解。在學習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時,不需要教師再做更多的講解,而是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用各種方式來表示自己的算法,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同時,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達到對這些算法熟練應用的程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2=10+□=8+□ 15=10+□=8+□
16=10+□=8+□
2.口算。
11-9= 14-9= 13-9=
15-9= 17-9= 18-9=
指名填空或說出得數,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口算練習,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鞏固以前學過的計算方法,為學習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
⊙探究算法
1.課件出示教材13頁例2情境圖。
(1)觀看課件,說說情境圖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問:你能用學過的算法計算12-8嗎?
預設
生1:我用“破十法”計算,因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將自己的算法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預設
生1:我能用小棒擺出自己的算法:先擺出1捆零2根小棒,再從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與原來的2根合起來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畫出來:先在左邊畫10個圓圈,右邊畫2個圓圈,表示12,然后從左邊的10個圓圈中劃掉8個,剩下的2個與右邊的2個合起來是4個,即12-8=4。
生3:我會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畫出8個五角星,再接著畫出4個就是12個了,所以12-8=4。
(3)引導學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0-8=2,2+□=4;8+□=12,12-8=□。
3.出示課堂活動卡。
4.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你能說說我們是怎樣計算十幾減8的嗎?(板書課題:十幾減8)
預設
生:我們可以運用“破十法”計算,也可以運用“想加算減法”計算。
師:“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計算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兩種算法掌握好。
設計意圖: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有所認識,所以這節課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兩種算法。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來,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算法的掌握。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用數學
教學目的:
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熟練地進行計算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思維訓練:
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猴子圖
左圖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猴子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猴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鴨子呢?
課件出示鴨子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后獨立列式
編題
小組內試著互相編題讓其他同學們來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賽或撲克牌游戲
五、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4
【學習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
3.在合作、討論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測量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好伙伴,天天陪著我們一起學習,它就是我們的課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桌子有多長。(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課桌有多長呢?
1.估計:讓學生試著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估好后,舉手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一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
2.測量: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量桌子的長度呢?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課桌有多長。
學生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質疑:為什么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同樣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小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才會相同。看來,統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嗎?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同時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
(1)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而在我們的學習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學生尺。(在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
(2)觀察、探究:學生尺上有些什么?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結合學生的發現,講解刻度線、字母cm及其含義、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板書:長度單位——厘米(cm)。)
(3)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么位置上,誰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還有些數字是什么意思?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厘米?
(4)在認識厘米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中常見物體理解厘米的實際意義,使抽象的.單位變得可以體驗。)
(5)認識幾厘米
①數一數:從0刻度到2刻度之間有幾個1厘米,是幾厘米?從3刻度到7刻度是幾厘米?
②猜一猜,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厘米。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出發,加入“猜想”這一催化劑,促進學生多角度思維,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得出結論。誘發學生的跳躍思維,加快1厘米的認識過程。)
③打手勢:4厘米大約有多長?7厘米大約有多長?10厘米大約有多長?
(同桌互評。)
4.量物。
(1)要求學生取出統一物體(學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小組討論試著量,再匯報。面對結果不統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找一人上臺演示,得出經驗: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2)再量這個三角形的一條短邊,不夠整數,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
討論: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大約是幾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用不同的工具測量課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測量物體,在操作中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得出結論,找出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發現與創新。)
三、鞏固練習。
1.估計大約是幾厘米?(如:書的厚度,小棒、鉛筆的長度等。)
2.請幾名同學分別量出這幾種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并注意測量的方法。
3.小組活動,完成第15頁第1--3題,先估計,再測量。
四、總結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你表現得怎樣?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能找出圖中規律。
2、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初步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能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律。
教具準備:
1、主題掛圖、格子條、三角形條。
2、三角形、正方形、圓柱、正方體若干個。
3、學生每人配套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學校買來紅、黃兩種顏色的'燈籠布置學校,準備迎接“六一”兒童節。請你想想辦法,看怎樣排這些燈籠最漂亮。
學生可能會把燈籠紅的排一排,黃的排一排。也可能會把紅的黃的交錯排。
教師:大家排的都很有創意,現在“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也布置好了,同學們在學校里高興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這些燈籠、小旗、小花等等擺的真漂亮 ,它們可不是隨便擺的,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擺的,你們知道什么叫做“規律”嗎?今天我們就要把這些規律都找出來(板書課題:找規律)
2、教學例1。
教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找找看哪些東西是有規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規律找出來嗎?(小組討論,小組長匯總答案)
請同學起來告訴全班他們小組找到的規律,隨著回答。在黑板上貼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燈籠和一排人。
教師:如果現在你是建筑師,讓你接下來布置,你會怎樣選擇呢?
請學生逐行選擇,并說出理由。
請不同的小組上臺匯報成果,教師貼出不同顏色的格子條(強調連續出現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規律,只出現一次的不能說就是規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27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2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1-03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5篇02-13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02-14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5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5篇)02-27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前后》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