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熱)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即數量關系相同,區別在于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了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于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并寫出數量關系式。
(1)白兔的只數占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于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ㄒ唬┦占畔ⅲ鞔_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系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么?(找到關系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系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么?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系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ㄈ┳x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系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ㄋ模┗仡櫡此,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系?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及三個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數射線的特征找相鄰數,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數學的簡潔性,抽象性,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對數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的三個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感知到排隊整齊的美感,初步滲透沿著直線排隊比較整齊的方法。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排過隊嗎?我們來看看小花,小樹的隊伍。再欣賞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隊伍。
課件展示:小花的隊伍,小樹的隊伍,小朋友,大學生,解放軍的隊伍;
師:你知道他們排得整齊的小秘密嗎?
2、師:數寶寶們也想學他們的樣子排隊,你們愿意幫他們嗎?
那今天我們就來給數寶寶排排隊。(出示0—10的數字卡片)
二、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學習積極性,力求能真正體會和理解數射線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這些數寶寶讀一讀。
2、把這些數寶寶按從小到大排一排。
師:怎樣才能讓這些數寶寶們像小樹,小朋友們一樣排得整整齊齊呢?回憶一下剛才整齊的隊伍有什么秘密?(引導學生體會到沿著一條直的線排可以整齊。)
師:在黑板上出示一條直直的線。師:現在就讓數寶寶到線上來排隊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誰排在第一個?為什么?
。ㄐ〗Y: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三、引導學生體驗到從小到大地排,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誰排在第一個?為什么?
。ㄐ〗Y: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師:接下來排誰呢?
四、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認識間隔一樣。
。1)師:真好,我們小朋友知道要從小到大地排了。誰來擺一下?
(在排1,2的過程中,有意設置2的距離與前面不一樣。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2)小結:(指著黑板)一個一個數寶寶空開的距離要一樣,為了做到一樣長,我們可以按相同的長度,把他們的位置定下來。
(3)請學生把剩下的數寶寶全部排好。讓學生感受排得整整齊齊的數寶寶。
五、認識箭頭
4、認識箭頭。
。1)師:看到這么整齊的隊伍,10后面的數寶寶11也想和他們排在一起。
問:11排在哪兒呢?怎么辦?
(2)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預估1:緊挨著10寫。(再次強調距離要一樣,這樣不可以。)
預估2:把線延長。(標好11后,追問12怎么辦?還有別的數寶寶呢?)
。3)能不能想一個標志,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條線還可以畫下去?
小結:用一個箭頭來表示這條線可以一直延長下去,所有的數寶寶都可以上來排隊呢。
六、取名字
5、總結:
。1)觀察排好隊的數寶寶,師:這條神奇的線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復習3個特征)
(2)給它起個名字吧?
。3)回憶:誰還記得我們剛才是怎么創造出這條數射線的?
引導學生回憶:要一條直的線,0是起點,排在第一個,后面的數寶寶從小到大一個接一個排在后面,空開的距離要一樣長,最后還要加個箭頭。
。ǹ梢宰屝∨笥验]上眼睛想象今天認識的數射線)
小學數學教案3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分。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里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匯報,公布正確答案:鐘表。
3.提問:你知道鐘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表”。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說說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W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么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匯報: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用教具鐘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匯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著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只鐘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么鐘?這個電子鐘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后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說說當時一般在做什么?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鐘(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么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說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鐘并說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并說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鐘、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說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表,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說說缺少什么。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并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說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說10時的時候她在床上已經睡著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說一說。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并說說當時自己在干什么。(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系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周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周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并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游戲,但對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參與游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游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志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么圓會有這么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于三種游戲方式進行評價,并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ㄕn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么?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么有些圓會“咧著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范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征。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么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游戲中,小旗標志在圓的什么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么位置?小旗標志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么?能解釋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ǖ谝魂P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課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么方法嗎?
談收獲。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小學數學教案6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ǘ嗝襟w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ㄒ唬⿲W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為了某些事情或某個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還需要收集數據、分析與整理數據,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統計圖,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都見到什么樣的統計圖?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計圖來呈現、有些要用條形統計圖來呈現、還有要用折線統計圖來呈現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
三、合理選擇適當的統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情況統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的均衡)
(2)中秋節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09年上黑網吧人數變化情況統計圖(網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運會
——統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計圖清楚反映各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清楚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計圖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實踐證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如課的開始,播放04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節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诳諝赓|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統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節,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并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并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么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著松鼠媽媽一起去采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學信息。(講解25和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里面拿掉4根,還是從5里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里還是20那里?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游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發現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并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9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一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著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談話導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匯報一下?(指名說)
2、剛才——×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么你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一: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一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并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贝蟀淄脭盗藬嫡f:“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贝蟀淄谜f:“我撿得多!钡降渍l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么?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后讀一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著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復的,排一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游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為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于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0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高山鎮奮進礦校:谷旭晶
一、教學內容:《年、月、日》。
二、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2.通過觀察討論、自學課本、實踐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獲得較長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1、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引導--探索--發展”這一教學模式并利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本節課的教學。
計算機課件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 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處在發展中,同時我希望通過這堂課拋磚引玉,促進電化教學的發展。
2、學法: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創造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決疑問的方式,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得到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歌曲導入 )
課件出示過生日的場景音樂動畫(生日歌伴隨Flash動畫)。通過提問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自主探究:
1、尋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認識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年歷卡,這年歷卡里有許多關于“年、月、日”的知識,請同學從年歷中尋找思考題的答案。(出示問題,分組探究。)
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相同嗎?有幾種情況?
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說明:我們把有31天的那個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個月叫小月,二月是個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記住大月、小月
哪個月是31天?哪個月是30天?怎樣記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記憶法
課本上介紹一種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怎樣數呢?請同學們打開書45頁,
看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像┄┄”(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邊看書邊數)。投影出示左拳圖,指著左拳圖,帶著學生一起數。
鞏固提問: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哪個月除外?
。2)兒歌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帶領學生讀兒歌。
6、師生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 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7、出示練習題讓生完成。
8、出示課堂檢測,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三>、布置作業:課本46
頁第4題.
板書設計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
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了解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提問:“從尺中,你發現毫米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嗎?”。
。2)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后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
生多說發現這個關系的過程。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尺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
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2、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
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
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分米的認識 學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12
學習目標:
1、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學會認讀整時。
2、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的習慣。
3、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學習重點:1、學會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學習難點:
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道具鐘若干個,實物鐘,課件。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課件截圖
一、課前準備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來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視頻片段)
2、師:羊村里的小羊們今天來到了我們的課室和我們一起上課呢?看,村長慢羊羊想給我們玩一個拼圖游戲,你們想不想玩呀?
3、生齊答:想。
4、師:那么老師就請一位男同學和女同學上講臺來比一比吧!(學生熱烈舉手參與)
5、師:看看他們倆誰最快把這個圖案拼完,好嗎?(男女同學齊叫加油)
6、師:比賽已有結果了,你們知道他們拼出來的是什么嗎?
7、生:是一個鐘
8、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通過運用拼圖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了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拼圖體現出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已對鐘面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根據學生的拼圖順勢揭題就能水到渠成地將最基本的認識遷移到課堂上。
二、自為學習 二、新授——認識鐘面
1、師:現在就請你們仔細地觀察這兩個鐘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個大格
生2:有兩根針
生3:有數字1-12
2、師:分針和時針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長一短、一粗一細
師: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細又長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是分針(板書:分針,時針)
師:你們知道分針、時針是往那個方向運動的嗎?用你的小手來表示一下。
生:分鐘和時針是按照這邊的方向走的(做手勢)
師:這個方向也就是順時針方向,伸出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邊指邊說順時針。(全班跟做手勢)
師:你們知道是分針走得快,還是時針走得快嗎?
生:分針
3、師:同學們,鐘表上除了有分針和時針以外,當然還有更細更長的秒針,以后我們會慢慢地學得到。
4、師: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12個數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順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間
5、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的秘密,美羊羊說要現在要考考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
生:好
師:看,美羊羊多高興,它很滿意我們的回答。 1、要求學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細觀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較差異”——“篩選要點”等步驟引導學生觀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2、讓學生做手勢,感受分針與時針運動的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到學習中。
3、在講授完鐘面的知識后出示小練習可以及時鞏固新知。
三、認識整時
1、師:咦,聽,是什么聲音呢?原來是懶羊羊家的鬧鐘響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學校上學啦!我們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懶床。
師:現在是什么時間?
生:7點
師:我們要用規范的語言說,7點是我們的口頭語,我們應該說7時。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
2、師:(出示課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1時。(出示鐘)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
3、師:(出示課件)經過一天的學習小羊們放學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4時。(出示鐘)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4
4、師:(課件重現7時、1時、4時),看一看這三個鐘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針都指著12。把你想到的認識整時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聽聽。小組討論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師:聰明的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5、師:暖羊羊現在要考考我們會不會看鐘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看鐘面,說時間
生1:6時 生2:9時 生3:8時 1、卡通人物“懶羊羊”上學引入,并以羊羊們在學校的生活貫穿教學,充滿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長暖羊羊的個性是聰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結對識記認整時的方法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四、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黑板上的這三個鐘表,大家已經能說出時間來,那你能不能寫出來呢?
生1:能
師:好,現在請大家聽聽喜羊羊介紹一下怎樣寫“7時”吧?(師示范板書)
師:后面的兩個鐘誰會寫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這種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幾時只要在幾的.后面加寫“時”字就可以了。
2、師:還有一種表示方法(課件出示電子鐘)。這是什么?
生:電子表。
師:這種像電子表一樣的記時方法,我們叫他數字表示法。
師:誰上來寫一寫1時和4時的數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出示課件)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用數字表示整時,冒號右邊是2個“0”,冒號左邊是幾就是幾時。(生跟讀)
(強調兩個小圓點不能寫成句號)
3、師:黑板上的三個鐘表,你能不能用數字表示法寫出它的時間呢?
4、師:下面老師給大家玩一個小游戲“喜羊羊對戰灰太狼”,灰太狼說如果喜羊羊回答錯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們能不能幫幫喜羊羊,好嗎?
練習相對比較簡單,設計有層次的練習,讓中下層有發揮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鞏固練習
1、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喜羊羊終于戰勝了灰太狼,逃離了被吃的命運;姨遣环䴕,要求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看看同學們學會了這節課的內容沒有。
2、練習1:老師撥一撥,學生說一說(2時、5時、12時)(大道具鐘)
3、練習2:學生甲撥整時,學生乙說一說
4、練習3:寫一寫,用兩種表示法寫出時間。
5、練習4:畫一畫,(出示鐘面,時刻),學生畫出分針或時針。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總結
愛睡覺的懶羊羊對我們同學們說,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利用了40分鐘學習了如何看鐘表,還有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對于我們來說,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用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1、通過師撥生說、生撥生說、寫一寫、畫一畫等形式豐富的習題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知識、內化知識,從而完成認知的建構。
2、通過卡通人物的話語教育學生——時間是寶貴的,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體現了教師善用教學資源,貫徹德育思想,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13
(1)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圓、繩子、直尺、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花壇和一個圓形花壇。
。
問:這是什么圖形?圍著花壇跑一圈,哪個長哪個短呢?
學生想辦法:(1)看哪個跑得步子多。
。2)計算它們的周長,進行比較更為簡便。
2、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與長和寬有什么關系?C=(a+b)×2
3、什么是圓的周長?
讓學生上前比劃,圓的周長在那?那一部分是圓的周長?
得出定義: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二、新知探究
。ㄒ唬﹫A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線,繞圓一周,減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
即可得出圓的周長。
B、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C、用一條小線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轉。這樣你能知道空中出現的圓的.周長嗎?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1415926535……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3、得出計算公式。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C = ∏d
C = 2∏r
。ǘ、解決新問題。
1、解決情境題中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訂正。
2、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
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小組內想出解決的辦法,并在全班交流。
第一個問題:已知d = 20米求:C =?
根據C =πd
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 = 50cm
先求小自行車C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當堂測評
1、求下列各題的周長。(60分)
書本65頁練習十五的第1題
2、判斷正誤。(40分)
。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
。2)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周長是半徑的6.28倍。 ()
。3)C =2πr =πd 。 ()
(4)半圓的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
四、課堂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得呢?
設計意圖:
這節課我從以下幾處著手:
1、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課前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
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起求知欲。在得出公式時及時解決問
題,體現數學課的應用價值。
2、重視動手操作,深刻理解公式。對于公式的探究,我改變
以往的教師演示教學法,而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動手操作,讓他們
體會知識概念的形成。教學中,我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15
設計說明
教學設計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運算概念的自主建構規律,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1.重視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學習新課前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進行相互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讓學生正確地選擇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和綜合算式,這個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重視用畫圖策略呈現數量關系的作用。
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圓片圖、線段圖,使題中的數量關系形象地體現出來,這樣符合從低到高的抽象程度,便于學生清楚題中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數學抽象能力,從而為找到解題方法打開方便之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72×25÷40 (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1.2+8-0.04
1.觀察上面這些題分別屬于我們以前學的什么知識?
(整數和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識)
2.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括號里的,后算括號外的)
3.說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并列式。
(1)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2)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占。
(3)我國大約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有關分數乘除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板書:分數混合運算(一)]
設計意圖:通過對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復習,引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自然“遷移”過渡到本節課來,打牢學習的基礎,以便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學中切實地復習學生知識結構中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舊知識,以舊引新,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21頁情境圖。
師:這是六(1)班本學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①氣象小組有12人;②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③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
提問: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說說你是如何思考的。
2.生獨立完成,解決問題。教師重復問題后,要求學生:
(1)獨立思考,找出單位“1”,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2)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3)與同桌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3.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反饋解答情況。
(1)根據問題分析數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①請同學們找到與求航模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把它讀出來。
、趯⑴c求攝影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讀出來。
師:也就是說,要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先求攝影小組的人數)
師:通過讀題我們已經知道了氣象小組有12人。也就是說攝影小組的人數是多少人的`幾分之幾呢?(12人)
(2)引導提問。
、贁z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氣象小組的人數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谠谶@里是把什么作為分的對象?(氣象小組的人數)
、圻@里的單位“1”是誰?(氣象小組的人數)
(3)用線段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僭鯓赢嬀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呢?
、诤侥P〗M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這里的單位“1”是誰?(攝影小組的人數)
③你能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