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課時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2、在理解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學生每人10個彩色小圓片,白紙一組8張;掛圖1幅;動物數只;幻燈片若干;獎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境:
(過渡語言):(放音樂)春天,氣候溫暖,動物王國歡聚!森林中的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提示:展示掛圖。
(過渡語言):誰來介紹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誰?它們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學你來。(能說完整話嗎?)
(評析語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極了!)我們現在來填填已知條件的數量是多少!
誰來試一試!H同學你膽子大一些!試試看!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方格里。
鴨□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鳥□只 小雞□只
(用驚喜的語氣肯定,我們大家向他學習!)
(反思):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于玩耍。在探究性學習里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學習
1、體會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系
(過渡語言:)玩耍既輕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現在我們邊看他們玩耍邊學習數學好嗎?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提數學問題嗎?(請其他同學口答)回答妙極了!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用除法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分別用圓片代表猴 子、小鴨,擺出它們的數量。
猴子:○○○
小鴨:○○○ ○○○
(講解語言:)現在我們按3只一組,在小鴨右邊的圓片圖上圈一圈。注意觀察: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訂正:2個)
(教學語言:)請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過程和結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學你來一說:板書:63=2
(評析語言:)猴子有3只,小鴨有6只,按每3只為一組,通過在小鴨的數量上圈一圈,我們發現6只小鴨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們可以說小鴨的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書: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講解語言:)現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單位名稱,得數2后面不要寫倍字。
(反思):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收者,被動學習,而是能與教師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與客觀世界對話,從而使學習與探究統一。
2、做一做,生生互動
每個小組發一張表。(小組活動)(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小紅旗。)
教學語言:請同學們注意,現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擺出松鼠、小雞的數量;過渡語言:然后圈一圈,觀察8只小雞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學語言:B同學你來回答。
(小結性語言:每2只一組,8只小雞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這里沒有留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比如你問我答、我問你答。
3、說一說,師生、生生互動
實物投影出示問題。
小結性語言:我們通過前面的應用題的練習知道了這樣的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份另一個數那么多?用除法來計算!下面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道應用題;教師讀題一遍。
(1)鴨子數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數是孔雀的( )倍。 □○□=□
(3)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
教學語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有困難的同學別泄氣,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說一說;
(講解語言)然后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你回答得棒極了,哪組還有更好的?)
(反思):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匯報的形式,讓學生考教師、考學生;教師考學生等多樣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活動面會更廣,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4、過渡語言:質疑:你還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學生口頭提問,教師板書:
小鴨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鴨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猴的( )倍。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看問題口答,D同學你說一說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課時練習。
1、教學語言:翻開教科書p47找到練一練第1題。
老鼠數是小貓的□倍。 蜻蜓數是蝴蝶的□倍。
□○□=□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看第一圖和第二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同學呢就用學具畫一畫,圈一圈。
⑶評析語言:
2、 教學語言:現在找到練一練的第2題。
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倍。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觀察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說了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獨立填空列式。
⑶評析語言:用8個小圓片代表淘氣有8個南瓜那么高,用3個小圓片代表機靈狗有3個南瓜那么高。
3、教學語言:找出練一練第3題。
講解語言: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見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數是下魚的□倍。
⑶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①獨立完成。
②組內口頭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
四、課堂評價。
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
反思):在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學生評,評個人、評集體等多種評價方式,也是想達到對學
生的一個促進,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由于課前就強調了最后要獎勵小紅花,所以,整節課學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動中也沒有出現混亂狀態。
五、課堂小結。
小結性語言: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一種除法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想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么多?所以用除法來計算!好了以后我們又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提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學會了解決。
五、(附)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1、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 )倍?
( 想: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個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雞里面有(多少)個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要講一段小貓釣魚的故事。
一、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1、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后他們每人數了數自己的魚,大虎釣到7條魚,二虎也釣到6條魚,只有小虎才釣到2條魚,你能用圓形代替魚,擺出他們釣魚的條數嗎?(豎排或橫排擺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釣得這么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說,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這時二虎突然說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讓三個人一起去觀看卡拉OK比賽呢?
3、怎樣才能讓每個人的魚同樣多呢?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個人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個人也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方法二:大虎拿出兩條魚給小虎,二虎拿出1條魚給小虎,這樣每個人都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
5條是大虎釣魚的條數嗎?是二虎和三虎釣魚的條數嗎?我們給他起個名字,5條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釣魚的平均數,我們可以說他們平均每人釣了5條魚。
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來她們也去釣魚了,花花姐妹可是釣魚的高手。大虎:“你們平均每個人釣了多少條魚?”
2、這是花花姐妹釣魚的條數,你估計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約釣到多少條魚?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釣了多少條魚呢?
三、歌唱比賽,理解平均數的必要性。
1、森領卡拉OK大賽就要開始了,許多小動物都趕著去觀看比賽呢!
2、森林里好多鳥類都參加了比賽,最后的決賽是在黃鸝和百靈鳥之間進行的,讓我們來看看決賽成績。這是四位評委為黃鸝打出的分數,分別是96、85、90、93,當最后一位選手百靈鳥登臺演出的時候,評委之一的貓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評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評委為百靈鳥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賽結束了,組委會正在做最后的頒獎準備,
3、你知道誰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嗎,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理由。
4、黃鸝是4位評委打出的.分數,而百靈鳥是3位評委打出的分數,因為評委的人數不同,所以算總分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賽是取平均分來決定比賽成績的。
四、生活中靈活應用平均數
看完卡拉OK比賽,三位貓兄弟覺得天氣太熱,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飲店買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難題了?(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雪糕呢?)
這是小熊冷飲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的情況,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五、平均數的應用
看完卡拉OK比賽,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電視,突然他們被一則招聘啟示吸引住了,(讀招聘啟示)森領國王足球隊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隊,作為狂熱的足球愛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當然都想加入森林國王足球隊啦,這是三兄弟最近5個賽季的進球數,你認為他們當中誰更有可能被森林國王足球隊選中?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教學內容:P48—49例1“做一做”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方法。
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觀察、小組合作交流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方法:通過學生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突破重點。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指名口算,并說一說用的哪一句口決
①12÷3 8÷4 16÷4 24÷6
25÷5 30÷6 18÷3 20÷5
②復習7、8、9的乘法口決(用卡片)
我們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決求商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看誰最聰明,表現更好。
二、情境激趣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正忙著布置教室,過自己的節日,看!小朋友準備些什么呢?(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互相說一說:分成幾組,每組同學有什么任務?再指名匯報。
①第一小組的同學做了56面旗,要掛成8行。
②第二小組的同學做了49顆星,要分給7個小組。
③第三小組的同學帶來了27個彩球,每9個擺成一行。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畫面。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要求:①我們認真讀第一題找出它給出的條件,把問題補充完整,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列出算式:56÷8=
怎樣算,先自己說,再告訴同桌,再指名說。
(比一比哪一組說得最好,每組叫一個同學匯報。)
(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答:平均每行掛7面。)
板書:56÷8=7 七八五十六
②變換題中的條件:要是掛成7行呢?
讓學生列算式,說一說怎樣算。
板:56÷7=8 因為七八五十六 所以56÷7=8
比較一下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么?(一句口決可以做兩道除法算式)
2、①出示第二、三道題,先把問題補充完整,再讓學生列出算式。
我們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幾顆?
49÷7=7 (因為七七四十九,所以49÷7=7 )
這句口決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嗎?(不能,因為除數和商一樣。)
②出示:我們帶來了27個汽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已知總數和每份數,求份數。用除法計算。)
算式:27÷9=3 (因為三九二十七 所以27÷9=3)
這句口決還可以寫一道除法算式嗎?(可以,27÷3=9)
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幫小朋友解決了數學有問題,而且進一步利用乘法口決來求商。以后在計算除法中,只要能夠熟記口決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用課件演示:(1)鐘表的轉動;(2)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教學板書:
旋轉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學反思: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經理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旋轉運動的特點印象更加深刻,進而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所以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一部分學生對于旋轉后的圖形很難把握。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1、復習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2、統計的知識和人民幣的使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整
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熟練的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100以內的加減法。
1、看圖說一說:小熊舉的是什么類型的.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提問:我們在做題時應注意什么?
25+2125+27說一說計算過程。
小猴舉的題:65-2265-29
2、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內容。
出示圖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買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買足球和乒乓球拍還差多少錢?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籃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錢?
50+30+15=95(元)
二、課題作業
計算下面各題: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觀察與測量。
1、誰離大樹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螞蟻大樹
4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括號的作用,并認識中括號。
3.掌握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知道四則混合運算中商是循環小數或小數位數較多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5.初步掌握判斷能簡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并正確簡算。
6.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算式的數據特點,選擇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復習鋪墊
(1)設問:我們學過哪些計算?(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這四種運算,統稱為四則運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個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②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 )。
2.新課展開。
一,教學例1。
(1)板書例1:3.7-2.5+4.6 3.6×6÷9
然后設問:
①這些算式里有哪些運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②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
③如果用“第一級運算”代替“加、減法”,用“第二級運算”代替“乘、除法”,運算順序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
④再概括一點講,這句話可以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完成例1的計算。
二,教學例2。
(1)板書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設問:
①算式里含有幾級運算?
②運算順序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②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把沒有做完的'繼續做完。(一學生板演,其余做在書上。)
(3)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習題。
三,教學例3。
(1)板書:3.6÷1.2+0.5×5,然后設問:
①這道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用“和、差、積、商”回答)
②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③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學生回答第③問時,啟發并告訴學生:要用中括號。
④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邊設問邊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2)讓學生計算以上4題。由4名學生板演,其余的做在練習本上。做好后反饋矯正。
提醒學生注意: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遇到除法的商小數位數較多或多個循環小數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用約等于),再進行計算。
(3)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練習。
這樣設計,主要是精心設計了一級設問,培養學生根據運算順序的需要使用括號的能力。精心設計的板書,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
3.鞏固練習
(1)填空。(出示,學生口答)
①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統稱為( )。
②加法和減法叫做第( )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級運算。
③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 )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 )級運算,后做第( )級運算;如果有兩種括號,要先算( )括號里面的,再算( )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十第4題。
(3)書面作業。練習第十第1、2題。
4.全課小結。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
驗證表
舉例
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系表:
比
前項相當于
后項相當于
比值相當于
除法
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
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復習舊知,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讓學生發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復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發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
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秘,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
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系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發現3/4:6/8:9/12,接著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著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和后項乘的不是同一個數,甚至會出現前項乘后項的笑話。這種以接受知識為目的教學顯然不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沒有采用教材中的例3進行引入,而是讓學生先填表格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問學生:通過填這個表你發現廠什么?生: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密切的聯系,它們很相似:再出示:18÷6=( )÷2=24÷( )、15/20=( )/4=9/( )=( )/6。問:這兩題是根據什么規律和性質來做的?生: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師引導: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通過這樣的引導,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很想弄清楚:比有沒有類似商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驗證,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
在激發學生認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卷入知識發現的過程呢?這時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由思考,作出各種猜想,對猜想提出驗證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從不同的角度驗證猜想,最后借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研究思路與成果,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這樣不僅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條件,讓學生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啟發,產生靈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學生提出:比肯定也有類似除法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老師引導大家討論怎樣驗證。結果A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B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C組的意見是: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老師肯定了大家的這些想法好,要求同學們分組試試。學生反應十分活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你寫一個比來驗證,我寫一個比來試試,有的故意把數寫得很大,有的用。來乘……幾分鐘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驗證結果,同時也提出了驗證過程中的疑問。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根據白己的需要實驗驗證,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構。
3.整理歸納,讓學生體驗成功。
歸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歸納。通過歸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如在《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把學生驗證的結果一一展示后,老師引導學生比較,比的這個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這個特性怎樣歸納呢?有的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還應該加同時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這還不完整,應加上0除外……這樣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分析、整理、歸納等科學研究方法得出結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推 理能力。得出結淪后,告訴學生:你們太聰明了,發現的數學規律叫比的基本性質、學生感到獲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讓學生掌握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到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
總之,“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比也應該有類似的性質,這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上述學習內容的鋪墊,為學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條件。所以,我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及教材束縛,而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用探究性的學 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構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1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