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①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積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數就在我們身邊。
2.讓學生能用所學到的數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和順序,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3.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5.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第57頁、第87頁生活中的數。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學卡片、學具盒中的數字、算式卡片。
教學設計
導入
小朋友們,在我們已經認識的數中,哪個數最小?哪個數最大?你們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出來嗎?(生邊拍手邊說:0、1、2、3、4、5、6、7、8、9、10)再讓學生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以師生拍手對口令的形式復習已學過的數,形式活潑。]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這些數可是我們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能見到它們。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生活中的數。
板書:我會說
我會說
1.師: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數?(讓學生充分地去說)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說明你們平時觀察得很仔細。現在就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數。
(多媒體課件演示校內、校外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
[直觀演示,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看完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數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是我們人類的親密伙伴,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數來和別人交流。
請學生把教科書翻到第46頁生活中的`數。
師:看看書上的幾位小朋友在向我們說什么?(指導學生看書上帶數的話)
[尊重教材,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溝通數學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聯系,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聽、說能力。]
師: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說了什么?(生:我7歲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著一張全家福照片,他說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著書包去上學,他又說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級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學回家,她對我們說:我家住302。
問: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嗎?(生:門牌號碼)
師:這四位小朋友說的每句話中都有數,你能像這四位小朋友一樣,說出一句帶數的話嗎?(多請幾位學生說)
我會擺
1.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打電話嗎?(請一名學生說如何打電話)問:撥的數字就是什么?(生:電話號碼)
[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貼近生活。]
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話號碼嗎?請你們用學具盒中的數字,擺出家里的電話號碼。(教師巡視)擺好后,學生匯報。
[通過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意識。]
師:數一數,你們家里的電話號碼有幾個數組成?(生:7個。)
師:我們蕪湖市的家庭電話號碼都是7個數字,所以,你們打電話的時候,這7個數字一個也不能遺漏。你們想知道別的小朋友家里的電話號碼嗎?(想)
好,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你們可以自由下位去記你們好朋友家的電話號碼,記住帶上紙和筆。開始吧!
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
[師生之間創設了一種親密的伙伴關系,課堂氣氛歡快、民主、和諧。]
2.師:同學們剛才記得都很認真,你們想知道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嗎?(教師寫出電話號碼,讓學生快速記下)
師:如果遇到什么困難,就打電話給老師。
課間休息,說數字兒歌。
我會猜
(播放多媒體課件)
1.師:小朋友們請看,小動物們去旅游了,每個小動物坐在不同的車廂里。小白兔第一個上火車,所以它坐在第一節車廂里,小鹿在第三節車廂里,其余的小動物在哪節車廂,你能猜出來嗎?比一比,看誰猜得又對又準。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
板書:我會猜
小組內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討論,再進行匯報。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發揚民主,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
2.課件演示生活場景:三個小朋友放學回家了,以三個學生的交談來猜猜小紅和小剛分別住在哪一層?
3.師:平時你們看不看天氣預報,根據你的經驗,你能猜猜今天的氣溫大約是多少度嗎?(分組猜,最后教師出示溫度計,指導看溫度,猜得最接近的組給予表揚)
4.同桌同學互相玩一玩猜學具的游戲。
我會算
1.師生共同完成:老師出示一個數,讓學生找出相應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學互相檢查。分組做游戲,組長舉答案,其余同學找算式。
[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2.師:同學們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媽媽想請你們幫她算一算:
[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
a.媽媽上午買了4只雞蛋,下午買了3只雞蛋,一共買了幾只?
b.媽媽買了6個蘋果,小明吃了2個,還剩幾個?
[使學生知道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師:我們只要從現在開始學好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就能成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認識了生活中的數。這些數不僅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還能拼成許多美麗的圖案。
[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展示用數字拼成的圖案。
問:這些分別是什么圖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數字拼成的嗎?
回去你也動手拼一拼,看能擺出什么圖案?
專家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節課將生活中的數專門作為一節實踐活動課來進行教學,是教師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重組。而將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數就在我們身邊,以及用所學到的數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和順序,體會用數學的樂趣,教學目標較以往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做了一次大膽而有益的嘗試。
2.緊緊圍繞數與生活設計教學環節
本節課教師通過錄像演示,創設生活情境,在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然后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猜一猜、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思考等多種實踐活動,積極性非常高。可以說,教師在圍繞數與生活這一中心設計教學活動時,也在積極地進行構建生活數學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嘗試。
3.教師將學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落到了實處
例如:教師請學生用學具盒里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家里的電話號碼,學生活動時,因為學具盒里的數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現重復數字就不夠擺,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再讓學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電話號碼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還有小組同學猜學具個數等活動,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比較充分,促使合作學習和交流的意識滲透到教學環節中去,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與他人合作、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4.利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得當
本節課中以對口令、兒歌等形式調節、控制課堂氣氛和節奏。教師設計的配套課件,使用恰到好處。課件中沒有從頭到尾將教學環節羅列起來,而是有選擇地配上合適的音、像、動畫等,使數學活動顯得生動有趣。其中,錄像出現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更是畫龍點睛,使學生不知不覺走出教室,接觸社會,增大了信息量。學生看到、體會到不僅生活中有數學,數學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這樣,不僅有利于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意義所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通過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探究解決計算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進行約分。
教學難點:
把分母不同的分數通過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1/4+1/5 2/15+1/5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那么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同學們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們進一步探討異分母分數的相加減。
二、試一試
1.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數,最后進行約分,淘氣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數。比較后發現,找最小公倍數,計算起來比較簡單,計算的正確率會高一點。其次,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成最簡分數。
2.算一算,并與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獨立完成,反饋。第一題結果要進行約分。
3.森林醫生。
先觀察,說一說三道題目錯在哪里?再進行獨立計算,改正。
4.應用題。
讀題找到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5.解方程。
根據數量關系: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這兩個數量關系,找到X在題目中所表示的量,再進行解方程計算。
6.拓展題,第8題。
重點交流學生估計的方法,再計算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知道埃及人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自己讀一讀你知道嗎?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杠(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