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時間:2023-06-14 11:16:36 宗澤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精選21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精選21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小學數學第4冊萬以內數的認識

  班級情況:

  我所任教的二年級1班共24人,其中女生10人。本班學生數學基礎好,差生相對較少,對萬以內的數已有大概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和讀寫的規則。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中間或末尾帶零的數的讀寫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教學關鍵:

  要學生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本單元的知識。

  課時安排:

  1000以內數的認識3課時

  10000以內數的認識3課時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2課時

  1、10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估算、數數(教材第67、68頁及72頁練習十五的第6題。

  教學目標:

  1、學習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

  2、會數1000以內的數。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千”

  3、培養估算數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數感,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正確數千以內的數,掌握十進制關系。

  2、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數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小木塊、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電腦顯示召開運動會的`場景圖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正發生著什么事情。

  2、請學生思考,根據畫面你能想到哪些問題?

  師:要知道這個體育館中大約能坐多少人,就要學習比較大約數。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研究“1000以內的數”(板書:1000以內的數)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小木塊一個一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時問: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多少?(板書10個一是十)

  2、請同學們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十時問:是多少?(板書:10個十是一百)

  請同學利益計數器,問:怎樣表示10個十?

  3、如果要數的小正方體很多很多,就像體育館里的人那么多,怎樣數比較快呢?用你的學具試一試。

  請同學們匯報。針對“一百一百”地數問:為什么這樣數?(比較快)問:10個一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4、電腦顯示前3個過程: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問:關于數數,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各小組討論。

  小結: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或者十個十個地數,一百一百地數,書較大數時要選擇又快又準的辦法。

  (三)課堂作業:

  1、數數。

  從一百就十一數到二百零一

  從九百八十七數到一千。

  要求:二人一組,一人數,一人聽,交換進行。

  2、填空。

  (1)、10個一是()

  (2)、10個十是(),一百里有10個()

  (3)、10個百是(),一千是10個()

  3、教材第72頁練習十五的第6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3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據具體情境,會正確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教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設、激發興趣——自主發現、方法探究——趣味游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我看下哈,我們同學今天的精神氣十足啊,怎么丁老師給你們上課很高興啊?生興奮答道:是!聽你們這么說,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我聽說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要不要借這個高興勁發揮下我們的聰明呢?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后我會說:我發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復習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么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現了什么?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里。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后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并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現: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裝扮教室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么下面這些練習題對我們來說就應該不是問題了。這部分設計了4個練習題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游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后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交流體會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本節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4

  設計說明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量關系。

  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本節課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示意圖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系起來。通過圖形表征和語言表征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系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算法。

  2.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而數量之間的關系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信息)

  2.組織學生匯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①學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后匯報方法。

  預設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②教師強調: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學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匯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只,就是求每份數,這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并說明理由。

  ①學生列出算式:15÷5=3(個)。

  ②匯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6)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后交流討論的結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檢驗方法,并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先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作鋪墊。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

  也就是: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余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相當于余數是0,表示沒有余數。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余數,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余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欲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布置花臺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布置花臺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游,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匯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說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說:“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氣地說:“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他們說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說說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游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蘊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游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說一個數2,后邊的人接著說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常快樂。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么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7

  設計說明

  1.重視知識網絡的建構。

  為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本設計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敘述出來,并形成結構圖,然后依據結構圖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圖形特點及圖形運動特點的強化訓練。

  本設計注重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多種形式地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的理解。同時結合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描述圖形的運動,使表達與理解相互促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與幾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單元的內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這部分的知識結構。

  2.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并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

  圖形的運動(一)

  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

  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復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回顧知識,討論知識之間的聯系,自主整理所學知識并形成網絡,經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軸對稱圖形。

  (1)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預設

  生: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課件出示教材117頁9題,學生先獨立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后集體訂正。

  2.復習平移。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平移現象,舉例說明平移的特點。

  預設

  生: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像拉風箱的運動就是平移現象。

  (2)課件出示教材117頁10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判斷平移現象時,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匯報。

  預設

  生:平移時,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可以上下、左右、斜著移動,但是要沿著直線移動。

  3.復習旋轉。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旋轉現象,舉例說明旋轉的特點。

  (2)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旋轉就是物體的每個部分都繞著某一個點或軸轉動。像圖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它們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這樣轉動的現象都是旋轉現象。

  (3)課件出示練習題。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8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5名,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能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得更多的是已經形成的學習興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體驗收獲的樂趣。每位學生都很天真活潑,他們在學習上是充滿無限樂趣的,在學習的探究上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基于他們無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學時應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好數學。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因此在教學時注重培養他們對生活的密切接觸,培養其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課堂教學常規還有待于盡早進行規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導學內容分析:

  (一)、學習任務,目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結合具體情景,能叢數學的角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編乘法口訣等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結合情景圖,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自然,熱愛科學,保護環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萬以內數的認識

  本單元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100以內數的概念及認識方法是本單元的認識基礎,萬以內的數的概念是進一步學習億以內數和四則運算的必要前提,是億以內數的認知基礎。按我國的計數方法是每4位一級,萬以內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為個級,學生掌握了這一級的讀寫方法,將有利于進一步學習萬以上的數。

  本單元編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平行四邊形、拼組圖形四個導學內容。

  (2)、認識圖形: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直角有了初步認識,并能進行簡單辨認的基礎上,進一步安排的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它是學生以后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認識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平行四邊形。

  這部分教材引導學生從實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它是學生以后進一步學平行四邊形特征和面積計算的基礎。

  3、拼組圖形。

  拼組圖形是在學生已經有了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的初步認識,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認識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是通過拼組圖形的活動,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并通過看、拼、說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索意識和創新合作意識。

  (3)、三位數的加減法

  本單元的導學內容分以下八個部分:

  1、整十、整百數的加減。

  教材創設了算氣球個數、算兩位同學家相距的米數、算文學讀物的冊數等情境,選取的數字都是整十、整百數,目的是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用加減法解答的問題,學習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

  2、加減法的估算。

  教材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運貨物,算價錢等情境,引導學生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數的加法。

  教材通過呈現直觀的實物力,引導學生理解三位數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過“議一議”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數的減法。

  教材通過算購物余款數,算學生人數等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先估算,再精算。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減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現了與例題有關的百元人民幣和十元人民幣直觀圖。

  5、探索規律。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推理等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索數、形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增加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解決問題。

  教材通過買文具、記帳、租船等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情感。

  7、實踐活動學習“當家”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8、整理與復習。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及談收獲、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必要的練習,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單元主要安排了認識千米、毫米和實踐活動“人身上的小秘密”2個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有了米、厘米的認識,知道分米的基礎上,進一步編排的關于測量內容中的最后2個長度單位的認識。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9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調查生活中的睡眠時間,讓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數據,用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呈現數據、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同時對學生進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數據,用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呈現數據、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調查過程中遇到的“計算睡眠時間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每人1份統計表、統計圖。

  2每人1份記錄單。

  3教師準備“全班同學睡眠時間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引導:老師知道,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那么怎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呢?

  學生圍繞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講究衛生與預防疾病等多方面展開交流、討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睡眠時間”的問題。

  二正確計算睡眠時間。

  1討論:你每天睡眠幾小時?是怎樣算出來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學晚上9時睡覺,早上6時起床,午休1小時為例。

  從晚上9時到12時是3時,從晚上12時到早上6時是6時。3+6+1=10(時)

  (2)以某某同學晚上8:30開始睡覺,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為例。

  從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從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時30分。3時30分+5時30分+30分=9時30分。

  ……

  3計算。

  請學生按正確的方法重新計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并寫下來。

  三收集數據,數據。

  1數學“分段時間記錄法”。

  (1)時間段的規定可以是這樣的:11時以上,含11時;10—11時,含10時,不含11時;9—10時,含9時,不含10時。以此類推。

  (2)可以自主選擇句路方法,即在相應時段內記上你喜歡的符號。

  2小組活動:在小組內調查,收集本組成員每天睡眠時間的數據,記錄好。小組長把結果填入本組的“睡眠時間記錄單”。

  3全班匯總。

  教師出示“全班同學睡眠時間記錄單”,隨著各小組的匯報,依次記錄出相應時間段的人數,然后共同計算匯總出各時間段的總人數。

  四呈現數據。

  1填寫統計表。

  每位同學把統計的結果填入統計表中,并提示學生注意把班級和填表時間寫完整,然后集體展示交流。

  2繪制統計圖。

  (1)出示空白統計圖,看清每格表示幾人。

  (2)學生自主選擇涂色或陰影的形式繪圖。

  (3)集體展示、交流。

  五分析數據。

  1觀察統計表和條件圖,你發現了什么?

  例如,可能會有以下發現。

  (1)睡眠10—11時的人數最多。

  (2)睡眠8時以下的人數最少。

  (3)大部分同學每天睡眠時間是10時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時和9—10時這兩個階段。

  2小組展開討論:你還有什么發現?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膽提出來小組內交流交流?

  六板書設計。

  小調查

  收集數據

  數據

  每天睡眠保證10小時

  呈現數據

  分析數據

  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厘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并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自學5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后,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匯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厘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厘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課后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理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評: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視覺沖擊作用,創設生動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場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為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評:統計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統計教學,重點不是教知識點,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本段教學中,自然的讓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評: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進行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

  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關于時、分、秒的知識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說,針對性地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對于時、分、秒,同學們積累了這么多的知識,真能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一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教學例1

  (1)了解跑得快慢與時間長短的關系

  教師:同學們,喜歡看比賽嗎?烏龜、兔子和小狗它們三個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瞧,比賽開始了。

  課件播放:第一次比賽情景,并出示比賽成績表。烏龜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師:誰得了第一?為什么?

  小結:誰跑得快,誰用的時間就少。當時間的單位統一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用的時間少,誰跑得快。

  (2)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師: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們三個又進行了一次比賽。

  課件播放:第二次比賽的`情景:小兔中途睡著了。

  教師:同學們,猜一猜,它們誰跑得快,可能最先到達終點呢?(學生自由說,教師結合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到底誰跑得快?聽聽它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烏龜:我跑了1時。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師:聽了它們的話,到底誰跑得快呢?好比較嗎?你能想出辦法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誰跑得快嗎?

  (3)組織交流匯報

  教師:誰來說給大家聽?

  學生:1時=60分,120秒里面有兩個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烏龜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小結:當時間的單位不統一時,我們不容易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如果把單位換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2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判斷對錯。

  ①2分7秒=27秒

  ②1時25分=125分

  ③90分=1時30分

  (3)比一比。

  ①誰跳得快?在( )里畫?。小紅跳100下繩用了40秒。( )小蘭跳100下繩用了1分5秒。( )

  ②誰拍得快?在( )里畫?。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剛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誰踢得快?在( )里畫?。小麗踢100個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個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績,請給他們排名次。姓名小剛小紅小麗小明小勇時間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4

  教學內容:

  P49~50小小圖書館

  教學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位數減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ppt、小黑板。

  學具:計數器。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二次設計

  課件導入。

  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后到小小圖書館里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

  玩中學

  1、看一看。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說說,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先獨立思考,再與小伙伴們說一說。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板書239-118=

  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

  進行計算。239-118怎樣計算呢?

  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匯報、交流。

  3、提一提。

  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求“兩種書的差”的問題。

  根據藏書情況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數學問題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解答出來。

  指名匯報的數,并說出計算過程。

  4、解決“科技書比連環畫少多少本”。

  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讓學生口頭列式118-57=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

  進行計算。118-57怎樣計算呢?

  118

  -57

  61

  探索筆算減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5、學生獨立完成“239-57”。

  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

  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得比算減法法則,試著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

  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

  班內匯報:在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6、學中做完成教材第52頁的第1~5題。

  練習三位數的減法。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1頁例3,以及練習七第7~9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種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知旋轉現象,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區別旋轉與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像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們叫做什么呢?

  判斷: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呢?能不能舉例呢?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

  4.小結:像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七第7題。

  師: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們知道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嗎?同學們先獨立看看,再想一想。

  學生獨立看題,并判斷、思考。

  請學生說出自己的判斷,哪些是平移現象,而哪些又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旋轉現象,然后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判斷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七第8題。

  談話:你瞧,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可真廣,剛才同學們說鐘面上指針的 運動是旋轉,老師這里有一個鐘面,你能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嗎?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那么分針走到“10”的時候又是幾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練習七第9題。

  課件出示題目要求,小組合作,用圓片制作一個數字轉盤。

  兩人一組游戲,每人各轉兩次,計算出兩個數的乘積,比比誰的積大。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出示紫荊花圖,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對旋轉現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總結:旋轉是在生活中不同與平移的'另一種現象,他們的特點是圍繞一個點轉動。我們常見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旋轉現象就是鐘表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的旋轉,所以如果一個物體的旋轉方向和鐘表的指針方向一樣,我們就說它是順時針旋轉,相反地,我們就叫做逆時針旋轉。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頁例1、例2及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學習分物體的一些方法,為教學除法作準備。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我能行)

  1、口算(題略)

  2、填空(題略)

  二、新課教學

  (一)自主預習,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數學書上66頁的例題1,并動手分一分,有6個,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幾份?有幾種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教師:同學們,能把6個五角星分成兩堆嗎?

  學生獨立分五角星,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在匯報各種分法,并把學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現在屏幕上。

  教師:哪一種分法最特殊?為什么?

  學生:分成3和3,因為每堆一樣多。

  教師:像這種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生齊讀。

  2、當堂達標

  ⑴判斷以下各題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斷: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

  (三)合作探究二

  1、分鉛筆,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師出示12支鉛筆。

  教師:現在老師手里有12支鉛筆。如果把這些鉛筆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個盒子放多少支鉛筆?

  隨后學生動手分一分,把12個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組內交流各種分法。師請生匯報演示。

  2、老師課件展示并總結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個1個地分

  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次2個2個的分

  每次4個4個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這樣分,太麻煩了!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想:3個幾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鉛筆。(生齊讀)

  [點評:讓學生結合一共12支鉛筆和3個盒子先猜一猜每個盒子里放多少支鉛筆,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交流各種分法時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聯系起來,為學習除法的認識作準備。]

  4、當堂達標

  請同學們完成數學書68頁練習十五的1、2題。

  三、總結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7

  課題:

  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3、學生在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知道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者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復習: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銳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么角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銳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現?

  教師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并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只手動,另一只手不動。

  ①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銳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銳角的大小一樣嗎?(銳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動角,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③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說說是什么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現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8

  教學內容:

  教材82~83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中,讓學生輕松掌握并運用關于6、7、8、9的除法知識。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除法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談話:冬天到了,小鳥們從北方飛回南方過冬了。這個冬天它們準備住在溫暖舒適的“長頸鹿”賓館。

  小鳥:長頸鹿先生,您好!我們有42個小伙伴,想住在你這兒,請你安排房間吧。

  長頸鹿:每間客房可以住6只小鳥,我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同學們,請你幫助長頸鹿先生來算一算吧。

  教師板書:42÷6=7(間)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幫助長頸鹿解決了問題。如果有48只小鳥,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板書:48÷6=8(間)

  教師: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夠利用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問題。下面,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看誰做的好就獎勵他一朵小花。

  二、問題探究

  1. P82練一練1后,投影出示反饋。

  2. P82練一練2后,投影出示反饋。

  3.小動物回家。

  天已經黑了,住在長頸鹿賓館的小兔和小鸚鵡旅游團也要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請同學們猜猜看,它們該進哪個房間呢?P83練一練3。

  4.貓捉老鼠。

  游客們都進入了夢鄉,可是,盡職盡責的貓保安卻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護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現了,我們一起來幫貓保安捉老鼠吧。

  每個口訣寫出了幾個算式?(4個)仔細觀察這四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5.餐廳里的故事。

  看書P83“數學故事”你從故事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在“長頸鹿賓館”里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能干的小朋友們運用所學的除法知識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的難題,你們高興嗎?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呀!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1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

  2、出示課題:小練習

  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

  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

  (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張()元?

  4、游樂項目。

  (媒體出示游樂園圖)

  (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

  (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

  (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20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筆算,能夠熟練運用口算、豎式筆算進行計算,會估計物體數目。

  能力目標: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豎式筆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加減法

  口算加減法

  把整百整十數看成整整百數和整十數的和,然后相加減。

  1、計算的`方法

  (1)豎式計算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十。

  (2)加法:減法驗算,或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

  減法: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2、計算時,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礎練習

  填空題?

  1、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 )。

  2、甲數是700,乙數是125,這兩個數的和是( ),差是( ) 。

  3、的三位數與的兩位數的和是( ),差是( )。

  數學書93頁第9題(6道計時計算)?

  數學書第93頁第10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拓展練習

  1、罐頭:每盒5元餅干:每包4元面包:每袋6元

  (1)買6包餅干和1盒魚罐頭,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帶了20元錢,買了2袋面包,還剩多少錢?

  2、水果店原來有123千克蘋果,又運來589千克,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

  3、火車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車320人,上車412人,火車上還有乘客多少人?

  4、圖書館有故事書345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12本,科技書有多少本?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練習

  1、紅紅的奶奶今年的歲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兩位數,再減去一個的一位數,你知道紅紅奶奶今年多少歲嗎?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題時,把個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錯看成9,結果和是75,那么正確的答案應是多少?

  3、兒子今年6歲,媽媽今年30歲,再過5年,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21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xx位數,100是xx位數,82是xx位數。

  (2)28的8在xx位上,表示xx個xx;2在xx位上,表示xx個xx。

  (3)36是由xx個十和xx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xx;99里有xx個十和xx個一,它后面是xx。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xx、3769、70、xx、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xx,的是xx。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二年級09-29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2-02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教案02-0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3-03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1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20

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08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7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5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