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1-06 09:16:4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重視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目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少,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數的感知,本教案設計了兩組“數一數”活動,通過第一組“數一數,認一認”的活動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通過第二組“撥一撥,數一數”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引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重視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大數的意義,體會數學的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生才會對數學充滿親切感和好奇心,感受數學的價值。本課時在數學設計上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設計了借助身邊數據感知十萬有多大和交流含有大數信息的活動,這樣的設計既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若干個

  學生準備 收集生活中較大的數據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1.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為傲的事例呢?現在老師就利用幾組數據來讓大家感受一下。

  2.觀察圖片,初步感知大數。

  (1)我國的陸地面積約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約為十三億人。

  (3)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它的占地面積約為七十二萬平方米。

  (4)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總面積是四十四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一百萬人集會。

  3.說一說,感知大數存在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上面的數據都很大,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還發現了這樣大的數?

  (學生匯報一些關于大數的事例,并由此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這節課所學數的“大”,切身感受到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

  ⊙探究與體驗

  1.復習,回顧舊知。

  (1)以前學過的數位有哪些?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又是什么?

  (2)說一說,如果在計數器上從個位到萬位每個數位上都撥出一個珠子,它們分別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安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順暢地探究新知、主動體驗新知做好鋪墊。

  2.通過“數一數,認一認”認識“十萬”。

  (1)“數一數,認一認”。

  (引導學生進行“數一數”活動,明確:一排有10個大正方體,每個大正方體有1000個小正方體,10個1000是一萬)

  (2)每排有一萬個,一共有多少排呢?你能一萬一萬地數下去嗎?

  (引導學生數出10個一萬)

  3.學生嘗試總結。

  (1)數一數。(課件出示教材2頁“數一數,認一認”情境圖)

  師:誰能再來數一數這幅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獨立數一數,教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

  (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一排有10個大正方體,每個大正方體有1000個小正方體,10個1000是一萬,10個一萬是十萬)

  4.“撥一撥,數一數”,體會十進制計數法。

  (1)組織學生進行撥珠活動。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一萬零三,然后一個一個地接著數,數到一萬零一十;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四萬八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接著數,數到五萬三千;

  請在計數器上撥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六,然后一個一個地接著數,數到十萬;

  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本課時主要教學的是大數的讀、寫方法,萬以內數的讀、寫經驗為本節教學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學習基礎,鑒于本課時的知識特點,我在本課時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將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并探究多位數的讀、寫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數學,應該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課堂變成自主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整節課的'設計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合作探究的過程,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2.教學環節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推進。

  無論是在多位數的讀法還是寫法上,本設計都遵循由易到難,分層推進的思想。例如在設計多位數的讀法時,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清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若干個

  學生準備

  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激發興趣。

  (1)提問:你知道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嗎?誰知道我國總人口數大約是多少?知道首都北京的人口數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2)課件依次出現北京、安徽、香港的標志性建筑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圖片分別是哪個城市嗎?(學生欣賞的同時,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文字表示的數據)這些數據都比較大,應該怎樣讀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人口普查中的數學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設計說明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根本,通過不斷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比較中感知加法結合律的意義。接著通過驗證、猜想,使學生發現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本設計在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形成疑問,提出問題

  1.觀察、討論。

  師:這里有兩組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4+8)+6○4+(8+6)

  (19+82)+38○19+(82+38)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說出自己的`發現)

  2.交流發現。

  師:通過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

  (1)幾個數相加?(三個,且加數相同)

  (2)分別先算了什么?(前兩個數,后兩個數)

  (3)結果如何?(得數相同)

  3.提出猜想。

  師:根據剛才的發現,請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換律外,可能還存在什么樣的規律?

  (學生猜想: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與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計算給出的算式,發現兩個算式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自覺地產生探索的欲望。

  ⊙驗證猜想,總結規律

  1.驗證猜想。

  (1)仿寫算式,驗證猜想。

  學生仿寫算式,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2)舉例驗證。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自由舉例,小組內交流結果。

  2.明確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師:用語言來敘述加法結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結合律呢?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那么加法結合律應該怎樣表示呢?

  (ab)+ca+(bc)

  4.加法結合律的應用。

  (1)感知簡便的計算方法。

  師:怎樣應用加法結合律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練習:

  根據運算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

  64+37+163=64+(□+□)

  (指名回答)

  師:這三個等式都是根據哪個運算律填寫的?(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小結:應用加法結合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體驗等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辨別游戲規則是否公平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與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制定公平的游戲規則

  教學準備:

  布袋、各色彩球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學習新課:

  1、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要來玩摸球的游戲。板書:游戲

  老師取一口袋,里面裝了一些球。規則:每次任意摸一個,然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紅球的次數多,算女生贏;摸到黃球的次數多,算男生贏。

  把摸球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老師請一個學生上前摸,其他同學做好記錄。

  摸球結束,統計兩種球分別摸的次數。(紅的多)

  看了數據,你有什么問題?(紅球摸的次數比較多,有可能紅球的個數比黃球的個數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幾個紅球和幾個黃球。)

  老師打開布袋,一一請出各球,發現:4個紅球、2個黃球

  你想說什么?(不公平)

  為什么?(紅球個數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覺得怎樣放球就公平了呢?(比如……一句話:要紅球和黃球一樣多。)

  2、各組按照本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記錄

  交流:出示一張表格,分別填入各組的數據

  組數 紅球個數 黃球個數 摸到紅球的次數 摸到黃球的次數 哪方贏

  1

  2

  3

  4

  5

  6

  合計

  觀察這份表,你發現了什么?

  3、再來說一說:你認為怎樣放的球,做這游戲是公平的?

  舉例說明。老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繼續添上1個藍球

  討論:公平嗎?為什么?

  指出:在這個游戲中,關鍵是要考慮摸到紅球的次數和摸到黃球的'次數是否一樣多,所以在放球的時候,紅球和黃取要

  放得一樣多。由于摸到藍球等于沒摸,所以并不影響游戲的結果,所以還是公平的。

  繼續添上2個藍球、1個綠球……

  小結:決定勝負求數的個數相同,那這個游戲就是公平的。

  二、練習鞏固:

  1、很多游戲都需要考慮公平性,比如:(第1題出示)

  看圖后回答:用左邊的轉盤,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有右邊的轉盤呢?

  用哪個轉盤做游戲是公平的?為什么?

  2、(第2題)……你認為在哪幾個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說說理由,再全班交流

  3、(第3題)撲克牌游戲。你認為這個游戲公平嗎?為什么?

  怎樣修改游戲規則,才能使游戲公平?

  交流,老師一一板書。比較多種方法,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嗎?

  在足球比賽的時候,常用拋硬幣來決定開場。你認為公平嗎?為什么?

  師生共拋10次硬幣,并做好記錄。你發現了什么?

  (雖然說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現了5次正面、5次反面。有的組甚至出現了正面次數遠多與反面的情況。)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數學四年級上冊P48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發現、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調動參與。

  師:以往上課只有老師和同學們,今天還有誰來了?

  生:爸爸媽媽

  師:愛爸爸媽媽嗎?

  生:愛。

  師:把這一句話,分成兩句話,怎么說。(我愛爸爸和媽媽)

  生:我愛爸爸,我愛媽媽。

  師:能把下面兩句話合成一句話嗎?(我喜歡語文課,我喜歡數學課。)

  師:中國語言真神奇,同樣的意思,可以一句話來說,也可以兩句話來說。而在數學中,也有類似的思考方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探索與發現(三)。

  二、新授,根據兩種計算方法探索形成等式。

  1、出示例1,學生獨立計算,然后上臺板演兩種不同的方法。

  (市場上的蘋果每千克8元,羅老師先買了6千克,又買了4千克,羅老師一共花了多少錢?)

  2、讀每種方法的算式,說一說每一步在算什么。

  3、口答。

  4、算式答案一樣,用等號連接,寫成一個等式。

  5、生讀一讀等式。

  6、觀察這個等式,從等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7、出示例2。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A長方形:長7厘米,寬5厘米;B長方形:長3厘米,寬5厘米。)

  默讀題目,用兩種方法計算。

  8、展示學生的算法。

  第一個算式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

  第二個算式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

  這兩個算式都在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答案相同,這兩個算式也可以寫成一個等式,((7+3)X5=7X5+3X5)

  三、觀察等式,發現規律。

  1、師:下面,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仔細觀察這兩個等式。(“觀察發現”)

  1、等號左右兩邊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能從乘法的意義來說明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結果為什么會相等嗎?

  2、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四人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匯報。

  (1)數字相同,符號相同。運算順序不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不同)

  (2)第一個等式的左邊和右邊都表示10個8相加是多少,第二個等式的左邊和右邊都表示10個5相加是多少,所以結果相同。

  4、根據這些特點,你有什么發現。

  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我聽明白了,大家發現了這個規律: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把這兩個加數分別乘這個數,再把積相加。是這個意思吧?這只是我們的猜想。(“猜想”)

  你能舉出一些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舉例”)

  5、你們在草稿本上舉個例子來試試,為了方便計算和節約時間,大家可以選擇小一點的數字。

  6、學生匯報。

  生口答,師板書學生的兩個例子。

  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能)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這個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結果不一樣的例子。(沒有)

  看來這個規律是普遍存在的,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得出結論”)

  讀一讀乘法分配律。

  剛才我們舉了很多有這個規律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不能)加上省略號。

  四、得出結論,揭示課題。

  用字母表示。

  師:如果用a,b,c三個字母代替數字,你能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

  學生口答:(a+b)xc=axc+bxc

  這個等式反過來也成立。學生從左往右讀一次,再從右往左讀一次。

  師:a和b都與哪個數相乘了?(C),C就是a和b共同的乘數。

  五、運用。

  師:運用乘法分配律,我們來練一練。

  1、判斷下面各題。

  (25+8)x4=25x4+8x4

  (10+5)x18=10x18+5

  6x(a+b)=6xa+axb

  生口答,錯在哪兒?

  2、運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師:我們來運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課件出示:(10+7)x6=()x6+()x6

  8x(125+9)=8x()+8x()

  7x48+7x52=()x(+)

  學生口答,1、2題學生直接做判斷。3題追問,48和52都同(7)相乘了,那么(7)就是48和52共同的乘數。

  3、計算。

  出示練習題:(40+4)X25 34X72+34X28

  第一題:展示兩種算法。比較算法,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第二題:展示算法。

  為什么大多數同學都使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了?

  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以后再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我們就要先思考,是直接按題目的`運算順序算呢,還是可以用簡便方法來算。

  六、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收獲嗎?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其他的收獲嗎?

  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利用這個規律,可以使一些計算變得更簡便。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我們的學習方法是:先觀察發現,然后猜想,再舉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學習數學知識,可以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變得更簡單。

  七、回歸課本,翻書閱讀,完成課堂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數學書48頁和49頁,同學們翻書仔細看一看。看完后在課堂本上完成今天的課堂作業49頁,練一練2題的第1列和第2列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運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關于兩位數相乘時,積隨兩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通過應用知識解決稍復雜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具準備:幻燈或實物投影儀、電子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1、課文第62頁的第7題。

  第7題是整數四則運算的口算的復習,題目主要是以本單元乘法口算方法為主,添加幾題前面學過的加、減和除法口算。練習時,要求做到人人參與,并統計大多數學生完成全部12題所需的時間,了解學生口算的熟練程度。

  練習過程做到:

  (1)以幻燈或電腦課件呈現算式,算式逐一呈現。

  (2)為體現人人參與,算式可重復呈現。

  (3)學生口算時,要求語言表達完整。

  (4)對口算比較慢的學生,老師要給予特殊照顧,復習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師進行簡要評價。

  2、課文第63頁的第8題。

  第8題是本單元的筆算練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因此,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步驟及計算中的注意點,提高學生筆算的.技能。本道題突出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筆算,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筆算正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難點。因此,通過練習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排除難點,更好地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學生獨立筆算。

  (2)老師巡視,注意觀察學生豎式書寫是否規范、工整,特別關注學有困難的學生,對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能否正確處理。

  (3)反饋練習結果:

  反饋時,主要要求學生說明因數中間的0或末尾的0在筆算時的不同操作辦法。老師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兩道題目,幫助學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2 5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學生用計算器檢驗筆算結果。沒有計算器的,老師要求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務。

  3、課文第63頁的第9、10兩題。這兩道題是應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計算的練習。第9題是兩數相乘時,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十倍、一百倍時,觀察積的變化。過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變因數,再分別計算出它們的積。(3)利用算式進行對比。(4)回答說明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情況。讓學生說一說是哪個因數變化了,怎么變的,積又是怎么變的。

  第10題,是在第9題的基礎上進行變式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樣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哪一個因數變化了,怎么變的,積又是怎么變的。

  4、課文第63頁的第11題。第11題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稍復雜問題的練習。練習時,老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解題過程要求做到:(1)認真審題,弄清題意。(2)回答:從題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種解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頁—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角的表示方法,會讀角。

  2.認識量角器的構造,知道讀量角器的度數的方法。

  3.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問題1:角由什么組成?

  問題2:兩條邊是線段?直線?射線?

  師:知道了這些,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幾張圖中共有幾個角吧!

  出示數角的一系列圖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師:每張圖中都有這么多的角,我們該怎樣區分它們呢?

  師:給它們各自取個名字,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表示一個角,怎樣去讀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標出三個大寫字母,∠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2)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特點(字母B在中間)

  (3)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可以:∠B讀作:角B

  (4)為了方便,有時我們可以標上數字,:∠1,讀作:角1。

  (5)注:區別“∠”和“﹤”的不同,請同學們隨意畫幾個角,訓練一下這三種讀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圖片《比較角的大小》

  個別回答,集體核對。

  師:我們以前學過用米、分米、厘米等計量線段的長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種合適的計量角的大小的單位呢?

  分小組討論、匯報。

  2.介紹量角器

  師生同時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這個量角器像一個大迷宮,一點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師告訴大家在這個迷宮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走一走這迷宮,看看你能找到幾座城堡。

  反饋:請找到中心點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著它(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內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內刻度線,外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外刻度線。

  以右邊的0°為起點,起點處的0°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的刻度線。

  3.認識1°角

  課件演示。

  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表示1度。

  4.學習量角

  (1)出示一個直角讓學生量

  師: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分組討論,匯報。

  師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點對點(板書)

  零度刻度線與角的邊BC重合---線對邊(板書)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條直角邊對著90,所以是90°。

  復述量法。

  (2)試一試

  出示40°和140°角

  師:當看另一邊時有二個數,應該讀哪一個數呢?

  :角的一邊對著里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內刻度線了

  當角的一邊對著外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外刻度線了---0在內數內,0在外數外(板書)學生齊讀。

  三、鞏固練習

  教材41頁“試一試”

  四、

  師生共同回顧本小節所學內容。

  五、作業

  教材46頁練習二第4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引導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上來,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舊知回顧,以舊引新。

  學生獲取的新知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三步混合運算之前,學生已有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學習經歷。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復習導入環節設計了7道四則混合運算題,引導學生回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復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用對比來深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數學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沒有思考,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模仿和練習。在出示每道例題以后,都要求學生來找出這道算式和以前學習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讓學生在對比辨析的`過程中感受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思考更加深入,思維也更加有序。

  3.在探究中理解。

  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探究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學習內容。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嘗試計算,使學生發現:相同的數字,相同的符號,因為有了小括號和中括號,運算順序就不一樣了,計算結果也不一樣了,使學生在探究中理解中括號在運算過程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計算下面各題。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師:說一說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減法,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計算下面各題。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師:誰能說一說有小括號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師:這節課我們就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繼續探究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幾道不同類型的計算題復習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喚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不含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每到新學期,同學們都會為自己添置一些新文具,這學期你又為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淘氣和笑笑來到文具店,想給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們買一些文具(揭示課題:買文具)。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取與本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

  (1)課件出示問題:買3個計算器和1支鋼筆要多少元?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算法,互相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2)學生匯報,展示不同的列式方法。

  預設

  生1:我用的是分步計算,先求出3個計算器的價錢,再求出1支鋼筆的價錢,最后把它們加在一起就是用的總錢數。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并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沒有去過峨山的臨江公園吧!那里的苗圃經過擴建顯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氣經過參觀后帶來了很多圖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播放課件)

  二、引出問題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答:每種花各有多少盆呢?(師張貼問題)

  生齊讀題目。(下面同學們把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三、探究問題

  1、你能寫出算式嗎?

  讓同學獨立思考后回答(板書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計一下答案嗎?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學生獨立估一估

  (2) 指3名學生回答

  生可能出現的回答:A.因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為14020=7所以大約是7盆左右。

  3、用豎式計算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試著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計算。

  2 2 1 5 4

  (1)用豎式算一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內用豎式算一算每種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視,選一個又快又好的小組代表把豎式寫在黑板上。

  ②匯報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想的.?(看能不能說到把22看作20來試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師問

  (1)為什么把22看作20來試商?(更簡便)

  (2)商 7應該寫在什么位置?為什么?

  如果巡視時發現有錯例的,拿到展臺上來讓同學辨析一下。

  ③師: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確,可以怎樣做?(驗算一下)

  ④師板書:答:每種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園藝師聽說老師要到你們易門來上課,特地讓老師帶了一道題來請你們幫幫忙。(課件出示題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廣場,每個圖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幾個圖案?還剩幾盆花?)

  (1)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學生列出:12018=

  (2)師:先估一估可能是幾個圖案,把你的估算結果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如果你覺得合理,就點點頭。

  (3)那你能自己獨立地用豎式算一算嗎?

  (生獨立算,選出一生板演)

  師:你是把18看作幾十來試商的?有不同意見嗎?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有什么好處?(很快找到商幾)

  (4)驗算一下,你的得數是否正確,請一生來寫在黑板上。

  評:怎樣驗算的?

  剛才我們做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這兩道題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結方法:除數是兩位數,試商時應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前兩位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當除數的個位是4或者比4小時,可用四舍法試商,即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十數。當除數的個位數是5或者比5大時,可用五入法試商,即除數的十位數加上1,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

  四、總結

  1、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2、屏幕出示;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給自己評價一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參觀苗圃過程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其實這些知識還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下次我們再共同探討。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能根據三者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并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么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牛快,因為都是4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為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里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為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么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么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著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分清楚嗎?有什么辦法區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么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復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才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為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后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為什么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才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么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么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律、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律。

  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探究商不變的規律和運用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討論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看《西游記》嗎?最喜歡西游記里的什么人物?誰最貪吃?

  一天,孫悟空拿來一些餅,豬八戒想去搶,孫悟空說:“我分給你吧,我給你8塊餅,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樣?”豬八戒說:“太少了!”孫悟空靈機一轉說:“那我就給你80塊餅,平均分20天吃完。”豬八戒笑著說:“太好了!太好了!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

  提問:你認為小豬說的有道理嗎?同桌交流。

  師;相信同學們學了今天的知識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1、探索商不變的規律。

  (1)觀察下面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你能照樣子再寫一組嗎?

  8÷2=480÷20=4800÷200=4

  48÷24=224÷12=26÷3=2

  小組比賽: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快。

  (2)根據算式找出規律。

  8÷2=4

  80÷20=4

  800÷200=4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主觀察探究。

  ①從上到下觀察,被除數和除數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而商不變的?

  ②再從下到上觀察,被除數和除數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而商不變的?

  (3)匯報交流:從上到下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8÷2=4

  (8×10)÷(2×10)=4

  (8×100)÷(2×100)=4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或乘100……商不變。

  從下到上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800÷200=4

  (800÷10)÷(20÷10)=4

  (800÷100)÷(200÷100)=4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或100……商不變。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中的規律。

  學生交流后師小結: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

  討論:這個“相同的數”,可以是0嗎?為什么?

  3、驗證規律。

  每人舉出一組有這種規律的算式進行驗證。

  4、試一試。

  用不同的方法計算350÷50。

  師:我們男女生進行比賽吧。

  匯報交流:

  師:你能解釋一下他們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5、回顧故事,總結提升。

  師:剛才的故事中,小猴子是運用什么規律教育貪吃的小豬的呢

  生交流:商不變的規律。

  (三)課堂練習

  談話:同學們,你們學得怎么樣了?我們一起到智慧樂園挑戰一下自己吧!有沒有信心呢?

  1、想一想,算一算。

  45÷3=88÷8=65÷5=

  450÷30=880÷80=650÷50=

  4500÷300=8800÷800=6500÷500=

  2、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算。

  200÷25

  400÷25

  (四)拓展提高

  根據476÷17=28,你能寫出多少個商是28的算式?

  全班比賽:看誰寫得最多。

  學生比賽后集體交流。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交流: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

  (六)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規律

  8÷2=4

  80÷20=4

  800÷200=4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反思】

  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引入,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比我原來直接出現一些數學算式,讓他們直接計算的效果更好。課的開始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天,孫悟空拿來一些餅,豬八戒想去搶,孫悟空說:“我分給你吧,我給你8塊餅,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樣?”豬八戒說:“太少了!”孫悟空靈機一轉說:“那我就給你80塊餅,平均分20天吃完。”豬八戒笑著說:“太好了!太好了!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這個關鍵引導學生從被除數和除數之間的變化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期間教師扶得少,學生創造的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數學性質,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進行合作,還學習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造”。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很高,人人參與互動學習,通過列式、比較、討論,學生自己總結出了商不變的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復習大數的讀寫及用四舍五入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3、能根據生活實際的需求將一個數用合適的方法湊整。

  教學重點:

  掌握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湊整方法。

  教學難點:

  三種湊整方法的區別,體會四舍五入是最常見的湊整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領探究

  1. 復習讀寫和四舍五入法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5次人口普查,這就是我國近五十年人口增長統計圖!觀察這張統計圖,你能讀懂相關的信息嗎?

  ①復習大數的讀寫讀出1953—20xx年全國人口數這些數都比較大,讀這些數時,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四位分級)寫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數

  ②用四舍五入法湊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表示上海總人口、全國總人口的數量時做不到很精確,這時就需要用湊整的方法取一個近似數,你學過哪些湊整的方法?將上海人口數湊整到整萬數。

  2. 揭題: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湊整方法,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關于“大數與湊整”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媽媽去商店買衣服,正好趕上商場服裝優惠促銷,小胖發現原先的價格都變成了相鄰的整十數。

  自學提問

  (1)用“四舍五入”法行嗎?為什么?

  (2)原價198元的套裝優惠后的價格是多少?

  (3)這種湊整的方法叫什么?(提問分星級+獨立思考+求助討論)

  2.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來占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去尾法”。

  3.跟進練習:制定其余服裝的優惠價格。

  (二)探究二:進一法

  1. 出示:媽媽帶小胖去服裝店買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兩種尺寸。

  自學提問

  (1)小胖應該買哪種尺寸的T-SHIRT?為什么?

  (2)像這樣的湊整方法叫什么?

  (3)與我們剛才學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樣呢?

  2.討論匯報。

  3.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去掉尾數向前進一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進一法”。

  (三)探究三

  1.練習:學生當場編題將按下列要求湊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進一法

  2.比較這三種湊整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結:這些都是數湊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數最高位上數的大小,而另兩種方法是無需看尾數的大小,直接“進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礎練

  1. 下面用哪種方法湊整更合適?

  (1)小亞有480分的積分,每200分可以換一個獎品,最多能換幾個獎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裝盒冷藏,每個盒子只能裝10根,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3)小明體重35kg,一部電梯的載重為1000kg,這部電梯最多能乘像小明這樣體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噸,一輛卡車每次運8噸,需要幾次才能運完?

  2.178025用“去尾法”湊成整萬數是(),用“進一法”湊成整萬數是(),它們相差()。由此可見,用“去尾法”湊整,數字總是變(),用“進一法”湊整,數字總是變()。

  (二)綜合練習選擇

  1. 按去尾法在萬位上湊整得7□8078≈74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規則湊整成整千數的。

  ①四舍五入或進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進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時反饋練習

  1. 書P90、91頁最后一題。

  2. 按“進一法”在萬位上湊整得8□3068≈83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純凈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輛載重2噸的小貨車最多可以裝多少桶純凈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裝105桶純凈水。

  (四)拓展練習

  1.某個數,經“去尾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999 ),最小為(72001 )。

  2. 某個數,經“進一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1999 ),最小為(71000 )。

  3. 某個數,經“四舍五入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499 ),最小為(71500 )。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三種不同的湊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將數進行湊整。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材81-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列豎式計算:96÷8 145÷6

  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老師想考考大家。

  教師出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卡,讓學生邊讀題,邊說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學們對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學們今天上午交上來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一:學校買來92根跳繩,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給幾個班?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么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里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92÷30,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你會算嗎?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樣算?

  2、讓學生上臺板演豎式,并說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說完筆算方法后,追問3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3、出示問題二:學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牽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后匯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要看前三位)

  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鞏固內化

  1. 用豎式計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錯題(看書上的83頁)

  3.問題三:一個足球2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4、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獲得了哪些筆算經驗?說一說筆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都必須比除數(小)。

  5.問題四:學校組織學生秋游,共有師生280人,如果每輛車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課題:

  《統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并完成統計圖表。

  3.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系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關系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計認識

  1、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里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啊?(直接入課)

  這么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一起唱生日歌)。(營造氣氛)

  2、統計客人數量,完成統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生:我發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游戲做法

  (投影儀投影)游戲方法;游戲規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并做好統計,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鞏固統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圖表,你發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格。

  3、學生發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么?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么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統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么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生產!

  比多少!

  …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計表(課件)

  2、學生發現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六數學上冊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1-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2-06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11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6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30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03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