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1-09 08:30:00 春鵬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9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生:剪刀、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練習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學校安排老師給校車的車窗貼防曬膜,可是老師不知道買多少防曬膜合適,你們能幫幫我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老師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請你來說一說吧。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

  那我們該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

  2.新授

  同學們,雖然我們不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之前咱們已經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探究的嗎?你來說,哦,你說我們是通過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長方形來進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究它的面積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拿出老師課前分發給大家的各種各樣的梯形,來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吧,小組合作,現在開始!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好了,時間到。大家都停下來吧,哪個小組代表來展示你們的結果?

  第三小組代表,你來說。你說之前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很好,說的請具體,還有哪個小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是怎么做的?哦你說你們把梯形剪成了二個三角形。同學們各有各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還有別的小組有不同的方法嗎?

  哦,第二小組代表,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說。哦,你說你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真棒!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在大屏幕出示了這種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熟悉的圖形,該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我們以第三種方法一起來推導一下吧。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又與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這個問題,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開始吧。

  你最先舉起了手,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真棒!還有誰再來補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鏡的女生,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積就是(上底+下底)x高÷2!如果我們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你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請你來說吧,哦,你說梯形的面積等于(a+b)xh÷2!。思路很清晰說的很完整,請坐!所以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xh/2!

  同學們,我們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剛剛我們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這兩種方法能不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下探究吧!

  3.鞏固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校車防曬膜的問題,窗戶的上底長40里米,下底長50厘米,高30厘米,請你們在三分鐘的時間內獨立算出校車需要多少防曬膜。

  時間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已經出師了答案,你們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

  哦,都一樣啊,看來大家都掌握的不錯!

  4.小結

  大家都是愛學習得好孩子,最后誰能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說你學會了求梯形得面積,還有你來補充,哦你說梯形得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x高÷2,你們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得方式學習了梯形得面積,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學會了轉化的思想。

  5.作業

  馬上要下課了,現在老師來布置一下咱們的作業,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課后習題1,2題,并利用所學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2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自學P43內容

  指導方法自學P43

  思考:

  1、底面積是什么?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是怎么求的?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怎樣?

  嘗試練習試著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統一。(完成P43內容及P45第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練習:

  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鞏固練習:完成P45題8。

  四、練習拓展:

  1.計算: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新課標第一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

  (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

  (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

  (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認識負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后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4

  ●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含義,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究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問題

  3、能初步利用等量劃分(包含除)與平均分(等分除)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知道兩個量的關系有時可用“小數倍”表示。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小數除以整數中“商與被除數小數點對齊”;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繼續除。

  ●教材知識講解

  例1、買3千克黃瓜要5.28元,每千克黃瓜售多少元?

  分析與解答:

  根據我們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黃瓜每千克的售價不到2元。又:黃瓜的單價=黃瓜總價÷數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樣計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個0.01元,528÷3=176(個)

  就是說每千克是176個0.01元,是1.76元

  兩種方法算得的結果一樣,接近我們的估測,而且兩種方法都采用了整數除法計算,我們嘗試用豎式計算:

  點撥: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補0繼續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給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與解答:

  3.5÷7,顯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數部分不夠分,怎么辦?

  我們把3.5千克轉化成3500克計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豎式計算:

  ●方法與技巧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補0繼續除。

  2、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時,在個位上直接商0,點上小數點,再按整數除法的方法繼續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幾倍時,不僅可以用整數倍,還可用“小數倍”表示。

  4、應用

  (1)甲、乙兩地相距1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48千米,幾小時后可以到達?

  (2)甲種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種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種巧克力的單價是

  乙種巧克力單價的幾倍?

  自我檢測參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時)

  (2)65.8÷47=1.4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2.引導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復習導入】

  1.學生口述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練習: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于2.5的倍數已經掌握了,那么3的倍數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個位就行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數。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個位就能判斷呢?(不能)

  提問:如果老師把這些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進行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讓學生動手驗證)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師:我們發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

  (以四人為一小組、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匯報: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相加,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

  3.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結:從上面可知,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板書)

  4.比一比(一組筆算,另一組用規律計算)。

  判斷下面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下列數中3的倍數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學生說出是怎樣判斷的。

  ②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提示:

  ①首先要考慮誰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數,個位數字一定是0)

  ②接著再考慮什么?(最小三位數是100)

  ③最后考慮又是3的倍數。(120)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1~12頁練習三的第4、6、7、8、9、10、11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通過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驗一驗、比一比等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教師在想一想這個環節中要進行適當點撥、引導,這樣效果更明顯。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解答過許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步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檢驗的方法.

  教師板書:應用題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1

  例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分析數量關系?

  (3)怎樣分步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

  (4)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2.匯報討論結果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1(出示摘錄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及線段圖)

  (2)提問: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經做的套數怎么求?

  (3)學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師小結檢驗過程.

  方法一: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驗每一步列式和計算是不是對.

  方法二:把最后結果當做已知數,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3.規納概括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2

  (2)教師提問:這四步你感覺你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結:解答應用題時,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題意上,因為解題思路是根據題意確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思路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一)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每天澆多少棵?

  (二)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

  (三)新豐農具廠趕制540件農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出示不同算法,請同學討論是否正確.

  四、質疑調節

  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審題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檢驗呢?解答應用題為什么要檢驗?(討論)

  五、課后作業

  (一)學校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一輛大車從甲地到乙地計劃行6小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10千米,實際幾小時到達?

  (三)裝訂小組計劃裝訂一批書,每小時裝訂180本,10小時可以裝訂完.如果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裝訂20本,幾小時可以裝訂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7

  一、學習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 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乘法算式中對乘數已經有比較熟練的理解,學習因數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學生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拼圖來學習一個新知識。

  (設計意圖:拼圖游戲學生很喜歡,創設拼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課件)

  1. 師: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2. 班內展示交流。(請學生演示自己擺的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確正方形的個數與因數的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學習資源,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他們在相互的探討中,使問題得到解決。)

  3. 師:你能把這些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道算式的因數一樣? 12的因數有哪些呢? 請學生按順序說出來。(1、2、3、4、6、12。)

  (設計意圖:學生觀察算式,發現找因數的方法和寫乘法算式有一定的關系,體會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數的方法,為下面的思考找因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

  5. 思考問題:

  (1)怎么樣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將全部因數找齊,一個都不漏?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從小到大找;一對一對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數

  (1)試一試,看誰能挑戰成功。(學生獨立找9的因數)

  (2)交流找的方法。

  板書:9的因數有:1、3、9

  觀察9的全部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嗎?(9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是9)

  7. 試一試: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數嗎?找完后交流,說一說15最大的因數是多少,最小的呢?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找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8. 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三)練習深化。

  1. 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把課本第9頁的1、2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學生1、2題的結果,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2.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用拼長方形找因數的方法,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把第3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讓1名學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畫,并把因數找出來。

  學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題的同學做得對不對,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班內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這種排隊法與找因數有什么關系呢?(教師對學生及時提出表揚: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 游戲:好朋友互報學號,分別找出對方學號數的全部因數,比比誰能有對有快!

  (四)當堂檢測。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數 32的全部因數 既是24的因數也是32的因數

  2、說一說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個( )個()個 ()個 ( )個 ( )個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了解目標達成情況。)

  (五)總結與評價。

  這節課你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本節課注重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培養了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找因數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來找的,可是在找的過程中容易漏掉幾個,所以必須強調要有序思考。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實物說出體積的含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并且能用體積單位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感悟體驗等學習活動,經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交流傾聽,善于比較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在原來知識結構里: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積的大小及相關的計量單位,學生初步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這些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體積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對北師大版、蘇教版、人教版的本課內容做了比較。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實驗演示或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體積的含義,構建體積單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顧、感知、操作、想象,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對比中學習,逐步達到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在觀察思考、感知體驗、操作想象等活動中建立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體驗活動中理解體積的含義,經歷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對比引入新知。

  學生匯報:分別是線段,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引導:

  線段有長短之分,長(正)方形和長(正)方體有大小之別。

  為了表示物體的長短,我們認識了長度。

  為了表示物體平面部分的大小,我們學習了面積。

  如果要表示整個物體的大小,那又將產生什么呢?

  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塊來學習。

  【設計意圖】對比引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同時又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三者相互之間有聯系嗎?

  活動2【活動】體積和體積單位

  二、活動揭示概念。

  活動一:體驗書包里的空間。

  提出問題:觀察一下自己的書包,是不是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學生匯報:有的已經裝滿,有的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教師引導:書包沒塞滿說明它還有一定的空間。書包已經塞滿,說明它沒有了空間。它的空間被占據了。(板書:空間)

  追問:書包的空間被誰占據了?

  學生匯報:書占據了書包的空間,學習用具也占據了一定的空間,還有一些喜歡吃的食品,同樣也可以把書包的空間占據了。

  追問:這說明什么?

  學生匯報:任何物體都會占據一定的空間的。(板書:物體占空間)

  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可以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物體占有空間的現象。

  學生交流:我們占據教室的空間教室占據學校的空間學校占據小區的空間……

  【設計意圖】學生身邊引入,通過引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體驗書包里有“空間”。并隨之拓展,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活動二:觀察演示實驗。

  1.盛水的杯子裝入石頭,水面升高。

  2.裝滿沙的杯子倒出沙子,放入石塊,結果沙子不能全部被裝入。

  3.與第一個實驗相比,盛水的`杯子裝入一塊較大石頭,水面升高的幅度較大。

  提出問題:你能解釋實驗現象嗎?

  學生交流:水面升高,是因為石頭把水的空間占據了。

  沙子不能被裝入,是因為石頭占據了沙子的空間。

  石頭較大,占據的空間就較大,水就升的高。

  教師歸納:物體要占據空間,并且所占的空間大小是不一樣的。(補充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教師引導:粉筆盒與電腦桌比,粉筆盒占據的空間小,電腦桌占據的空間大……為了更加簡潔地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我們引入了“體積”(板書)

  引導學生敘述:書包的體積是書包所占空間的大小,電腦的體積是指……教室的體積是指……

  引導概念:物體的體積是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設計意圖】為了進步加深學生對“空間”的理解,以及對概念的完善,繼續通過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步步相扣,層層推理,逐步引出物體的體積概念,較好地處理好了體積概念的抽象。

  三、多角度認識單位

  1.認識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所占空間大就是體積大,所占空間小,就是體積小。

  下面的電冰箱、小水杯和籃球,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小?

  學生交流:電冰箱體積最大小水杯的體積最小。

  問題引導:上面的物體,體積大小非常直觀,若是像這樣的兩個物體,你能一子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嗎?

  學生建議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體。教師課件演示。

  結論: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有統一的體積單位。

  2.對比加深記憶。

  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自學書上內容,看看常見的體積單位有哪些?書上是怎樣描述的。

  學生匯報: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填寫表格: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夠感受單位的共同結構與特征。從而加深記憶。

  意義

  常用單位

  簡寫符號

  長度

  面積

  體積

  3.建立單位表象。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和其它實物。

  辨認:讓學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舉例:一個手指尖的大小、一個篩子的大小、一個鍵盤字母按鍵的大小等。動手摸一摸,親自學生感受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

  操作: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有幾種擺法?

  想象: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2個這樣正方體,體積是2立方厘米,10個呢?100個呢?1000個呢?那么1000立方厘米又有多大呢?

  ②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感受1立方分米實際大小或幾立方分米。

  認識1立方米

  先讓學生比劃。看看教室里面那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

  學生體驗:三把米尺借助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教師可進一步舉例:一個櫥柜的大小,一個電腦柜的大小約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裝滿500個暖瓶。

  【設計意圖】學生對一個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斷地體驗和強化,本環節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感知、操作、想象等活動逐步建立單位的表象,較好地滲透了單位化的思想。

  活動3【練習】體積和體積單位

  四、鞏固運用提升。

  1.結合具體實物說一說體積的含義。

  電腦的體積是指電腦所占空間的大小。

  2.在下面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三)》P83頁《旋轉三要素》。本課計劃1個課時。

  2、教材的編寫意圖: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旋轉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將進一步學習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因此,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旋轉的方向,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會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描述線段的旋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觀察、討論中,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體會旋轉的'含義,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二、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的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花樣滑冰選手金妍兒的旋轉舞蹈視頻。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她在不停地旋轉。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設計意圖】 這樣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很自然的就將學生帶入新課中。

  二、探究新知

  1、復習簡單的旋轉現象。

  A、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你還記得旋轉的含義是什么嗎?

  學生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B、大家能舉幾個例子嗎?

  教師指名回答。

  C、老師身上有樣東西在運動時也在旋轉,你能找出來嗎?

  學生認真找。找后指名回答。

  2、講解例1,明確確旋轉三要素。

  出示時鐘。

  師: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那我們這節課就借住時鐘進一步認認識旋轉。

  (1)認識旋轉要素——旋轉方向

  教師:同學們都應該觀察時鐘的指針的旋轉動運,那你們知道它是按什么方向運動的嗎?

  學生小組交流,可得出:指針是按順時針方向方向旋轉的。

  教師:不在人為的干涉下,指針會逆時針運動嗎?(不會)

  教師:時鐘中的時針只會順時針運動,這就是指針的旋轉方向。

  (板書:旋轉方向)

  教師組織學開展“聽口令做動作”的活動;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運動、逆時針旋轉。

  (2)認識旋轉要素——旋轉中心

  教師指著時鐘的中心。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個位于時鐘的中心,時鐘和分鐘都沿著它轉,這就是時鐘的旋轉中心。

  (板書:旋轉中心)

  (3)認識旋轉要素——旋轉角度

  課件動態出示甲時鐘指針從“12”到“1”,乙時鐘指針從“12”到“3”。

  引導思考:

  A、注意觀察,甲、乙兩個時鐘的指針分別是怎么旋轉的?

  指名說一說指針的旋轉過程。

  B、兩個鐘面上都是指針在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教師:學習了上面的內容,同學們能描述指針從“12”到“1”的旋轉嗎?

  學生思考得出:當指針從“12”到“1”時,指針順時針繞著中心轉過了30°。

  教師:你怎么知道旋轉了30°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指針繞點O旋轉一周共360°,一共12個大格,從“12”到“1”是1個大格,即旋轉了:360°÷ 12 = 30°。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的旋轉時,要注意旋轉三要素: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板書: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實例入手,在看似簡單的變化中請學生比較不同之處,形象地感知、體會旋轉的三要素。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例題。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1)先出示左邊的圖,再出示右邊的圖。

  教師:左側有車通過,左側車桿怎么變化呢?

  預設:左側有車通過,車桿繞點O順時針旋轉90°。

  教師:汽車已經通過,車桿又回歸原位,車桿又是怎么變化的呢?

  (2)請一個學生來當車閘,演示右側有車通過,請大家說一說車桿是怎么變化的。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左、右側通車時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的相同和不同。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課件動態出示時鐘,完成練習。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5頁第1題、第2題、第3題。

  5、欣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圖片及旋轉大樓。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不斷完善對指針旋轉的描述,加深對旋轉的理解。

  四、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掌握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通過題目設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求平均數的意義及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

  教具:電腦軟件、投影片。

  學具:判斷卡。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①小明有12本書,小軍有20本書,小明和小軍平均每人有幾本書?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個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組投中多少個?

  由學生自己解答(列式計算)針對第③題提問:

  ①說出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

  ②求平均數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③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投中總個數÷組數。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 1:

  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讀題后,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投影片)

  ①例1和準備題③比較,題目有什么異同?(從條件和問題兩方面考慮。)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必須先知道什么條件?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板書:投中總個數÷全班總人數。

  教師: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題目中給了嗎?怎么辦?

  ②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知道之后,怎樣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嘗試自己列式,然后討論訂正。

  板書:

  (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個?

  28+33+23=84(個)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0+11+9=30(人)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84÷30=2.8(個)

  教師: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試列式,再討論訂正。)

  板書:(28+33+23)÷(10+11+9)=2.8(個)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個。

  教師:對比例1和準備題③你能發現解答方法有什么異同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況?

  2.出示例2:(投影片)

  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例2和例1比較,有什么異同?

  明確:例1和例2的問題一樣,但已知條件不同。

  教師: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要知道什么條件?(學生試做,然后說出自己的列式和思路,充分討論,如果有不同意見互相交換,最后弄清怎樣是對的。)

  板書:

  (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個?

  2.5×12+3×11+3.2×10=95(個)

  由學生完成。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________個。

  教師: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板書:(2.5×12+3×11+3.2×10)÷(12+11+10)。

  討論:對比例2和例1有什么不同?解答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教師:求平均數時,有時不能除盡,這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近似值。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亮讀一本書,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頁,后3天平均每天看8頁。小亮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頁?(先說思路,再列式計算。)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時加工28個,后3時加工36個,平均每時加工多少個?

  A.(28+36)÷(3+2);

  B.(28 × 2+36 × 3)÷(3+2);

  C.(28+36)÷2。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5時平均每時行60千米,后3時平均每時行56千米,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A.(60+56)÷(5+3);

  B.(60+56)÷2;

  C.(60×5+56×3)÷(5+3)。

  (四)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教師:解答求平均數應用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①明確問題求的是什么平均數;

  ②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五)布置作業 課本P15:1,2,3,4,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較簡單的求平均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鞏固平均數的意義以及求平均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權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難點。通過準備題與例1的對比突出重點,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討論、嘗試例2,培養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從而突破了難點。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例1,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的理解,共分3層。

  第一層:由準備題與例1對比,找出異同點;

  第二層:由問題出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層:列出分步和綜合算式。

  第二部分:教學例2,強調根據題意確定算法,可分3層。

  第一層:出示例2,審題找出與例1的異同點;

  第二層:分組討論解題方法;

  第三層:列出分步、綜合算式。

  第三部分:對比例1、例2,找出異同點,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解題方法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概率素養,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游戲中探索可能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對隨機思想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課題:

  1.師: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開始一場足球賽大家覺得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這樣公平嗎?為什么?(課件)

  2.揭題:硬幣拋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1.猜測:

  (1)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除數為小數的算理,掌握相應的計算法則。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為小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將除數為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

  1.板書題目:除數為小數的除法

  2.指名板演,集體訂正:5628÷67

  3.演示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4.教師導入:我們已經掌握了除數為整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接下來,我們將會探討除數為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2)嘗試多種思路,如將題目中的米數改寫為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3)教師講解:同學們思路正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思考:為什么我們要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才能計算?是否可以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0計算呢?

  (5)練習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6)小結計算方法:在計算除數為小數的除法時,先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之變為整數,然后將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最后按照行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2.教學例5

  (1)例5:10.5÷0.75

  (2)學生試算,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

  a)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足。

  b)商的小數點應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練習

  51.3÷0.27

  26÷0.13

  (三)總結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計算規則

  對于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計算: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和除數為整數的情況有什么聯系?我們能從今天的學習中獲得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小數除法中,我們需要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然后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二)將下列題目轉化為除數為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計算下列題目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以下題目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體重達到了135千克;而蜂鳥則是最小的鳥,體重僅有0.0016千克。計算出鴕鳥的體重是蜂鳥體重的多少倍。

  六、板書設計

  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例5:計算10.5÷0.75,可以做多少條短褲?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條短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3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疑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課內容,提出疑難問題。

  二、課始集疑

  1、揭題

  2、集疑:同學們課前都進行認真的預習,現在請同學們把預習中沒有解決的、需要在本節課上請老師、同學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過渡:剛才這些問題都提的非常好,我們這節課就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先請同學們認識一件物體。

  三、課中釋疑

  <一>認識天平:課件出示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認識等式

  1、演示課件 寫出式子

  在左邊放二個40克的物體,右邊放一個5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100

  再在左邊放一個30克的物體,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30>100

  把左邊的一個30克的物體換成10克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10=100

  再把左邊的10克與50克的物體換成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未知的物體換成另一個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物體換成二個未知的,右邊另加上一個5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X + X=150

  2、分類

  剛才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分類嗎?請小組討論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分?并把分類結果寫在卡片上。

  展示同學們不同的分類,并說說你們是按照什么標準分的?

  師: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不同的結果。剛才同學們的分類都是正確的,為了解決剛才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一種分法。(分成等式與不等式兩類的)

  3、理解概念

  師:為什么這么分?你們發現了這一類式子有什么特點? 左右兩邊相等

  揭示: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書:等式)

  誰來舉一些例子說說什么是等式?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表示各題的得數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意思進行解答。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

  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xx。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

  a、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b、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敘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于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于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著計算。

  2、匯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另一個數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板書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19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選3題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集體訂正,幫有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頁的7~12題。

  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使學生明白:根據等式的性質是含有未知數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結果。

  第9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師要特別關注前面解題還有錯的學生,爭取人人過關。

  集體訂正,分析錯誤原因。

  第12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三、課堂作業

  第6頁的`第10、11題。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10頁,例5、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這一等式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五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五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4、接下來,請大家要課練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

  7、板書出示: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練一練第一題

  ⑴、指名讀題

  ⑵、生獨立填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⑶、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學掛圖,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六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生獨立計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對

  6、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六填寫完整。

  7、小結:在剛才計算例六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試一試

  ⑴、出示X÷0.2=0.8

  ⑵、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⑶、集體核對,指名口答: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9、練一練第二題

  ⑴、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

  ⑵、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一題

  ⑴、請每位同學在小組里說一說每一題應該怎樣解,指名口答。(第三組)

  ⑵、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體核對

  2、練習二第二題

  ⑴、指名讀題

  ⑵、生獨立填寫,師巡視。

  ⑶、你在填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2-06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0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25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31

小學五年級《旋轉》數學教案01-24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11-01

【推薦】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1-10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熱】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