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選14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一)說出下面各小數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動畫:復習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規律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一)理解意義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2.演示動畫:1
3.引導學生理解的意義.
教師提問:怎樣求出 米花多少錢?
13.50.5
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列式的?
單價數量=總價
這個算式和上節課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練習: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4.小結
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5.練習
(1)說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標題#e#
(二)學習法則
引導討論:理解了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系小
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復習過的因、積變化規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1)你能把兩個因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嗎?
(2)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兩個因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2.演示動畫:2
3.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670.3 2.146.2
5.歸納法則
以上幾題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
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反饋練習
(一)根據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說出下面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質疑調節
(一)這一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由學生總結概括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提出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看法.(包括自己的問題、提醒別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組織學生答疑、解疑.
五、鞏固發展
(一)不要計算,說出下表各欄的積有幾位小數.
副標題#e#
(二)根據第一欄的積,很快地寫出后面每欄中兩個數的積.
(三)列豎式計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個長方形長是1.35米,寬是0.48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課后作業
(一)判斷下面各個積的小數位數有沒有錯誤.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體重是0.326噸,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紅牛體重約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約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紅牛的體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書設計
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教案點評:
是小數乘整數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教學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復習中通過動畫演示,從觀察整數乘法算式得出積的變化規律
為理解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就是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的和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和知識的遷移規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指名板演,集體訂正:5628÷67
(二)演示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三)教師導入: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我們已經掌握了它的計算方法,那么除數是小數的
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4
1.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2.嘗試不同思路(把題里的米數都改寫成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教師說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為什么要把除數和被除數都擴大100倍呢?擴大1000倍可以嗎?
4.練習:繼續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5.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關鍵是什么?轉化時以誰為標準?
6.小結計算方法
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看除數的小數
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然后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二)教學例5
例5
10.5÷0.75
1.學生試算
2.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1)位數不夠用“0”補足.
(2)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練習
51.3÷0.27
26÷0.13
(三)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
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有什么聯
系?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_____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幾位,_____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_____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_____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二)把下面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計算下面各題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個題.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體重達135千克,最小的鳥是蜂鳥,體重只有0.0016千克.鴕鳥的體重是蜂鳥的多少倍?
六、板書設計
一個數除以小數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例5計算
10.5÷0.75
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條短褲
一個數除以小數(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分米5米=()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匯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分米5米=()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分米3
1升=1000毫升1m3=1000 dm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4
《折線統計圖》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數據并制成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于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師:是的,瀏覽的人真得很多,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這幾年瀏覽相山公園的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人數?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年到()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年到()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么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里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么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帶著三個問題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
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
a、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b、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根據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敘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有哪些優點?
優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并說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么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說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說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說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注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厘米,寬是4.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四、課后作業
(一)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二)先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厘米,寬1.8厘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動
找規律
活動目的
1.能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題目
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
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
活動過程
1.學生分小組討論.
2.匯報思考過程和答案.
3.仿照題目類型,每個小組自編一組練習,相互交換解答.
參考答案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10a+b).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100a+10b+c).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四)、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五)點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七)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沖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于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啟發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則物體(并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作:
方案一,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后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后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小組匯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匯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說說看,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沖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這對數據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么做。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并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0
教材說明
綜合應用“量一量找規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教學之后安排的,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統計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量一量找規律”活動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自制實驗工具。
學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義的基礎上,利用皮筋、木棒、盤子和細繩等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簡易秤。具體的做法是用細繩將盤子拴住做成一個托盤,然后用皮筋分別將托盤和木棒拴住。
2.收集實驗數據。
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秤,依次稱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數量的課本,在統計表中記錄稱量的課本數和相應的皮筋總長度,并計算出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長的長度。
3.分析數據。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中的信息,并根據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啟發學生討論從統計圖表中能夠獲得哪些信息。
4.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
根據統計圖表的結果小組合作探究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及此規律適用的范圍。
整個活動不僅使學生經歷從收集實驗數據、數據、制成統計圖表到根據統計結果推理事物之間內在本質關系的全過程,而且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樂趣。
教學建議
1. 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 這個活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時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嘗試,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教師只在關鍵處予以一定的引導和點撥。
3.在制作實驗工具部分,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準備制作材料,并引導學生思考:對制作簡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體要求,啟發學生選擇彈性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稱量6本數學書時不會超出彈性限度或發生永久變形;選擇的木棒要盡量做到長度適中、粗細均勻,在稱量時不會彎曲、變形。此外,拴盤子時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繩的長度,使托盤在稱量時保持水平、穩定。當然,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如可用彈簧來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時用鐵鉤等代替木棒達到稱量的目的。
4.在收集實驗數據部分,教師可在實驗之前要求學生先明確書本第77頁中統計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導學生討論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要明確測量的起點和終點;測量皮筋長度時要等橡皮筋和秤盤均處于穩定狀態時再測;稱量時要設法使木棒保持水平……這樣得到的數據誤差較小。具體實驗的實施可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數據部分,教師根據統計表繪制出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圖表,想一想統計圖表呈現的特點,并討論它們傳達出的信息。然后,對應統計圖表,請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如果要稱量7本書,皮筋會伸長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部分,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向學生初步滲透函數的。如果有的小組實驗數據與理論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長,b代表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張的長度)的關系存在一定誤差,老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學生客觀說明。
7.在學生出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后,老師還可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要稱量的課本越來越多的話,皮筋會發生什么變化”,幫助學生理解上述二者的關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彈性限度之內的,反之,二者的關系不存在。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①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積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操臺,是求這個領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習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調整板書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計算?×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2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425×7×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乘整數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2-06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05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31
小學五年級《旋轉》數學教案01-24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25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11-01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精】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