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時間:2022-12-13 15:16:34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復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后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匯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匯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啟發學生總結規律并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于開啟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于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為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并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說說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后,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游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布游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里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為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游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并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著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秘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游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則:在兩個盒子里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后的規則試抽幾次,并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么?

  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敘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于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于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著計算。

  2、匯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并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匯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游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游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游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范圍。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79-8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運用等,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靈活變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自評、互評,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人,認識自己;

  ②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師生互動,培養團結合作、和諧共進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及運用公式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動手操作,細心觀察,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框架、長方形圖片、平行四邊形圖片、剪刀、表格。

  [學具準備]

  長方形圖片、平行四邊形圖片、剪刀。

  [設計思路]

  設置疑問-引發猜想-探究感悟-再探究深化-生成知識-應用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

  一、以景置疑,引出課題

  1、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①出示第79頁的主題圖,問:在這美麗的學校或學校的周圍,你能看到我們所學過的圖形嗎?

  ②誰能說說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正方形呢?

  ③在這美麗的校園里,我最喜歡看的是學校中間的兩個花壇,你們知道長方形的花壇大還是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大嗎?是怎樣知道的?(估計學生會說我會算出長方形的面積,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看上去跟長方形的面積差不多)

  教師引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以學生熟悉的學校作為情景,讓學生倍感親切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觀察讓學生重溫學過的舊幾何圖形知識,然后再設置疑問,起到了一種溫故而入新的效果。

  1、數方格,比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

  ①拿出老師預先準備的方格紙圖,即第80頁平行四邊形圖和長方形圖,然后叫學生用數的方法數出兩個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

  ②再認真觀察方格紙上的兩個圖形,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③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是一樣的,也有的可能會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等于它的底×高,對于任何一種發現,教師都要表揚,對于一些有價值的發現更要大力表揚。

  通過猜測,數方格,填表格,仔細觀察,不數兌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有著密切的關系,為再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儲備了澎湃的動力。

  2、剪圖形,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①出示圖形,問誰有方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積。

  指出:要求這個圖形的面積要用剪或拼的方法,那給你這兩個圖形,你能用類似的方法或其它方法來求它的面積嗎?

  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剪或其它方法共同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3、小組匯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匯報完后,教師再通過電腦課件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形成過程。

  4、小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長方形的長,高相當于寬,由此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閱讀課本,捕捉新知。

  讓學生自己看書本第81頁的內容,看完后談自己還發現了什么?

  通過剪的小組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通過合作、觀察、思考、交流、概括等活動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正好符合當前的教學理念,即讓學生參與 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也驗證了學生之前的猜想。

  通過自主探索,讓學生學會從書中獲取知識,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三、練習鞏固,知識升華。

  (一)基本練習

  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

  強調學生在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應先寫出它的字母公式,然后根據公式直接計出它的面積。

  2、完成書本第82頁的第1題。

  此題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只作簡單的講評。

  (二)綜合練習

  1、游戲式練習。

  用一個文件袋裝著兩個沒有給出底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叫學生出來抽其中一個,抽到面積大的哪位同學贏。

  學生在確定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時,滲透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的知識。

  2、完成第82頁的第3題。

  3、選擇題。

  (1)如右圖,()的面積大。

  A、甲B、乙C、相等

  (2)將一個長方形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它的周長(),面積()。

  A、變大B、變小C、不變

  4、完成書本第82頁的第4題。

  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分層次、有梯度地進行練習,目的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更好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學會了什么?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同學的表現呢?老師呢?

  自評、互評更能讓學生認識自己,在評價中更能反思自己的行為或表現,促使共同進步。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區分真假分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意義與特點,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學具準備:課件、水彩筆、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和分數交朋友。那么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呢?你能說說嗎?(一張紙、一條線段、一個圓、一堆蘋果都可以平均分,從而產生分數。)這些我們就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二、探究新知

  (一)動手操作,收集分數。(提供操作材料:三張紙。)

  1、任意折一個分數。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請問這張紙能看作單位“1”嗎?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通過折和涂用這張紙表示出一個你喜歡的分數。

  學生折分數然后匯報(并貼上黑板)。

  2、讓學生說分數大家折。

  同學們剛才表示出了自己喜歡的分數,下面有誰來說一個分數讓大家來折一折。

  (1)學生說出真分數

  如:折3/4。學生折后展示。

  師:你們是怎樣表示這個分數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x份,涂了這樣的x份。)

  師:請問把誰看作單位“1”?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觀察發現,得出結論:比一張紙小。即比單位“1”小。再加上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能把這張紙占滿?

  (再讓學生出分數折,如果出的分數是真分數,就讓學生想,然后說說,不折。)

  (2)學生說出假分數

  如:折“4/4”。學生折后展示。師:說出這個分數的意義?它的分數單位?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幾個1/4?正好是一張紙。即等于單位“1”。

  如:“5/4”。

  師:誰來說一說5/4是什么意思?你們能把它表示出來嗎?

  分小組討論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活動)

  指名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表示的5/4。(學生匯報)

  讓學生對所展示的圖自由提問,展示的同學進行回答。

  (一張紙不夠怎么辦?為什么第二張紙也要平均分成x份?這個分數的單位“1”是什么?要是把兩張紙看做單位“1”可不可以?)

  得出結論,比一張紙大,即比單位“1”大。

  讓學生再說幾個這樣的分數(板書出來)讓學生想怎樣折。

  (二)給分數分類,總結概念。

  師:現在黑板上有了這么多的分數,如果陳老師要你們給這些分數分類,你能分嗎?你準備按怎樣的標準來分?

  1、學生討論,小組合作給分數分類。

  2、學生匯報,師板書。

  3、總結出真分數、假分數的特征并板書。

  4、學生讀真、假分數的概念。

  三、實踐應用

  1、判斷下列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課件出示)

  2、說出分母是17的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子是17的真分數和假分數。

  3、用分數表示各圖的涂色部分。(課件出示)

  4、判斷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們又了解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五、板書設計:

  真分數和假分數

  分子<分母真分數< 1

  分子≥分母假分數≥ 1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7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計算圖形的面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回顧梳理本單元知識,能用思維導圖清晰的整理單元知識網絡,并熟練運用本單元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經歷單元復習過程,熟練掌握單元知識的同時,再次感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單元所學的面積公式,理解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難點: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四、配套資源:

  《多邊形的面積》ppt課件

  《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小測、《多邊形的面積》專項突破

  五、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課前,教師發給學生如下復習資料,學生獨立完成: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我們在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有序回憶概念。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整理和復習。

  【設計意圖:以一組簡單并且特征明顯的數為線索,讓學生重現已有的概念,不僅能抓住要領,而且能提高復習的效率,為接下來建構知識網絡做好準備。】

  2.知識梳理,整體回顧

  (1)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①一樣大?為什么?

  師:同學們說的很清晰。我們利用這樣的分割、移補后,圖形的面積是沒有改變的。這就是數學上的“出入相補”原理。

  出示課件:

  (2)認識底和高

  師:屏幕上的這些圖形都不陌生,你能按要求畫出它們的高嗎?

  師:用三角尺畫圖形的高,需要先確定什么?(確定圖形中的某個頂點或圖形邊上的某個點)

  師:接著該怎樣畫呢?(接著,思考如何用三角尺畫出底上的垂直線段,其中一條直角邊過圖形中確定好的某個點,另一條直角邊和圖形的底重合。最后畫出圖形的高)

  注意:畫高時要用虛線,關注底和高的對應關系。

  出示課件:

  (3)多邊形的面積

  師: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你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推導出這些公式的嘛?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系呢?

  小組交流,教師概括學生的回答,學生交流會后用課件動態依次出示:

  小結: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把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了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了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3.完善思維導圖

  (1)引導整理,匯報交流

  師:現在請小組集體整理/調整思維導圖(知識網絡)。

  師:哪一組愿意來介紹下整理/調整后的的情況?

  請2~3個小組的同學上臺展示匯報知識整理圖,說明這樣整理的理由,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質疑,提出改進意見。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請各小組的同學看看你們小組整理的知識圖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請通過改進,使你們組的知識圖也更加完善。

  各小組對本組的知識圖進行反思和修改。

  師:現在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經過修改之后的.知識整理圖?

  學生二次交流,全班評價,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識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能夠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認識進一步升華。】

  4.典型題目練習,綜合應用知識

  (1)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

  【知識點】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答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15=360(cm)

  梯形的面積:(14+26)×22÷2=440(cm)

  三角形的面積:42×7÷2=147(dm)

  【解析】代入相應的面積公式,求出相應的面積。

  (2)一面用紙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兩條直角邊分別長12厘米和20厘米。做10面這樣的小旗,至少需要用紙多少平方厘米?

  【知識點】靈活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答案】12×20÷2×10=1200(cm)

  答:至少需要用紙120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高÷2,題目中已說明是直角三角形,并說明兩條直角邊分別是12厘米、20厘米。則根據公式可求出1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題目中要求要做10面這樣的小旗。因此再用1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10即可解決問題。

  (3)做《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小測、《多邊形的面積》專項突破。

  5.全課小結

  師:通過對本單元的整理與復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與不足。

  《多邊形的面積》整理復習

  1.想一想:本單元我們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它們的公式分別是什么?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2.請用表格或畫圖的方式將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3.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哪些題目容易出錯?收集整理一些容易錯誤的題目。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8

  目錄(總課時數:80)

  一、簡單的統計

  第1課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課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課時:練習課

  第4課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課時:練習課

  第6課時:求平均數

  第7課時:練習課

  第8課時:整理和復習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9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第10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

  第11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

  第12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體積和體積單位

  第13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第14課時:容積和容積單位

  第15課時:體積和表面積的比較

  第16課時:整理和復習

  四、約數和倍數

  第17課時: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第18課時:能被2.5整除的數的數

  第19課時:能被3整除的數

  第20課時:質數和合數

  第21課時:分解質因數(1)

  第22課時:分解質因數(2)

  第23課時:最大公約數(1)

  第24課時:最大公約數(2)

  第25課時:最小公倍數(1)

  第26課時:最小公倍數(2)

  第27課時:整理和復習

  學期備課

  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本冊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6、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7、使學生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制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全冊教學要點

  1、較復雜平均數的求法。

  2、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

  4、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求法。

  5、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6、約分和通分。

  7、分數大小的比較。

  8、分數的加法與減法。

  四、教學方法措施

  1、加強對比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2、加大研究型學習的力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3、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4、加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單元備課

  第一單元簡單的統計(一)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著時間變化的各種數據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系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復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于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為應用題的一種類型來處理。

  在教學中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了解復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數據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數據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每組數據的個數,求出全部數據的總和。

  2、編制復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征,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以及理解并掌握奇數、偶數的含義,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快樂,并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獲取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征,理解奇數和偶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掌握奇數和偶數的含義,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會歸納總結其中的規律和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百數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鋪墊遷移

  師: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呢,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我們學的知識。誰來說一說,我們上節課學了什么知識?

  生:上節課我們學了因數和倍數。

  師:是的,那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他們有什么關系?他們又有什么特點呢?哪位同學來說一說,讓老師看一看誰上節課學的最棒。(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①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②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它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倍數。

  ④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那我們來做一做下面這道練習題。看一看同學們對這些知識的應用情況怎么樣?

  做一做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因數,然后再寫出每個數的倍數(至少寫4個)。

  20 因數: 倍數:

  25 因數: 倍數:

  28 因數: 倍數:

  20因數1、2、4、5、10、20 倍數20、40、60、80

  25因數1、2、25 倍數25、50、75、100

  28因數1、2、4、7、14、28 倍數28、56、84、112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完整,說明同學們對上節課學的知識總結的都很好。下面同學們再按要求做一做下面兩道題。

  (1)從小到大寫出10個2的倍數?

  生:2的倍數有:2、4、6、8、10、12、14、16、18、20。

  (2)從小到大寫出10個5的倍數?

  生:5的倍數有:5、10、15、20、25、30、35、40、45、50。

  師:那同學們能看出來2和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探索一下2和5的特征,看一看我們會發現什么有趣的事情?

  2 舉例交流,探索新知

  二、5的倍數的特征

  (1)引入百數表

  師:在自然數中,5的倍數有多少個?

  生:無數個

  師:我們不能一個一個地研究,怎么辦呢?

  生:選擇一部分數進行研究

  師:那我們就先在1-100這一百個數中研究5的倍數的特征。

  (2)出示百數表,在這些數中找出5的倍數,涂上紅色。

  (3)師:觀察5的倍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我們發現100以內5的倍數的個位都是0或者5的數。

  (4)師: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5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征嗎?我們來舉例驗證一下。

  例1:判斷105 225 160 380是不是5的倍數,并說出理由。

  生:105個位是5,105÷5=21,105是5的倍數。

  225個位是5,225÷5=45,125是5的倍數。

  160個位是0,160÷5=32,160是5的倍數。

  380個位是0,380÷5=76,180是5的倍數。

  師:這進一步驗證了3位數中個位是5或者0的數也是5的倍數。那我們來看一看個位不是0或者5的數是不是5的倍數呢?

  例2: 202 136 343 564是不是5的倍數?

  生:202÷5=40.4,202不是5的倍數。

  136÷5=27.2,136不是5的倍數。

  343÷5=68.6,343不是5的倍數。

  564÷5=112.8,564不是5的'倍數。

  師:通過以上的兩道例題,誰來概括一下5的倍數到底有什么特征?

  生:個位上為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師:是的,學習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處?

  生:能更快的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5的倍數。

  師:是的,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同學們猜猜下面的數是不是5的倍數。

  練一練

  下面的數都是5的倍數嗎?

  75、280、1325、172、52460

  生:75、280、1325、52460都是5的倍數,因為它們的個位都是0或者5;172不是5的倍數,172個位是2,而且172÷5=34.4,不是整數。

  師:我們都知道了5的倍數的特征,那同學們知道2的倍數的特征嗎?

  生:不知道。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2的倍數的特征。請同學們再次拿出百數表。

  (二)2的倍數的特征

  師:根據研究5的特征的經驗,同學們猜一猜2的倍數可能會有什么特征呢?

  生:可能和數的個位有關系,個位是幾的數是2的倍數特征。

  師:同學們猜想的很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出示百數表,找出2的倍數,涂上綠色。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2的倍數特征,你發現了什么?

  生:100以內2的倍數的個位都是2、4、6、8、0的數。

  師:是的,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2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征嗎?請舉例驗證。

  例3:判斷124 282 360 458 396是不是2的倍數,并說明理由。

  生:124÷2=62,124是2的倍數;

  282÷2=141,282是2的倍數;

  360÷2=180,360是2的倍數;

  458÷2=229,458是2的倍數;

  396÷2=198,396是2的倍數。

  它們都是個位是0、2、4、6、8的數,而且都是2的倍數。

  師:所以2的倍數有怎樣的特征?

  生:個位為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師:很好,那請同學們做一做下面一道題,判斷一下哪個是2的倍數,哪個不是,把它們歸歸類。

  例4:做一做

  48、125、91、6、307、554、920、43

  是 2的倍數:48、6、554、920;

  不是2的倍數:125、91、307、43

  師:通過以上的練習,相信大家都能確認2的倍數的特征了。學習完了2的倍數的特征,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啊?(以此引入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三、探究深入,總結概念

  (一)奇數與偶數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2的倍數的特征。那這里呢,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在整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其它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例如,2是偶數,3是奇數。14是偶數,15是奇數。下面我們來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進一步感受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練習三

  1、下列數中,那些是奇數?那些是偶數?

  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

  生:奇數: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數:98、0、1000、988、3678

  (二)2和5的倍數的特征

  師: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看看我們會發現什么?

  做一做

  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那些數是5的倍數?哪些數即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生:2的倍數: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數:35、90、15、60、75、130、280、8100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90、60、130、280、8100

  師:做完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個位都是0。

  師:是的,數學就是這么有意思,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這么多有趣的規律。

  4 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師:今天我們學了5的倍數的特征,2的倍數的特征。通過2的倍數的特征,我們又總結出了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還有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下面我們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鞏固一下今天所學內容。

  練一練。

  1、按要求用2、3、7、0四個數字組成三位數。(有幾個寫幾個)

  2的倍數有

  5的倍數有

  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數有

  生:2的倍數有:372、732、230、320、302、720、270、702、370、730;

  5的倍數有:230、270、370、320、730、720;

  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數有:230、270、370、320、730、720。

  2、一個三位數27( ),

  (1)當括號里填( )時,此數是2的倍數。

  (2)當括號里填( )時,此數是5的倍數。

  生:(1)0、 2、 4、 6、 8

  (2)0、 5

  四、課后小結

  1.提問:這節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學習了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總結出了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教師歸納整理。

  師: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奇數:整數中,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偶數:整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的數,都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0

  單元備課方案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數、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學習小數除法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構建完善的運算體系。小數除法是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四則運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需要。現實中需要運用小數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十分豐富。

  第三,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提高計算能力,形成靈活選用合理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發展數學思維。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小數乘法、商不變的性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繼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學好這部分知識對于今后學習及解決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備課內容

  小數除法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1課時)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數的末位有余數;整數部分不夠商1。

  一個數除以小數(1課時)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數的小數位數比除數少。

  商的近似數(1課時)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解決問題(1課時)用“進一法”解決實際問題;用“去尾法”解決實際問題。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1課時)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方法。

  循環小數(1課時)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備課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能根據算式的特點,合理選擇計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數的近似數,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數。

  3.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4.能借助計算器探索規律,并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5.經歷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6.經歷求商的近似數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取商的近似數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7.經歷探究循環小數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8.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

  9.在將除數轉化為整數的過程中,體會事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觀點。

  10.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11.感受數學的美與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

  12.體會計算器的作用,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備課重難點

  重點

  1.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便計算。

  2.能正確應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能運用小數除法及其他運算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

  1.在理解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確定小數除法中商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2.會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1

  學習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作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學習重難點:

  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學具準備:學具盒

  學習過程:

  一、分一分、數一數

  1、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

  2、怎樣數的?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數一數

  1、怎樣移動右邊圖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數出它的面積?

  2、利用分割與平移,保持面積不變,把多邊形轉化為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

  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三、數一數、算一算

  1、下面是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數一數各有多少個,再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你算出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這樣的算法合理嗎?

  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邊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幾片樹葉,先估計他們的面積個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樹葉描在第122頁的方格紙上,用數方格的方法算促他們的面積。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嗎?

  五、小結:今天我們進行面積是多少實踐活動,怎樣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呢?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P60~62

  教學目標:

  1.明確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單位“1”等概念。

  2.知道分數是怎么產生的,分數是什么,分數有什么作用,體會認識事物的一般思維方式。

  3.在學習中能運用觀察、分析、比較、辨析等方法,會合乎邏輯,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和觀點。

  教學重點: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單位“1”等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了解起點: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在自學中,你又了解到哪些概念,又有什么困惑?

  2、明確學習目標。

  3.揭題:今天讓我們繼續來研究分數的產生與意義。

  (板書課題:分數的產生與意義)

  二、展開

  (一)分數的產生

  1、出示主題圖1,介紹:古時候,人們在結繩計數時,遇到了困難,請看:你覺得剩下的長度用什么數表示比較合適呢?

  為什么?

  2、出示主題圖2,說一說:每人分到()個月餅,

  ()包餅干。

  3、: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4、介紹分數的演變過程:據記載分數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現了分數記號;在0多年前,我國用算籌表示分數;后好,印度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數,在公元12世紀,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感受分數的意義,建立單位“1”的概念

  1、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1/4(了解了分數的產生過程,你會用分數來表示嗎?)

  *學生涂一涂并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反饋:說說你的想法

  *質疑:觀察:剛才在用1/4表示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組交流: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出一個物體、多個物體)

  學生匯報、教師追問:為什么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

  份,可相對應的是1、2、3呢?(總數的不同)

  2、感知概念:單位“1”、分數的意義

  移動()說明:一個圓,一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還有哪些是一個物體?

  移動()它們為一個整體。

  (板書:一個整體)

  (注意引導辨析:一個計量單位例:1米長的線段的1米,就是計量單位,哪些是一個整體?)

  3、揭示概念: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多個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單位“1”。

  4、強化延伸。

  這幾幅圖中,單位“1”可以指什么?

  (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單位“1”指什么?

  單位“1”指什么?

  5、分數概念:

  (1)除了我們剛才表示過的以外,

  你知道用還可以表示什么?

  (2):能用1/4表示的有很多很多,只要是把單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都可以用1/4來表示。

  你們都已經能正確地表示1/4了,那么別的'分數你們能表示嗎?

  (3)其它分數課件演示

  ①誰能用分數表示出陰影部分的大小?

  你是怎樣想的?

  這一部分呢?

  這一部分呢?為什么都用表示?

  (4)歸納意義:

  通過上面的學習,像這些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概念)

  6、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空白部分,并說一說。

  里面有()個

  里面有()個

  里面有()個

  里面有()個

  觀察:有什么發現?知道叫什么?追問:為什么是分數單位?

  :整數我們學過計數單位,6里面有幾個一,60里面有幾個十。個、十、百……是計數單位,分數也應有分數單位。

  7、分數單位:看看書上是怎樣定義分數單位的。(讀一讀)

  三、練習

  1、5/6分數單位是(),5/7……5/100,51/100,

  2、在四幅中選一幅表示出5/6。

  (1)學生活動。

  (2)反饋。(逐一反饋,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第4幅,還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分數大小(一樣),

  什么不一樣?(意義、分數單位)

  ②第一幅,去掉“”,還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

  想用表示,怎樣表示讓人一眼就可看出?

  (每個○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可以用很多個分數表示,它們只是大小相等,意義、分數單位不一樣。

  四、拓展:

  出示兩朵笑臉,是××同學這學期所得笑臉總數的1/5,這學期他得了()朵笑臉,是××同學這學期所得笑臉總數的

  1/8,這學期她得了()朵笑臉。

  設疑:同樣是2朵笑臉,為什么一會兒是1/5,一會兒是1/8,你是怎么想的?

  五、

  收獲?這節課你的表現用一個分數表示?如果表現非常棒可得10分,那你能說說你根據自己的你能的幾分?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4

  第1題

  先讓學生找15的因數和倍數,交流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15最大的因數是幾,15最小的倍數是幾。

  第2題

  可以讓學生先列出9的倍數(54以內):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數: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問題。答案:這個數有四種可能:9、18、27、54,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學生把四種全部找出來。

  第3題

  主要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分層次進行,可以先填奇數和偶數,再填質數和合數。

  第4題

  本題是對本單元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與綜合運用。第1題結論是5,第2題結論是13和2,第3題的結論是36或92。在完成本題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自己編一些這樣的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第5題

  先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從每盒瓶數是不是90的因數考慮,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6、5、3都是90的因數,能正好裝完,8不是90的因數,不能正好裝完。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90還有哪些因數,同時還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題

  本題為思考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三個連續自然數組成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的規律。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3的倍數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結果,最后得出結論。

  〖你知道嗎〗

  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詳細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理解“猜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立方體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長方體(實物出示),我們把這類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立方體.(板書)

  2、認識立方體的特征:

  (屏幕演示)把長方體的高和寬延伸,得到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叫它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板書)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正方體,然后也從面、棱、頂點三方面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面面積大小怎樣?

  (2)正方形有幾條棱?每條棱長度怎樣?

  (3)正方形有幾個頂點?

  (板書:正方體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每條棱長度相等)

  問: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師:我們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屏幕顯示)

  3、: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4、板書設計:

  正方體(立方體)

  面:6個面每個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頂點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熱】01-28

五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2-06

【薦】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1-28

【熱門】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1-28

【精】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1-31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精】01-31

【推薦】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1-31

【熱】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