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12-11 15:17:17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匯編15篇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

  備教材內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50~51頁的內容。

  2.本活動是以游戲的形式探討可能性的大小。教材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實踐活動的順序和過程。首先讓學生利用前面所學的組合的知識確定擲兩個骰子所得的兩個數的和的范圍,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接下來,通過游戲探討可能性的大小,分四個層次。第一步,教師提出游戲規則,學生對游戲結果進行猜想。第二步,示范游戲。第三步,小組內開展游戲,進一步驗證。第四步,通過前面的試驗和統計結果進一步探究奧秘。

  3.本節課在學生學完了“可能性”這一單元后,設計了這個以游戲形式探討組合中可能性大小的實踐活動。通過本活動,可以使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鞏固組合的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過與老師比賽的形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備已學知識

  可能性的大小

  物體的多少決定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反之,通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可以判斷物體的多少。

  組合

  可以用連線、列表、圖示等方法找事物的組合。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組合、找規律、可能性、統計等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2.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猜想、試驗、驗證的過程,初步滲透比較、歸納、概率、統計以及有序思考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

  2.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信心。

  2.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備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

  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備知識講解

  活動內容 通過擲骰子游戲,明確為什么兩個骰子出現數字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活動用品 兩個相同的骰子(六個面上分別寫著數字1~6)、記錄本、筆。

  活動過程

  活動一 探究同時擲兩個骰子可能出現的數字和情況

  1.猜測兩個骰子可能出現的數字和情況

  (1)兩個骰子出現的數字和不可能是1。

  (2)兩個骰子出現的數字和可能是2或3。

  (3)兩個骰子出現的數字和不可能是1或3。

  2.實際投擲,并列表格記錄兩個骰子可能出現的數字和的所有情況

  (1)找出兩個骰子數字和的方法。

  運用組合的方法找出兩個骰子的各種組合,計算出各種組合的數字和。

  (2)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試驗結果。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2

  活動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七單元《統計》中的實踐活動課《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統計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記錄家里一周的日常開支、繪制折線統計圖等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試著學習理財,合理安排日常開支,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逐步形成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與能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簡單的統計知識,但缺乏調查數據、分析數據、整理數據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以及理財的能力。這堂活動課為學生創設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同時通過從與自家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出發,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家庭的建設規劃之中,為家庭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小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悉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

  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操作幾交流的過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課前調查家中一周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并完成如下統計表。

  2、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設計意圖]人人參與收集整理數據,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等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人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費,一個家庭也是一樣,每天都有不同的開支,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班每個同學家里的一周開支情況。探討開支的規律,學會做小管家。出示課題《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開支情況

  1、先在小組內交流

  2、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其家里一周開支情況并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你是怎樣得到記錄單上的數據的。

  (2)表中的“項目”、“金額”、“小計”、“總計”分別表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表的制作。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會不同,體會統計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為后面談意見和建議奠定基礎。

  三、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一周的開支情況

  教師: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你打算怎樣設計統計圖。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統計圖表樣,也可向小組內同學學習繪制方法。)

  課件出示:()家庭一周開支統計圖

  2、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利用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現家里一周開支情況的'周期性。發揮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降低差異,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匯報

  1、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制作好的統計圖,比比看誰的作品最美觀,選出來作為優秀作品展示。

  2、對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同時說說你家的開支有什么變化規律?交流后由學生進行評價。(從制作的美觀程度,及開支的大小,開支的項目上進行評價)

  3、根據自己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估算本月的開支,估算結束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說說具體的估算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

  4、對各家的開支情況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開支和理嗎?你有什么建議?

  生1:每個家庭周末的開支都比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們有時間采購、游玩。

  生2:生活開支如米面油鹽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錢不是很多;

  生3:應酬、禮尚往來、朋友聚會雖次數不多,但占用的金額卻不少;

  生4:買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當大的開支;

  生5:水電暖、物業管理每月都有一定開支,不過比較固定;有的家里這方面開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較少。

  生6:我家買彩電花去了五千多元錢。有同學家還買了電動自行車。

  生7:我認為有的家里開支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師: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議嗎?

  生1:水電費如果我們節約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定的費用;我們要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生2:用于應酬,禮尚往來的資金多,禮尚往來可以進行改革,變一種方式,比如婚事簡辦,送鮮花等方式。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買一些書籍,還可以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生3:我覺得生活開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開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追求過高檔次。

  生4:我覺得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們不應該亂花錢。

  ……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獲得自信的體驗,獲得發展,并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活動小結:

  大家都談得很好,要想日子過得好,就要合理開支,計劃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勤儉節約,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水電等地球資源,學會為全人類著想。

  六、布置作業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開支向父母匯報,并針對如何節約開支這個問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購物一次,學會購物,學會理財。

  [設計意圖]參與實踐,增加社會實踐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理財,學會管理。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3

  教學目標:

  ⒈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⒉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⒊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過程:⒈想一想,憶一憶。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

  ⒉量一量

  ⑴每組各派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

  ⑵匯報結果。

  ⑶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

  ⑷匯報: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結: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的內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學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匯報結果。

  ⒋試一試

  媒體出示燕子

  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愿意回答嗎?(愿意)

  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么表示?

  全班匯報: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結:同學們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么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

  ⒌激趣活動。

  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

  匯報: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里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并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

  ⒍多媒體出示,練一練。

  (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⒏布置作業,試一試1、2題。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小數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分整數和小數,滲透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驗。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

  (一)動手實踐,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據。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這三個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小數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教室里課桌的長與寬,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整數、分數自然過渡到小數,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

  1、關于小數,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據,說說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并指出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設計意圖: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

  1、配鑰匙。(分數和小數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軸上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系實際,應用小數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2、師:古代數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點的數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游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實際上算的是幾本書的價格?(10本)那要計算一共花多少錢,還要怎么做呢?

  學生說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書少算了幾元?(4元)要計算一共付多少錢,還要怎樣做?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結合課件演示學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為后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著口算的過程,試著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著算一算,然后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后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后面無0。

  學生討論優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后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著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后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著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然后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說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復,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為后面對比優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于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如果小紅下次買18本書,每本書24元,又該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課下動腦筋好好研究研究。

  設計意圖:這節課學習的是不進位的乘法,后續將學習進位乘法,這一環節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連貫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簡單的預測。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分析、預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實驗經歷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呈現出來,并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看懂統計圖表,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

  草稿紙

  這次實踐活動安排的是一個小實驗,體現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用統計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長的規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做這個小實驗,并提出實驗的要求,如溫度、濕度適當,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測量記錄等。有條件的班級也可以同時在教室布置一處實驗角,由專人負責。沒有黃豆用綠豆代替也可以的'。實驗7天后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這里應該注意,要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去請教家長、老師,也可以自己查閱書本。讓學生從小就體驗實驗的過程,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二、出示要求:

  (1)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濕布。

  (2)待黃豆發芽后,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并記錄。

  (3)填入下表,并制成統計圖。

  三、布置任務。

  1自己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有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或家長請教。

  2我們一周后,看看你的統計圖。

  可以與同伴說一說,從這個圖中你看到了哪些變化?

  四、。

  反思: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后匯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

  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厘米 。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一張表格)

  名稱

  測量結果

  用米作單位

  長

  寬

  長

  寬

  長

  寬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小組1:數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后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系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關系,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復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合作意識。

  2、滲透熱愛父母、熱愛家庭的思想教育。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一個、每生一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出示生日蛋糕。

  同學們,這是什么?知道老師帶這個蛋糕來干什么嗎?今天我們來過一個集體生日,怎么樣?

  2、學生齊唱生日快樂歌。

  3、過渡:照理,唱完生日歌就該吃蛋糕了,可今天這蛋糕暫時還不能切,老師遇到了一些與生日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被設置為一、二、三、四個難關,如果同學們能協助老師順利闖過這四關,我們再來高高興興地分蛋糕吃,怎么樣?

  二、闖關活動。

  第一關:猜一猜。

  1、有幾位小朋友聽說我們在過集體生日,也趕來湊熱鬧,讓我們來了解他們的生日各是幾月幾日?

  2、課件出示第22頁四幅圖及聲音。

  3、你知道他們的生日各是幾月幾日嗎?先獨立想一想,再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4、反饋:結合學生的回答復習大月、小月、季度、閏年等知識。

  5、你能模仿剛才的幾位同學,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道題讓其他同學也來猜猜你的.生日嗎?

  6、指名交流,猜一猜。

  7、小結:第一關順利通過。

  第二關:問一問。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知道了班中有些同學的生日在一月份,有些同學的生日在三月份……那么,到底幾個同學的生日在一月份,幾個同學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我們不知道,下面我們就通過問一問來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的生日分布情況,請各組組長組織組內的同學依次報生日,填好統計表。

  2、各組活動。

  3、交流匯總,師完成匯總后的統計表。

  4、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匯總數據完成第23頁的條形統計圖嗎?

  5、反饋評議。

  6、你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反映出的我們班同學的生日,提出哪些問題呢?小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7、小結:順利闖過第二關。

  第三關:算一算。

  1、根據條形統計圖反映出的數據算出每個季度出生的人數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

  季 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 數

  2、反饋校對,要求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再次明確季度的含義。

  3、小結:順利闖過第三關。

  第四關:小小設計師。

  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年歷上圈出來,并說說準備怎樣為爸爸媽媽過生日。

  三、在《生日快樂》的音樂聲中吃蛋糕。

  教后感: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較熟練的計算10以內的加減及連加,鞏固10以內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觀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學的情境化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身上標有數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學習用具并標有價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單;算式題若干;每個幼兒身上掛有1—9的數字,椅子上也類同。

  三、活動過程:

  (一)、“找坐位”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前一次的時候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參觀了小學,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也要去讀小學一年級了。在讀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好各種本領,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關小學里的事情,比一比誰最聰明,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2、“找坐位”游戲——復習10以內的組成。

  師:看一看,我們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數字)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請個別幼兒示范。師:你應該坐在幾號位子?為什么?

  集體找“座位” ,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10)

  3、“換座位”游戲——復習9以內的組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隔一段時間就要換新座位。接下去請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體操作找座位,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9)

  集體講評。

  (二)、幼兒操作,加以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學會了找座位的本領。但是,踏入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會更多的本領,要越多越好。

  2、教師向幼兒講述操作要求:

  第一層:超市買文具

  師: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許多文具,文具就是我們讀書寫字用的東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鉛筆、橡皮、尺、卷筆刀。。。。。。。)

  師:看一看,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師:買文具要看著單子去買,每張單子買兩樣文具,這張單子加起來是9元的應該買哪幾樣?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師:買好文具后我們還要將文具放進書包里,看一看應該放在幾號書包中?

  第二層:算式接龍

  師:在讀小學之前,我們要學會做很多算式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接龍的時候要2張2張卡片接起來的,看一看,這兩張卡片為什么能接起來?

  師小結:原來,找卡片接龍的時候要找最前面的數字。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誰的龍接的對接的長。

  第三層:對號入座

  師: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讀小學,他們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他們找一找坐位。

  師:找座位是要3個小朋友坐一塊的,看一看,他們3個小朋友為什么能坐一塊?(5+4+1=10)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檢驗)

  (三)、活動總結:

  師:下次我們再去區角里玩一玩今天沒玩過的東西,好嗎?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0

  [教學內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

  四、作業: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前面所學得成軸對稱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認識圓的對稱軸。

  2、使學生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且對稱軸有無數條。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對稱軸的認識

  教學重點:

  圓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畫對稱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出示)

  1、舉例說出軸對稱的物體。

  如:蝴蝶 、飛機、門窗、圓中的鐘面、月餅等。想一想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觀察、概括。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直線叫做對稱軸。

  二、教學認識圓的對稱軸

  1、出示例3: 你能分別畫出下面兩個圓的對稱軸嗎?你能畫出幾條?

  2、學生嘗試畫出圓的對稱軸,觀察、再動手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一條直徑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對稱軸。

  三、課堂提高。

  1、在方格上畫對稱軸,并量出對稱軸兩邊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2、小結:對稱軸兩側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從上面的圖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畫出來。

  4、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長方形 等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圓 環形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四弟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查看,幫助學困生理解每道題。

  小組內講評,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以“兵強兵、兵練兵’.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本堂課是對圓的初步認識,概念較多,也可會較乏味。為了避免學生學得枯燥、沒興趣,我采用課件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和發現圓的有關特性。在教學“畫圓”時,我不講授而是讓學生自己來講述、演示畫圓的步驟。當堂測評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讓優秀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3

  一、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容,數學教案-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的統計,以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計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五、活動步驟

  1、導入

  師:現在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目呢?

  學生發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現什么,能解決什么!

  (出示課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2、新課

  師:據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3、 情感目標: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主題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隊的同學們來到郊外開展了一次野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同學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同學們有的在搭帳篷,有的在燒烤食物,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洗菜,還有的.給小鳥做窩。) 板書:搭帳篷 燒烤食物 釣魚 洗菜 做鳥窩

  二、引導觀察,體會方法

  1.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已經把毛巾晾曬起來,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里住多少人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課件演示:晾曬毛巾的六個架子突出,其余場景虛化。 (有的學生可能是數出每個帳篷里住12人,教師引導學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板書:2×6=12。

  (2)教師提問:根據搭帳篷小組隊員們的活動,你還能提出什問題?怎樣解決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3個帳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師指導學生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并追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個架子上有6條毛巾,有6個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個帳篷住12人,有3個帳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根據參加活動的同學晾曬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并用各種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參觀其他小組的活動情況,看看你們會有什么新發現?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選擇你喜歡的活動項目,仔細觀察,和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再想一想,別人提出的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比一比,哪組同學合作提出的問題最多,解決的辦法最好。

  2.各小組選擇有關活動,在組長帶領下,互相提問,開展討論,解答說理。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四、匯報交流,應用拓展

  1.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匯報的內容有時是無序的,教師通過以下有機的設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表達。 我提出的問題是( ),發現( )條件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說列式解答的過程及理由,教師板書相關解法。

  (1)燒烤活動。

  ①學生可能提出:參加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據圖意,學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說出道理,教師都予以鼓勵。

  ②學生可能提出:燒烤中拿著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師提出:你是怎樣想的?

  (2)洗菜活動。

  ①學生可能得出:在河邊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邊洗菜有3組,每組有2人,2×3=6)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個菜籃子?(每組有4個菜籃子,一共有3組,3×4=12) 3)給小鳥做窩。

  ①學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鳥窩?(每棵樹放2個鳥窩,有5棵樹,2×5=10)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樹?

  (3)釣魚。

  ①學生可能提出:扛魚竿的小朋友釣了多少條魚?(左邊的小朋友說:“我釣了4條魚。”扛魚竿的小朋友說:“我釣的魚和你同樣多。”可見扛魚竿的小朋友也釣了4條魚)

  ②學生可能提出:兩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4+4=8或4×2=8) 教師對于能夠根據對話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小結: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找到條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話知道解決問題的條件。

  3.總結延伸。 今天,同學們參與了“棒棒”假日小隊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隊日活動,用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真棒!回憶一下,我們中隊開展過哪些隊日活動,在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本領,能不能也提出幾個問題,我們一塊兒來解答。(學生自由說)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P5 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復式條形圖的學習。

  2、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教學重點】

  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實際運用。

  【教具準備】

  藍球

  【學具準備】

  表格。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 復習舊知,解決問題

  1、 答話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統計知識?

  2、復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你能介紹一下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嗎?

  3、什么情況下使用復式條形統計圖?

  4、你能解決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嗎?

  出示P59的練習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并集體訂正。

  二、聯系生活,實際運用

  師:在生活中,你需要用到期復式條形統計圖嗎?

  學生分組討論,指名回答。

  出示P59實踐活動課題。

  說清要求,分組進行。

  1、 需要收集什么數據?

  2、 如何繪制?

  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1、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2、評一評,哪一組的統計圖做得最好。

  通過復習舊知識,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加強理解,并能掌握其的實用性。

  在運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用什么統計圖來描述這組數據比較合適,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兩組數據,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的過程,并在相互的評議和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自的統計圖,逐步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驗證猜想,體驗到數據的作用。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12-04

【精】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2-02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熱門】02-02

【推薦】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2-02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推薦】02-02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精】02-02

小學數學活動教案【熱】01-14

【熱】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

【薦】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

【熱門】小學數學活動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