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小學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喜歡學習數學的情感。教材選擇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并用畫圓點的方式表示各種物體的數量。通過這些活動,初步感受看和數能了解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是學習數學的方法。同時,在活動中進行初步的常規教育。
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里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里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量。
1.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里的內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量較少,有些物體數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于傾聽同伴的發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指指這些物體在哪里。帶領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致的觀察過程,不但了解圖的內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便于計數和表示數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教學,暫時不宜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后面的認數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可以通過滑梯下為什么畫一個圓點秋千下為什么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么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于根據已經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里指一指有關的物體,數一數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復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沖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復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為例,請5位你認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為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并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為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為什么? (生說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 )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說,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說,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說“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說“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說說你準備怎么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 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里是60米,摩托賽車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說,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數據,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沖突”,通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數據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并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數據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著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著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才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速度的信息,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說一說,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為什么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速度的信息,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通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通過這個過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了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嗎?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系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數據(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數據),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______ 。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志(標志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著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了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數據,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科書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感目標 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承前啟后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引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3、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課本40-4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利用連乘、連除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2. 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列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說出算列算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生態園,在這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板書學生梳理出的數學信息)
教師適時評價。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2、每個花架擺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你說我講
1.教學“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1)師:要解決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啊?怎樣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教師適時出示課件5×8=40(盆)、3×40=120(盆),追問:你能說一下你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含義嗎?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通過分步列式,先求出1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分布計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兩個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師: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操作的信息。
組內交流,討論綜合算式的列法,并講解出該綜合算式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綜合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再看情境圖,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導學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列式的基礎上,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學生板演自主學習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96÷2=48(盆),表示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個花架有四層,每層有12盆。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先算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層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演示講解。
師:誰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小組內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板演展示。
學生板演:96÷2÷4。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提升:對,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個花架上,每個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個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層,每層有多少盆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講解。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做一張這樣的畫需要多少個貝殼?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每箱8個什么?每盒6個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節最積極?學生可能說:擺一擺,操作方面。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學生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回答
學生選擇學具,利用擺一擺,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操作,利用小紙板擺一擺,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課內容:一年級下冊第92-94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習簡單的分類整理,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課繼續學習統計,以整理隨機出現的簡單數據為主要內容,并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進簡單的統計表。在統計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比較容易的統計方法,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的統計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誘發內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新課。
二、合作學習,研創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沒有的多種統計方法,并在研究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體會與比較。
三、活動體驗,運用知識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認為,知識源于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反映和認識。教師還設計了統計小組同學的鉛筆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和游戲活動中,運用和鞏固知識、發展和深化知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說)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創設情境,復習分類統計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看看,并告訴大家盒子里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怎樣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可以用分一分、數一數的統計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計出它們的.個數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圖形,說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里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節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并啟發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匯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計表
看著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組織練習,統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填表,匯報方法
2、觀察統計結果,哪種文具用得多?哪種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小組里的學習用品,寓知于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于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今天學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選一項內容進行統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計的巧妙結合,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例題及做一做,第27頁練習三第6題。
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
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減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數的`組成,拍手游戲
二、探究新知 :
1.引導觀察,感知減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3名同學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紙鶴,1名同學把1只紙鶴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紙鶴放在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3名同學中走掉1名同學,3只紙鶴拿走1只紙鶴就是從3里面去掉1,求還剩幾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去掉)
2.學習減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
(2)教師說明:從3里面去掉一個,用減法計算就要從3里面減去l個,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去掉1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2。
(4)教師進一步說明:從3里面減去l個,用減法計算。(板書:減法)
(5)讀減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散聯想
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來表示的減法事例。
4.看圖,體驗減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5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減法算式表示,請學生表述減法含義。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減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③說明圖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虛線、劃線)
(2)做一做的右圖(2、3)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減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們是怎么想出得數?
看圖擺一擺數出來的、用數的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幾……
2.獨立完成26頁做一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6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減法含義的理解。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減法算式表示。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學會了什么?有了那些體驗?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